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综合物探法在调查煤矿采空区积水中的应用_张元刚.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6901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9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物探法在调查煤矿采空区积水中的应用_张元刚.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综合物探法在调查煤矿采空区积水中的应用_张元刚.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综合物探法在调查煤矿采空区积水中的应用_张元刚.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为了解煤矿采空区积水在煤层分布情况及煤层上覆含水层的富水情况,对勘查区域内各采空积水清楚、水量估算准确、上下组煤层间水力联系情况提供可靠依据。通过综合物探法在山西长治上党区某煤矿矿区内的应用,采用瞬变电磁面积测量、激电测深剖面测量等方面的工作,圈定出3、15号煤层及顶板富水区域及富水性。工作方法有效得当,取得数据可靠,为同类型煤矿采空区水患调查评价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关键词:综合物探法;瞬变电磁法;激电测深;视电阻率;富水区中图分类号:P6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5716(2023)07-0135-051地质概况勘查区位于长治盆地边缘,位于太行山西麓中段,属黄土低山丘陵地貌,第

2、四系黄土覆盖,地形较简单。勘查区总体呈向北北东北北北西倾伏的向斜构造。勘查区属海河流域漳河水系浊漳河支流,区内无地表水系,沿沟谷有季节性洪流或煤矿排出的地下水流过。由于煤层大面积开采,浅部地下水多被疏干。勘查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可采煤层为山西组(P1s)3号煤层及太原组(C3t)15号煤层,存在多处小窑及老窑采空区。2目的任务本次工作主要目的是采用地面物探手段探测勘查区范围内3#、15#煤层采空积水区的分布情况及煤层上覆含水层的富水情况,为对勘查区域内各采空积水清楚、水量估算准确、上下组煤层间水力联系情况提供可靠依据。3工作情况3.1理论依据测区内各地层存在明

3、显的电性差异,横向上区内地层沉积相对较为稳定,其横向上电性差异应较小。但同一地层随富水程度的不同,其电阻率差异明显,变化范围较大,这一电性差异是利用瞬变电磁法寻找同一地层中异常地质体的基础。断电后二次场衰减到一半时所对应的半衰时的大小在含水岩体上半衰时通常以高值异常形式出现,断电后某一时间段的二次场的积分平均值与二次场第一个采样值的比值是衰减度,该参数在含水地段也呈高值反应。就整个工作区来说,局部地段的地形及地物会对物探勘查造成一定的影响,靠近高压区及游散电流也会有一定的影响。综合评价,本区表、浅层电性条件复杂,中、深层电性条件良好,属于电性条件较复杂的地区。3.2工作区物理特性根据此区域内以

4、往的物探成果及类似地区的地层、钻孔和测井资料,可得出如下综合地层电性一览表(见表1)。不同岩层具有不同的导电性,一般泥岩、粉砂岩、中粗砂岩其电阻率值依次增高。煤系地层有层状分布特点,在横向上导电性相对均一,纵向上视电阻率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形成采空区后,如果采空区内不积水,一般反映为高阻异常;若采空区积水矿化度不高时,反应为高阻异常;若积水中溶解了较多的可溶性矿物,存在大量导电离子,则积水采空区呈现为低阻。灰岩在致密完整的情况下,视电阻率相对较高,如果灰岩中有充水裂隙、岩溶等构造存在,或受断层切割,破碎带含水、导水时,由于水体良好的导电性,使该区域与围岩产生明显的电性差异,这就是用电磁法进行采

5、空区及积水范围探测的地球物理前提。3.3试验及施工参数选择(1)瞬变电磁法:考虑勘探区内目的层埋深变化较大,根据目的层深度、实地踏勘情况及勘探范围大小等,工作装置采用大定源回线,测网线距 40m,点距1352023年第7期西部探矿工程20m。单点试验位置处于地质较完整的部位,应处在没有构造、没有已知采空区、地表没有强干扰的部位。在GDP-32瞬变电磁仪开始工作之前对仪器进行自检工作,状态及性能良好,能满足野外生产要求。通过选择不同的装置参数组合进行数据采集,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绘制不同参数条件下的电位衰减曲线,再结合测点的实际地质以及噪声情况,最终选定适合勘查区瞬变电磁法工作参数如下:勘探的

6、发射电流为17A,发射频率为16Hz,发射线圈为480m320m单匝回线发射,接收线圈采用等效面积为10000m2的探头,叠加次数128次(在干扰较大的区域适当增加到512次),以每一发射回线中间约1/9面积所包含的测点范围内施工。(2)激电测深法:测量点位根据瞬变电磁勘探划分的异常形态及地质要求确定,选取北测区 120、160、200、480四条测线进行激电测深工作,选用重庆仪器厂生产的DZD-6型多功能直流电法仪进行数据采集,测量电极使用同厂配置的硫酸铜不极化电极,供电电极使用自制的铁电极。采用对称四极测深测量装置,采集视电阻率Rs值、视极化率M值、半衰时TH值、衰减度D值及综合参数值Zp

7、以及电流I和电压V的平均值等数据。仪器参数设置及依据瞬变电磁解译成果,选用的参数为:正反向方波供电,供电周期4s,叠加次数1,延迟时间100ms,宽度20ms,装置方法与电极距为:AB/2:3、5、7、10、15、22、34、50、70、100、150、220、340、500、600;MN/2:1、5、20、50。3.4数据采集及质量检查瞬变电磁面积性测量共分二个测区,北测区控制面积 0.44km2,完成瞬变电磁勘探测线 17 条,物理点601个,试验物理点36个,检查点53个,累计完成生产点690个。南测区控制面积0.22km2,完成瞬变电磁勘探测线10条,物理点309个,试验物理点25个,

8、检查点23个,累计完成测量点357个。两个测区实际完成瞬变电磁勘探面积0.66km2,共计完成生产点1047个。激电测深在瞬变电磁勘探推测的低阻异常段完成测深点54个,质量检查点2个,检查率3.7%。4资料解释4.1瞬变电磁法断面图解释经过对测区内测线进行数据整理,制作相应参数断面图,结合个点所在位置煤层埋深情况,对各断面情况进行分析解译。现就600N线视电阻率断面图(见图1)进行详细解译:断面图纵向上反映视电阻率由浅到深的变化情况,基本呈由低到高的电性特征。图中的低阻为第四系地层及基岩风化带、二叠系砂泥岩互层的反映,山西组下部的煤层位于低阻向高阻的过渡带上。下部视电阻率呈梯级增高,等值线较为

9、紧密,为石炭系泥砂岩、煤层、灰岩奥陶系顶界地层的反映。从横向上看,在小号点附近视电阻率等值线出现明显错动,为北仙泉断层的反映(图1中细虚线)。3号煤层位置的580780点呈现相对的低阻区(图1中细虚线椭圆区域),推测为3号煤层采空区积水或岩层破碎、裂隙发育含水引起的反映。15号煤层位置的550600点、660760点呈现相对的低阻区(见1图中粗虚线椭圆区域),推测为煤层顶板岩层破碎、裂隙发育含水或采空区积水引起的反映。测线的其他地段视电阻率等值线较为平缓,与各煤层底板形态基本一致,无明显异常反映。北仙泉断层附近没有低阻异常。4.2瞬变电磁视电阻率顺层切片图解释为了解勘探区内低阻异常的空间分布情

10、况,对3号煤顶板、3号煤、15号煤层顶板以及15号煤层位进行视电阻率顺层切片。15号煤层标高位于760840m,K2地 层新生界(Q+)二叠系(P)石炭系(C)奥陶系(O)上石盒子组下石盒子组山西组山西组太原组太原组本溪组岩 性(亚)砂土、粘土、砾石层泥岩、砂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煤层煤层砂岩、泥岩、砂质泥岩铝土岩、石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电阻率(m)101504012010020012065045240200表1综合地层电性一览表1362023年第7期西部探矿工程灰岩厚6.458.21m,平均为7.33m,K2灰岩距15号煤层小于1m,为15号煤层的直接顶板,3号煤层标高位于910970m。3

11、 号煤层顶板含水层距离 3 号煤层约10m。各层视电阻率顺层切片图中虚线所圈范围为各层位在平面上的相对低阻异常区,其中:北测区3号煤层顶板岩层异常区9个,3号煤层低阻异常区13个,15号煤层顶板K2灰岩低阻异常区4个(见图2)、15号煤层低阻异常区5个(见图3);南测区3号煤层顶板岩层异常区6个,3号煤层低阻异常区8个,15号煤层顶板K2灰岩低阻异常区3个、15号煤层低阻异常区9个。图2北测区15号煤层顶板K2视电阻率顺层切片图4.3激电测深数据解释根据瞬变电磁测量解译成果,选取异常段布设测深点,激电测深成果主要分析视电阻率值、视极化率值、半衰时、衰减度。半衰时是断电后二次场衰减到一半时所对应

12、的时间;半衰时大,表示极化体二次场衰减慢、含水量大。在含水岩体上半衰时通常以高值异常形式出现。衰减度是断电后某一时间段的二次场的积分平均值与二次场第一个采样值的比值,该参数在含水地段也呈高值反应。在 D0.4 左右,一般认为有水。综上所述,在解释中要结合水文地质条件,多参数配合使用,各参数含水特征异常吻合,基本可以认为含水。以120线极化率拟断面图(图4)为例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解译。视电阻率等值线整体表现为西高东低,仅在880点出现台阶状,分析与F8断层有关;视极化率在AB/2约100m及220m时存在极化率梯度带,推测该层位存在含煤地层,另在AB/2 约300420m 以880点为中心位置

13、出现封闭的极化率高值异常,分析与断层破碎带有关。通过分析测深点在AB/2为100m及220m的衰减度和半衰时(图5)可知,8001040段在含煤地层段富水情况一般,只是在10001040点处200m图1600N线视电阻率断面图图3北测区15号煤层视电阻率顺层切片图1372023年第7期西部探矿工程通过对勘查区范围内各测线视电阻率断面及不同层位顺层切片的解释推断,结合勘查区内的地质、水文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推断并圈定了勘查区范围内3号煤层、15号煤层采空积水异常区及3号煤层顶板、15号煤层顶板K2灰岩富水异常区。其中:北测区:3号煤层顶板:划 分 出 相 对 低 阻 异 常 区 9 个,编 号 为

14、 NK8-1NK8-9,推测为3号煤层顶板K8砂岩裂隙发育或断层破碎带含水所致。3号煤层:划分出相对低阻异常区13个,编号为N3-1N3-13,其中N3-1、N3-2异常位于测区北西FA断层附近,推测为断层破碎带含水所致;N3-3N3-11异常位于测区中部和西南部,推测为3号煤层采空区积水或塌陷冒落带充水的反映,局部为井下巷道干扰所致;N3-12、N3-13异常位于测区东南15号煤层井巷揭露的F8逆断层附近,推测为断层破碎带含水或采空区塌陷冒落带含水所致,局部为井下巷道干扰所致。15号煤层顶板K2灰岩(见图2):划分出相对低阻异常区4个,编号为NK2-1NK2-4,其中NK2-1位于F8断层附

15、近,故推测各低阻异常为15号煤层顶板K2灰岩岩溶裂隙发育富水或断层破碎带含水所致,局部不排除为上部3号煤层采空区积水的影响。15号煤层(见图3):划分出相对低阻异常区5个,编号为N15-1N15-5,其中N15-1、N15-2、N15-3位于15101和15102工作面采空区范围,推测为15号煤层采空区积水的反映,其它异常推测为上部3号煤层采空区积水及顶板K2灰岩富水区影响所致。南测区:3号煤层顶板:划分出相对低阻异常区 6 个,编号为 SK8-1SK8-6,推测为3号煤层顶板K8砂岩裂隙发育或断层破碎带含水所致。3号煤层:划分出相对低阻异常区8个,编号为S3-1S3-8,根据走访调查,本区未

16、开采过3号煤层,但该区煤层埋深较浅,故推测低阻异常3深度左右局部富水。另外在深部340m处,半衰时有明显异常,推测该深度岩层含水较多,分析为断层破碎带或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发育含水。5地质成果图4120线电阻率、极化率拟断面图图5120线AB/2=100m、200m时半衰时及衰减度曲线1382023年第7期西部探矿工程号煤层上部砂岩含水层或第四系和基岩风化带含水层的反映,局部为断层破碎带含水所致。15号煤层顶板K2 灰岩:划分出相对低阻异常区 3 个,编号为 SK2-1SK2-3,推测低阻异常为15号煤层顶板K2灰岩岩溶裂隙发育富水所致,SK2-1位于FA断层、F7断层及X陷落柱之间,SK2-3

17、异常位于F3断层附近,故不排除其为断层破碎带含水的反映。15号煤层:划分出相对低阻异常区8个,编号为S15-1S15-8,根据调查南测区15号煤层未开采,推测异常为上部3号煤层采空区积水及顶板K2灰岩富水区影响所致。结合3号和15号煤层的低阻位置发现,各层低阻区域在空间上有一定的重合性,说明3号煤层与15号煤层之间的裂隙连通性较好,两者之间存在水力联系。通过对4条瞬变电磁剖面线的激电测深工作,对异常位置从多个与含水有关的参数综合分析了各剖面含水层的位置、埋深及性质情况:本区低阻异常主要为3号、15号煤层采空区积水、煤层顶板岩层水及构造破碎带引起,其结果与地面瞬变电磁勘探结果基本一致,达到了预期

18、验证目的。6成果结论本次地面物探勘查采用瞬变电磁勘探和激发极化电测深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了测区富、含水区探测与评价问题,推测勘查区范围内3号煤层、15号煤层采空积水及顶板岩层的富水性及主要富水区域,推断3号煤层积水区与15号煤层积水区存在一定的水力联系。方法选用合理、技术手段先进、野外试验充分、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得当、数据处理精细,取得了可靠、高质量的基础资料。7存在问题受工作区内沟谷、村庄房屋、变压器、电线、电缆及人为活动等不利因素影响,对勘探测点点位的偏差,对数据采集存在一定的干扰,造成局部数据质量下降,本次勘查工作对断层及煤层顶底板含水层富水性的分析解释均为静态和定性解释,由于测区内水文资

19、料较少,对富水区的解释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划定的富水异常区是视电阻率的相对较低值区域,由于视电阻率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视电阻率低阻区可能不是水文地质上的富水区,但鉴于勘探区低电阻率区域主要是因为裂隙含水造成的实际情况,报告中仍依据视电阻率高低来划分富水区。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187-1997地面瞬变电磁技术规程S.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DZ/T0070-2016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程S.3朱现民,刘聚友.煤矿采空区积水探放技术与方法J.煤炭技术,2009(11).4罗佳竺,崔萌,王健,吕相辉.煤矿采空区探测及残余变形预测以辽宁新邱区某煤矿为例J.矿产

20、勘查,2019(11):2767-27735梁芳敏,黄志强,任鸿飞,魏继祖,唐荣京,刘鹏飞.瞬变电磁法和音频大地电磁法在煤下铝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研究J.矿产勘查,2014,5(6):914-919.(上接第134页)间内学习防爆开关的工作原理、测量方法和故障判断,能更快地处理电气设备故障。此学习方法受众人群为文化水平和理论水平低的初、中级水平的人员以及技术院校的学生,可以运用到各个行业的电工培训、工作中和技术比武中。煤矿技能培训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作,需要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才能完成的一项工作。不仅仅是学习方法和模式的改革,还需要在奖惩制度、人才管理、薪金制度等方面进行深度的改革。参考文献:1张毅.煤矿机电设备故障及维修策略分析J.能源与节能,2014(5):28-30.2尚志伟.浅谈煤矿机电设备故障及维修策略J.技术与市场,2014,21(5):166,168.3张峰,刘珍.浅谈煤矿中机电设备的故障分析及维修技术J.科技资讯,2014,12(13):103,106.4张志飙.煤矿机电设备故障分析及检修策略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24):109.5王强.煤矿机电设备常见故障分析及维修J.科技信息,2012(34):409.图3原件接线原理图13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