收藏 分销(赏)

粤港澳大湾区剧场设计的协同与创新——深圳宝安演艺中心设计.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0797 上传时间:2024-01-1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7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港澳大湾区剧场设计的协同与创新——深圳宝安演艺中心设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粤港澳大湾区剧场设计的协同与创新——深圳宝安演艺中心设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粤港澳大湾区剧场设计的协同与创新——深圳宝安演艺中心设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14摘要:在项目中通过多平台协同工作,以适用性为导向的技术框架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文化传承与现代创新的交融与平衡始终是设计中未曾间断的脉络。通过建筑设计的魅力与力量,以科技未来新的技术设计为方向,通过新技术设计手法为文化传承作出贡献。Abstract:Work collaboratively across multiple platforms in projects to improve design efficiency and quality with a suitability-oriented technical framework.The integration and balan

2、ce of cultural heritage and modern innovation has always been an uninterrupted thread in design.Through the charm of architectural design,we contribute to cultural with new technical design directions in the future of technology,and through new technology design.关键词:深圳前海;粤港澳大湾区;观演建筑;文化传承;协同创新;全 BIM

3、数字化技术Keywords:Shenzhen Qianhai;Greater Bay Area;public cultural buildings;cultural heritage;collaborative innovation;BIM digital technology文李敏茜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华南设计中心执行总建筑师建筑二所国际创新所长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DOI:10.19875/ki.jzywh.2023.08.0051 项目背景:前海模式深圳前海,是国家新一轮改革的战略前沿和创新高地;创新,是前海建设的核心任务,也是“前海模式”的核心元素。欢乐港湾,深

4、圳滨海艺术中心(宝安演艺中心项目),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节点,项目沿前海湾岸线而生,处前海宝安滨海地带;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工程建设项目,充分体现前海合作区功能。由深圳华侨城公司代建,中国香港Rocca 公司及北京建院 BIAD 华南设计中心合作完成,在建筑设计文化建筑领域方面粤深港深度合作,体现了“湾区所向”“前海所能”的项目创新模式。2 欢乐港湾,深圳滨海艺术中心“欢乐港湾”品牌系的发布,是华侨城 33载文化旅游的新名片,是延续欢乐谷、欢乐海岸等“欢乐”系的新一代作品。凭借华侨城 33 载城市运营经验,具备商业办公、滨海休闲、艺术体验、文化旅游、精品酒店所特有的功能。演艺中心是宝安中心区滨海

5、文化公园的标志性节点“深圳滨海艺术中心”,是宝安中心区中轴上三个文化建筑的滨海沿岸焦点(图1)。演艺中心总用地面积 20760.1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38172 平方米,建筑高度约 50 米。主要包括一个 1500 座大剧院,一个 600 座小剧场及相关配套功能。演艺中心建成后将是本地区的最高艺术表演中心,以大型综合文艺表演、大型交响乐、舞剧、歌剧等为主要表演定位,兼具能力条件承接世界级最高级别优秀表演艺术团体演出,同时有前瞻性,力求成为体现国际滨海城市新坐标、世界级滨海文化旅游地的标志性文化建筑。3 项目特点观演建筑的文化传承文化观演建筑融合了艺术与技术,其涉及到众多专业,技术复杂,具备独

6、特的功能。文化观演充分体现了当代的文化内涵,演绎了城市共享空间。文化观演建筑的设计应该充分协调建筑与城市的结构关系,打造专属城市的“文化名片”。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精准定义剧院的社会属性,以剧院作为城市空间的标尺,营造开放、充满市民生活之美的空间。在深圳滨海艺术中心(宝安演艺中心)项目创作实践中,我们将城市空间与建筑文化的传承,观演建筑的协同性、创新性作为项目的研究重点。3.1 城市空间与建筑文化的传承古今文化的传承,正是一种流动的能量,生生不息。深圳的文化建筑相对其他传统一线城市而言,算是比较匮乏的,宝安更是如此。项目方案意在塑造宝安海滨的流动风景,引领中央绿轴的人文气息,融合水石林萌的自然生

7、态。3.2 设计构思水流蚀石流动的意象,水与石的景致,传统的禅意。水与石,蕴含传统哲学与艺术中虚实共生的禅意,隐现中国园林石景中“漏、皱、透”的韵味。建筑造型的创意取自水流冲蚀石块的形象,曲线起伏的建筑形态,反映着水流冲蚀的力量与动感。演艺中心的造型与前两座一脉相承,作为文化轴线与滨海文化公园的交织点,贯彻了文化中轴整体流动的建筑形态,又与滨海文化公园自由灵动的曲线元素呼应。来到南段临海处,建筑如石壁般骤然上升,以昂扬姿态作为轴线的总结。建筑造型中的波浪起伏与几何直线有机地融为一体,融汇了传统书法柔中带刚的笔意。建筑群本身,就是陈列于宝安中心区的艺术品,连贯成中央绿轴的独特风景,也是承载文化生

8、活的空间(图 2)。3.3 创作理念协调与共生3.3.1 建筑与城市协调宝安中心区演艺中心的设计以宝安图书馆及青少年宫为一个整体的设计理念出发,三座公共文化建筑从北向南形成一条文化轴线。演艺中心与图书馆及青少年宫的协调统一又独具特色:体量上,在保证功能合理的前提下,采用相近的方形体量,达到城市空间层面上的协调,同时,建筑在文化中轴的末端骤然抬高,打破了文化中轴平缓的天际线,回应了设计构思,也暗合了功能需求。立面上,演艺中心采用与后二者相同的幕墙系统,使文化中轴的城市立面协调一致,但演艺中心更强调虚实结合,前厅在东立面上采用了曲面的玻璃幕墙体系,既丰富了立面造型,又为前厅引入了大量的自然光,让前

9、厅通彻透Collaboration and Innovation of Theater Design in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Design of Shenzhen Baoan Performing Arts Center粤港澳大湾区剧场设计的协同与创新深圳宝安演艺中心设计015233|2023|08建筑学要素。因而要求设计者必须具备机电设备专业、结构、建筑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要能巧妙结合各种工种,如软装饰、精装修、智能化、隔声降噪、舞台灯光、舞台机械等。建筑师通过各种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践行设计构思,完美地融合艺术与技术。宝安

10、演艺中心项目舞台设计团队结合了技术创新与表演艺术两方面的背景,了解如何使现场表演艺术场地的各个方面发挥作用。从项目定位开始,来自广州歌剧院中演项目管理团队与BIAD 从剧场建筑设计方案的定位开始,量身打造剧场的专业设计。身为经验丰富的戏剧专业人、使用人、操作人与维护人,我们知道如何用正确的技术设备创造一个完善的工作环境,并实现建筑设计与剧场技术的设计协同与创新(图 6)。宝安演艺中心的观众厅设计中,室内声学音质设计部分巧妙地运用了计算机模拟分析技术,按声学要求及时调整设计方案,提出更为优质的方案满足音质要求,营造良好的建筑声学环境,促进观众获得良好的体验,同时具备各种使用功能,主观音质效果良好

11、。合理搭配设计厅堂装修、控制每座观众厅的容积、体积、合理化造型,让音响音乐演出实现以自然声为主,同时歌舞演出、综艺演出等以电声为主,也能得到充分满足(图 7)。剧院建筑设计、演出定义很大程度取决于舞台模式、规模,舞台引入先进的系统,高标准的舞台装备。大剧场采用带镜框式台口的箱型舞台,具有由主舞台、两个侧舞台和后舞台组成“品”字形舞台,是以演出大型歌剧、舞剧为主,兼演交响乐、音乐剧、戏曲、话剧等剧种的多用途剧场。本设计大剧场整体为四面舞台,有双侧台、主台、后舞台,整体为厢型镜框式,至少可同时布置六幕场景。其中台口的高、宽分别为 12 米和 18 米,主舞台为 3125 米。表演区专门装设了可倾斜

12、台板的双层升降台,可编组升降也可单独升降,能充分满足演员变换各种舞台表演形式的需要,整体上看,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侧舞台区域设计了可移动式全自动车台活动升降乐池,最大可同时容纳90人,满足2管乐队的使用需要,观众厅设置了 100 多个活动座位。舞台设计面光了前海观演文化建筑项目的创新模式。宝安演艺中心是宝安中心区滨海文化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圳华侨城滨海有限公司正在寻求建立一个世界级的表演艺术中心。此演艺中心的宗旨是打造一流的艺术作品、艺术体验、教育艺术,以“创意性、艺术性、国际性”进行品牌定义。节目特色为“名家、名团、名作”,发展目标是“国际标准、国内一流、剧院标杆、文化名片”。项目打造国际专

13、业剧场设计团队协同模式,设计团队来自国际一线专业剧场设计团队,建筑设计由 BIAD 与香港 Rocco 事务所共同合作完成:舞台设计 Kunkel+大丰;建筑声学设计Marshall Day;幕墙设计 Buro Happold+大地幕墙;景观设计 SWA 等。4.2 剧场专项设计团队协同创新观众厅及舞台是设计整个观演建筑最为核心的部分,其中涉及到多种工种,需要充分协调各亮(图 3、图 4)。3.3.2 建筑与环境共生设计上希望建筑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与环境共生,在城市空间上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演艺中心在二层和屋顶分别设计了对城市开放的观景平台,滨海文化公园的人流可通过扶梯和电梯直达各平台休憩观海

14、。副楼相对独立,流线上与中轴景观协同设计,并作为交通及休闲空间对市民开放,副楼同时也将二层及屋顶的观景平台与城市中轴景观联系起来,将建筑空间整合成为城市的一部分,打造开放性的城市空间(图 5)。4 项目难点协同创新设计模式4.1 广深港三城合作、国际专业团队协同科技协同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本项目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综合运用高技术、高标准,创新建设深港科技,深化广深港三城合作与国际协同设计模式,体现图 1滨海文化公园鸟瞰图(图片来源:欢乐港湾项目总规划鸟瞰图)图 2宝安演艺中心实景图(图片来源:张超建筑摄影工作室)图 3宝安演艺中心共享大厅实景图 1(图片来源:张超建筑摄影工作

15、室)图 4宝安演艺中心共享大厅实景图 2(图片来源:凯剑视觉)图5宝安演艺中心附楼实景图(图片来源:张超建筑摄影工作室)图 6宝安演艺中心 600 座多功能厅实景图(图片来源:凯剑视觉)016参考文献:1李敏茜,梁耀昌.观演建筑设计的地域性思考长春净月潭保利大剧院建筑设计J.南方建筑,2009(03):68-71.(2 道)、耳光(4 层),区域岗位还有效果灯、天幕照明、舞台顶灯、假台口光柱、侧光等,整体舞台灯光的效果良好。4.3 非线性数字化幕墙技术的运用4.3.1 网状肌理建筑表面采用网状的外墙系统,随建筑外形的曲线起伏,呈现如织制品的柔和肌理,产生细致的光影变化和质感(图 8)。4.3.

16、2 光线渗透室外光线从外墙网格间渗透到室内。每个网格单元上透光孔的大小按照建筑的外形及功能分布而渐进变化,巧妙地配合不同空间的使用性质,达至最理想的透光度。4.3.3 立体遮阳在西立面的外墙网格单元上更装设立体遮阳板,阻挡猛烈的直射阳光,同时将光线反射到室内,在视觉上更加丰富了建筑立面的纹理。演艺中心虽然整体上看比较方正,但几乎每个面都是曲面或者斜面,且曲线大多采用样条曲线。这为后期的深化和施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从垂直方向上看,曲面造型中,标高发生变化时,建筑轮廓也会随之变化,因此,建筑面层和结构层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结构板局部下沉的位置,差异较为明显。为了保证设计的精确度,我们通过非线性

17、数字化幕墙技术的运用,全过程设计采用了Rhino模型基准面定位的方法,解决建筑与结构轮廓的问题,解决门窗洞口与曲面的相互关系与剧院复杂的高差关系(图 9)。4.4 数字化技术的全专业模式创新观演建筑服务于艺术活动,因而对技术方面提出较高的要求。这也就决定了观演建筑物的可塑性要弱于公共建筑,如博物馆、展览馆,这点在观演建筑的外部形态、内部空间都得到充分体现,其外壳设计单纯,整体包装形式呈现出“房中房”的特点。在观演建筑设计中,运用现代数字化技术,更有利于以各种方式塑造建筑形式,这就相当于解决了计算、分析扭曲面、非线性等各种问题,从技术上支持建筑师的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发挥电脑的智能化优势,借助 B

18、IM 三维数字化信息实现全程优化,有效控制整个建筑工程设计方案、加工等各环节。设计通过BIM多专业集成,全过程BIM设计,并借助参数化手段对幕墙面板进行曲率分析,供面板划分类型(平板、单曲板、双曲板)和面板优化提供参考,有效减少面板加工周期和加工成本。在观众厅的视线分析中,使用参数化手段,对每个座位进行编号,计算每个座位观众的视线距离和视角(俯视角),检查视线有无遮挡等。此外,通过虚拟漫游可检查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及建模的准确性,也可应用模型在后期对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及工人进行三维漫游交底,提高对设计方案和管综优化的直观理解。结语当一个现场表演场地呈现一场完美演出时,没有一件事情是因为幸运、意外或侥幸而产生。剧院设计中的所有环节都需要专业知识来创造,来同时给予观众与表演者一个一流的体验。宝安演艺中心的成功需要建筑师、业主和所有设计团队成员紧密沟通的工作关系与合作方式,团队合作方式是实现演艺中心创新与成功的设计解决方案的关键。2017 年至今,来自广深港三城及国际合作的设计团队在项目上培养出优异的默契,为宝安中心区演艺中心这个标杆剧院项目共同努力。图 7宝安演艺中心 1500 座大剧院实景图(图片来源:张超建筑摄影工作室)图 8宝安演艺中心幕墙室外细节(图片来源:凯剑视觉)图 9宝安演艺中心空中连廊(图片来源:张超建筑摄影工作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