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设教育强国,基础教育理应当好先导、打下基础。我国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重点在农村,在此背景下关注困难地区和弱势群体的基础教育发展问题是提升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公平的应有之义。基于政府面临的现实困难、学校面临的发展困境和教师面临的实际情况,分析乡村教育振兴与农村基础教育公平的现实障碍,发现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师资力量薄弱的现实困境,针对性地提出要优化资源合理化配置、注重农村学校内涵式发展、深化教师发展管理改革与引入第三次分配的优化路径,农村基础教育公平在共享发展理念引领乡村教育振兴的基础上推进和实现。关键词:共享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公平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当
2、前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正踏上新征程。实施乡村振兴关键靠教育,乡村振兴背景下重新认识乡村教育的价值,探索乡村教育的出路,对农村基础教育提出了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资源优化配置研究和公平路径研究等新要求,开始了从重“数量”到重“质量”思想的转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成为新焦点。中国教育现代化明确提出 年推动各级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总体达到教育现代化。受城乡二元制度的历史因素、城镇化快速推动的现实因素影响,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城镇,农村学校学龄人口密度逐渐下降,出现“城挤乡空”的教育发展困局。农村教育成为我国教育整体发展格局中最为薄弱的部分。农村基础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
3、教育改革的重点。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折射出广大农村群众对美好教育生活的向往日益强烈、对基础教育公平有更高的期待。面对公众关注的农村基础教育公平问题,必须以共享发展理念来解决和消除教育不公平现象,这对于满足人民高质量的教育需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年第 期宋宋新新建建:以以共共享享发发展展理理念念提提升升农农村村基基础础教教育育公公平平 提升农村基础教育公平的价值意蕴教育是国之大计,基础教育更是“国之大者”。年我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农村义务教育刚实现基本均衡,城市义务教育已迈入优质均衡发展阶段,教育公平依然任重道远。作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共享
4、发展理念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内涵,以其为指导有利于促进基础教育公平、构建基础教育发展的新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础教育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方面不可或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牢记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当下的农村基础教育,学校以中考、高考升学率为导向,学生负担重,忽略了教育的本真。进入新发展阶段,农村基础教育一方面要继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其塑造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角色。另一方面要合理配置课程,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美育,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发挥好德智体美劳在培养创新精神、增
5、强家国情怀和提高实践能力方面的作用。新时代农村基础教育要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根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办好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能够培养更多更好适应时代需要、服务人民的人才。.实现教育强国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基础教育处于基础且先导的地位,新时代新形势下基础教育建设的好坏关乎未来人才的战略结构,关系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高,也进一步影响能否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发展格局。据统计,年中国乡村共有.万所小学、所初中,农村中小学的布局调整改变了全国基础教育的格局。满足人民对公平优质教育的需要是新时代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要取向,义务教育必须要在区域间、城乡间等均衡发展。
6、针对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状,要切实破解城乡地区教育资源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真正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为乡村振兴注入发展动能。中国基础教育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公平、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发展新格局,为实现教育强国作好先导。.形成共享发展理念的逻辑支撑基础教育具有全民性、公共性等特点,既要反映国家对低阶段国民教育的价值取向,又不能辜负全体国民的殷切期待。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深刻诠释了新时代教育的本质。共享发展理念为基础教育公平提供全方位的逻辑支撑。共享发展理念是人民主体性、发展全面性的集中凝练,是适应和破解新时代
7、社会主要矛盾、追求高质量教育的逻辑支撑。共享发展理念是基础教育公平的高阶性取向,基础教育追求高阶性的教育公平,共享发展理念与基础教育公平在理论逻辑上高度一致,在实践层面相互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公平就意味着践行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的共享发展价值观,坚持以教育公平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共享发展全面观,诠释了农村基础教育与城乡一体化均衡的共享发展辩证观。回应农村群众对基础教育的新期待,就必须以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探索基础教育公平,真正实现高质量的教育公平。实现农村基础教育公平的制约因素农村基础教育对于乡村自身乃至国家教育强国目标都有重大意义。但是在看到农村基础教育之于教育基础性地位的同时,不可避免需要认清当
8、下农村基础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审视其现实困难。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在主导者、主阵地和主力军 方面,面临困难,实现教育公平阻力较大。.农村基础教育主导者:政府面临的现实困难首先,农村发展水平低且不均衡造成农村基层政府财政收入少,无法为农村基础教育提供有力的财力保障。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偏远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差异很大,表现在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经济基础、社会文化等方面。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东西部区域间的农村发展水平区域不均衡现象愈加突出,基层政府的收入主要依托转移支付,因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贫困地区的县乡两级面临严重的公共财政危机,农村基层政府财政收入减少,农村教育投入被削减
9、。其次,由于农村空心化现象的加剧,农村人口大量外流,留守儿童和随迁子女教育问题面临挑战,农业生产后继乏人的格局不断加剧。一方面,城乡收入的差距造成农村绝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进入成都工业学院学报:第 卷城市,从而引发了农村发展、农业生产、子女看护与教育等诸多问题。另一方面,受制于现实因素,进城务工的劳动力家庭无法整体迁移,孩子留在农村产生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年统计发现 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高达 万,其中 万人由祖父母进行监护,占.;父母其中一方外出打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的留守儿童有 万人;更有 万农村留守儿童处于无人监护的状态。农村人口快速老龄化、农村人口持续减少致使原本落后的农村在发展上
10、日益艰难,学前教育面临挑战。.农村基础教育主阵地:学校面临的发展困境首先,农村人口的日益减少一方面导致农村学龄儿童人口锐减,农村学校因此面临着班额过小或无人可教的困境,办学举步维艰。另一方面,大量流动儿童涌入城镇学校,抢夺城镇学校有限的教学资源,城镇学校“大班额”现象凸显。近年全国各地普遍出现的城镇学校班容量过大、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增加城镇教育负担的局面就是这一困境的折射。年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和享受政府购买民办学校学位服务的比例达到.。其次,撤点并校导致农村学校加速消亡。由于农村学龄儿童的持续减少,农村学校面临着生源困难和能否持续办学的困境,农村基层政府财力有限,
11、为节约教育经费、整合教育资源、提升规模效益,推行农村学校撤点并校政策,导致中国乡村小学、初中学校数量锐减。年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统计我国乡村小学数量是.万所,年.万所,到 年降至.万所。仅仅 年的时间就有超 万所乡村小学被撤销或合并。最后,办学经费不足导致高中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基层政府财力十分紧张,对农村教育的财力投入有限。在追求升学率的政绩观诱导下,政府在教育经费投入和资源配置上有着明显的“城市倾向”,各类资源要素向城市学校聚拢,而农村学校则资源短缺,办学举步维艰。这会加剧师资数量与质量的城乡不均,进而恶化城乡地区之间高中教育的不均衡。.农村基础教育主力军:教师面临的实际
12、困境乡村振兴教育先行,抓住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就掌握了乡村教育的关键。要在政策和待遇上给乡村教师更多倾斜,近些年农村教师队伍质量有了明显改善,乡村学校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问题依然难以满足新时代公平且高质量的乡村教育的发展。第一,乡村学校教师职称评定标准不一,存在漏洞。由于各地职称评定制度缺乏统一的评定标准,评定标准也过多过细,操作空间过大,职称评定非良性竞争凸显。在晋升职称时间上,乡村教师与县镇教师一对比就看出差距。职业初期乡村教师升到三级花费的时间少,但在二级、一级、高级职称晋升中,乡村教师劣势明显,比县镇教师慢得多。据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 显示:乡村教师职称晋升至三级、二级、一
13、级所花的时间分别是.年、.年、.年,县镇教师职称晋升至三级、二级、一级所花的时间分别是.年、.年、.年。但晋升至高级,乡村教师需要.年,而县镇教师仅用.年。第二,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难以吸引优秀人才。由于农村基层政府财力十分有限,农村学校硬件建设和办学条件的改善面临困难。既存在校园、教学设备、图书馆等硬件设施的缺乏,也面临师资资源等软件条件在城乡间的不均衡。这些状况满足不了教学方式的改进,也难以吸引优秀教师来校工作。第三,农村义务教育师资力量薄弱,体现在教师的学历水平和年龄结构上。城市地区义务教育教师学历普遍在本科以上,重点学校的教师学历逐渐向硕士、博士的要求发展,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学历要
14、求相对较低,学历的本科率远低于城镇;农村教师的平均年龄也远远高于城镇教师。近年来国家已经注意到师资问题,通过免费师范生和特岗教师政策缓解这一困境,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免费师范生基本上都留在了条件更好的县城学校和乡镇学校工作。特岗教师出于自身发展前途考虑,是否选择长期留下也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以共享发展理念提升农村基础教育公平 农村基础教育公平既关乎农村教育质量,又与乡土社会福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公平必须牢固树立共享发展理念,整合各种资源,利用政府、学校、社会等维度的优势条件,推动农村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努力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公平。年第 期宋宋新新建建:以以共共享享发发
15、展展理理念念提提升升农农村村基基础础教教育育公公平平.优化资源合理化配置政府在统筹农村基础教育资源、提供财政支持以及教师队伍建设上起着主导作用。首先,完善优化乡村基础教育投入机制。发展乡村基础教育事业必须要加大农村财政教育经费投入。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规定为了确保每一个孩子不失去受教育的机会,使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必须坚持“三倾斜”,即向老少边穷岛地区、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向薄弱环节倾斜。当前我国财政教育经费投入主要实行“省级统筹,县级为主”,为了防止因省级统筹造成的差距过大,中央应该设立专项补偿资金,若省级财政投入没有达标,中央财政就给予补偿以解决初次分配不均。与此同时,政府应制定
16、可操作的措施拓宽教育经费来源,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活动。尤其是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经费也应该得到优先保障,落实对农村不足 人的小规模学校按 人拨付公用经费的政策。其次,全面统筹农村教育资源。包括学校布局、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等在内的农村教育资源均需全面统筹均衡配置。在具体策略上,一要改造薄弱学校,大力支持薄弱学校拓展发展空间,改善办学条件,不断缩小县域学校之间的差距,实现区域性均衡发展;或者推动并入强校,以强带弱,提高办学水平。二要合理划分学区,均衡各校生源负载,逐步消除大、小班额并存的现象。三要共享优质资源,鼓励和引导城区优质学校的优秀师资下沉流动,扶持薄弱的学校缩小差距。随着师资、设备等教
17、育要素的投入,切实形成学校发展机会均等、教育资源配置合理、县域校际资源配置均衡的良好局面,使乡村孩子摆脱“成才困境”,农村基础教育公平发展。.注重农村学校内涵式发展农村学校是实现农村基础教育公平的主阵地,是贯彻教育公平、发展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农村学校注重内涵式发展,既需要提升教学质量,又需要办出特色。第一,农村学校要注重内涵发展。内涵发展侧重教师、课堂和质量的提升,更重要的在于教育思想观念、教育管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内涵发展是农村学校的生命线,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回应村民对优质农村基础教育的需求,真正办让农村老百姓满意的学校。农村学校在推进内涵建设中应当围绕农村教育理论、教学模式
18、与方法、现代教学技术研究、教师队伍能力素质提升、学校管理效率等方面加大建设与创新力度,走出一条具有乡村特色的学校内涵发展路径。第二,农村学校进行特色建设。特色建设有助于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提升知名度、赢得社会支持、促进可持续发展。农村学校特色建设首先要突出乡土性,把学校的课程、教学等根植于乡村的自然与文化中,开发乡土课程,打造乡土教材体系,开展校本培训,把乡土特色融入现代教育思想,从而提高农村学生特色培养质量。还可以走出校园,在大自然中开展户外拓展课程,如开设与农作物相关的劳动校本课程等。其次,建设好农村学校的校园文化。一方面,开展灵活丰富的社会主义文化、民族文化、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等各种文化活
19、动,满足学生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建设“书香校园”,营造书香氛围,有效开展阅读活动,滋养农村学生的精神世界,夯实农村基础教育。三是要注意吸纳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完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把为农村学生未来生活奠好基作为办学宗旨。第三,创新农村教育模式,利用“互联网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平衡发展。基于互联网教育的便捷性、生动性,农村学校可与城市学校进行互联网连接,由城市学校教师带领农村学生进行网络模拟和远程参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思维,强化认知水平。教育部统计,年底我国已建设约 万个数字教育资源项目的农村教学点,初步实现了设备配置、资源配送和教学应用“三到位”,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水平、农
20、村教育质量和学生全面发展。.深化教师发展管理改革当前我国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农村学校教师大量外流、教师培训机制和管理体制尚不健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是农村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也已成为新时代农村基础教育公平的最大挑战。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强调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推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首先,切实维护广大农村地区教师权益。政府要积极关注农村教师生存状态,维护和保障农村学校教师合法权益。一是完善教师编制管理制度,创新编制配备,科学合理核定编制,适当增加农村地区成都工业学院学报:第 卷学校的编制数量,向农村小规模学校倾斜
21、,优先保障农村基础教育发展需要。二是完善乡村教师待遇保障机制。继续实施好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实施工作的通知,重点向教学点、村小和条件艰苦地区倾斜,保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全面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年底我国中西部 个省份 个连片特困地区县的.万所乡村学校落实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万名教师受益。其中,包括 个“三区三州”县,受益教师.万人。其次,全面提升农村基础教育教师质量,促进教师队伍高素质专业化。第一,深化乡村教师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搭建教师成长平台。各地因地制宜制定和实施乡村教师素养提升计划,重视农村中小学青年教师成长,将三级骨干教师培训适度向农村青年教师倾斜
22、。鼓励教师个性化发展,创新课堂改革,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激发教师发展的内驱力。第二,建立高校与小学、初中、高中合作培养教师的新机制,培养能够贯彻素质教育的全科教学能力专业化的农村教师,为农村中小学校补充音乐、美术、体育等紧缺学科专任教师。最后,科学合理化对待、人性化管理农村教师,增强乡村教师职业荣誉感,激励广大乡村教师安心从教。第一,创建尊师重教的优良氛围。在职称、表彰奖励等方面优先考虑农村教师,关注其身心健康,完善乡村教师住房、医疗、救助等政策保障,改善乡村教师工作生活环境。第二,目前,乡村学校 岁以上的教师居多,甚至部分教学点教师年龄更偏大,基于此,为了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23、,各地纷纷放宽乡村教师的编制门槛。如山东规定乡村学校教师评聘职称(职务)与城镇学校教师分开评审,且不作发表论文的刚性要求;黑龙江、山东、吉林、湖北等地依据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相继出台适应当地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允许边远山村的中小学教师满 年(部分地区 年)申请副高以上职称,享受“自然”晋升待遇,且不受岗位比例影响。.引入第三次分配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入慈善等社会公益组织参与,扩大个人和企业捐赠的规模来帮助农村学校筹措发展资金。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建立专项基金,对优秀乡村教师给予物质奖励。设立乡村教师奖励基金吸引、留住“人才”,有利于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促进乡村教师的专
24、业化发展,进而快速地提升当地农村基础教育质量。教育公益组织依托自身优势积极参与乡村教育,激发乡村学校内部潜力,推动乡村教育内涵式发展。如北京慈弘慈善基金会用项目模式做公益,其“乡村师生赋能计划”公益项目开发了一套学生健康素养和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综合性课程,旨在培养乡村儿童愉悦的社会情感,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孤单,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结语城乡教育均衡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均衡发展、质量提升成为中国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坐标。农村基础教育以共享发展理念为支撑,在内涵发展中推进基础教育公平、在深化改革中提质增效。农村基础教育公平的实现,必须要优化整合配置好各种教育资源,利用政府、学校、社会等维度的
25、优势条件,努力探索多重耦合保障机制,达到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公平目标。参考文献: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人民日报,().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日报,().夏茂林,聂贤苗.习近平总书记“五大发展理念”的教育意蕴探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霍小光,张晓松.习近平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强调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人民教育,():.柳海民,邹红军.高质量:中国基础教育发展路向的时代转换.教育研究,():.曹中秋.习近平教育思想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周爱民,王亚.留守
26、儿童教育公平问题及其治理对策.湖南社会科学,():.祝乃娟.尽快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世纪经济报道,().李春玲.教育发展的新征程:高质量的公平教育.青年研究,():,.教育部.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地质教育,():.新华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国民族教育,():.年第 期宋宋新新建建:以以共共享享发发展展理理念念提提升升农农村村基基础础教教育育公公平平周露芳.难为与能为:立足区域差异分析教育公平的短板与补板路径.教育理论与实践,():.柏龙彪.共享发展理念下的农村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策略研究.农村经济,():.金丹丹.“互联网”视域下乡村
27、教育问题及策略研究.农村经济与科技,():.教育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等.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葛丰.保障教育公平要有真招实效.中国经济周刊,():.张娟,吕嘉捷.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教育治理的现实困境与路径优化.百色学院学报,():.佚名.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全省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摘要).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上接第 页)孙然.基于材料轻量化的商用汽车驾驶室 分析与建模.红河学院学报,():.李琦,纪沙沙,王章忠,等.超高强度钢防撞梁的冷冲压成形数值模拟.冶金与材料,():.张清郁.车用 高强钢板热冲压成形数值模拟及模具磨损.锻压技术,():.马闻宇,杨建炜,姚野,等.热冲压工艺参数对零件成形性影响规律分析.中国冶金,():.陈建彬,佐凯,靳凯,等.冲压速度对高温合金卡圈成形的影响.塑性工程学报,():.(上接第 页),.,():.陆耀军,薛敦松.重力式油水分离设备流动特性研究.石油学报(石油加工),():.陆耀军,薛敦松.重力式油水分离设备结构优化模型.化工学报,():.张玉辉,龚斌,王学平,等.正弦波纹挡板式沉降器内流动特性.化工进展,():.谭天恩,窦梅.化工原理.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