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沟通从心开始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益农镇小 王雅萍案例背景:“健康不仅是指躯体上没有残缺或疾病,而是指人的肉体、精神和社会适应方面的正常状态。”随着社会的发展,关注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和热点。据我国有关部门调查统计表明,目前,有近30%的小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其形成原因和制定实施有效的策略已迫在眉睫。 案例过程:一日,我正在三()班上早自修。忽然,一个熟悉的身影从窗前一闪而过。这不是我们班的航航吗?他不上早自修去哪呢?随后,我们班的副班主任余老师也匆匆跟了出去,余老师又为什么这么急地跟了出去?不好。想起清晨她妈妈打来的电话,说航航借口肚子
2、痛不想来上课,怎么说都不听,后来就气愤地动手打了他。当时我劝说这样做不好,应该好好教育,也没多说什么。可他妈妈就是一个劲地强调“孩子不听话,老师你要让他站到讲台上,让他羞一羞。”航航一个在老师眼里,乖巧懂事、干净秀气的高个男生,虽然坐在教室后排,但总是能见他认真听课的模样。其实在此之前,航航妈妈也有几次打来电话说让我们老师好好管管,说航航在家不愿及时完成回家作业,总喜欢拖到第二天清晨匆匆完成,检查他的作业本又有很多错误,太不像话了。航航妈妈还告诉过我航航有个姐姐,本来成绩较好,就读于萧山中学,但现在患上了抑郁症正退学在家。航航见姐姐不读书,曾经也提起过“不想读书”这样的想法。说实话,在我第一次
3、听到这件事的时候,我简直不敢相信,这个在我眼里一直是乖巧懂事的好学生的他在家里却会是这样安排好早自修后,我去找余老师询问情况,余老师悄悄地告诉我:当时他妈妈送航航过来,心情很激动,说了很多航航的不是,还让老师罚他站在讲台上。当他妈妈走的时候,航航疯了似地追了出去,并大喊,“我要杀了妈妈”。怎么会这样?我大吃一惊。余老师又告诉我,刚才她征求了航航的意见,与他一起去了心理健康室看了心理健康老师。期间,航航向老师提起过小时候他曾发过高烧,可是他妈妈没有及时给他治疗,导致他现在留下一点后遗症,有时候话说得太多,他就会感觉脑子很糊。他有点恨他妈妈。而当老师说起妈妈可能是出于什么原因,不可能不爱自己的孩子
4、,你要体谅妈妈时,航航又显得挺懂事的,“妈妈确实很辛苦,我对不起妈妈”。老师通过观察、询问等方式发现他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他太早熟、太懂事了。心理上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后来经过一番了解,我还知道了航航妈妈是个比较激进的人,对孩子管教十分严格。可能孩子的心理疾病多少与他妈妈有着一定的关系。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与余老师仔细商量了对策,并进行了分工合作。一方面,余老师凭着和他妈妈曾经是同学的关系,通过电话、面谈等方式劝导她妈妈管教孩子时应该注意方式、方法,毕竟孩子已经长大,有自己的想法。同时也通知他常年在外打工的父亲,希望他有空多回家照顾、教育孩子,了解孩子的近期情况,同时也让他劝劝航航妈妈改改脾
5、气,说话、做事不要太激进。另一方面,我尽量做孩子的思想工作。我主要采取和孩子聊天谈心的方式,让航航懂得父母的用心及出发点是希望他好;让航航知道姐姐为什么不用上学的原因,和他一起分析读书的乐趣,想象姐姐不能去学校的痛苦;让航航明白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自己平时没有及时完成作业,喜欢拖拉,这样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效率和成绩,所以才引起妈妈更多的焦虑和担心,才导致妈妈有比较激进的想法和做法,作为孩子还是要体谅父母的心情。为了让航航尽快养成及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平日里我还会经常打电话询问航航的作业完成情况,询问妈妈最近的态度变化。另外,在教学、生活中,我还经常表扬、鼓励孩子,让孩子找到学习的乐趣,找到自信。终
6、于,经过和余老师共同的努力,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航航有了一定的改变,他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他作业本上的和 更多了。而他妈妈呢,也再没有打电话来告孩子的状了。案例反思:一位伟人说过,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的确,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单纯地传授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教书育人,他还是沟通学校、社会、家庭的桥梁。现在的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忽视孩子品德发展、人格教育、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社会性教育的倾向。家长只重视孩子的考试、升学,却不注重孩子的品德发展、交往能力、个性培养以及社会行为规范的培养。家长喜欢一厢情愿地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再加上错误的家教策略,“代沟”的存在;工作的繁忙,与孩子缺少沟通与理解,孩子的心理矛盾不能及时排除,便会感到压抑和不满,从而造成疑虑、忧郁等心理疾患,导致孩子心理不健全。在处理这样的事件上,教师不仅要及时与心理问题学生进行沟通,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敏感与脆弱心理以及厌学心理,让孩子轻松、快乐地学习和健康地成长。教师更要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告诉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人皆有之,但要把握好一个尺度,权衡孩子所能接受和承受的限度,帮助家长分析利弊,转变错误家教观念,改变不当家教方法,共同培养学生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