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晏子使楚评课稿 第五批跟岗研修学员:王维转眼进入跟岗研修第四天,8月25日下午,在名师工作室韩老师的主持下,第五批全体跟岗学员观看了范永强老师执教的晏子使楚课堂实录,真是收获颇多。范老师的课努力做到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朗读指导到位,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下面是我对这一节课的一些感受与大家共勉:1、在教学中渗透历史文化知识。例如,在教学中范老师介绍完晏子后,问学生“为什么他还有一个名字晏子?”引出古代孔子、孟子、庄子都带有一个“子”,进而让学生懂得“子”是古代对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让学生对历史有更多的了解。范永强老师还从课内外相对应的句子上让学生在积累成语,“张袂成阴”、“挥汗如雨”、“
2、摩肩接踵”、“不辱使命”、“能言善辩”、“雄辩四方”等,这样的语文课让孩子更有兴趣,让他们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向往,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2、语言的幽默风趣,使课堂风生水起,气氛融洽。3、紧贴文本,以读感悟,注重语言积累。 从文本入手,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这一环节,范老师提出的要求细致,要求用心读课文,其实也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提出的问题富有针对性,使学生读书有了明确的目的。并且在学生读书过程中,范老师巡视并进行个别提醒读书看书的姿势,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语文素养。(1)在对课文中几个小故事的教学中,范老师按照楚王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从哪些此举看出来的思路引导学生通过读归纳出三件小
3、事。在找与读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的奥妙与晏子的聪明才智和能言善辩。(2)再次回到文本,通过再次读课文,理清课文发展的顺序,让学生掌握课文结构,在分析文中的每个事件。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易到难,层层递进。在分析每个小事件时,主要抓住楚王与晏子的对话,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扮演,让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抒发情感。通过一遍遍地读突出两个角色的特点,感受晏子的聪明才智与雄辩四方。(3)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在教学中没有平均使用力量,对三个小故事的处理是有层次的。主要抓住第二个小故事重点指导,体现高年段教学目标以及学法指导“引-扶-放”。4、立足课堂,以生为本。在初读文本,初步掌握课文内容后,
4、整个教学过程以读为特色,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作用。范老师运筹自如,以学定教,方法多样,学生的主体性体现的淋漓尽致。并且注重学生的语言实践与积累。通过不断地读,培养学生的情感;字词和阅读教学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范老师自身素质也比较高,在分角色读句子时也能生情并茂的示范,语言运用的恰到好处。不足之处:1、课的总体设计是比较好,但有的环节落实不够好。如走进第二个小故事时,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读,“敝国有规矩”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设计意图很好(培养个性朗读),但2个学生的朗读没能充分读出晏子彬彬有礼、不亢不卑的语气,老师也没有进一步加以指导。2、在引导学生说说晏子的反驳妙在哪里时?范老师没有着重引导学生去体验。总之,在范老师的课堂中,教学目标落实得好,教学过程清晰流畅,环环紧扣,始终不离教学重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每一次听课都是一次学习和提高的过程。而及时的点评与反思更是一个拓展与提升的过程。多听,多学,多思,多练,惟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