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乘法的结合律教学设计作者姓名:乐雯单位名称:烟溪镇新开完小【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索活动,发现乘法结合律,并用不同方式进行表示。在理解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数学探索过程,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感恩教育:感受数学探索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乘法结合律。 2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教学难点:1.探索、发现、理解、应用乘法结合律。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1、同学们,加法的结合律你们还记得吗?请动动手用字母表示出来。2、若老师将 “+”改为“”,我们一起猜想
2、:(ab)c = a(bc)吗?3、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索乘法结合律。(设计思路:导入利用加法结合律使学生产生质疑:将“+”改为“”,我们一起猜想:(ab)c = a(bc)吗?这是引发学生思考的一个有趣猜想,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为新知的学习打下基础。)二、 新授:(一) 新开完小在2010年上半年接收到中国爱心教育基金会的捐赠,希望同学们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其中一年级的小朋友获得爱心图书情况如下: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新开完小一年级教室里有3个大组每小组有5人每人获得爱心图书4本2.你能根据本这些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全班一共获得多少本爱心图书?(师选取问题,并在课件
3、上出示)3.自学提示:(1)请同学各自列式解答。(2)小组内相互交流计算结果。(3)各小组进行汇报。(3)交流讨论,发现这三个数相乘,先算-,或者先算-,结果-。(设计思路:利用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作为原材料,既渗透了感恩教育,又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正所谓: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思路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二)继续探索:例2的分析与讨论:1、 一位同学读题,然后小组集体解答,最后小组代表汇报(板书到黑板上)。2、 比较算式,你有什么发现。3、 和前面的算式一起比较,小组交流讨论,你是否能发现共同点和不同点?4、 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发现的规律。5、
4、 和加法结合律进行比较,说出乘法结合律的规律。(设计思路:两组算式的比较让学生进入了一个思维的高潮,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成功的发现规律并总结出规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三)练习:1、 用自己喜欢的文字、图形、字母等表示乘法结合律,先小组交流,后汇报。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文字、图形、字母等表示乘法结合律?2、快速扫雷:详情见幻灯片。快速扫雷先填空,再想想运用了什么运算律。451616雷5(149) (5雷 )雷6135 13( 雷 雷 ) 2、 挑战场:快速抢答。详情见幻灯片。挑 战 场:你能很快算出每组气球上三个数的积吗? 660 680 (通过抢答你发现了什么?运用乘法结合律有些题目能很快算
5、出来)(设计思路:练习的设计集创造性,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大大提升了学习效率,有效的巩固了知识。)(四)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收到了什么?请用自己的话 说一说。(五)作业:详情见幻灯片。 学校共有3层教学楼,每层有4间教室,每个教室运来25张课桌,学校一共运来多少张课桌?教学反思: 1、 提供主动参与的条件,促进教学资源动态生成。首先,通过教材重组,呈现教学内容结构,学生在感性认识上获得了基础,从而为发现、概括乘法结合律奠定了基础。 其次,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师生、生生多向互动,人人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第三,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
6、对知识的理解和课堂中获得的信息进行判断和辨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因此,课堂上体现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思维的灵活性和开拓性,出现了许多令我意外而惊喜的资源。如有的学生提出:乘法结合律不仅是三个数相乘,还可以是四个数相乘。另一个学生提出:两个数相乘也能运用乘法结合律的例子等。 2、捕捉和利用教学资源,促进教学过程动态生成。 课前,考虑学生在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课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思维方向,即时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行为,促进课堂教学过程不断动态生成。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深体会到:一个真实的教学过程是不可预设的,而是一个师生等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应多关注学生,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使课堂成为一个资源生成和动态生成的过程,成为促进师生生命共同发展的场所。注:加下划线内容均为课件上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