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综合能力检测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12岁的李明一年内明显长高了,他增加的身高可能是(A)A8 cmB8 mmC8 dmD8 m2在测量过程中,一般我们会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D)A提高精确程度 B避免产生误差C避免产生错误 D为了减小误差3如图所示,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操作正确的是(B)4身高160 cm的小明,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进行了以下估测,接近真实值的是(A)A教室宽5庹,约8 m(庹: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B教室长10步幅,约30 m(步幅:
2、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C课桌长4拃,约2.8 m(拃: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D物理课本厚1指宽,约10 cm5(2014,益阳)2014年5月24日,中俄在东海举行联合军演。为了刺探我国军情,日本军机与我国军机超近距离对峙,当时两军机之间保持的距离仅约30 m。日本的这种挑衅行为引起我国人民的强烈愤慨。以下列哪个目标为参照物,可以认为对峙时我军飞行员是静止的(A)A日本军机 B海面上的军舰 C海面 D海洋6(2014,临沂)江涛同学对于身边物理量的大小进行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D)A一个玻璃杯的质量约为5 kg B初中物理书本的宽度约为10.5 cmC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
3、的时间约为4 s 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 m/s7我们可以用路程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还可以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出一条线段来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如图,某物体分别沿两条路径从M点运动到N点:第一次先从M到P,再从P到N;第二次直接从M到N。则物体的两次运动(D)A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相同B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不同C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不同D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相同8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B)A甲乙车可能都向南运动 B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C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 D甲车一定在向南运动,乙
4、车向北运动9国际田联110 m栏钻石联赛上海站敲响战鼓,冠军争夺在刘翔和奥利弗之间展开,比赛临近结束,选手全力冲刺时,观众看到如图所示的场景,齐声欢呼“刘翔最快”;很快,根据表中所示的比赛成绩,裁判裁定刘翔获胜,观众和裁判判断刘翔快过奥利弗的方法分别是(B)A观众:相同时间比路程裁判:相同时间比路程B观众:相同时间比路程裁判:相同路程比时间C观众: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相同时间比路程D观众: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相同路程比时间选手用时/s刘翔13.07奥利弗13.1810一个运动的物体,在第一次10 s内走4 m,在第二次5 s内走2 m,在第三次15 s内走6 m,则可以肯定此物体一定是(D)A
5、做匀速直线运动 B做变速直线运动C既有匀速直线运动,又有变速直线运动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11小华同学家附近有一公共自行车站点(如图甲所示),他经常骑公共自行车去上学,某一次从家到学校运动的st图象如图乙所示,则小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C)A135 m/s B168.75 m/s C2.25 m/s D2.81 m/s,第12题图)12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2 m的两点,甲从P点、乙从Q点同时沿直线相向而行,它们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C)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经过3 s,甲、乙相距4 mC乙到达P点时,甲离Q点6 m D甲到达Q点时,乙离P点2 m二、填空题(每空1分
6、,共20分)13在下列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单位:小丽同学的身高为162_cm_,升国旗时唱国歌的时间约为1 _min_,小明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18_km/h_。14李阳同学为了测某一品牌导线的直径,他采用了以下的办法。剪下一段导线后,把这段导线紧密地单层在一支铅笔上缠绕40圈,形成一个导线圈,再用一把刻度尺去测量这导线圈的长度,测量情况如图所示。则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1_mm,这个导线圈的长度是_2.35_cm,这一品牌导线的直径是_0.59_mm。,第14题图),第15题图),第16题图)15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按如图测一个纽扣的直径,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1_mm,纽扣直径是_1.10_cm。
7、16如图所示,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物理学中我们通常可以采用相同_时间_比较_路程_的方法。17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2 m/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1秒钟人步行1.2米_;某同学家距学校600 m,他以此速度从家步行至学校需要的时间是_500_s;以该同学身上背着的书包为参照物,他是_静止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第18题图),第19题图),第20题图)18观察图甲可知汽车做_匀速_直线运动;观察图乙苹果下落时的频闪照片,可知苹果做_变速_直线运动。19如图所示是公路旁的交通标志牌。如果这时车以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则车_没有_(选填“有”或“没有”)违反交通规则。车经过_3.3_
8、 min到达收费站。(保留1位小数)20甲、乙两辆小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向东运动,测出它们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小车甲做_匀速直线_运动,速度大小为_15_ m/s。若以甲为参照物,乙车向_西_运动。三、简答题(第21小题6分,第22小题8分,共14分)212012年2月,首批“长鼻子”校车在南京投入使用,如图所示。(1)校车行驶过程中,以司机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是_运动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2)校车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车速不得超过40 km/h。“40 km/h”是指校车在行驶过程中的_最大速度_(选填“平均速度”或“最大速
9、度”)。(3)小明早晨7点乘校车去上学,7点24分到达学校,设校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30 km/h,则小明乘车地点到学校的路程是_12_ km。22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甲、乙两辆电动小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st图象,如图(a)、(b)所示。(1)观察图(a)可知,甲车在做_匀速_直线运动,甲车通过0.6 m的路程所用时间为_6_s。(2)观察图(b)可知,在AB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_1.2_ m。(3)比较图(a)、(b)可知,甲车的速度_小于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车的速度。四、实验探究题(第23小题10分,第24小题6分,共16分)23某物理
10、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来进行“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的情景,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1)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小车由甲至乙小车由乙至丙小车由甲至丙路程s/cm266490 时间t/s2 46 平均速度v/(cms1)1316 15(2)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为什么?解:不是,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车前段路程运动慢,后段路程运动快 24汽车追尾是高速公路上经常发生的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不能立即停车,研究发现,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踩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
11、;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踩刹车到车停止,汽车还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如图所示。下表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原行驶速度v/(kmh1)反应距离s1/m制动距离s2/m6011208015341001954(1)利用上表数据,算出该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是_0.67_s。(保留两位小数)(2)由这个测试可见,_行驶速度_是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3)请在图中画出从司机看到情况开始计时,到汽车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运动的vt图象(不需准确描点)。解:如图: 五、综合
12、应用题(第25小题6分,第26小题8分,共14分)25一辆轿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直线行驶,轿车上的速度表如图所示。(1)在2 min内轿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2)轿车以该速度匀速行驶140 km需要多少时间?解:(1)由图可知:v70 km/h,t2 min h h,则:svt70 km/hh2.3 km(2)t2 h 26(原创题)小明所在的研究性小组利用自行车进行探究活动。(1)小组成员分别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出了自行车后轮的周长为180 cm,请你说法其中一种测量方法。(2)小明骑车在学校操场百米跑道上沿直线匀速前进,小亮测出自行车后轮转50圈用时30 s,小明骑车的速度是多大?(3)站在跑道一旁的小陶举起照相机拍摄了小明几张赛跑的动作照片,但都很模糊。为了获得小明清晰的动作照片,小陶应该怎样做?解:(1)用细绳贴着车轮绕一周,用刻度尺测出细绳的长度即为车轮的周长,用刻度尺测出车轮的直径D,则周长为D(其他方法合理即可)(2)S1.8 m5090 m,由速度公式得v3 m/s(3)小陶应该随小明一起奔跑,并保持相对静止,才能获得小明动作清晰照片。但是背景相对照相机是运动的,所以背景显得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