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语文必修2 导学案 课题:菱角的喜剧 编制人:黄光辉 审核人:
10、菱角的喜剧
[学习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学会利用网络,以对作者生平及其文学成就有大致的了解;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概括和提炼文本的思想观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和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过程和方法目标:注重应用,要学会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关注学生创造的能力,要能对文中的观点有自己新的见解;注重学习探究的方法,使本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学习议论文的兴趣和潜能,在学习时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联系自己生活实际,加深对文章所述观点的理解。
[学习重点和难点]
1.层层递进引用生活事例的基础上提出中心论点的方法。
2.运用事例和事理进行正反论证的方法。
3.课题“菱角的喜剧”的理解。
[学习课时]2课时
问题情景导入,课前自主导案
1
预习必备
作者名片
散文立世的作家——秦牧
秦牧(1919-1992),原名林觉夫,广东澄海人。1919年8月19日生于香港。1938年开始在广州报刊上发表作品。《秦牧杂文》是他的第一本集子。建国后,一直在广州工作。文学活动涉及很多领域,主要有散文、小说、诗歌、儿童文学和文学理论等等,其中尤以散文著称于文坛。著有《秦牧杂文》、《星下集》、《贝壳集》、《花城》、《潮汐和船》、艺海拾贝》等,《古战场春晓》、《土地》、《潮汐和船》、《花城》、《社稷坛抒情》等篇是他的代表作。
写作背景
《菱角的喜剧》是作者在建国十周年的时候写的。当时文章的题目叫做“复杂”。这篇文章在当时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1958年在我国经济领域里出现了不少违背事物客观规律的现象,这类错误的出现又反映出了一些人在认识上违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于是作者认为有必要在文学创作中表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之类的题材”(《长河浪花集·序》)。文章就是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于1959年写成的,后来收入散文集《长河浪花集》时,作者将文章的名字改为“菱角的喜剧”。
基础梳理
字音辨识
菱角( ) 缀生( ) 书籍( )
嬉笑( ) 酣然大睡( ) 君臣佐使( )
( )菱壳 ( )模型
壳 模
( )地壳 ( )模样
( )重叠 ( )禁不住
重 禁
( )慎重 ( )禁止
字形辨认
喜jǜ( ) xiǎng( )受
jǜ( )傲 hēng( )通
笑xī xī( )( ) dǐ( )细
xī( )笑 大dǐ( )
cuó( )施 màn( )步
cuó( )误 怠màn( )
cuó( )火积薪 瓜 wàn( )
词语辨析
(1)偶然·偶尔
辨析:偶然:①可作副词,表示很不经常,常作状语,着眼于意外,与“必然”相对。②也可作形容词,表示并非必然,常作定语和谓语。偶尔:表示很不经常,常作状语,着眼于数量、次数少,与“经常”相对。
例句:自从她说想去内蒙游草原之后,我有时会_____留意一下去草原的机会,在上周我_______得知了今天的事情之后心情极度兴奋。
(2)把玩·赏玩
辨析:把玩:拿着赏玩,对象较广。赏玩:对景物、艺术品等欣赏玩味。
例句:到上午10点左右,前来淘宝______的人络绎不绝,淘宝者三五成群,或蹲着细细_______物件,或红着耳根讨价还价,或在一边做旁观者,地摊广场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3)漫不经心·漠不关心
辨析:漫不经心:指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侧重于随意。漠不关心:指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也不关心,侧重于对人的冷淡。
例句:他在销售工作中对客户要求经常会_______,对同事的事情_______,太高估他自己,以至于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业绩要求。
词语集锦
(1)酣然大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千奇百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茫然失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往不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合作探究学习,课堂互动学案
整体感知
本文主要通过对菱角的认识等事例说明一切事物都是有复杂性、多样性的。我们想要正确认识事物,就必须掌握事物的一般性,更要掌握事物的特殊性,避免绝对化简单化地认识事物。
文本图解
第1-4段:认识菱角的过程。
第一部分 第5-6段:提出事物具有复杂性、多样性。
菱
角 第7-8段:正反论述怎样
的 认识复杂多样
喜 的事物。
剧 第二部分 第9-10段:正反举例证明掌握事物复杂性和多样性的重要性。
第11-12段:总结掌握事物复杂性、多样性的方法。
文本探究
1、这是一篇议论性散文,其实秦牧最初发表这篇文章时所定的题目是“复杂”,你认为与“菱角的喜剧”相比,哪个题目更好一些,为什么?
【明确】“菱角的喜剧”更好一些,因为这个题目更有针对性,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入题,赋予新的情感体验,也与哲理性散文的文体和笔调更一致,“喜剧”一说也让人充满阅读期待。而“复杂”这个题目看起来很公式化,宽泛抽象,很乏味,容易使人觉得文章可能要说教什么大道理。
2、本文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这样提出有什么好处?
【明确】第一段写孩童时认识到“菱角是有两个角的”,这个概念在脑子里“坚固”形成。第二段写见到三个角的菱角,概念被打破后的吃惊。第三段写见到四个角的菱角时大大吃惊。第四段写作者有了全面的认识,还知道有一种圆菱角没有角。经过层层铺垫,作者水到渠成。
由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易于接受
好处
认识菱角
层次
逐层深入
生活现象
中心论点
3、(思维拔高)作者是如何论述怎样认识复杂多样的事物的?
【明确】①从正反两方面来论述两种不同的认识方法。一种是“站在正确立场上的聪明人”,另一种人是“自己”。 ②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证明自己的观点。正面例子:一个农民认识天气条件的例子。反面例子:良种变劣种,山洞养猪有的成功有的却失败。③从两个方面指出了掌握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方法。一方面是要“广泛地吸取古今中外人们艰苦积累的丰富知识”,另一方面是“得和绝对化简单化的知识方法打仗”。
4、品味课文的语言风格,说说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明确】文章将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结合在一起,表现了作者独特的感受,精辟的见解;内容涉猎广泛,联想巧妙;语言多用口语,明快晓畅而又讲究变化。本文在方言口语的使用上自然巧妙,像“过敏症”“笑嘻嘻”“摔筋斗”“劳什子”等口语生动活泼;像“漫不经心”“千奇百怪”“茫然失措”“止于此矣”“群臣佐使”等成语典雅庄重,二者结合得浑然天成。
多维视角
《菱角的喜剧》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是复杂多样的,你觉得生活中的东西是复杂多样好呢,还是整齐划一好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点一:整齐划一好。复杂多样固然能使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但却缺少了秩序。整齐划一是我们人类文明的标志,是战胜自然的标志。它也是我们生活必需的。它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有秩序,有纪律,有艺术的美。整齐划一使我们易于管理。
观点二:既要复杂多样,也要整齐划一。一切事物都是丰富多彩的,这是规律,是我们人类不能完全改变的,所以我们要学会适应。如果强行整齐划一,不顾一般规律,必然会遭到惩罚。复杂多样使我们的世界五彩缤纷,使我们的生活充满生机。同时整齐划一也使我们的世界变得秩序井然,所以既要复杂多样,也要整齐划一。
拓展延伸应用,课后巩固练习
见《金榜学案》必修二 72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