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鱼我所欲也冷集三中 闫海波【教学内容选择】确定核心教学目标:1、积累基本的文言词汇。2、在诵读中探究作者怎样提出论点展开论证的。3、引导学生正确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确定支撑核心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1、指导学生通过听读,资料助读、跳读、研读、品读等方式来朗读课文,积累基本的文言词汇。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探究“义”的提出,“义”的论述方式,学习作者的论证方法。3、通过拓展延伸,古为今用,让学生理解孟子所提倡的舍生取义的现实内涵。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学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李春华,2006年 7 月21日在家乡勇救两名落水少年后,献出了年轻的生
2、命。他的英勇事迹在当地传诵开来后,感动了很多人。团中央、全国学联号召大家向李春华学习做青年先锋。可是有人却在网上发表文章说,李春华太傻,他这样做不值。到底值不值呢?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二千多年前孟子的鱼我所欲也这篇文章,相信一定会找到答案。(设计意图:这样导入,既有时代气息,又能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憾,悬念的设置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好本课创造良好的情境。)(二)、资料助读,初步感知“义”学法指导:介绍孟子的生平、政治主张、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说说学习孟子二章后你所了解的孟子)(设计意图:既联系了旧知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有助于理解本文的主旨。)(三)、配乐朗读,整体感知“
3、义”1、听配乐朗读,注意读音,节奏。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字音规范,语气适中,节奏准确,重音恰当。)3、指生朗读,学生评价(设计意图: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文言文教学应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要达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我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知课文,掌握字音、字义,初步把握文章的内容,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四)、细读课文、疏通积累“义”学法指导: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疏通文意,不理解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设计意图:以上三个环节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它的设计体现了新课标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要求: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教学中要注意指
4、导学生运用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合作扫清字词障碍,并积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通假字现象,初步理解文意,完成目标1:积累基本文言文词汇。)(五)、研读课文,探究“义”的论证 探究论点:(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文章哪一句话提出论点?怎样提出来的?(明确:“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2、你
5、能够从所了解的诗句或事例中找出能证明文章论点的诗句或事例吗?(多媒体显示补充)探究论证过程:课文围绕论点是如何论证的?(理清论证顺序和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用鱼与熊掌的比喻引出生与义不可得兼时应当舍生而取义的道理,接着从正反两个方面对论点进行理论论述,最后进一步指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第二段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论证保持本心的重要性。多媒体显示结构板书。)(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对文章的论证过程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分组合作探究法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更调动了中差生的学习兴趣。为课文的理论论证补充事例论据是对学生联想和积累的考查。)(六)、领悟
6、思想,拓展延伸“义”辩论明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分组开展小小辩论赛)辩论观点: 正方:义重于生 反方:生重于义方法指导:全班分成两大组,每组选出四个中心发言人,男女生各半,有3分钟的讨论准备时间,采用交替辩论的方式,限时3分钟,每方发言者停顿时间不能超过4秒,否则发言权交还给对方。最后两组中各选择一位总结呈辞,时间分别是30秒。在辩论中如能用与论题有关的名言、故事作论据则更好,由老师选出优胜组,给予表扬,并作出点评(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能就适当的话题即席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我设计这一环节,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突破了课文的难点,将孟子所说的“义”链接到现实
7、生活中来,拓展了生和义的现实内涵,一举多得。同时在活动中鼓励学生自主质疑,照顾了在理解上存在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对学生的因材施教,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落实目标中的让学生理解孟子所提倡的舍生取义的现实内涵,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七)、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现实生活中,面对着义和利,你一定也作过许多次选择,其中哪一次对你的影响最大,给你的印象最深?请以“选择”为话题写一篇小作文。【精彩部分回放】“关于领悟思想,拓展延伸“义”部分教学实录:师:在课文的开始,我给大家讲了大学生李春华为救落水的少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有不少的人认为不值,那么他的付出到底值
8、不值呢?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分成两方,就这个问题展开有意义的辩论,大家开始准备吧正方1辩:我方认为义重生。苟且偷生不是君子所为。一个乞丐都不吃嗟来之食,况且我们呢?反方1辩:我方不赞成对方观点,我方认为,生重与义。生命对于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生命都没有了,何谈义呢?正反2辩:生命固然重要,但是舍弃了义,生命就毫无价值可言。裴多芬不是说过“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反方2辩:对方也承认生命的可贵,所以我们就应该,珍惜生命,不要让生命浪费,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吗。正方3辩:从古到今,有很多的仁人志士为了革命的胜利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自己宝贵的
9、生命,难道他们就不知道保护自己的生命吗?如果他们保护了自己的生命,我想,现在你我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呢?反方3辩;可是,生命对每个人来说,真的只有一次-师:几千年来,“舍生取义”一直是我们追求的最高价值观,是我们人生命最高价值的体现,我们要时刻牢记,为了国家,为了他人,我们要做到,舍小家顾大家,但同时,我们珍惜生命,因为生命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我们既不能浪费也不能苟活,要让我们的生命活的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教后说教】鱼我所欲也是一篇说理透辟,汪洋恣肆的文言文,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围绕“舍生取义”的论点,了解孟子分别从哪些方面展开论述。了解本文论述的思路,理解“舍生取义”的观点是
10、学习的重难点。由于本文写于两千年前,语言和现代汉语相去甚远,对于初中生来说,对文中观点很难有深入的理解。因此,我把教学设计圈定在一个“读”字,诵读为主,突破“义”理。力求通过朗读训练,使学生对文本中的“舍生取义”这一观点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在讲授时,前五个环节,我都指导学生在读中感知课文,在读中疏通文意,在读中探究“义”理,学生也能够在大声的朗读中理解评析玩味,从而能够深入浅出的理解论点和论证思路。学生在朗读中探究了“义”理,但是我感觉学生的理解还是很肤浅,于是我对文中乞丐不吃嗟来之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这个乞丐不能忍辱偷生呢?生命只有一次,怎么能如此轻易放弃?”一问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迅速
11、分成正反两方,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可谓针锋相对,言辞激烈,引经据典,精彩纷呈,我听得“耳”不暇接,只觉得学生们的思想异彩纷呈。最后我对他们的辩论进行了总结和点评,学生收获很大。从本节课来说,我用“读”引导学生们走进文本,让他们能够深入理解文本,完成了本节课的任务,达到了教学的目的,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教后点评】以读促学,读中感悟,是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本课教学过程中的六个重要环节以诵读为主,紧扣一个“义”字,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全面落实了三维目标。听说读写等能力得到全面培养,既体现了文言文朗读课型,又注重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锻炼,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拓展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