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传播符号学视野下的非遗展览展示——以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9593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符号学视野下的非遗展览展示——以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传播符号学视野下的非遗展览展示——以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传播符号学视野下的非遗展览展示——以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非遗展览展示在非遗保护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未来一个时期保护和传播非遗的重要工作.本研究以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实践为例,从传播符号学的视角分析创建中的展陈实践、运营中的活态展示实践,借用传播符号学的理论范式,通过符号机制,从文化认同视角找到非遗传播过程中深层次的认同结点和认知共性,从而指导非遗传播实践,加强民众与非遗的良性互动,营造良好的遗产保护氛围,提升民众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关键词】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非遗展览展示;传播符号学;文化认同【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 n t a n g i b l eC u l t u r a lH e r i t a g eE

2、 x h i b i t i o nf r o mP e r s p e c t i v eo fC o mm u n i c a t i o nS e m i o t i c s T a k i n gQ u a n z h o uI n t a n g i b l eC u l t u r a lH e r i t a g eM u s e u ma sa nE x a m p l eZ E NGX i a o p i n g(Q u a n z h o uA r tM u s e u mQ u a n z h o uI n t a n g i b l eC u l t u r a lH

3、e r i t a g eC o n s e r v a t i o nC e n t e r,Q u a n z h o u ,F u j i a n,C h i n a)A b s t r a c t:I n t a n g i b l eC u l t u r a lH e r i t a g ee x h i b i t i o np l a y s a n i m p o r t a n t r o l e i n t h ep r o t e c t i o no f I n t a n g i b l eC u l t u r a lH e r i t a g e,a n d i

4、 sa n i m p o r t a n tw o r kf o rt h ep r o t e c t i o na n d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o f I n t a n g i b l eC u l t u r a lH e r i t a g e i nt h ef u t u r e T a k i n gt h ep r a c t i c eo fQ u a n z h o uI n t a n g i b l eC u l t u r a lH e r i t a g eM u s e u ma sa ne x a m p l e,t h i sp

5、 a p e ra n a l y z e st h ee x h i b i t i o np r a c t i c e i nc r e a t i o na n dt h e l i v i n gd i s p l a yp r a c t i c e i no p e r a t i o n 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 c o mm u n i c a t i o ns e m i o t i c s I t u s e s t h e t h e o r e t i c a l p a r a d i g mo fc o mm u n

6、 i c a t i o ns e m i o t i c st of i n dt h ed e e p l e v e l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n o d e sa n dc o g n i t i v ec o mm o n a l i t i e si nt h ep r o c e s so fI n t a n g i b l eC u l t u r a lH e r i t a g ec o mm u n i c a t i o n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c u l t u r a li d e

7、n t i t yt h r o u g ht h es y m b o l i cm e c h a n i s m,s oa s t og u i d e t h ep r a c t i c eo f I n t a n g i b l eC u l t u r a lH e r i t a g e c o mm u n i c a t i o n,s t r e n g t h e nt h ep o s i t i v e i n t e r a c t i o nb e t w e e np e o p l ea n dI n t a n g i b l eC u l t u r

8、a lH e r i t a g e,c r e a t eag o o da t m o s p h e r e f o rh e r i t a g ep r o t e c t i o n,a n de n h a n c ep e o p l esc u l t u r a l s e l f c o n f i d e n c ea n dc u l t u r a l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K e yw o r d s:Q u a n z h o uI n t a n g i b l eC u l t u r a lH e r i t a g eM u

9、 s e u m;I n t a n g i b l eC u l t u r a lH e r i t a g ee x h i b i t i o n;c o mm u n i c a t i o ns e m i o t i c s;c u l t u r a l i d e n t i t y随着中国非遗保护事业的全面推进,公众对非遗的认知逐渐深入,对非遗展览展示和传播活动的需求逐渐增强,非遗展示已成为未来一个时期保护和传播非遗的重要工作.年月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 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将“完善传承体验设施体系建设”纳入非遗传承保护的重要工作内容

10、.年月,文旅部印发的“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特别提出建设“集传承、体验、教育、培训、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传承体验设施体系.五年内建立 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综合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及必要的配套设施,形成包括非遗馆、传承体验中心(所、点)等在内的传承体验设施体系.”显示了国家对非遗场馆建设和展览展示工作的高度重视,将进一步推动非遗保护事业的发展.本文以泉州市艺术馆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实践为例,从传播符号学的视角分析非遗馆在非遗传承保护中的独特作用,创建中的展陈实践、运营中的活态展示实践过程的考量要素,探讨借用传播符号学的理论范式,通过符号机制,从文化认同视角找到非

11、遗传播过程中深层次的认同结点和认知共性,从而指导非遗传播实践,加强民众与非遗的良性互动,营造良好的遗产保护氛围,提升民众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一、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展览展示实践泉州 市 艺 术 馆 泉 州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馆 于 年在多年非遗资源的挖掘整理和展品征集的基础上建立,经历了由简入繁,从花灯展厅开始,逐步发展成为综合性展馆的过程.年,经过十年的发展,又迁址建成新馆,新馆建筑面积 多平方米,其中展陈面积 多平方米.作为新时期独立的地方综合性非遗展馆,泉州非遗馆的展览展示充分遵循“以人为本、活态保护、地域特色”的原则,具有类型齐全、展陈方式多样灵活、交流活动丰富的特点.(一

12、)突出地方特色,展陈多样泉州非遗馆打破以非遗项目类别或者级别布展的传统展陈方式,根据不同非遗项目的特点,创造性分成四个专题展:“物华之美,民间瑰宝”“民俗之风,浓情闽南”“泉腔之韵,晋唐遗响”“天工之巧,匠心营造”,展出了 多件非遗精品,荟萃泉州市非遗项目近 个,涵盖了民间文学如国家级非遗项目陈三五娘,传统音乐如世界级非遗项目南音、国家级非遗项目北管,传统舞蹈如国家级非遗项目拍胸舞、省级非遗项目火鼎公火鼎婆,传统戏剧如世界级非遗项目木偶戏、国家级非遗项目梨园戏、高甲戏、打城戏,传统美术如国家级非遗项目惠安石雕、花灯、刻纸、木偶头雕刻技艺、永春纸织画等,传统技艺如世界级非遗项目水密隔舱福船制作技

13、艺、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泉州木雕、德化瓷烧制技艺、安溪竹藤编等,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如国家级非遗项目五祖拳、泉州刣狮,传统医药如国家级非遗项目灵源万应茶、省级非遗项目老范志神粬,曲艺如省级非遗项目闽南讲古,民俗如惠安女习俗、蟳埔女习俗、石狮端午闽台对渡习俗、泉州闹元宵习俗等,充分展示了多姿多彩的闽南文化和保护成果.展陈中因类制宜,把握重点,注重细节,在总览的基础上以不同媒介呈现项目特色细节和叙事逻辑.民间文学项目陈三五娘,以蜡像、亭阁等形象呈现陈三、五娘、益春故事主角,并以复古清新的连环画形式在旁边解读故事脉络.传统美术、技艺类项目,则从历史渊源、工具类型、工序步骤、技艺手法、材质区分、作品主

14、题等角度来展示,展陈中充分应用全息成像、交互娱乐引擎、视频成像、音频技术等方式,如 D投影呈现石雕作品的制作过程;在触摸屏设计刻制简单吉祥图样;设置花灯知识问答,观众通过答题点亮展区花灯;全息投影呈现国家一级文物江加走木偶头的经典作品;营造龙窑烧瓷场景展示不同温度条件下白瓷烧制的状态等.同时专门在展区辟出开放式的手艺工坊,工坊中设置技艺流程视频,工具和原材料陈列区,操作台等.传统音乐、传统戏剧、曲艺类非遗侧重乐器、道具和视听效果的呈现,设置了经典剧目经典曲目点播区和小型演艺舞台.同时,为满足专题性的专场展演和多功能的文化活动需要,展馆还建设可容纳 人的专业舞台、剧场和 多平方米的临时展区.(二

15、)遵循以人为本,活态展示作为非遗传播的文化阵地,开展活态展示活动是非遗馆发挥非遗宣传推广作用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传承人社会价值和培养公众参与自主性的重要内容.泉州非遗馆坚持公益共享的初心,在展馆展陈基础上,依托传承人群,积极拓展文化服务内容,创新推出许多特色活动.策划“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以“四季泉州”为时间节点,利用传统节日契机,挖掘地方特色非遗体验项目,并向公众开放体验名额,采取讲座加体验的方式,元宵节组织元宵圆制作技艺、花灯制作技艺体验活动和猜灯谜活动;端午节组织泉州肉粽制作技艺体验活动;中秋节组织博饼体验活动;冬至组织搓圆子活动等.在法定节假日以“传承人作品现场互动展示”的非遗专题展

16、形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营造节日氛围,如元旦“指尖经纬锦绣溢彩金苍绣专题展”、五一漆线雕专题展、七一突出红色主题的优秀传统工艺精品展等.举办“流动非遗馆”活动,下沉非遗精品到基层,甄选馆藏精品,组织非遗沉浸式展演、非遗普法讲座及传承人互动体验活动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军营、进乡村、进景区,拓宽了非遗馆的服务群体和服务空间,拉近非遗传承人与不同受众群体的交流,提高公众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常设“周末非遗课堂”,选择易于互动的项目,每周邀请名传承人现场开展培训体验活动,每个传承人开设次课,每次课可供名观众预约参加.在课堂上,学员可在传承人指导下完成一个非遗小作品并带走,比如绣制的金苍绣团扇、彩绘木偶

17、头、拼接小花灯、竹藤编小包、吉祥纹样刻纸、花卉人物纸织画、小动物造型彩扎、妆糕人、锡雕小金鱼挂件或杯垫、漆线雕摆件、德化瓷拉胚手作的杯盆等,这种“可看可体验可带走的非遗”引起了公众的浓厚兴趣,开馆以来,场场爆满.推出“海丝小艺苑 非遗剧场”,惠民非遗演出周周上演,每周末场,每场 分钟,演出项目有南音、梨园戏、高甲戏、掌中木偶戏、提线木偶戏、五祖拳、拍胸舞、闽南讲古等,融合了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武术等舞台演出元素和地方文化元素,该平台也为民间非遗社团提供了展览展示空间,演出结束后的互动环节,将台下的被动欣赏与台上的主动体验进行了较好结合,演出氛围融洽,提升了宣传效果.举办交流活动,加强区域内和

18、不同区域群体的非遗互动,讲好泉州故事,提高非遗影响力和美誉度,办好品牌赛事,如举办全市中小学生南音比赛、全市民间音乐邀请赛、全市技艺类非遗手工艺大赛等.加强与国内其他省市的交流工作,承办各项国际性展览展示活动,如依托非遗馆举办海上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南音大合唱等国际性非遗文化活动,精心策划,将富有地方文化特色又不会引起文化误解的项目向国内外宣传推广,弘扬民族精神.(三)提升服务载体,扩容展馆传统的非遗展馆,展陈空间、时间和内容有限,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非遗的保护和传播已成为一种共识和趋势.数字资源库建设.近几年,泉州非遗馆不断探索和提升文化服务载体,以数字化手段记录采集

19、和建立非遗档案,不断完善传统音乐、传统技艺等为主要内容的数据库,建有“泉州南音曲谱”“泉州非遗”特色数字资源库,其中为方便听众克服方言古音的障碍,加深对南音古乐的理解,增强欣赏乐趣,制作南音智能曲谱,听众可以扫描每一首南音曲目对应的二维码,打开视频,随着旋律的行进,唱到曲中的某个字,该字就会改变颜色.数字展厅建设.梳理项目的中英文介绍和展品信息,开设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V R展馆及语音导览,让公众可以随时随地上线欣赏展馆非遗.同时建设非遗文化长廊,完善非遗展陈的数字模块建设和资源共享,为展馆展览展示扩容,让观众可以浏览展馆之外的其他非遗项目,了解非遗动态和相关研究.云赏非遗活动.举办非遗慕课、

20、非遗专题展云展览、非遗专场演出云展播、云艺术节等活动,其中非遗小课堂,拍摄近 个项目,以时下流行的短视频形式和通俗简明的文本解说在视频号和抖音传播,成为本地线上非遗网红课堂,开展非遗手绘地图创作和电子地图制作,让公众全面了解我市非遗分布情况,在展馆参观结束后可以深入传承人工坊、传承基地、老街古巷等地继续寻访.二、传播符号学方法论与泉州非遗馆展览展示传播符号学就是将传播学引入符号学,进而揭示出符号学的世界观如何体现在传播现象之中的一种新兴理论,而“媒介、文本、符号、符号化、标出性、元语言、伴随文本”等作为符号学的基本原理,为非遗馆展览展示的文本分析、实践分析和价值阐释提供了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和研究

21、路径.传播符号学的视角,不仅是对传播过程的研究,更是对传播意义的关注与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是人类社会中不断传承的文化实践.而非遗馆的展览展示活动本质上是符号传播,展陈的文本内容设计、传承人展示活动、数字化载体传播等,都是一个非遗内涵符码生成、转换、传播的过程.从传播符号学的视角分析非遗展览展示的符号选择,可以帮助公众理解非遗符号的生成过程与生成意义,即非遗符号背后特有的思维方式、审美习惯、精神信仰、民族情感、价值观念等,从而构建社区群体的集体社会记忆,唤起特定社群的身份认同,保持文化的多元性.(一)非遗展览展示的传播主体传播符号学的传播主体包括符号发送者和接收者.在这个

22、框架内,传播者决定着传播内容意义的关键.政府主导下的泉州非遗馆展览展示活动,传播者为政府行政主体,接收者为传承人和受众,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看,非遗是“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持续的认同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可以看出传承人和社区群体为非遗传播的主体.因此在话语权选择上,应避免出现传播者(政府部门)权势过重,接收者(传承人、受众)角色地位过于弱化.传播者只有从换位的角度,寻找接收者的诉求,从而生成有意义的符号,才能实现有效的传播.泉州非遗馆建设经历了非遗资源调研、展品征集、公众意见征询等过程,通过对全市 项

23、非遗项目的综合考量,确定展出 多件展品,个非遗代表性项目,这个过程中,项目的选择、项目文本的确定、非遗作品的陈列就是符号的选择,符号的选择很重要的依据就是展品体现的传承人技艺精湛程度、背后的文化寓意和公众对项目的认知程度.泉州非遗馆的活态展示活动也是以“项目”“传承人”为主要叙事主体,展馆行政主体主要起基础的组织作用,通过小课堂,让传承人讲解非遗知识,手把手教公众体验,逐步让渡“传播者”角色给“传承人”.(二)非遗展览展示的传播媒介媒介是传送内容的载体,约翰费斯克指出媒介越来越被定义为技术性媒介.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讯息”,强调媒介形式本身就构成某种表意,比如社交媒体的兴起带来人们生活和思维方

24、式的革命性变革.非遗的特点是“活态流变性”,是传承人通过口传心授传承传播至今,承载非遗的作品、呈现非遗动态过程的纪录片拍摄及多媒体传播、数字化互动体验设备就是媒介.不同存续状态的非遗以不同的媒介传播,濒危类的非遗项目呈现方式更多的是数字化记录采集和建档,比如水密隔舱福船制作技艺.许多历史上走市场的传统美术、技艺类非遗项目,至今还有庞大的非遗传承人群,这类非遗项目的呈现媒介更多是传承人精湛的非遗作品.随着数字技术媒介的发展,非遗传承传播的时空边界不断拓宽,如南音记录工程的“南音非遗网”,收录的上千首南音曲目和对应的二维码曲谱,方便人们通俗易懂了解南音,随时随地聆听千年古乐.因此充分利用有效的媒介

25、形式,以更加开阔的思路可以组织形式多元的非遗展览展示,这个过程需要不同群体的参与,比如社区、学校、文艺团体、媒体、移动互联网、金融等各行各业的社会力量,让“非遗”模式在推动非遗行业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三)非遗展览展示的传播文本及符码文本指的是传播行为中由符号组成的一套表意结构.符码是一种控制规则,符码的使用依赖使用者的共识及共同的文化背景;符码通过媒介或渠道用于维系某种确定的社会秩序.非遗展览展示中文本符码的生成离不开传承人群和受众人群共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比如传统美术、技艺类非遗作品内容的呈现,如关羽的木雕塑像寓意正直、忠义、财富;龙凤的刻纸图样寓意吉祥如意;菊

26、花的刻纸图样寓意高洁、秋天;金苍绣狮子纹样寓意智慧、力量、吉祥、权威.因此接地气的非遗展览展示要找好定位,合理设置活动的深度和延展度,充分兼顾展示非遗精髓、地方特色文化元素并符合受众文化背景、文化程度,做到有阐释有反馈,才能不断改进提高.特别是随着近几年全球化的发展,非遗逐渐走出去,文化背景差异下,对外传播中文本的解读和宣传更要讲究跨文化交际策略,站在双方文化视角克服文化差异,比如提线木偶戏有一个剧目是 驯猴,猴子在中国具有“封侯”的美好寓意,在西方国家中则代表邪恶、贪婪、盲目崇拜,这就需要在对外演出中做好阐释工作.(四)非遗展览展示的传播意义意义是符号传播的前提,奥格登(C K O g d

27、e n)和理查兹(I A R i c h a r d s)在 意义之意义 这本书中讨论了十六组关于意义的定义,大致可分为三个向度:一是将意义理解成内涵;二是将意义理解成效果;三是将意义理解成解释.这三种不同的意义取决于发送者的意图,符号文本的意义以及接收者的解释,而最终的落脚点是接收者的解释,解释的依据就是符号文本,这就是为什么“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泉州非遗展览展示,通过不同的媒介,组织不同的非遗项目走进不同群体,注重受众对非遗的认知反馈,比如“移动的非遗馆”,以艺术大篷车的形式,将非遗展览展演送到基层,进一步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既是“送文化”也是“种文化”;还有精细化的非遗

28、主题展,以“指尖经纬锦绣溢彩 泉州金苍绣专题展”为例,精选近百件展品,按照清代绣品、世纪初绣品和传承人作品的不同特点以及绣品图案进行单元划分,有庙宇绣品、道场绣品、阵头绣品、戏服、喜庆绣幛等,展示荔枝跳、菠萝凸、三叠线、龙鳞迭甲等精湛针法,不同的作品呈现泉州不同时期独特的社会风貌和人文风情,展览中突出“活态”,以传承人为主导,进行金苍绣技艺及作品赏析的线上直播,线下招募学员体验作品创作.展览的同时举办金苍绣专题展有奖征文,让受众从观展印象、金苍绣赏析、传承人故事等角度写评,这种展览形式及活态互动过程可以有效构建策展者(信息发送者)与受众(信息接受者)的良性互动,实现符号的有效传播,受众在感知非

29、遗项目的过程中,寻找文化认同,形成身份归属,凝聚价值共识,维护文化多样性和维持社会秩序的平衡,这也是非遗展示的核心理念和意义所在.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 第十四条“教育、宣传和能力培养”所阐释的:“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中得到确认、尊重和弘扬”.三、结语皮尔斯说世界是由符号构成的,人自身也是一个符号.符号是人类传播的要素,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在历史上创造,并依赖一代代传承人口传心授传播传承至今的优秀文化遗产,具有“以人为本,活态流变”的特性和多重价值,许多非遗项目被冠以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地方特色文化“符号”“标识”“品牌”等,说明社会文化交流中人们常常以符号化的思维

30、方式去了解非遗,也为非遗的展览展示和传播构筑了思维框架体系.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是地方非遗展览展示集中地和传播交流衔接点,是非遗系统性保护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重要举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流变”特性决定了展馆在呈现器物的同时,更主要的是要通过解说、注释、互动、体验等传达文化意义,传播符号学方法论可以从学理上和实践上指导该工作的开展,更好地整合地方非遗资源和不同社群,融入到非遗保护实践中,创造人人保护传承的生动局面.【参考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E B/O L()h t t p:/

31、z w g k m c t g o v c n/z f x x g k m l/f w z w h y c/t _ h t m l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印发“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的通知E B/O L()h t t p:/z w g k m c t g o v c n/z f x x g k m l/f w z w h y c/t _ h t m l 张骋“符号传播学”与“传播符号学”:一对不能相互替代的术语J符号与传媒,():冯月季传播符号学及其理论建构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约翰费斯克传播研究导论:过程与符号M许静,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周诗岩重读 理解媒介:麦克卢汉的延伸J新美术,():乔治格雷西亚文本性理论:逻辑与认识论M汪长砚,李志,译北京:人民出版社,:奥格登,理查兹意义之意义M白人立,国庆祝,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文化部外联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公约选编M北京:法律出版社,皮尔斯皮尔斯:论符号M赵星植,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同,:责任编辑:王敬儒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