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征程广东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9667 上传时间:2024-01-1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征程广东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征程广东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征程广东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4July 2023/广东经济HOT POINT热点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战略依托,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历次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都无不彰显了广东在全国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广东出台关于新时代广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预示着新征程广东将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也显示了广东继续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的战略定力、把握时势与主动作为。这实打实的“高质量发展施工图”在更高水平上推进广东中国式现代化探索与突破,都将对全国具有重大的支撑、示范和引领作用。中共广东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明确要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全面激活改革、开放与创新三大动力,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十大新突破,不

2、断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新道路,形成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新格局。新征程广东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问题挑战经过改革开放的四十多年发展,广东形成了强大的发展基础,总体上保持了稳中有升的发展,在改革开放、产业升级、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里引领中国的发展。然而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也受到来自全球及省内外的多方压力与影响,广东高质量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挑战。(一)人口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制约较多广东人口规模已经突破 1 亿,并有近 8600 万人居住在大湾区地区,其高质量发展就需要使广东近三千万的乡村人口基本实现现代化,现有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压力大。目前广东绝大多数县镇发展因新征程广东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

3、战略思考林先扬 谈华丽/July 202325广东经济受到内外条件限制,难以获取急需要素,规模集聚效益和关联效益较弱。取大规模疫情前最高值年份发现,广东县镇财政一般预算、居民储蓄存款、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以及人均储蓄存款均比全省平均水平都要低得多,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在价值认同、制度创新、产业协同、民生融合、空间协调等领域仍然面临诸多限制与制约,涉及跨境的科技创新生态链的发展还没有形成闭环与合力,港澳的国际科创网络优势还没有发挥出来,核心城市的枢纽引擎作用不明显。(二)城乡区域不平衡不充分突出广东高质量发展需要缩小广东城乡区域差距,增强乡村地区发展

4、动力。目前广东城乡收入比接近2.42 1,高于同期江浙地区,在乡镇发展方面还存在诸多短板。如县城及周边产业园区产城融合度低、县城用地建设碎片化、未形成强大核极地区、县域发展规模较小、基础配套设施相对薄弱,特别是部分山区县城常年人口流出大于人口集聚,出现不同程度的缩小或衰败。同时,广东乡镇城镇公共配套设施规模小、增长动力不足、品质不高等现实问题也大量存在。(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有待提升广东高质量发展所需物质文明发展来自于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这些年不断成长的现代产业体系与产业创新技术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率。现代经济体系建设离不开强大产业链条的支撑,这些年广东现代产业韧性受制于市场体系、

5、科技创新和基础设施等,在产业要素优化配置上存在区域及行业失衡,特别是在珠三角外围的产业发展层次受制要素更明显。全省除了万亿级产业外的其他产业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链条不完善、不强以及缺失等问题,正倒逼着广东新一轮产业优化升级。(四)生态文明建设压力重重广东高质量发展本身也是绿色低碳发展,广东山区传统产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带来重重压力的同时,在沿海地区的海岸带开发利用、湿地围垦建设等人为干扰,使自然湿地急剧减少,湿地功能和效益不断下降。加上沿海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也带来了水环境污染问题,跨界型和复合型水污染问题凸显。(五)多元外向拓展挑战加大近几年受逆全球化、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新冠疫情、地缘政

6、治冲突、贸易壁垒等多重因素影响,广东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着挑战。广东本身内部的市场体系不健全、统一市场体系尚未建立,区域之间竞争加剧也不利于广东对外开放合作,加上大平台、大网络和大市场没有形成合力也不利于广东深度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以及整体应对外部的风险与挑战。新征程广东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探索突破广东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多针对性、全局性、创造性探索赋能,全面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与环湾地区建设、城乡区域协同实现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加大绿美工程体系建设以及拓展多层次多圈层外向开放空间。(一)高水平纵深推动大湾区与环湾地区联动发展推动大湾区成为带动广东环湾及周边地区发展的重

7、要力量,在全省都市圈框架上的功能定位,形成多层次、多节点的多元联系网络发展体系,相互联系与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也是广东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需要举全省之力办好这件大事,不仅可以为港澳注入新动能、拓展新空间,也可以联合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形成更强的国际影响力与吸聚力,引领国家实现更高水平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战略平台,强化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作用,加大跨境科技资源聚集与利用,形成规模化的成果转化空间。提升跨境共同使用联合实验室,联合港澳共同拓展国际科技合作,向外输出科技成果与产业。有序放开跨境人员与货物保险,共同使

8、用湾区基础设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湾区大交通、大航港与大物流格局。加快拓展更多面向港澳所有居民就学就业、创新创业等通道,促进港澳更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增强核心城市的门户枢纽功能,营建更多平台与空间,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全面参与全球中高端的竞争。环湾地区作为大湾区的生产与生产配套圈层,注重多元联系,突出横琴、前海、南沙等不同层次26July 2023/广东经济的平台联动周边地区共同拓展产业链与创新链,形成区域共同体。强化黄金内湾的功能集聚与向外湾地区及环湾地区疏解,引导高质量产业与人口集聚的同时促进中低端空间置换与优化,为更高层次的产业与空间提供更好的支持。(二)以共同富裕为导向引领全域协同发展广东

9、高质量发展需要注重人的全面和高质量发展,通过“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从全省全局和一盘棋来引领广东市县镇村四级联动,培育更多的增长极,在城镇营造、园区提质、交通互通以及特色乡村建设中创造更大的发展机会。基于主体功能类别推动差异化城镇化,并匹配相适应的绩效评价体系,特别是从高质量发展角度精准识别并集中力量建设广东乡村地区的增长极、产业园区、专业镇、中心镇、特色产业区等动力源泉,形成发展内生动力与活力。特别是以广东县域经济体量在前 30 位的县域依托县城、中心镇、行政村的网络联结来促进县域内部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人员流的合理流动,形成若干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实力派城镇,更好地集聚本地与外地

10、人口及产业,在农村建设中注重产业振兴对农民收入培增的支持。(三)加快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发展广东高质量发展通过构建多层次、多类型的现代产业体系,探索以负面清单推动多层次经济发展,持续产业园区或产业社区引入新技术、新业态与新模式,增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物质力量与条件。通过发挥好广东多元文化融合创新发展的优势,加快与中国式现代化相匹配的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充分挖掘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与广东本地特色文化资源,形成多种展示与传播的空间载体与活动,带来更为多元的文化体验。依托信息化手段推进广东城乡居住社区的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把涉及人民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服务下沉到居住社区。值得一提的是,广

11、东高质量发展始终离不开中高端人才,除了重视综合性与专业性大学校院建设,仍需要加大以产业需求导向的高职院校建设。针对不同层次人才的差别化政策、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人才发展的平台与空间,还需要对不同人才提供多样且优质的公共政策和服务体系,包括教育、医疗救治、社会保障、住房保障、文化服务等。(四)持续加大绿美工程体系建设绿美广东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高水平推进生态文明的重要保障,持续通过实践绿美广东六大工程,在全要素、全区域、全时空内构筑起生态安全建设与防护体系,为广东绿色发展提供战略支撑。坚持全域三线管控,特别是在广东北部山区地区加强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以生态产业(生态旅游、生态工业及生

12、态农业等)为切入点,加大扶持与培育发展。加快推动广东绿美公园体系建设,以创新生态、生产与生活三位一体发展模式,不断完善公园体系建设,探索以国家森林公园分园形式共同开展生态功能区建设,并依托广东现有的生态脉络体系渗透于全域空间,以高品质绿美宜居宜业宜游空间体系吸引和聚合地区发展资源。(五)拓展多层次多圈层外向开放空间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试验区的功能进一步增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形成的腹地广、市场大、制造业发达、科研实力雄厚以及政府决策执行力强等核心优势,与邻近的港澳联系密切与全球网络深度融合的特点,多元文化在这些交汇交融,有利于形成国际化、市场化与法治化的环境。未来广东高质

13、量发展需要更加注重多层次、圈层的全方位的发展,依托自由贸易区及联动区域拓展全球市场,集聚全球要素,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东盟经济圈”“RCEP经济圈”,这样既融入国家发展总体格局,又整体跃进全球发展体系,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的竞争与合作,达到优化聚集利用资源与拓展外向发展空间。课题项目:本文系 2022 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等教育专项)产业需求导向下广东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支撑体系研究以社区管理与服务为例(批准号:2022GXJK532)阶段性成果。作者:林先扬为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决策咨询部副主任、教授,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研究员;谈华丽为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编辑/王婷)热点HOT POINT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