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日新又新我常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从正确认识自己谈起,以对自己提出恰当期待,完善自己为最终的落脚点。通过本课教学,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发展地认识自己,从而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学生分析
对于步入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这样很容易过分的夸大自己的实力与能力,有时又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分的看不起自己,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正确认识的方式方法。因而,认识自我是学生们极感兴趣又需要恰当引导的问题。通过本课教学,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发展地认识自己,从而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学法分析
教师要让学生在充分讨论、发言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的能力;观察分析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并指导学生进一步学会尊重别人和欣赏别人,使学生在个性品质上不断得到提升。
设计思路
本课通过学生的体验和行动祝福自己的青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青春期的到来。在课堂内容设计上,我采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思想认识——融入日常生活”的流程。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懂得全面地认识自我,必须既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又注重内在素质;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懂得用发展的眼光认识自我,不断更新、完善自己;
2、能力目标:学会全面、客观、发展地认识自己,并通过不断改正缺点来完善自己;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完善自我,注重自我整体形象。
教学重点
自我新认识将“自我新认识”设计为教学重点的原因是:学生如果能全面、客观、发展地进行自我评价、就能发现自己的潜能、并不断完善自己。
教学难点
对内在美与外在美的讨论。原因:初中生由于心理、身里不够成熟,自我意识较强,对自己的评价往往主观性较强,自我认识容易发生偏差,正确认识内在美与外在美,并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对他们而言有一定的难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故事引入:《青蛙的故事》
森林中要举办“大”比赛,老虎走上擂台,动物们高呼“大”。大象登场表演,动物们也欢呼“大”。这时,台下角落里的一只青蛙气坏了,难道我不大吗?青蛙“嗖”地跳上一块巨石,拼命地鼓起肚皮,并神采飞扬地高喊:“我大吗?”
“不大!”传来一片嘲讽之声。青蛙不服气,继续鼓肚皮。随着“嘭”的一声,肚皮鼓破了。可怜的青蛙至死也不知道它到底有多大。
教师: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后有何感想?你觉的青蛙可怜吗?为什么可怜?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与之前欣赏的歌曲作比较。)
教师:青蛙的可怜在于它没有正确认识自己。可见,认识自己是多么的重要。可以说,一个人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能否真正认识自我,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决定着一个人的前程与命运。换句话说,你可能渺小而平庸,也可能美好而杰出,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能否正确认识自己。同学们,你们认识自己吗,也许很多同学会说,世上最了解自己的莫过于自己,我当然认识自己了。但事实是否如此呢?文学家苏轼写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此认识自己有时比认识别人可能更加困难。那么今天,我们就以自我认识为话题,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好不好。
二、自我新认识:
多彩词汇绘自身。让我们用全新的目光审视自己,用多彩的词汇描绘全新的画像
小刚的烦恼。
教师:我们既不能因为缺点而沮丧,也不能因为优点而沾沾自喜。然而,作为我们同龄人的小刚,却因为他曾经有过的缺点而感到无比的烦恼。请听小刚的烦恼。
小刚的烦恼:小刚在日记里写到:我小学时经常不认真听课,作业不认真完成,还和同学们吵架等等,所以,在同学们眼中我是一个坏孩子。到了初一,我想重新开始,因为我也想做个大家都喜爱的孩子。于是,我改正了一些毛病,如不认真上课,不按时完成作业等等,还和同学们相处得很好,我的学习成绩也进步了。我好开心啊!可是,与我小学同班的小忆经常跟我现在的同班同学说我以前不好的表现,所以现在同学们又开始疏远我了。难道,一个人以前犯了错误,就永远都不能变好了吗?我真的还是人人讨厌的坏孩子吗?
学生分组讨论帮助小刚出出主意。
可见,日新又新我常新,每个人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自身的优点、缺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通过不断改正缺点来完善自己。
教师总结:每个人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对自己的认识,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好和更完美。自身的优点、缺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正确认识自己,就要做到全面的、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通过不断改正缺点来完善自己。
内在美和外在美
教师:每个人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素质都各不相同,有时甚至在同一个人身上出现外在形象和内在素质的矛盾。你认为一个人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素质哪个更重要?他们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联系呢?
请听发生在公交车上的故事。
场景一:一个夏天的中午,我乘公交车去上班,运气不佳,没有座位。旁边的座位上坐着一位漂亮的姑娘,那优雅的坐姿让我感到赏心悦目,也为枯燥的行程增添了一丝愉悦。
问题一 她美吗?为什么?(学生回答)
场景二:不久,上来一位抱着婴儿的农村妇女,站在我们身边。车子颠簸得厉害,那妇女一手紧紧抓住扶手,一手抱着哇哇啼哭的婴儿,随着车子的颠簸不断摇晃着身体。不时碰到坐着的那位姑娘,时时念叨着“对不起,对不起”。
问题二:猜一猜,她会怎么做?(追问: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适时进行道德渗透)
场景三:只见她皱紧了眉头,急促地拍打着衣服,如见瘟神般地将身子闪开,一边说着: “真倒霉”一边将头转向窗外。
问题三:她美吗?为什么?(学生回答,陈述理由)
问题四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学到什么?(学生讨论1~2分钟,回答)
教师:全面认识自己,既要认识自己的外在形象,如外貌、衣着、举止、风度、谈吐等,又要认知自己的内在素质,如学识、心理、道德、能力等。正如这个故事最后所说的,再看她,她仍以刚才的姿势坐着,“我”却再也不感到赏心悦目了。美的事物值得欣赏,但美应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一个人的美应该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内在美对外在美起促进作用。
填写表格,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我给自己打个分。
教师:“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的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都存在卓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全面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亚要看到自己的缺点。
认识自我的途径
教师:认识自我有多种不同的途径,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不断认识自己呢?
学生: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
通过他们了解自己
通过集体了解自己
三、 课堂小结
认识自我,你就是一座金矿,拥有自信、自主、自爱,你就一定能够在自己的人生中展现应有的风采。
四、 课堂练习
1、“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所以人应该( )
A.满足于现状 B.多关注自己的外在形象
C.多关注自己的内在素质 D.全面认识自己,不断完善自己
2、“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说明人( )
A.是会发展变化的 B.是具有两面性的
C.身体变了,心理没有变 D.变得只有优点,没有缺点
3、长颈鹿和羊都被困在一个栏圈里。长颈鹿说:“我的个子高,能够吃到树上的叶子,你却吃不到。”羊说:“我能穿过门洞,吃到栏外的草,你却吃不到。”
(1)羊和长颈鹿在自我认识和评价上存在什么误区?
(2)这种不科学的自我认识可能会产生哪些不良的心理品质?
(3)请你说说怎样才能正确认识自己?
五、 课后作业
如何才能正确认识自己?
板书设计
认识自我的途径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采用了活动教学法,挖掘学生资源,通过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典型个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欲望。强调的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发学生自主学习。
《日新又新我常新》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框题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日新又新我常新》。
一、说教材
(一)本课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地位:本课是第五课的第一框题,第五课三个框题是按照了解自我到发现自我、再到设计自我这样的构思来安排的,因此能够准确的认识自我是前提和基础。
作用:初中生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但往往又不能很好的客观的评价自己,这就需要正确认识自我,而本课的学习恰恰要达到这个目的。可以说是遵循了初中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的。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目标:能用发展的眼光主动积极地认识自我,在全面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树立自信心,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
2、过程与方法:利用故事、活动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活动
3.知识与能力:能够全面、客观、发展的认识自己,通过不断改正缺点来完善自己。掌握认识自我的途径。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因此形成发展、全面看待自己的观点。
难点:对内在美和外在美的讨论,也许学生会一味追求外在美,或者为了突出内在美,而盲目否定外在美,这些都需加以探讨和引导的。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
1、本课的内容宜采用形式多样的课内实践活动,如小品表演、辩论、小组讨论交流、竞赛、调查采访等。
2、在教学中辅以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增强感官效果,充分展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法:
1、由于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指向学生自身,取材十分便捷,要尽量多给学生时间用于回忆、反思自身情况,让学生从亲身经历中提高认识,在审视自身中不断建构对自己的新的认识。
2、在本课的教学中特别需要我们尊重学生,认真倾听,使学生的内心世界能向我们敞开,这样才能使我们顺利帮助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的认识与评价,并且帮助学生树立对未来的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阶段的生活。
3、古人说:“授人之鱼,不如授之以渔”本节课在学法指导上,应该通过让学生充分地讨论、反思和对比,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学习新知的能力。
三、说教学流程设计
我从以下四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一、创设情境
我以《青蛙的故事》导入
森林中举办“大”比赛,老牛走上擂台,动物们高呼“大”。大象登场表演,动物们也欢呼“大”。这时,台下角落里的一只青蛙气坏了,难道我不大吗?青蛙“嗖”的跳上一块巨石,拼命地鼓起肚皮,并神采飞扬地高喊:“我大吗?” “不大!”传来一片嘲讽之声。青蛙不服气,继续鼓肚皮。随着“嘭”的一声,肚皮鼓破了。可怜的青蛙致死也不知道它到底有多大?
活动一、思考:青蛙可怜吗? 为什么?
设计意图:利用故事、活动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活动及讨论中了解自我。
二、积极探究 掌握新知
活动二、小刚的案例
由小刚的日记和我的变化
设计意图:学生倾听小刚的烦恼,然后分别谈谈你想对小刚说些什么。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每个人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自身的优点、缺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通过不断改正缺点来完善自己
活动三、她美吗?
我设计的三个场景:
场景一 一个夏天的中午,我乘公交车去上班,运气不佳。没有座位,旁边的座位上坐着一位漂亮的姑娘,那优雅的坐姿让我感到赏心悦目
场景二 不久,上来一位抱着婴儿的农村妇女,站在我们身边。车子颠簸很厉害,那妇女一手紧紧抓住扶手,一手抱着哇哇啼哭的婴儿,随着车子不断摇晃身体。不时碰到坐着的那位姑娘,时时念叨着“对不起,对不起”
场景三 只见她皱了皱眉,急促地拍打衣服,如见瘟神般闪开,一边说着:“真倒霉”一边将头转向窗外
提出三个了问题:1、问题一 她美吗?为什么?
2、问题二 猜一猜,她会怎么做?
3、问题三 她美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判断分析美的真正标准及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内在美对外在美起促进作用,内在美通过外在美表现出来,与同学们一起探讨中学生的审美标准
活动四:我给自已打个分,认识自已优缺点
设计意图:对于全面认识自己的优缺点。给学生时间用于回忆、反思、对照、总结自身情况,让学生从亲身经历中提高认识,在审视自身中不断建构对自己的新认识。
活动五:认识自我的途径
通过三个画像:自画像、他画像(在这里我用辩论赛的形式对但丁名言的认识,澄清认识上的误区,从而选择正确的态度)、众画像来认识自已
设计意图:通过对不同人眼中的我的了解,与自已眼中的我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的形成良好的自我整体形象
三、归纳总结 收获新知
师生共同小结,由学生畅谈自已的收获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一个总结概括,从而使学生从内心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够主动地内化为自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了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情行的统一。
四、课堂练习
1、“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所以人应该( )
A.满足于现状 B.多关注自己的外在形象
C.多关注自己的内在素质 D.全面认识自己,不断完善自己
2、“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说明人( )
A.是会发展变化的 B.是具有两面性的
C.身体变了,心理没有变 D.变得只有优点,没有缺点
3、长颈鹿和羊都被困在一个栏圈里。长颈鹿说:“我的个子高,能够吃到树上的叶子,你却吃不到。”羊说:“我能穿过门洞,吃到栏外的草,你却吃不到。”
(1)羊和长颈鹿在自我认识和评价上存在什么误区?
(2)这种不科学的自我认识可能会产生哪些不良的心理品质?
(3)请你说说怎样才能正确认识自己?
设计意图:1、2题促进知识的巩固,面对全体学生,第3题题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及广度,
供有能力的学生完成,
五、课后作业
说反思评价
本课从正确认识自己谈起,以对自己提出恰当期待,完善自己是最终的落脚点。 我通过个活动的展开,着重引导学生从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现在的自己,初步树立完善自己的信心。引导学生认识到人总是不断发展的,懂得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然后引导学生学会从内在与外在、优点与缺点两个角度认识自己,为下面根据自身实际确立努力目标奠定基础。
《日新又新我常新》说课稿
襄
垣
中
学
讲课人:冀振玲
时间: 2015.10
《日新又新我常新》教学设计
襄
垣
中
学
讲课人:冀振玲
时间: 2015.1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