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早上好!我是来应聘初中数学的 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有理数的加法。我们知道有理数是整个代数的基础,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又是初等数学的基本运算,因此可以说有理数这章是整个数学的奠基石,它所蕴含的丰富内容深刻地反映了中学阶段许多重要的思想方法。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与学法、教学程序以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理解与设想。一、说教材在教材分析中,我将谈以下几点:(一)地位与作用有理数的加法是义务教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在小学掌握了算术数的加减运算,通过第一章有理数又学习了正负数、有理数的概念基础上进一步的深
2、入和拓展,为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乘除法以及乘方、方程、函数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物理、化学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是十分重要。本节课总大致分为两至三个课时,本次说课是第一课时。(二)教学目标根据大纲中,归于有理数的加法和加强双基教学的要求,贯穿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宗旨,以教材的特点和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出发点,结合新课标倡导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要乐于探索,勤与动手,学生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标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这三个目标并不是独立的,而是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
3、,在知识技能的获得过程中,学生学会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基于以上的教学理念的指导,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并准确而熟练的进行运算。过程与方法:结合身边的实例从学生动手操作中发现、探索,做到学会学习,并将学习到的知识,学以致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而在此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比较、归纳、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锻炼数学抽象思维能力,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三)重点
4、、难点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实际意义及法则的归纳。二、说学情这是初一的课程,处于初中一年级学生在生理上的特点是,学生抽象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成长,观察能力,抽象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的成长。在心理上的特点,由于刚刚从小学毕业,进入了一个相对陌生的生活、学习环境,需要尽快地与同伴熟悉从而更好地适应初中生活。在知识经验方面,学生们已经扎实掌握了正整数、小数、分数的计算,以及简便运算。三、说教法与学法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实践操作为主线”的教育思想,采用启发式引导教学法为主,变被动教学为主动教学,引导学生在已掌握运算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探索,使课堂教
5、学生活有趣、高效。借助数轴,逐步从图形的直观向语言的直观过渡,最后向抽象思维过渡,让学生观察与思考,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其次采用发现法学习,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四、说教学程序 在教学程序中,我将从五个环节,六个活动加以展开。(一) 引入:从生活走进数学首先我通过贴切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回忆小学算术数的过程,类比联想到在认识有理数之后,必然要首先学习有理数的加法。接着我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启发诱导学生,这三个问题都是求物体两次向同一方向运动的问题,如何求解呢?由小学所学的加法意义,学生很快就答出用加法。针对以上的回答,我又问:这些数中出现了“负数”,又该如何进
6、行运算呢?是要引出课题。在这里我的设计意图是:通过一些贴近生活实例,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与教师一起进行积极的思维,所设问题用于复习相关知识,引出学习内容,导入新课。(二)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然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带领学生动手操作并进入新课的学习。小明在一条东西向的跑道上,先走了5米,又走了3米,能否确定他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共走了多少米?首先我会提问两次一共走了多少米呢,应当用什么法?接着我提醒学生注意审题,暗示学生题目中没有明确小明朝哪个方向走,通过暗示,引导学生思考。在这里,为了区别向东还是向西,我们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那么小明共有几种走法呢?在教师提问之后,学生讨论,
7、教师引导,最后得出有同向、异向两种情况。在这个问题中没有明确小明的走向,目的是让学生仔细质疑,积极思考。接着我将带领学生动手画数轴,亲身感受到底走了多少米。(活动1)若两次都是向东走,则一共向东走了8米,得出算式:(+5)+(+3)=+8 (活动2)若两次都是向西走,则一共走了-8米,-8 -7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7 -3 -5得出算式:(-5)+(-3)=-8之后,我引导学生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从中发现规律,归纳出同号的加法法则。结论: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在总结出同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后,紧接着我引导学生考虑异向
8、的情况:在这里我仍然提醒学生动手操作,亲自感受其变化。(活动3)若第一次向东走3米,第二次向东走-5米,两次向东走了-2米?-7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7东+3-5得出算式:(+3)+(-5)=-2(活动4)若第一次向东走-3米,第二次向东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5-6 -5 -4 -3 -2 -1 0 +1 +2 +3 +4 +5东-3得出算式:(-3)+(+5)=+2通过这里两次异方向的运动,引导学生多动手、动口、动脑积极思考,最后得出两次运动的和,进而归纳出异号情况下的加法法则。结论: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
9、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在这里,我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积极思考,使学生注意力更好地集中在问题本身,同时也增加了不少课堂活跃的气氛。 接着我又给出问题(5):(活动5)若第一次向西走5米,第二次向东走5米,两次一共走了多少米?得出算式:(-5)+(+5)=0根据学生刚才的经验,很容易归纳出互为相反数的加法法则。结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之后,我又提出问题(6)这时,学生已经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了。(活动6)若第一次向西走3米,第二次没走,一共走了多少米?得出算式:(-3)+0=-3 并归纳出有一个加数为0的加法法则。结论: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三)有理数加
10、法法则归纳至此师生共同归纳出有理数加法法则:以上的教学过程,通过带领学生动手画数轴的表示方法,把数、式、形的“静”转化为“动”,以增强直观性,加深法则的理解,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同时也增强数形结合这一思想的运用,从而实现教学的知识目标。归纳出法则后,我进一步启发诱导学生分析法则的特点,并总结规律:两个有理数的和相加所得的和是由有理数的符号和绝对值两部分组成,加法运算的关键是符号的确定,符号问题一旦解决,余下的就是小学算术数的加减法了。它的运算步骤:1.先判断符号(同号,异号);2.再确定和的符号;3.然后进行绝对值的加减运算。通过刚才的归纳,是进一步加深对难点问题的理解,之后教师引导学
11、生归纳运算步骤,然后呢由教师归纳出加法法则的口诀: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四)新知巩固,学会应用 为了完成从掌握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转化,使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相结合,我设计了两个练习,练习的设计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练习的目的在于巩固法则,加深对法则的理解和记忆。练习2通过强化训练,使学生熟中生巧,将知识转化为技能,也为下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到这时,整个教学过程已接近尾声了,为了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完整而深刻的印象,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记忆,师生共同合作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小结。(五)课程小结,布置作业1、小结:(1)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 (2)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运用; (3)本节课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设计意图:这样小结既梳理了知识,又点明了本节课的学习要点,同时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布置作业:是为了巩固已学的知识,发现和弥补教学中的不足,强化基本技能训练;同时在作业中我设计了选做题,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查缺补漏,提高自己。 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五、板书设计有理数的加法板书设计意图:利用图表的方式将本节课的重点分门别类地画了出来,且用数学符号代替文字语言,有利于学生快速识记与掌握知识。我的说课结束,谢谢大家!-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