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收稿日期:2022-07-06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互联网+”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理论类课程思政实践研究(2021-JSJYYB-054)作者简介:周素娜(1979),女,河南舞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教师教育。第 21 卷第 4 期2023 年 8 月红河学院学报Journal of Honghe UniversityVol.21No.4 Aug.2023DOI:10.13963/ki.hhuxb.2023.04.016旨向卓越教师培养的教师教育理论类课程思政实践探究周素娜(周口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河南周口 466001)摘要:教师教育理论类课程思政是要课程中
2、融入育人环节,从知识传授到价值引领,是课程和真善美润物细无声地融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职前教师培养质量的重要方法,需要教师用心用情去做。在文献分析和教学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具体阐述了旨向卓越教师培养的教师教育理论类课程思政实践路径:基于课程特点,明确立德树人的目标导向;了解学习需要,精准定位思政元素;线上线下有机融合,促进学生思维提升;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突显学生成长的术与道。关键词: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学习需要;问题引导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9128(2023)04-0081-04课程思政实质是一种课程观1,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
3、的各环节、各方面,以“隐性思政”的功用与“显性思政”共同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2。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才。“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2017 年教育部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指出:“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完善教学设计,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当前,关于高校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协同育人的研究成果较多,将教师教育专业教育理论类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实践研究匮乏。立足教师教育学科
4、归属和学理的支撑,结合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2.0 的意见(教师 2018 13 号)中卓越教师培养重点强调教学创新能力、终身学习发展能力等目标,以立德树人的任务要求为导向,重新审视教师教育理论类课程的定位、内容和效果,力求教学实践中体现教师培养过程的“卓越性”,进而实现教师培养结果的“卓越性”。一、教学目标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引领职前教师价值课程承载着价值养成、品德塑造的功能。课程思政是价值引领,是德智融合的教育理念,是教育教学的“画龙点睛”。正所谓“正人先正己”。一方面,教师自身要有理想信念,涵养道德情操,善于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积累教育教学相关的资源,这些可
5、能会成为课程思政很重要的元素;另一方面,采取外部支持措施激发教师育人的内在动力,提高课程认识水平,将立德树人的要求内化到课程教学中,通过系统梳理教师教育理论累课程的思政元素,积极挖掘课程背后的思想、价值观等,在课程教学中灵活采取问题启发、案例分析、交流讨论、自觉践行等方式,巧妙地渗透融合德育相关的理想信念、家国情怀、文化自信、价值养成等教育内容3,于润物无声中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统一,引领职前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素养,积极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二)旨向卓越教师培养相比较普通教师,卓越教师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能依据学生实际灵活调整教学行为
6、,教学过程更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注重其高阶思维能力培养;二是自身具有专业成长的自觉性,能够在日常工作实践中积极建构、提升实践智慧,具有一定的研究敏感性,能联系日常教学工作有效开展主题研究。专业德性是卓越教师培养之“本”。将专业德性融合到专业情意熏陶和专业技能训练的全过程则是卓越教师培养应遵循之“道”4。教师教育理论类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的关键在于任课教师意识、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创造性,把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融入课程教学中,通过科学规划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内容、变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等,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因此,教师教育理论类课程教师需遴选课程思
7、政教学知识点,科学构建课程82红河学院学报2023.4/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体系,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智慧学习环境等新技术优势变革教学方法,优化课程评价,充分发挥课程在价值引领、思维提升等方面的育人功能,引导职前教师增强职业认同感,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教师观、教育观等,成为一批自觉践行崇高师德、引领课程改革、富有创新思维及独具个人教育思想的卓越教师。二、教学内容组织:分析学习需要,精准定位思政元素一切有利于学生进步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习都是课程思政。教师教育理论类课程思政是重新审视课程定位、内容和效果的一次契机,促使教师回归初心。如果教师都以满足职前教师学习需求为出发点,融入课程研究、聚焦课
8、程思政元素,根据需要重新遴选知识,重构课程内容体系,必然会根据课程特点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凸显课程的育人价值。(一)思政内容挖掘课程思政教学知识点选择尤为关键,教师需要全面了解教材,了解学生,抓住真问题,才能精准定位课程思政教学。在内容上既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也要体现先进文化思想、高尚的伦理道德情操、现代美学意识和科学等技术和方法论的要求5。重点在于依据教师教育专业教育理论类课程性质,结合课程内容的逻辑,分析国家教育政策导向和学生实际问题,找出二者之间的差距,以学生关注的内容为导向,积极心理体验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借助问题和案例将学习需要与课程知识点有机结合,巧妙地渗透
9、真善美。具体体现在: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资源挖掘课程所蕴含思政价值相关的新思想、新理论、著名教育家故事、典型事件、社会热点等;整合应用 Mooc平台相关课程的优质思政内容等;通过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关心的问题或主题为着力点,结合身边发生的或社会热点事件,与课程教学相关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等有机融合,引发学生共鸣,在师生互动交流中注重学生正确认知、批判性思维形成等思政内容渗透,进而实现价值塑造、德育引领、思维提升等卓越教师培养目标。(二)思政内容呈现教师教育理论类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主要采取“知识点+问题+案例”的方式呈现思政内容。即教师围绕课程教学知识点相关思政元素,提出问题以引发学生思考,精选
10、典型案例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得知识学习更直观化、生活化,使得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全面理解与深度思考,于“润物细无声”中提升思政教育效果。例如在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课程教学中,知识点之教育观,围绕“什么是好的教育?”借助视频号资源 2021 两会期间唐江澎校长关于教育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的论述,引导学生反思自身教育历程,并结合当下学校教育实际进行交流讨论,充分认识到好的教育是着眼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职业道德规范之热爱学生,在“如何热爱学生”的问题导向下,通过讲述张桂梅老师的事迹,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学习经历思考教师热爱
11、学生的方法,在交流分享中增强职业认同感,强化作为未来教师的责任担当与教育情怀。教育政策法规部分,通过问题互动“为何学习政策法规?”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基于学生的学习需要,借助典型案例对教师法、教师专业标准、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师范生职业能力标准等政策文件的相关要求进行解读,帮助学生明确专业成长方向,自觉增强依法执教意识,主动提升自身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职业压力应对部分,围绕“情绪管理”这一知识点融入思政教育,借助透明水杯讲解人的内在就像一个杯子,杯子里装的是纯净水还是碳酸饮料取决于自己。通过水杯理论引导学生了解自身精神内耗的危害及心理营养对个人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性,学会保持阳光心态,科学释放情绪。三、
12、教学方法选择:融合线上线下教学,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基于超星学习通建设突显教师教育专业教育理论类课程特色的“互联网+教育”全资源课程学习空间,实践探索“互联网+”线上资源和线下实施一体化的教师教育理论类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构建既注重教师教育理论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又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师教育思政新途径。(一)搭建课程学习网络平台,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新媒体技术资源开放、共享、直观、生动的特点更能引发学生关注,使其在课程学习中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学习”,强化育人效果。基于此,教师教育理论类课程实践过程搭建了集多媒体课件、微视频、案例研讨等多种学习资源于一体的师生网络互动平台。从课
13、程资源的角度看,课程思政视域下的教师教育理论类课程重构以引领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目标,以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与教师教育课程内容深度融合为载体,从而探索开发交互性、情景化、沉浸式教学资源体系,支持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深度融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因此,遴选课程重点、难点、疑点等内容,挖掘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社会新事件、学生熟悉的人物及其思想上的堵点痛点,以及节选自经典影视、教育相关书籍等有83周素娜:旨向卓越教师培养的教师教育理论类课程思政实践探究趣有用的内容,精心设计成易于学生理解的、贴近当前社会需要的教学案例,运用流技术制作成微型课程,分类上传至资料,并结合章节内
14、容相应添加任务点,将学生完成情况作为课程学习的过程性评定内容。这不仅为学生课下自学提供了支持性资源,还有助于翻转课堂的实施。(二)融合创新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教学过程灵活采取问题启发、案例研讨、主题讨论、小组合作、反思践行等方式,自然地渗透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现代化教育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强化教师教育专业学生作为未来准教师的职业认同,以及作为人民教师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同时,在自主思考、观点分享、实践锻炼中促进思想的流动。1.问题启发。围绕教学内容准确定位思政切入点,精心设计问题链。即若干个问题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在师生互动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引发学生自主思考,主动参
15、与到课堂教学中。如“教育能力”教学时,考虑到教育能力需要在实践中磨练,经由“学习实践反思实践”的过程不断提升。以师范生必备的“沟通交流”能力为切入点,提出问题:通常我们会怎样与人沟通?这样的沟通是否有效?大家认为什么是有效沟通?为什么要进行有效沟通呢?有效沟通是如何解决问题的?通过问题先行,了解学生常用的沟通方式,结合典型师生沟通案例讲解非暴力沟通四步骤:陈述事实、表达感受、说出想法、提出希望。比较分析有效沟通和无效沟通方式,鼓励学生交流、讨论,并引导学生联系自身进行反思、应用,基于任务驱动自主练习有效沟通四步骤。2.案例研讨。案例的呈现有助于学习内容直观化、形象化,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可操
16、作,促进德育元素的内化,减少理论与实践差距。教学过程,基于学生兴趣及认知特点,精心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今日头条等选取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身边事件和社会热点,开展案例研讨活动,强化课程育人效果。如讲解“个体发展影响因素”时,在分析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人的发展影响过程中,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内卷、躺平、空心病等现象,提出人的成长不仅需要物质营养,还需要心理营养。为便于学生理解,选取热播电视剧功勋中于敏、袁隆平、屠呦呦等人物事件,引导学生理性分析、思考,转变当前社会潜意识下物质条件更重要的认知偏差,充分理解在物质条件匮乏的情况下,为了国家富强、人民安康的理想追求和责任担当是个人在有限条
17、件下历经失败,最终在科学研究和自身发展中走向成功的关键。同时,选取新华社公众号“励志奶奶”凌晨摆摊讲人生的报道,引导学生围绕郑州街头 96 岁奶奶三十年如一日凌晨摆摊事件及“老奶奶可怜”等网络热评,开展案例分析及交流讨论活动,在思想的流动中充分理解奶奶“人老了,应该有个价值”的生活观,在自我反省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努力提升自我价值感。3.主题讨论。讨论主题主要依据课程学习任务和有助于引发学生思考及问题解决能力提升的知识点来确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活动,分享自己的见解,在师生关于主题认知的观点碰撞中促进思想流动,拓展思考的深度与广度,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内容,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价值。如“建构主
18、义”知识点教学时,课前,学生自主阅读绘本资料鱼就是鱼,从鱼和青蛙的故事直观形象地认知学习的发生;课中,开展“建构主义观认为学生学习是如何发生的?”的主题讨论活动,学生积极阐述自己的看法,在师生交流中充分理解建构主义提出的学习四要素:情境、会话、协作、意义建构。讲解“经济条件与教育的关系”时,考虑到经济条件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个体教育机会的选择、智力投资、营养保障等,但并不起决定性作用,在学习通平台课程中设置了主题讨论活动“你眼中的起跑线”。通过学生课下参与线上讨论,充分了解他们对起跑线的认识,以及对当下普遍存在的“抢在起跑线”的认知情况。围绕讨论信息持续性地展开同学互动、教师反馈,从而帮助学生全
19、面、准确地理解起跑线的内涵,理性看待起跑线,充分认识到每个人都不能把自己的人生假手他人,要学会对自己负责,把握当下,为想要的生活而努力奋斗。4.合作探究。小组活动以课程学习相关任务为驱动,通过小组成员协同完成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协作意识,培养其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相比较合作探究的过程,结论对错不重要,也可能没有确定性答案,旨在为学生提供交流合作的机会,促使学生在交流、思考、探索过程中能够经历独立思考、观点碰撞、思维拓展、坚持努力、团结协作等学习体验,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如“生活方式对儿童健康的影响”知识点教学时,围绕“儿童身体健康影响因素”开展了小组调查活动。从调查主题确定、引导语书写、问卷调查维
20、度确立及具体内容设计、问卷星平台使用与调查开展、数据统计与分析、研究报告撰写等方面,引导小组协同完成儿童身体健康影响因素调查的设计与实施。任务完成过程中,强化小组成员合理分工、各司其责、团结协作的意识,注重对学生的责任意识、沟通交流、协同创新等能力培养。同时,小组成员围绕饮食营养、体育运动、睡眠习惯、情绪情感等展开调查的过程,既是对儿童健康状况制约因素的全面了解,也是对自身生活方式的反思,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教育观,从而主动减少“生活方式病”,开启健康的生活方式。5.反思践行。检验学习效果的关键在于实践,84红河学院学报2023.4/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尤其是学生对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认知
21、与把握、基于教师教育专业的理想信念发展及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实践运用等,通过实践中的观察、反思、体验,有助于学生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的内化,涵养优秀品质,提升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素养。针对学生反馈的教育见习期间观察到教师言行与大学课堂所学教育教学理念有悖的现象,比如教学内容与方式不符合孩子认知特点,教师采取吼叫、拍打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等,引导学生从教师个人基本素质、专业素养、学校管理、家长期待、社会环境等方面客观、全面地分析这些不良师德现象,理解理论与现实的落差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不能单从个别教师的不当言行就质疑整个教师队伍。作为未来的准教师,需要理智看待教育实践中的问题,通过正面榜样强化自己的职业
22、认同,坚持教育初心,时刻带着觉知提醒自己“假如这是我的孩子,希望教师”“假如这个孩子是我,希望教师”,在换位思考中增强同理心,自觉践行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等职业道德规范,积极提升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努力成长为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四、评价体系构建:融合显性与隐性教育,突显学生成长的术与道课程思政有“道”,亦有“术”。道的核心问题在于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同感,把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成人作为终极目标。术在于有机融合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灵活采取适宜的教学方式实现有效的教育,避免空洞说教。教师教育理论类课程思政不只是内容的学习,还是价值观的塑造、思维的创新、方法的掌握等,是显性与隐性的统一
23、。其评价应围绕学生对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认知与把握、基于教师教育专业角度的理想信念发展及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运用等维度展开6。学生课程学习相关的知识、技巧、方法等显性内容需要教师的外在支持,其学习效果可以通过作业完成、单元自测、期末考核等手段来评定。学生的教育情怀、道德规范、人文素养等隐性教育效果通常体现在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同感是否增强,日常学习生活中能否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提升自身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方面,这些很难通过常规化的评价方式客观评定。为充分了解思政教学效果,教师教育类课程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了评价内容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灵活化的“互联网+”
24、立体化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在课程网络空间的日常签到、作业完成、单元自测、活动参与等,尤其是课程思政相关的专题学习、主题讨论、问卷调查等个体情况。小组活动成果可根据需要设置为网络互评作业,激发学生相互学习与评价的积极性,在组间互评中实现信息共享,促进学习成长。同时,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查看课程网络学习空间的学情统计和成绩统计,以科学评价学生的课程学习、思想转变、行为实践、作为准教师的职业情感与行为规范等。通过融合量化评价与定性评价,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多元主体相结合的方式,保障评价的客观、公正,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思政学习的主动性,实现以评促发展的目的,从
25、而促进卓越教师的培养。参考文献:1 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01):43-46.2 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03):64-69.3 许家烨.论课程思政实施中德育元素的挖掘J.思想理论教育,2021(01):70-74.4 冯铁山.卓越教师培养的“本”与“道”J.教育科学研究,2018(07):74-79+86.5 许小军.高校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元素探讨J.江苏高教,2021(03):101-104.6 陆道坤.课程思政评价的设计与实施J.思想理论
26、教育,2021(03):25-31.责任编辑龚志文Explo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ractice in Teacher Education Theory Courses Aimed at Cultivating Excellent TeachersZHOU Su-na(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Zhoukou 466001,Henan,China)Abstract: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ory
27、courses for teachers need to integrate the education process into the curriculum,from knowledge transmission to value guidance.It is a silent integration of the curriculum and the truth,goodness,and beauty.It is an important method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talent
28、s”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e-service teacher training.Teachers need to do it with heart and emotion.On the basis of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teaching practice exploration,this paper elaborates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ractice path of teacher education theory courses aimed at cultivating outstanding teachers;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s,the goal orientation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is clarified.Key words:teacher education;course ideology&politics;learning needs;problem-orien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