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以“援疆共建”为纽带探索新疆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路径_钱大益.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6841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援疆共建”为纽带探索新疆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路径_钱大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以“援疆共建”为纽带探索新疆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路径_钱大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以“援疆共建”为纽带探索新疆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路径_钱大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DOI:10.19979/ki.issn10082689.2022100049以“援疆共建”为纽带探索新疆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路径钱大益1,2马鸿志2冯丹1(1.伊犁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伊宁市835000;2.北京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00083)摘要 对口援疆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举措,教育援疆是援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润疆和富民兴疆重要支撑。文章在总结了新时期高等教育援疆的发展历程与重大意义,分析制约新疆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援疆工作的有效途径。结合伊犁师范大学的实际需求,实施了以党建为引领,基层支部联合共建;以“援疆共建”为纽带,实施本科专业联

2、合培养;以青年教师同步培养为手段,拓展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等一系列基层党建、教学、科研以及人才培养方面行之有效的诸多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受援高校各方的肯定。关键词 对口援疆;人才联合培养;文化润疆;实践路径中图分类号 X2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2689(2023)04042407治疆是国之大事,援疆是国之要略。1996 年,中央做出了开展援疆工作的重大战略决策,2010 年3 月 2930 日,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召开,中央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对口支援新疆工作的实施方案,新一轮援疆工作拉开序幕1。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关系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

3、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决策2。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关心新疆工作,强调“对口援疆是国家战略,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重要举措”3。习近平总书记4在中央第三次新疆工作会议上提出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和长期建疆”。全国政协主席汪洋5在第八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上强调:“对口援疆是党中央交办的重大政治任务”。对口援疆工作有多种方式和多条途径,教育援疆是对口援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生动实践;是实现新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础,也是助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实现的治本之策。一、新时期高等

4、教育援疆的历程与重大历史意义(一)新时期高等教育援疆的历程习近平总书记6指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实现长治久安,根本在人,关键在教育”。新疆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关系到新疆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收稿时间20221012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改课题“凝练特色、援疆共建、联合培养,构建环境类一流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自治区教改”(综合)(编号:XJGXZHJG-202212);北京科技大学党建课题“以援疆共建为纽带,探索内地高校助力文化润疆的实践路径”(编号:DJYJ2021001)。作者简介钱大益(1966),男,安徽池州人,博士,伊犁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北京科技大学援疆干部)。马鸿志(19

5、80),男,山东省临邑县人,博士,北京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冯丹(1984),女,山东菏泽人,博士,伊犁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2023年8月第39卷第4期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Beijing(SocialSciencesEdition)Aug.2023Vol.39No.4展,也影响着全国的稳定和发展。新疆高等教育相比内地来讲总体偏弱,这与国家总体战略布局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极不相符,也与新疆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实施科技兴新、人才强区战略的要求差距较大7。高等教育援疆是科技兴新、人

6、才强区战略支撑。20012005 年教育部先后下发通知,启动高等教育对口支援工作,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成为新疆首批受援高校,随后扩充到覆盖全疆包括职教在内的所有高校,教育援疆在推动新疆高校的整体教育质量、办学实力以及培育人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形成对新疆高校点面结合的对口支援新格局89,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上迈上了一个新高度。形成了可自发进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和人才汇聚体系,为受援助的学科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形成了具有国家水平,并体现新疆特色的重要学术成果或重大应用成果;部分学科成为中亚知名的学科10。2010 年 5 月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同年,教育部启动了新一轮对

7、口支援新疆高校工作,采取“多对一”的“团队式”支援新模式11。随后,教育部相继批准了一批对口支援高校,范围逐渐扩大,支援高校涵养教育部直属高校与地方高校,受援高校由最初的 2 所扩大到新疆所有的高等学校,支援形式由最初的一对一支援发展到多对一支援。2019 年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和 2020 年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中再次强调推动西部地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10,12。高等教育对口援疆政策实施至今,己走过 20 多个年头,基本完成了对口支援的初步布局,一大批受援高校的办学水平得到较大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见、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改善、学科建设

8、和科研水平实现突破、办学理念和管理能力建设提升取得实效、信息化水平显著跃升、对外交流与合作取得重大进展,己经成为或正在成为服务新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智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13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这都为高等教育援疆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二)新时期高等教育援疆的重大历史意义1.有助于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 2014 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

9、平总书记提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4。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本质是各民族人民要从国家建构的高度上明确建立对于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认同15。2019 年召开的第七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上,汪洋特别提出:要“扎实做好文化教育援疆,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工程,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16。2021 年召开的第八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上,汪洋再次指出:“要把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推动疆内外各族群众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往来互动,真正把援疆工作打造成推动发展的工程、民族团结的工程、凝聚人心的工程”5。因此,教

10、育援疆的人才培养政策的核心目标就在于扩大各民族学生的交往交流交融,和睦相处、和衷共济与和谐发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离不开文化援疆,更离不开教育援疆17。2.有助于提高新疆地区的高等教育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教育部援疆政策的持续支持下,新疆高等教育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实现了向普及化迈进的历史性跨越。南北疆高校统筹协调发展,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全区学科专业不断调整优化,持续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和课程建设,基本完成100 个左右国家级和 100 个左右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布局。实施自治区重点学科振兴行动计划,择优遴选建设了 32 个优势特色学科。据不完全统计,自 2001 年

11、以来,教育部援疆高校就超过千余名以上的援疆教师来到新疆各地的高校进行管理、讲学、授课,指导学科建设与科研平台建设。仅第十批教育部 72 所高校就派出干部人才 161 人,加上中间轮换的人员,已经超过 200 人。截止 2021 年底,新疆高校具有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由 1 所增加到 5 所,具有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增加到 9 所;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由 1 个增加到 34 个、新增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 4 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增加到 112 个,新增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80 个;3 个学科进行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计划(不含兵团),学位点基本涵盖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领域。2012 年至2021 年

12、10 年间,在学研究生人数由 1.55 万人增长到 3.80 万人,普通本专科在校生由 26.87 万人增长第39卷第4期钱大益马鸿志冯丹:以“援疆共建”为纽带探索新疆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路径425到 55.56 万人,分别增长 245%和 207%。近 5 成以上研究生毕业后留疆工作,学科建设(学位点、研究生教育)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撑与人才支撑1820。高等教育援疆工作在推动整体新疆高校的教育质量、办学实力、培育人才以及治理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3.有助于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我国将“一带一路”建设作为国家战略,相继出台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等政策,提出加强区域

13、联合、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构建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网络,为援受双方共建共享提供了政策支持21。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线上学习方式逐渐被学生接受,移动设备打破了学习的时空限制。以慕课和虚拟仿真为代表的线上教学方法发展迅速,形成资源丰富的、多元化的在线课程,在中国大学慕课、学堂在线、超星、智慧树等平台上线的慕课均达到数千门以上22。通过“中国大学MOOC”“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学堂在线”“大学资源网”等教育共享平台,引进数字教室、数字校园、数字校园服务和精品公开课程等多种方式,建立了援受高校之间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提高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率。新疆各高校学生通过网络课程进行学习,在一定程

14、度上解决新疆地区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的局面。通过援授双方的共同努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效。如西南大学所有的优质师范教学及其它信息化优质资源全部无偿对伊犁师范大学开放,不但伊犁师范大学学生受益,任课教师也受益非浅,还一定程度上解决师资不足问题。二、制约新疆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当前,我国正在处于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进军的重要阶段。过去 20 余年间,在教育部以及东部高校的援助下新疆的高等教育确实取得了跨跃式发展,但是新疆高等教育“振而不兴”的问题仍然存在。经费投入不足,学科建设水平不够强、布局不尽合理,学科队伍建设涉后等要素是新疆高等教育全面振兴所面临的重大现实挑战。首

15、先是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高校的经费预算主要包括教职工的工资支付、学校学生(含本科学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生)的培养费用、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修、学校的教学科研经费支出、学校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经费,学校教学软件和硬件设施的添置、学校的人才引进以及住房补贴,等等。据 2022 年教育部及各省、自治区教育厅公布的数据来看,教育部直属高校生均经费基本在 10 万元以上,清华、北大等一流学校超过 20 万元,中东部高校基本在 410 万元之间,西部的西藏大学与青海大学与中东部高校相当。新疆自治区只有新疆大学超过 3 万元,大部分高校未超过 2 万元,与最高的清华大学相差十几倍,悬殊巨大。教育部公布的数据

16、显示,2019 年,我国全国普通高校生均教育经费 3.39 万元,中央直属普通高校生均教育经费 6.84万元,全国地方普通高校生均教育经费 3.22 万元23。新疆的高校没有一所达到全国地方普通高校平均水平,其它高校差距更加明显,这成为制约新疆高等教育发展的第一因素。其次是学科建设不够强,布局不尽合理的问题。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是促进新疆自治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有效抓手,是实现以科技与教育为支撑,建设创新型社会,增强新疆高校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和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合能力的助推器18。但自治区立项建设的高峰学科与高原学科不够高,缺乏顶尖学科,特别扶持学科特色也不明显。第一轮双一流建设新疆

17、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石河子大学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共 4 个学科进入建设名单,但在第二轮双一流学科建设中评估中的成绩并不理想,进一步凸显出新疆自治区高等教育学科建设水平不强与建设规模快速扩展的矛盾。另一方面,学科布局不尽合理,现有学位点与全国相比法学高 3.9、理学高 6.3、工学低 18、农学高 5.3。部分与新疆自治区区现代产业契合度较高的学科没有布局,集中体现在工学领域18。同时,新疆自治区高校学科建设也迎来发展的大好机遇。新疆高等教育已引起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及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如:重点学科振兴行动计划;推进新疆大学等“双一流”建设;支持具有综合

18、优势的高校建设特色高水平大学,加快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实施优势特色学科建设计划,打造更多学科高地,力争若干学科进入国内一流学科行列,加快实现学科专业建设局部重点突破24。新疆各高校也以“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为契机,深化拓展援疆学科新426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8月途径,推动对口支援从“输血”向“造血”的转变,在新起点上振兴学科建设,实现学科建没以质量和贡献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最后是学科队伍建设滞后的问题。高校实力的提升,依赖于“人才”,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环境,在财力有限的条件下,新疆各高校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了相关的引进优秀人才的政策,但待遇和发展条件对高层次

19、人才吸引力不强,难以实现筑巢引凤的。学科队伍建设涉后主要表现:全区高校科研经费支出平均不到全国平均值的 50%;高水平研究生导师数量不足,全区高校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占比为 22.4;比全国平均值低 6 个百分点,副高以上职称专任教师占比为 36,比全国平均值低 7个百分点18。三、有效做好援疆工作的实践路径探索2005 年以来,北京科技大学共派遣 6 批,十余人次到库尔勒师范专科学校、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新疆工程学院和伊犁师范大学援疆,践行着干部援疆、教育援疆、文化援疆及文化润疆使命。2020 年9 月,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胜利召开之际,受北京科技大学委派,作者随中央国家机关、教育部第十

20、批援疆团来到伊犁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开始了为期 3 年的援疆工作。近两年来,在思考中沉淀思路,在工作中践行使命。在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及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多角度、多方位探索有效做好援疆工作的实践路径。援疆工作最重要的是如何把“援”字更好落实到位。两年来,本着积极建言献策,找准工作的重心和重点,努力做好“援”字工作。(一)以党建为引领,实施基层支部共建习近平总书记25在新疆考察时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北京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和伊犁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以相互学习及帮扶为主

21、线,坚持党建促教学、党建促科研、党建促学科建设的基层党组织共建互学的思路;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为抓手、“同上一堂课”为落脚点、“援疆共建”为纽带、“大手拉小手”为牵引,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全方位帮扶。同时,双方还围绕环境学科如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13。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发展战略,如何结合新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突出学科特色,从而打造具有环境科学与工

22、程特色的党支部文化开展学习与交流。以援疆高校及受援高校两个相同学科支部为支点共建互学互帮,是文化援疆及基层党组织党建模式全新的思路与参考。北科大的教师从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学生和青年教师)等方面进行全面帮扶,全面提高受援高校的办学质量与学科水平,强化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正是在北京科技大学环境学科的帮扶下,伊犁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专业于 2021 年入选自治区一流专业。(二)以“援疆共建”为纽带,实施本科专业联合培养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高等教育应始终与国家和民族同心同向,应始终以国家强盛、民族振兴为使命担当,突出服务国家需求这一根本价值导向,责无旁贷地肩负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

23、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的历史使命26。通过援疆共建提升边疆地区高校的办学质量也是内地一流高校的使命之一。实施本科专业联合培养是提升人才培养的最有效途径。这方面伊犁师范大学有成功的案例可以借鉴,伊师大物理学科 2007 年开始与南京大学实施联合培养。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伊师大物理学科入选自治区“十三五”重点学科,“新疆凝聚态相变与微结构实验室”成为唯一一个非乌鲁木齐高校承建的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本科生考研率持续维持在 80%左右。借鉴此经验,积极协调,两校协商签订了北京科技大学伊犁师范大学实施本科专业联合培养协议。充分发挥北京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计算机与物联网工程等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

24、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专业”的优势,以“援疆共建”为纽带,在伊犁师范大学的环境工程、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四个专业实施本科联合培养,协同提升伊犁师范大学相关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以本科专业联合培养为第39卷第4期钱大益马鸿志冯丹:以“援疆共建”为纽带探索新疆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路径427抓手,结合伊犁的地方特色和地域上的优势,北京科技大学的专家学者协助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双方由教务处牵头,组织各学院共同制定相关专业与北科大全方位对接的人才培养方案,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接受伊犁师范大学相关专业教师教学科研进修、开放网络课程资源。开展核心课程授课。北京科技大学选派专任教师通过线上或线

25、下方式承担伊犁师范大学联合培养专业部分核心课程授课任务,伊犁师范大学配备青年教师作为助教。双方学校的相关学院给予了全力支持,如伊师大每门课学院配备青年教师助课,做好辅导,学习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学院认可教学工作量。北京科技大学相关学院也承认老师给伊师大学生上课的全额教学工作量。两年来,北京科技大学有 9 名教授分别为伊犁师范大学本科生开设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54 学时)、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54 学时)、环境影响评价(54 学时)、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36 学时)、环境工程微生物学(54 学时)等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以及高等无机化学(54 学时)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程

26、。同时,也强化了北科大任课教师与助课老师的沟通交流。在课堂上北科大学者以亲身经历和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科技大学老教授们的回信精神勉励同学们。北京科技大学始终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打造世界级科技创新策源地,相关科研成果为“天宫”、“张衡”、“嫦娥”、“北斗”、港珠澳大桥、冬奥会基础设施等重大工程做出重要贡献。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能成为其中的一员。以上课程都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为其中一门课程结束以后,班级学委通过问卷星对“课程课堂教学与整体评价”和“课程对比”的调查结果,其它课程的调查结果与本课程基本一致,具体详见表 1、表 2。其中,由表 1 可以看到,36 名同学对“课程课堂

27、教学与整体评价”的优良率在 97.22%,说明老师们的授课得到学生的高度认可和一致好评。由表 2 可以看到,36 名同学对“与其它课程相比,本课程的学习收获”调查结果,“很大:比较大:差不多”的比例为 7:3:1,充分说明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的授课内容、方式更受学生欢迎,能给予学生更多的知识收获。这些课程原计划是安排在伊师大的小学期由北科大老师面授,由于疫情都是通过网课或“同上一堂课”形式完成,部分学生也对不能面授表示遗憾。开展新生专业教育系列学术讲座,强化新生对专业的认识。结合“环境学概论”课程,针对环境专业 2021 级新生专业教育,为让学生更好了解环境专业研究内容、学科前沿以及大学四年学业规

28、划,邀请北京科技大学、兰州大学的一流专家、学者主办系列学术讲座 3 场。除一年级全体新生外,每场讲座相关专业的教师、研究生、环境专业其他年级本科生都超过 150 余人参加了聆听。系列学术讲座的主办,对同学们提前做好学业与人生规划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指导本科毕业论文(设计)。2022 年北科大 5名教师指导了伊师大环境专业 10 名同学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选题均来自相关科研课题。由于疫情老师们虽然不能亲临,但通过视频以及其它方式对学生给予了精心指导,从论文工作量、质量、规范化及答辩结果来看,均明显优于其他同学。虽然师生双方没有见过面,但老师们严谨治学、诲人不倦、严师益友般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学生

29、,同学们通过微信以及其它方式对老师们的精心指导表示衷心感谢,伊师大学生的求学精神与踏实学风也给北科大老师留下深刻印象和感动。表 1 课程课堂教学和整体评价表选项人数/人百分比/%优3083.33良513.89合格12.78不合格00表 2 与其它课程相比,本课程的学习收获选项人数/人百分比/%很大2158.33比较大1233.33差不多38.33小00428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8月(三)以青年教师同步培养为手段,拓展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1.在北科大教务处支持下,将伊师大青年教师纳入北科大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同步培养工程,促使伊师大的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与北京科技大学教师主讲资格

30、考核联动,借鉴助课、试讲及考核,助力青年教师过教学关。2021 年由于疫情影响,伊师大青年教师无法集中通过网络进行同步培养,北京科技大学教务处与信息化管理办公室协调,由信息办派工作人员对全部课程进行现场录制,然后转送给伊师大,伊师大青年教师可以在本校的老师培训平台上自学。另外,北科大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工程所有活动都以远程视频方式对伊师大青年教师开放,通过网络形式进行全方位同步培养。2.两校联合组成团队进行学校、自治区教改课题的申报。2021 年共有 10 位老师组队申报教改课题,其中入选自治区教改项目 1 项,校级项目 3 项;2022 年共有 15 位老师组队申报校级教改课题,获批 10

31、项,自治区教改项目 2 项,取得明显成效。作者牵头,伊犁师范大学联合北京科技大学及相关企业参与联合申报的“凝练特色、援疆共建、联合培养,构建环境类一流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教学改革项目,获批 2022 年度自治区高校本科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综合),通过开展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提升青年老师的教学能力。3.两校老师组成课程教学团队,探索教学改革新思路,将北科大科学研究成果融入教学。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让学生自己走上讲台,以研讨式教学分享学习成果,效果良好。让学生主动讨论问题,发现问题,并且亲自上讲台讲述,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同学们深感收获巨大。4.充分发挥科学研究能力,组织重点/重大科学

32、研究项目申报。2022 年 7 月,作为牵头人组织 5 所国内一流高校,两家自治区龙头企业联合申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022 年第二批重点研发专项计划项目”,并成功获批,项目总经费 1700 万元,实现了伊利师范大学自治区级重点项目零的突破,环境教研室的所有青年老师均参与到项目中。另外,作为主持人还申报获批其它各类科研任务 5 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 1 项,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1 项,自治区人民政府研究室“自治区政府系统 2022 年重点调查研究课题”1 项,横向科研项目 1 项,结合援疆工作的北京科技大学党建课题 1 项;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1 项;与4 名青

33、年老师共同组织的“大气污染治理及副产物资源化”团队入选学校科研团队。通过科研项目的实施提升青年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四、结语两年来,在北京科技大学全面指导下,以伊犁师范大学环境科学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抓手,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按照两校两地学生“同上一门课”实施本科专业联合培养;以青年教师同步培养为手段,拓展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加强学术交流,拓展专业研究方向;以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专业为案例,探索了援疆高校实施本科专业人才联合培养的实施方案与运行机制,带动受援高校相关专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以及教育援疆、文化润疆的全新模式与实践路径。架好“桥梁”,织好“纽带”。积极推动两校之间的全方位合作,有效提

34、升伊犁师范大学的人才培养能力。参考文献钟慧笑.对口援疆历史进程J.中国民族教育,2016,211(12):24.1新华社.人民日报:把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新疆工作着眼点EB/OL.(2014-5-5)2022-8-9.http:/ the Practice Path of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Xinjiang Linked by“Assistance to Xinjiang and Co-construction”QIANDayi1,2,MAHongzhi2,FENGDan1(1.SchoolofChemistryandEnvironmentalSc

35、ience,YiliNormalUniversity,Yining835000,China;2.SchoolofEnergyEnvironmentalEngineer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Beijing,Beijing100083,China)Abstract:CounterpartaidtoXinjiangisamajorstrategicmeasureoftheCPCCentralCommittee.EducationaidtoXinjiangisanimportantpartofaidtoXinjiang,aswellasanimport

36、antsupportforculturalembellishmentandprosperityofXinjiang.Thispaperdiscussesin-depththeeffectivewaysofaidtoXinjiangbysummarizingthehistoryandgreathistoricalsignificanceofhighereducationaidtoXinjianginthenewera,andanalyzingthemainfactorsrestrictingthedevelopmentofhighereducationinXinjiang.Accordingto

37、theactualneedsofYiliNormalUniversity,measuresaretakentoensuretheimplementationofthePartybuildingastheguide,andactu-alizethejointconstructionofgrassrootsbranches.Arangeofeffectiveprimary-levelmeasuresinPartybuilding,teaching,scientificresearch,andtalenttrainingarealsoadoptedto“aidXinjiangco-construct

38、ion”asthelink,im-plementthejointeducationofundergraduates,promotethesimultaneouscultivationofyoungteachersasthemeans,andexpandtheeffectivewaystoimprovetheteachingabilityofyoungteachers.Theyhaveachievedpos-itiveresultsandbeenaffirmedbytherecipientuniversities.Key words:assistancetoXinjiang;jointcultivationoftalents;cultureembellishXinjiang;thepracticepath430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8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