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语文导学案(第 7 册)学 校横溪镇实验小学主备人杨裕明备课组成员杨裕明 崔伟娅 吕蓓蕾 王飞飞 课题课时17、长城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由远及近、有整体到部分的表达方法,掌握不同的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 中展开联想。2.学次课文3、4自然段。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教学重点学次课文3、4自然段。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教学难点学习由远及近、有整体到部分的表达方法,掌握不同的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教学准备课件学 案点 案一、 课前复习1.完成作业本第一题 2.完成作业本
2、第二题 3.完成作业本第四题 4.远望长城,像 ,气势雄伟;近看长城, ,建筑巧妙。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不愧为世界历史上 。二、 课中合作(一)( )在长城上,( )着脚下的方砖,( )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1)填上小括号里的词。(2)我发现所填的词语都是: (3)我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4)“很自然地想起”是说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所震撼,民族自豪感 和热爱 的情感油然而生。(5)由眼前观察的事物而展开的联想,我也能写一句。 (二)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1)“多少”表示 ,饱含作者无限的感慨。(2)“前不见
3、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的 ,与课文开头 相呼应。(3) “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少的不容易。整句话表达了作者 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 。(4) 完成作业本第三题第二小题,“多少.才.”写句子。(5) 为什么说“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 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联系前文和所查找的资料我知道。 (三) 初步了解写作方法:(1) 再此默读课文1遍 (2) 课文是按 顺序介绍长城的,我在课文中找到的相关词 语是: 、 来到 、 。(3) 我要再次读读课文,赞美长城。(4) 结合板书我要试着背诵3、4自然段课后拓展 阅读课后“资料袋”,谈谈自己的感受课后作业(1) 完成作业本第
4、五题“读一读,写一写”。(2) 写一篇简短的长城介绍词,交流并介绍。一、复习导入 在课前批阅作业本,并在第二节课打好小组得分。二、课中交流重点体会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的含义。(1)联系前一句话进行理解。“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一块有两三千斤重,”比较 一下相当于多少个同学的重量?完成作业本第三题的第一小题,用“没有.没有.就.”写句子有感情朗读本段。(2) 联系1、2自然段来体会。抓关键词“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和巧妙地设计。(3) 看课文插图,再读3、4自然段。板书设计: 远景:一条长龙 崇山峻岭 蜿蜒盘旋 巨大的条石和城砖长城 顶上像很宽的马路血汗 近景:高大坚固 瞭望口 外侧:垛口 射口 方形城台智慧 联想:站着.踏着.扶着.想起.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