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哲学板块俗语汇集.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086089 上传时间:2024-11-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板块俗语汇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哲学板块俗语汇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本文档共2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哲学部分俗语、谚语整理 一.唯物主义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①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②天地成于元气,万物成于天地 ③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④无其器 则无其道 ⑤气者,理之依也 2.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人是机器,思想史人脑的特性 3.辩证唯物主义: ①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②  要命令自然就得服从自然 二. 唯心主义 l 主观唯心主义【我,心,思,人】 1.存在就是被感知 2.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3.陆九渊:“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4.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5.王阳明:“心者,天地万物之主”“心即是天”“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6.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7.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8.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9.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10.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11.世界历史无非是自由意识的进展 l 客观唯心主义【天,道,理】 1. 朱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2. 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历年是世界的本原 3. 黑格尔人为世界的本原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精神的”外化 4. 上帝、老天爷、女娲 5.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6. 万物都只在概念中运动 7.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 8. 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9.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10.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三. 唯物论 Ø 心之官则思——强调思维离不开物质器官,具有唯物主义思想倾向 Ø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Ø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静者静动,非不动也——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Ø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Ø 拔苗助长——违背规律的客观性 Ø 胸有成竹——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Ø 掩耳盗铃、画饼充饥——以意识代替客观实际 Ø 刻舟求剑——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Ø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的美化扑鼻香==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刮骨疗毒,壮士断腕——主观能动性 Ø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 Ø 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规律的客观性 四.认识论 v 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实践的决定作用 v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实践的重要性 v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角度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不同 v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v 千虑一失——认识的局限性 五.联系观 ² 一叶障目=盲人摸象——以部分替代整体 ² 唇亡齿寒=风起云涌=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联系观 ²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强调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六.发展观 Ø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道路曲折,前途光明 Ø 积羽沉舟,群轻折轴=堤溃蚁穴,气泄针芒=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集腋成裘=积跬步以至千里,积怠惰以致深渊=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量变转化质变 Ø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Ø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发展的实质 Ø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发 Ø 展的观点 Ø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新事物的成长 七.矛盾观 v 运伟大之思者,必行伟大之迷途——矛盾双方的转化,否定之否定 v 绝对的光明,如同绝对的黑暗——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v 自高必危,自满必溢=从来好事天生捡,自古瓜儿苦后甜——矛盾转化 v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祸福相依——矛盾观点 v 为官发财,应该两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v 四面出击,全面突破——不分主次矛盾 v 反腐要“老虎”“苍蝇”一起打——两点论与重点论 v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矛盾的特殊性 v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八.唯物主义历史观 ² 《义勇军进行曲》使人精神振奋——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²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²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强调树立群众观点 ²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智为知之——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 2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