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一章综合检测
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小题)
下图为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所在城市人口资料绘制的人口金字塔图。读图回答1~2题。
1.2005年,该市0~4岁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 )
A.3% B.6%
C.6.2% D.3.2%
2.该城市近三十年来人口结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
A.青壮年养育子女的负担逐渐加重
B.生育率逐渐增加
C.该城市逐渐迈向老龄化社会
D.青壮年男子逐渐外移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题,解题关键是读懂坐标图。第2题,近三十年来该城市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出生率低,少年儿童比重小,青壮年人口比重大。
(2010·湖南衡阳一中高一检测)读四种人口死亡率与出生率示意图,回答3~5题。
3.图中表示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人口老龄化现象最为严重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在图中四个人口增长模式所代表的地区之间,最可能的大规模人口迁移方向是( )
A.由①到④ B.由④到①
C.由③到① D.由②到③
【答案】 3.D 4.A 5.C
【解析】 原始型模式的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现代型模式地区即模式①人口老龄化最严重。图中模式③属于发展中地区,人口从发展中地区迁往发达地区是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
下图甲、乙两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图。据此回答6~8题。
6.目前与甲国1890~1920年人口增长模式相同的国家是( )
A.韩国 B.古巴
C.新西兰 D.埃及
【答案】 D
【解析】 甲国1890~1920年人口增长模式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只有埃及属于这种类型。
7.乙国1970年以后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自然灾害频繁,饥荒严重
B.政局动荡,长期战乱
C.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大
D.抚养孩子成本上升,夫妇不愿多生孩子
【答案】 C
【解析】 乙国人口出生率在短期内迅速下降,与政府宏观调控有关。
8.由图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
A.目前甲国城市化水平较高
B.甲国可能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C.目前甲国为人口净迁出国
D.目前乙国劳动力短缺
【答案】 A
【解析】 甲国在20世纪50年代人口增长模式进入了现代型,应属于发达国家。
(2010·泰安高一质检)读下面某四国人口构成示意图,回答9~10题。
9.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最可能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9.B 10.A
【解析】 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②国的老年人口所占的比重最高、儿童所占的比重最低,因此该国是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第10题,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较快,儿童所占的比例较高。读图可知,①国儿童所占比例最高,故它最可能属于发展中国家。
11.(2010·泰安市高一期末检测)下图是某地人口年龄金字塔图,造成该地人口年龄金字塔出现一对“翅膀”的原因是( )
A.大量老人和少年儿童迁往外地
B.有大量外来劳动力涌入该地就业
C.年轻夫妇不愿生孩子
D.中年人多外出打工
【答案】 B
【解析】 由图中可看出,老人、中年人和儿童段人口金字塔变化趋势正常,15~29岁的人口比重明显增多,说明这种现象是大量外来劳动力涌入造成的。
影响人口迁移既有社会经济因素,也有自然环境因素,并且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据此回答12~14题。
12.影响早期逐水草而居的人口迁移方式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水源
C.土壤 D.矿产资源
【答案】 B
【解析】 “逐水草而居”其影响因素是水源。
13.下面关于人口迁移正确叙述的是( )
A.小浪底库区移民属自发性移民
B.出国留学不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C.目前英国人口迁移方向是从城市到农村
D.四川民工有组织地到深圳打工
【答案】 C
【解析】 英国目前人口具有从城市迁往农村的趋势。
14.近两年,阿富汗人口迁到邻国巴基斯坦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环境因素 B.社会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 D.环境污染
【答案】 C
【解析】 战争引起人口迁移应属政治因素。
人口统计的部分数据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15~16题。
15.从图中看,说明了10年来我国( )
A.0~14岁人口数量总体下降
B.80岁以上人口比重在下降
C.15~64岁人口比重不断减小
D.6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没有波动
16.造成图中情况的成因主要不是由于( )
A.社会安定及经济发展
B.卫生防疫工作做得好
C.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
D.人口迁移导致生育优化
【答案】 15.A 16.D
【解析】 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近10年来,0~14岁人口数量总体在下降,65岁以上人口在上升。这种状况与人口迁移关系不大。
17.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④时期人口问题最不突出
B.②时期是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时期
C.③到⑤期间,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D.②到④期间,受人口数量影响,经济发展水平不断下滑
【答案】 C
【解析】 据图可知,③~⑤期间,该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因而其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18.下列四个流域中,人口最稀少的是( )
A.尼罗河流域 B.亚马孙河流域
C.密西西比河流域 D.印度河流域
【答案】 B
【解析】 亚马孙河流域由于自然条件恶劣,人烟稀少。
(2010·青岛一中期末检测)美国人口资料局发表报告说,2011年,世界人口总数将由2009的67亿上升到70亿。结合下图分析回答19~20题。
19.全球人口在2年间将增加3亿人,这些增加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
A.东半球各国 B.西半球各国
C.欠发达地区 D.发达地区
【答案】 C
【解析】 从统计图表中可知,发展中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特别是非洲、拉丁美洲、亚洲。
20.下列国家中,人口机械增长率较大的国家是( )
A.中国、日本
B.科威特、德国
C.尼日利亚、墨西哥
D.埃及、印度尼西亚
【答案】 B
【解析】 科威特是石油输出国,外来劳务工人多;德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增长,故政府采取一些措施,鼓励吸引高素质人才移民德国。
(2010·山东实验中学高一检测)读山东省淄博市迁入人口统计图,回答21~22题。
21.迁入淄博人口最多的省区位于我国的( )
A.西北地区 B.东部沿海地区
C.中部地区 D.东北地区
22.据图所示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黑龙江是我国人口迁出最多的省区
B.四川是迁入淄博人口数量最多的省区
C.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是吸引甘肃人口迁入淄博的主要原因
D.江苏省人口迁入淄博的主要目的是务工
【答案】 21.D 22.C
【解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人口迁移知识和读图析图能力。图中纵坐标表示迁入淄博市的各省人数,可看出,东北三省迁入淄博市的人口数居前三位。横坐标表示各省迁出人口总量,可看出,四川省人口迁出最多。受经济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趋势是经济落后地区的人口迁入经济发达地区。
下图中人口迁移率指人口迁移数量与总人口的比值,正值为迁入。读图分析回答23~25题。
23.图中四个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分别是( )
A.A、C B.B、D
C.C、D D.A、D
24.如果A、B、C、D各代表一个国家,则下面四组国家中最可能的是( )
A.埃塞俄比亚、沙特阿拉伯、德国、日本
B.美国、德国、阿根廷、埃及
C.日本、中国、越南、匈牙利
D.科威特、索马里、葡萄牙、德国
25.最有可能是美国东北地区人口变化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 23.D 24.D 25.C
【解析】 第23题,人口迁移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两者之和数值最大和最小的地区人口增长最快和最慢。第24题,根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特点和迁移特征来判断。第25题,美国东北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但多年来人口迁移率为负值。
结合下图,回答26~28题。
26.在世界各大洲中,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大洲已经出现了众多的环境问题,其中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A.环境污染 B.水土流失
C.荒漠化 D.土壤盐碱化
【答案】 C
【解析】 目前,世界上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非洲最显著的环境问题是荒漠化。
27.地球环境人口容量一直是学者讨论的话题,下列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总人口数量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B.世界人口总量已超过环境人口容量
C.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
D.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
【答案】 D
【解析】 环境人口容量受科技发展水平、人均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制约,具有不确定性。
28.下列各国中,环境人口容量最小的国家是( )
A.日本 B.加拿大
C.德国 D.科威特
【答案】 D
【解析】 科威特虽然石油资源丰富,但国土面积狭小,科技水平较低,国内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自然条件恶劣,故环境人口容量较小。
(2009·全国Ⅱ)下图显示某国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读下图完成29~30题。
29.1951—2000年,该国( )
A.是人口净迁入国
B.人口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
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
D.人口增长了15.1%
30.据图示资料推测,该国( )
A.自20世纪70年代,人口增长模式进入现代型
B.可能位于欧洲
C.1990年人口达到900万
D.20世纪末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
【答案】 29.A 30.B
【解析】 本组题以人口变化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了人口的增长模式状况及地区分布。第29题,从这50年人口迁出和迁入来看,迁入人口数远远大于人口迁出数,是人口净迁入国。第30题,由图中1971~1980年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说明此时段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已经进入现代型,进入现代型的时间也可能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故排除A项。由人口增长模式是现代型,根据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可确定可能位于欧洲,B项说法正确。用自然增长人口数除以自然增长率,可计算出人口数量小于900万人,故排除C项,D项说法明显不正确。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综合题(共55分)
31.读下面我国部分地区某年的人口资料,回答下列各题。(12分)
(1)图示省、市、区中,死亡率最高的是________,最低的是________。
(2)图示省、市、区中,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多的是________,最少的是________。
(3)上海的出生率比北京高,而自然增长率却比北京低,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上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
(5)对比人口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性,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出生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上海 宁夏
(2)江苏 上海
(3)上海老年人口偏多,人口老龄化严重,导致人口死亡率较高
(4)现代型
(5)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较低;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较高 经济发达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32.读下面中国、日本和韩国人口负担系数比较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国际上一般把人口负担系数≤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中国人口负担系数在______年前后达到最低值,此时的人口负担系数约为________。
(2)在1990年前和2030年后,中国的人口负担系数均超过了50%,试分析它们形成的不同原因。
(3)日本、韩国均抓住了“人口机会窗口”期,促进了经济的腾飞,“人口机会窗口”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何作用?
(4)中国应采取哪些措施抓住“人口机会窗口”的良好时机,促进经济发展?
【答案】 (1)2010 40% (2)1990年前主要是14岁及以下的人口数量较多;2030年后主要是65岁以上的人口数量较多 (3)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少儿与老年抚养负担相对较轻,有利于社会财富积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4)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教育投入,提高国民素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养老保障制度等。
33.(2010·北京东城高一检测)分析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 目前世界人口在不断增加,如果计划生育措施实施有效,到2050年世界人口有望控制在89亿以内。
材料二 世界人口数量变化(见左图)
材料三 对世界人口年增长“贡献”最大的7国(见右图)
(1)目前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如何?这种变化会带来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2)对世界人口年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是哪一个?该国应采取什么样的人口政策?
(3)从材料三分析,世界上人口数量大、人口增长快的国家主要是哪种类型的国家?目前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有哪些启示?
【答案】 (1)人口数量不断增长。这种变化会带来粮食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教育问题、就业问题等。对人口增长过快的国家来说,要实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印度。计划生育。
(3)发展中国家。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重视发展教育,实行改革开放等。
34.根据以下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9分)
材料一 中国内地从建国到现在共进行了五次人口普查(以下人口均不包括港、澳、台及福建省的马祖、金门岛屿的人口)。2010年11月1日将进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第一次 1953年 5.49亿
第二次 1964年 6.95亿
第三次 1982年 10.08亿
第四次 1990年 11.34亿
第五次 2000年 12.66亿
材料二 全国(加权汇总)15岁以上男性职业和生男孩后又生一孩比例。
职业
构成(%)
生男孩后又生
一孩构成(%)
专业技术人员
4.6
3.4
科技工作人员
3.7
1.6
生产运输人员
10.7
7.2
办事人员
5.0
3.6
商饮服务员
3.7
2.0
个体劳动者
3.7
4.0
农林牧渔者
47.8
70.2
其他劳动者
5.7
5.7
未在业
15.3
2.3
(1)从五次人口普查数字看,人口数量平均每年增长最快的是( )
A.1956年~1964年间
B.1964年~1982年间
C.1982年~1990年间
D.1990年~2000年间
(2)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人口转变较快,已进入( )
A.原始型 B.传统型 C.现代型
(3)根据材料二回答,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虽大大下降,但是从表中仍可看到不符合生育政策的生育行为,集中在__________(劳动者)身上,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表中看出我国从事__________产业的人占绝对多数,这种产业结构是否合理?__________。
(5)以上说明计划生育仍是中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其重点和难点在__________。
【答案】 (1)B (2)C
(3)农林牧渔者 这些人群的文化素质较低,他们不是靠政府工资收入生活,政策对他们的约束力较弱,这些人群在孩子的教育投资上成本也较低
(4)第一 不合理
(5)农村(或农林牧渔者)
35.结合以下材料及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 美国东部时间2006年10月17日上午7点46分,美国人口达到3亿,这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很多人关注的不仅是人口的增长,还有美国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英国《独立报》指出: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1)由图甲可以看出美国人口的增长除自然增长外还由________所致,这种方式的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国人口构成的变化对美国积极的影响是( )
A.交通通达性提高
B.文化多样性
C.劳动力数量减少
D.自由活动空间增大
(3)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____、科技、地区开放程度、________等。美国资源丰富,国土辽阔,但媒体称“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并非好事”。试用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关理论对其进行阐释。
(4)近年来,美国老年人口主要向________地区迁移,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答案】 (1)国际人口迁移(或“机械增长”) 美国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吸引大量移民迁入
(2)B
(3)资源 文化和消费水平 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多能容纳的人口数量;美国人均资源消耗量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这种高消费的生活方式,随着人口的增长会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也将使其环境人口容量减小。
(4)南方(阳光地带) 东北部地区环境污染严重,而南方阳光地带气候宜人,环境优美,适宜人类居住。
w w 高 考 资源 网
- 12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