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雨露风散文天地都说“真实”是报告文学的生命,它让报告文学有着与小说不同的感染力与生命力。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仍有千千万万媒体人秉持初心,用自己的行动去成就新闻调查中的“真”,张越就是其中之一。曾有一档名叫半边天的节目,是中央电视台唯一以性别定位的节目,节目遵循男女平等的原则,专门播放妇女的话题,极具影响力。张越作为我叫刘小样的访谈者,为这期反响剧烈、影响深远的节目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张越并不是传统意义上漂亮苗条的女主持人,胖胖的脸上常常带着自信温柔的笑容。在20世纪的最后两年,她正在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感到迷茫。虽然屏幕中的她自信、聪明、口才极好,但是她知道,她对眼前自己的工作状态并不满意
2、,她并没有真正见识到演播室外人群真实的生活与思想。因此,在从几袋子观众的来信中看到刘小样说“宁可痛苦,不要麻木”时,所有人都被触动了。当栏目组想要对刘小样进行采访时,却遭到了刘小样的拒绝,她说她只是想通过写信来找人说说话,这已经需要她鼓起巨大的勇气。“一个媳妇不好好过日子,总是跟远处的陌生人打电话,这是特别坏的行为。”刘小样恳求栏目组不要再给她家里打电话了,这会让公婆或者村里其他人说闲话。在她的一再拒绝下,栏目组几乎放弃了这个想法,但是,刘小样的信却没有停止。终于有一天,她在电话中说,愿意聊一回,但是不要吵到别人都来围观就行了。于是栏目组迅速做好准备,在一个下着雪的冬夜里,张越等人住进了刘小样
3、他们县城的招待所中。当第二天早上,摄像机架在刘小样院门外对她进行访谈时,她支支吾吾,那些写在信中的丰富的感受,她一点儿也说不出。这时的张越感受到刘小样的紧张,于是暂时停下一切采访工作,在当地与刘小样同吃同住了三天。即使张越在出发前做足了准备,也查询了相关资料,但在这三天中她还是在附近转了又转,对刘小样的居住环境看了又看,想对当地情况进行更全面的了解。当三天后,摄像机再次在刘小样面前支起的时候,她却还是没有办法说出一个长句,磕磕巴巴拍了几个小时后,张越已经决定要放弃。当摄影师在墙角拍空镜时,张越心中无奈,却也不知如何是好,便随口问了刘小样几句:“小样,你老说你不开心,那么怎样你才能开心?换成书里
4、或者是电视里的谁,你就开心了?”“你。”“啊,为什么是我?”“你有工作,你有朋友,你哪都去过,不像我你看我们这个地方,如果坐汽车去省会,只要五块钱,我们村前头就有汽车站,后头就有火车站,但我就只去过一次西安”也许是因为看着摄像机没在拍自己,刘小样的状态明显放松了很多。张越意识到,此时,真正的谈话才刚刚开始。她明显感觉到访谈现场对身为主持人的她充满了巨大的吸引力,她像被牢牢锁定。在这片厚重的黄土大地上,张越与刘小样之间的谈话充满了时代感与命运感,漫天飞雪落到了她们的肩头上,却无法打断她们之间的谈话。张越的同事在远处及时记录下了这个画面。对于张越来说,她在刘小样的身上看到了一个普通人丰富壮阔的内心
5、世界,刘小样的心中像是有千丈波澜,最终却也只是无奈地拍打在现实的壁垒上。时间是不会停止的,滚滚历史洪流会卷走很多东西。要想创作出一篇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也需要像媒体栏目这样,确保新闻素材中的“真”。融媒体时代迅猛发展,它给新闻调查带来了机遇,但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其中就有不少作家迷失自我、充满矛盾,导致作品失“真”。但文学的发展过程就是这样,总是充满矛盾,是一部否定之否定的历史。在进行创作时首先要明白,新闻调查一定要调查最“真”的情况,对一些社会问题、民生百态更是要报告文学中新闻调查的“真”我叫刘小样背后的故事 韩磊/安徽广播电视台092023 年第 8 期 散文天地进行深度挖掘和揭露。可以通
6、过广泛搜集资料、秘密访谈、资料分析等方式,揭露社会真相,发现真实民生,将这些调查而得到的新闻素材内容经过艺术加工,形成报告文学作品呈现给大众,这就是报告文学具体的使命观、责任观。在这一过程中,为了保证调查的准确、公正,一般要求调查者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熟练的调查技巧。我叫刘小样最终在央视播出。这期节目播出后,立即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有些人对其中的真实性表示质疑,认为刘小样不过是一个普通乡下妇女,怎么会说出那样深刻的话语“人在向往的时候,他的眼里是有光泽的”“我虽然痛苦但我不悲伤,我的痛苦可能也是一种蜕变”,有些观众认为,刘小样是栏目组精心编造的一个谎言。对于每个时代而言,谎言的存在确实是根深蒂固
7、。当今时代发展中,迅速方便的信息传播很容易导致舆论发酵,普通人很难辨认舆论当中的信息到底是真是假,甚至让他们对信息的真伪度产生了焦虑情绪。因此,在进行报告文学作品创作时,要正确处理几个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辩证统一关系;二是要正确处理社会责任和经济利益的矛盾冲突;三是要妥善处理题材选择、内容表现与艺术表达的内在逻辑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四是要正确处理报道事实与宣传思想之间的辩证联系。在处理好这些关系的基础上,思考作品的走向与深度。后来张越回忆起当时访谈结束后,他们一行人准备离开回北京时,刘小样突然就抱住了她,开始号啕大哭,后来她一个人又哭了很久。“你们突然就来了,突然就走了,就
8、像一场梦。你要是走了,就只剩下我一个人了。”这些诗一般的句子,只是她在孤独无奈的现实中想说却又不知道对谁说的话。节目播出之后有很多人跟张越说在刘小样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其中有来自各行各业的人,有男人也有女人。他们通过屏幕看到刘小样对生活思考的状态,与自己在现实中挣扎的过程产生共鸣,他们认为刘小样说出了他们说不出口的想法。后来,当社会舆论的热潮退去后,张越依然在默默关注着刘小样的生活,用数十年时间深度追踪这个特别的女人的离去与归来、坚持与妥协。后续张越对刘小样的持续关注,更是体现了媒体人对新闻调查中“真”的追求。同样地,报告文学的创作基本上都会经历从“发现”到“报道”、从“聚焦”到“透视”的
9、过程,这实际上也是报告文学“真”的本质化发展过程。在对各类重大题材进行深入细致观察和深度思考的基础上,要求作者需通过深入调查、多角度解读、多侧面展示等途径与方法,创新调查其中的新闻价值,从而打造报告文学新深度,促进报告文学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写出一批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鲜明时代特色与强烈现实意义的优秀报告文学作品。每一种文学体裁的存在都有其自身的价值,报告文学与切实的新闻调查之间相互渗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对报告文学和新闻调查进行研究的同时,也可以知道报告文学也是现代文学创作与新闻调查两个领域之间共同发展的一个集成体。新闻传播吸收了现代文学的大量养分,既能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又能使
10、其更加具有客观性和真实性,还能发展其艺术性。但是,在将现代报告文学与新闻传播相结合的过程中,每位报告文学作者都必须坚守新闻的真实性,避免因追求文学性而造成新闻的缺失,只有坚守了新闻的客观、真实这一底线,才能将现代报告文学与新闻传播进行飞跃性的结合。在当代融媒体行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报告文学创作依旧要坚持以“真”为基础,应该用中国化的、时代化的叙述方式与语言,与天地同在、与民生同在、与社会同在,将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将人性作为一切创作的中心,呈现出社会繁华景象下民生百姓最真实的生活,激发最强烈的情感,调查最全面的新闻素材,讲好最真实的中国故事,用一丝温暖人类的阳光,抚平读者心灵的褶皱。探索报告文学中新闻调查“真”的过程,就是从无声到有声、从陌生到相逢的过程,通过对“真”的探索看到另一个人的思想,使得建立在彼此间的理解产生共鸣。当代中国报告文学应以中国的风格与气度、以古老的方块汉字的维度、以真实的新闻调查价值,来构筑具有融媒体时代特征的报告文学新天地,让报告文学在“真”的引导下永远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