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精准扶贫”主题歌曲的歌词创作与审美特征.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9369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准扶贫”主题歌曲的歌词创作与审美特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精准扶贫”主题歌曲的歌词创作与审美特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COMEDYWORLD102音 乐 世 界一、“精准扶贫”主题歌曲中的歌词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在“精准扶贫”这一重要理念的指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中国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崭新的历史。基于此,大量优秀的关于“精准扶贫”主题的音乐作品不断涌现出来,不仅成了这段历史的宝贵见证,同时也通过通俗易懂与易于传播的方式拉近了群众之间的距离,同时也通过音乐这种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所有人在脱贫攻坚路上重要的“精神食粮”和内驱动力。歌曲是当前文艺作品中具有较大传播价值和影响力、能够直接反映人民群众思想情感和精神世界、富有情感感召力的艺术形式。在“精准扶贫”相关主题歌曲中

2、,我们可以发现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代胜景,也可以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为全国人民所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为中国未来发展唱响了“战歌”,鼓舞着我们。在“精准扶贫”这一伟大实践的感染下,许多艺术家投身于相关主题歌曲的创作,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将这场全民式的精神战斗表现得更为生动、感人、富有精神力量,而从这些歌词中我们可以发现,艺术家借由音乐文学创作的形式充分表现出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情感、对奋斗精神的讴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未来幸福生活的无限希冀。本文通过对“精准扶贫”主题歌曲的歌词创作进行分析,由此来探讨扶贫主题歌曲歌词创作的艺术特征以及多维度的审美

3、内涵,以期对当下相关主题歌曲创作与鉴赏提供更多的借鉴。二、“精准扶贫”主题歌曲中歌词的思想性、审美性特征音乐文学兼具音乐与文学的双重特征,在歌词文本中所承载的审美性和思想性是相辅相成的,而歌曲中的主题内容可以借由音乐形式得以更好地创作、传播,体现出了比单一艺术门类更为丰富的创作特征与审美维度。“精准扶贫”主题歌曲中思想性与审美性尤为重要,二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歌词创作的思想性与审美性是歌曲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歌词的思想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的重要体现。在“精准扶贫”主题歌曲的创作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对歌词内容的提炼,而且还要注重对其思想内涵的挖掘(思想内涵对于提升扶

4、贫主题歌曲的审美价值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丰富的审美性(体现了更强的艺术性与多元性)唤醒群众的文化情感,由此使得歌词艺术中的多维度价值得到最大化展现。在许多“精准扶贫”主题歌曲中常常会借用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文化元素,采用这样的形式可以更好地融进与群众之间的情感,在“百花齐放”的风格中凸显出更加契合不同地域的人文观照,同时也避免了千篇一律的艺术表现形式,体现出更多的创作新意。许多歌曲中的歌词通过对“脱贫攻坚”“幸福生活”“文化自信”“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等多元主题的描绘,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在党和政府带领下“精准扶贫”系列举措所取得的巨大历史成就,在体现出时代精神的同时,也能够借由丰富的审美特

5、征来体现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由此亦可见,“精准扶贫”主题歌曲中歌词的思想性与艺术性是高度统一的。“精准扶贫”主题歌曲中的歌词若要同时兼具思想性与审美性,不仅需要创作者具备多个维度、突出的创作能力,还要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与审美高度,更需要他们密切关注时代与现实生活,善于从中发现重点、突出亮点,以充足的文化自信与人文观照予以创作,凸显出更为精深的思想与充沛的情感。尤其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繁荣发展的当前,艺术家们可以获得更好的文艺创作环境与条件。那么,如何创作出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作品是他们所要深入思考的第一要务。三、“精准扶贫”主题歌曲中歌词的时代性、生活性特征一首好的“精准扶贫”主题歌曲不仅

6、仅要体现出强烈的时代精神和时代特征,而且要借由创作者的审美与创作思想体现出更为丰富的创作特征,而不能拘泥在传统“喊口号”“模式化”“表态度”的“精准扶贫”主题歌曲的歌词创作与审美特征文/杜晨晨(四川音乐学院,四川成都 610000)COMEDYWORLD103音 乐 世 界创作维度中,要结合当前民众的审美情感与现实精神需求,立足于生活,创作出更多佳作。从歌词评判的角度来看,大致可以树立几个对歌词创作的评判标准,这也顺应着“精准扶贫”主题歌曲在未来创作趋向:首先,在歌词创作上要立足于现实、深入群众生活,以丰富的文化情感体现出时代精神,要具有一定的思想高度,同时要考虑传唱性;其次,在歌词内容上要平

7、衡好“主流”思想性与“流行”审美性的度量,避免过于空泛成为“喊口号”的形式主义歌曲,也要避免成为流于世俗的“口水歌”;此外,在歌词形式上要符合流行音乐的创作标准,寻找适宜的旋律与歌词创作方式,采用独特的编曲方式,由此构设不落窠臼、别具新意、富有内涵的本土文化特征。创作者首先要拥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深厚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中国历史文化拥有着深切的真情实感。对于“精准扶贫”主题歌曲而言,首先要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密切关联,了解当前国内外局势与世界文化环境特点,紧紧围绕国家战略与实际、契合时代主题、符合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现实进行创作。一部没有时代精神、缺少“中国情怀”、没有本土文化的

8、浸染和滋润的“精准扶贫”主题歌曲,就不能称之为一道优秀的歌曲作品;如果作品不能准确传达时代精神、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或重大问题、契合时代发展脉络,也不能称之为优秀的“精准扶贫”主题歌曲。因此,创作者需要打开胸怀,以更大的思想境界与创作格局对中国社会、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有着深入的了解和分析,还要对国家战略进行认真梳理和思考。这样的作品是与时代及现实密切关联的,更能够体现出其创作价值,也能够得到更多群众的支持与热爱。立足现实,体现人文情怀,创作富有“温度”的优秀作品。现实生活是歌词创作的重要土壤与生长环境,人民群众是歌词创作的主体与对象,基于优秀历史文化的思想性与审美性是歌词创作的立身之本

9、。在未来的创作中,“精准扶贫”主题歌曲创作者更需要积极开展采风与田野工作,发现身边真切的事物与人物,以忠实记录为基础,在创作中融入深切的人文观照与文化情感,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点滴中积极汲取养分,并将这些素材和养分借由艺术创作活动,由此真正转化为文艺作品的养分。在许多相关歌词创作中可以发现,创作者将扶贫工作中所出现的许多人物与事迹进行了深度记录与呈现,避免在扶贫主题歌曲创作中出现“假话”“套话”“空话”“大话”,同时也对扶贫活动中所出现的具体问题、脱贫群众的实际困难、民众对未来相关工作的期盼纷纷融入作品之中,引发了更多听众深切的情感共鸣。许多优秀的歌词作品立足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将那些“鸡毛

10、蒜皮”“家长里短”的作品提炼与转化为具有浓郁区域文化特色的艺术语言,既生动再现了“精准扶贫”路上各级政府部门的辛勤付出,又较为形象地刻画了各位贫困村干部与群众在脱贫致富道路上所面临的艰辛历程,真正让歌曲变得更加具有“温度”,贴近了生活、贴近了群众。结语“精准扶贫”同时关乎于“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的“双驱动”模式,无论是主动脱贫还是外部帮扶的“双带动”,精神文明建设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创作者们在“精准扶贫”主题歌曲的歌词创作中深切体会到了思想性、审美性、时代性、生活性为他们所带来的诸多深度思考、文化情感、现实观照,在创作中坚持以人民为创作导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深入群众、扎根生活,

11、方才创作出了一首首好的原创作品,在传唱中成为了经典。随着脱贫攻坚战的胜利以及乡村振兴决策的推进,“精准扶贫”主题歌曲的创作不仅不“落伍”,反而凸显出了更为宝贵的精神价值与社会应用价值。在原有的创作模式中,创作者们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创作方法探索更为多元的艺术创作方式,写出更加精彩的作品,由此不断激发贫困地区群众内在动力,在审美教育的影响下进一步提振他们的脱贫斗志、增强他们的致富信心,并全面参与到定点帮扶区域各项脱贫攻坚的各项任务中,最终实现更多维度的现实价值。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音乐学院院级项目课题“当代流行音乐歌词的审美视野研究精准扶贫原创歌曲为例”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YXS2022033。参考文献1 彭青.“中国梦”主题系列歌曲的创作、传播与推广研究 J.剧影月报,2021(02):94-96.2 孙洪斌.歌曲创作中歌词与曲调的关系探析J.音乐探索,2012(02):124-127.3 祁修雯.我国当代公益性歌曲分类研究 J.音乐传播,2015(03):16-24.4 王大燕.艺术歌曲歌词创作的文学性特征 J.当代音乐,2015(16):118-121.5 冯丽.当代歌词创作中词语超常搭配现象及其理论探究 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5(02):122-124.6 张丹.公益歌曲歌词创作与社会效应研究 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09):205-2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