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紫琅中学语文学科导学单【课 题】:幼时记趣【备 课 组】:初一语文组【主 备 人】:陈永涛【备课时间】:暑期【教学课时】:2第一课时一、 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学会断句,注意感情和节奏。2、借助字典、注释,了解字词解释、句子含义。二、 活动方案 (一)创设情景导入:生命的街车走过千坎万坷,生命中的风风雨雨已经跌落成碎片。但童年的回忆却永远定格在我们的整个生涯中。童年的天空是用纯洁的心灵制成的清净的海蓝色;童年的画卷是用希望描绘成的五彩缤纷的梦想;童年的诗歌是用幻想写成的一首完美的欢乐。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追亿幼时的童真童趣。作者简介沈复,生于1763年,卒年不详。字三白,号梅逸,长
2、洲(今江苏苏州市)人。清代散文家。他一生长期做幕僚,奔走南北,游历过许多地方。能文善画,著有浮生六记。浮生六记是一部自传体散文,原书为六卷。书中记叙了夫妻间平凡的家居生活和各地游览见闻,记叙了自己大半生的经历,欢娱处和悲苦处两相对照,真切感人。 (二)活动过程活动一:1、 学生朗读课文,明确重点字词,并写到小黑板上2、齐读课文,注意节奏和感情。(教师引导)活动二:借助字典、注释,了解字词解释,句子含义并翻译全文。(自学、讨论、交流、纠正)(三)课堂检测 利用小黑板互测幼时记趣选自_,其作者是_代的_字_。本文开头总说“物外之趣”,然后记叙了三件趣事,描绘了四幅图画,这四幅图画依次是_、_、_、
3、_。重点字词句翻译 (四)课堂小结总结本堂课要掌握的重点内容三、作业1抄写书下注释2完成练习册相关内容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复习上堂课内容2深入分析文本三、 活动方案 (一)创设情景 (二)活动过程活动一:小组之间用小黑板互相检测上堂课内容 围绕文学常识 重点字词句展开 活动二:小组内讨论下列问题 思考1:童年时代最珍惜最宝贵的回忆往往是一些充满童真童趣的行为,我们看看作者在课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有趣的事: 思考2:作者为什么会产生“物外之趣”的?。 (三)课堂检测 见附表 (四)课堂小结 师生总结本课应掌握的重点内容 及中心 三、作业1抄写书下注释 2完成练习册相关内容幼时记趣综合能力测试(
4、一)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1幼时记趣选自_,作者_,字_,苏州人,_代作家。2解释字词。(1)拟( )(2)强( )(3)素( )(4)唳( )3翻译下列句子。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_作青云白鹤观_4“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这句话既是夸张又是比喻,为什么这样说?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_(二)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
5、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1这两段文字分别写了哪两件事?_ _2给加粗的字注音。以土砾( )凸者为邱怡( )然自得凹者为壑( )盖一癞蛤蟆( )也3解释句中加粗的词。凹者为壑( )不觉呀然惊恐( )捉蛤蟆,鞭数十( )以土砾凸者为邱( )4解释句中的文言虚词。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 )使与台齐(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余年幼,方出神( )5分别指出加粗词所指代的内容。常蹲其身(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见
6、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 )鞭数十,驱之别院( )6翻译句子:鞭数十,驱之别院。译文:_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译文:_参考答案(一)1浮生六记 沈复 三白 清 2(1)比做(2)僵硬 (3)白色的 (4)鸣叫。 3我心里这样想,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我把这个景象)比做“青云白鹤”的景观。 4把蚊子的鸣叫声当作雷声,当然是比喻;而蚊声无论如何也没有雷声大,所以是夸张。这句话强调了作者的“心之所向”和全神贯注,起到了突出中心的作用。(二)1神游山林 鞭打蛤蟆 2砾(l) 怡(y)壑(h)癞(li) 3山谷 惊异的样子 用鞭子打 碎石 4在 同 把 正 5自己 丛草、虫蚁、土砾 二虫 癞蛤蟆 6用鞭子打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 舌头一吐,二虫全部被它吞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