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字母表示数课后反思一、 教材分析 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的第一课时。用字母表示数,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在学生的思维过程中,由具体的数和用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过渡到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是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抽象化过程。学生在近四年的学习中大量接触到的是有关具体的数的认识和运算,对字母表示数虽有一些生活经验和接触,但对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不理解。基于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我们力图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形成数学模型,从而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对这节课的设计我们有这样的几点思考: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课的知识对今后的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用字母表示数,它不但对后面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意
2、义,而且在生活和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一课的教学中渗透着“转化”思想,遵循主体性原则,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的,概括出用字母表示数的规律。然后教学运用这个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我定下了这一课的主要目标。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会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具有简单,明了,快捷等优越性。2、让学生在探索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过程中,逐步建立用各种符号来表示数的意识,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2、难点:理解用字母表示
3、数的意义。教学方法的设计意图1、创设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情境。在问题情境中,我们充分挖掘了教材中呈现的主题图情境,注重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视角观察事物、思考问题。通过学生喜欢吃的肯德基和麦当劳中的字母表示什么意思和扑克牌中的字母表示什么数引入用字母表示数,初步体会可以用字母来表示很多数。2、调动儿童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构建数学模型。尽管学生没有进行过有关代数知识的学习,但孩子们已具备一定的用字母表示数的经验和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熟悉和喜爱的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理解既能用字母直接表示一个数,同时又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数,从而建立字母式子的模型。初步学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4、数量的方法;促进学生体会用字母和含有字母式子表示数的意义及优越性。同时也使学生学会用字母和式子表示乘法数量关系,以及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写。从而自然的促进学生由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过渡。3、生成新的学习经验,用数学的方式认识生活。通过经历一系列的数学活动,数学模型逐步构建。这时我们设计了拓展练习,让孩子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意思,从只有一个字母的式子到含有两个字母的式子,从只有一步的简单数量关系到两、三步的数量关系,孩子们的认知在逐步走向深入。反思:用字母表示数这一内容,看似浅显,平淡,但它是由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过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使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认识过
5、程上的一次飞跃。它是由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过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认识过程上的一次飞跃。其整个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抽象化过程。为体现课改精神,以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构建信息环境下“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逐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抽象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上完这节试讲后,我有如下反思: 一、将生活引入课堂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也是数学学用的归宿。任何数的概念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它的原型,只要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我们就能发现到处都是数学。” 激发
6、兴趣引入课题 , 1、你在生活中见过用字母表示的符号吗?(如:kcf、P、M、CCTV)电脑演示2、它们都有什么特点?(简洁明了,容易明白)3、引入课题,抓住学生好奇心。通过这样地教学,学生会惊讶地发现“数学就在我生活中”,无疑会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无疑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之中。 二、给学生创设情境,体会意义。(一)猜小棒1同学们,这学习新知前我们来玩个抓小棒的游戏好吗?听清楚要求。你每次抓的小棒都要比张老师多2根。张老师抓1根,你抓几根? 算式:1+2张老师抓3根,你抓几根? 算式:张老师抓7根,你抓几根? 算式:如果张老师抓25根,你抓几根?算式?如果张老师抓这么多,你抓几?好,张老师告诉
7、你:我抓a根,你抓几根?a+2,为什么用a+2?(二)数数摆摆,发现规律。1、动手操作,摆出一个三角形。2、提出问题:摆1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3根)那摆2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摆10个呢?请算一算。摆a个呢?让学生经历操作和思考,表达和交流等过程,运用学生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探索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三、比较a同一个字母表示不同意思1.刚才我们摆了三角形,现在我们摆正方形?摆a个正方形用的小棒的根数是?(算式)4表示什么?a表示什么?4a表示什么?2.张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正方形?这里的a表示什么?(正方形的边长)这就怪了,刚才的a表示(正方形的个数)这里的a表示正方
8、形的边长,同一个字母在不同的情况下表示不同的意思。3.如果a表示正方形的边长,C表示正方形的周长:C=?4.S表示正方形的面积:S=?四教学简写,比较加深感悟1.回顾板书:4a、a4、aa这些含有字母的式子,有加法、减法还有乘法,这些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还有更简便的表示方法,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请把数翻到54页。2. 说说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可以怎样简写?4a写成:4.a;仍读作4乘a,还可以怎样写?4a(把中间的小圆点省略掉)写时要注意数写在字母的前面。3. 4.a、4a表示什么?a4可以怎样写?表示:4乘a;注意数写在字母的前面4. 3a可以怎样写?怎样读?3a表示什么?5. 小结:含有字母的乘
9、法算式中间的怎么可以省略,加法、减法算式呢?(不可以)6. 1a 可以怎样写?a7. a a 可以怎样写?a.a或a的平方。读作:a的平方8. cc,bb,7的平方是多少?9的平方?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从中切身体验数学中的奥妙。 五、存在的不足1、重点不突出。在每一个环节之后,教师应及时小结,这样,学生的思路更清晰,课堂的重点也更突出。如:猜年龄之后应重点进行小结让学生明白字母可以表示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这样对后面的练习学生就不会出现错误了。2、难点要分散。本节课看似简单,在实际上过之后发现,用字母表示定律、公式这一内容在本节课出现,学生掌握不牢,虽然动口、动笔写过一遍,但在课后的验收中只有十位同学过关,而且课上时间不很充裕,草草收场。结合试讲中存在的问题,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做了相应的调整。在本班讲这一课时,把用字母表示定律、公式放在了练习课中,这样一来,课堂上的时间充裕,针对本班的中下生不时地提问、追问、反问,并及时地总结,学生对本课的难点掌握较好,并且做了大量的练习,书上的、聪明数学的题也都做完了,教学效率较高。在下一课(练习课)中,用字母表示公式就有了充裕的时间,说一说、写一写、记一记,课后验收正确率大幅度提高。通过这节课,我深深的体会到:如果每节课都能不断的反思,在总结中提高,那么我们今后的每堂课将变得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