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也谈反思在课改中的重要作用 课改给我们的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很好地激发了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就个人而言,觉得教学反思的作用与精心备课一样重要,可以很好地促进学习,所以教师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通过反思,认为教育教学过程还存在以下不足。一、过于追求教学的情境化。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情境。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并不是每节课都一定从情境引入,对于一些不好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新课。二、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作为低年级的学生,让他们合作学习。课堂
2、上,教师刚刚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教室里马上热闹起来,但在热闹的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在教学中合作很重要,但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一味地强调小组合作,学生将会丧失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缺少对求知事物的猜想、试探与验证等心理发展过程。三、评价滥用失真。课堂上学生回答的问题很简单,教师表扬说:“讲得真好!”其余学生马上“啪、啪、啪”地鼓掌,一节课上,表扬不断,掌声此起彼伏。其实,过多外在的奖励并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长期下去,也只能带给他们更多的“迷失”。四、手段成为束缚。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把教学内容表现得丰富多彩、形象生动。但是,离开了现代的教学手段,似
3、乎就是一堂低品位的课。在时尚、热闹的背后,教师、学生跟着电脑提出的一个个问题走,实际上和跟着教师设计的问题一步一步走有何区别?教师只是把自己的“满堂灌”交给了电脑,而自己则退到了幕后。看似学生学得相当主动,其实一切都离不开教师的操纵。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教学创新”的动力。教师需要聚焦课堂,反思自身的教学。因为课堂教学占了教师教育工作的大部分。而课堂教学本身是社会的一个缩影,这里面有着太多的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生理学、信息学的问题需要解读。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于经验而不对经验进入思考,那么,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会有所滑坡。经验+反思=成长,教育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让反思成为教师的生活常态,除了能培养自己的反思能力外,更主要的是培养自己自我反思的习惯,养成反思的意识,明确自己在职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始终保持一种敬业、开放、发展的心态。教育教学反思始终是一种过程,是一种探究,这种探究是没有终结的,因为反思者始终在追求更好的、更完善的教育教学。可见,教育教学反思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个反思者需要坚强的意志力把它作为生活常态来对待。 孙士芳 2015.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