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闻与宣传的关系及其处理.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5840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与宣传的关系及其处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闻与宣传的关系及其处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闻与宣传的关系及其处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 6 月Jun.2023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第 40 卷第 3 期Vol.40 No.3doi:10.3969/j.issn.1672-0598.2023.03.001 收稿日期:2022-03-12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9ZDA326)“媒介体制与社会信任研究”作者简介:谢金文(1954),浙江上虞人;上海交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特聘新闻与传播学科评估专家,主要从事新闻传播和媒介研究。

2、本文引用格式:谢金文.新闻与宣传的关系及其处理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0(3):1-9.新闻与宣传的关系及其处理谢金文(上海交通大学,上海 201101)摘要:新闻与宣传有不同的内涵、作用、要求和方式、出发点和直接目的,两者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把两者混为一谈既损害新闻的质量和作用、媒介的公信力和社会信任,也损害宣传效果。要让两者各司其职,按各自的规律,正确处理其矛盾,科学地认识和把握用新闻做宣传、“典型报道”与宣传、“后真相”与宣传等问题。关键词:新闻;宣传;报道;移动传播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598(2023)03-0001-0

3、9新闻与宣传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深化这方面的认识对新闻理论与实践都有重要意义。许多人认为新闻就是宣传,新闻报道就是宣传报道。为什么我国各级政府部门、新闻学界和业界都很重视舆论监督,许多媒体仍然不能、不敢或不想监督?对新闻与宣传不加区分、混为一谈,把宣传、舆论工作的要求作为新闻传播的要求,必然导致这样的结果。新闻媒介的信息传递、意见交流等功能也有这样的问题。如此既不能充分全面地发挥新闻的作用,也不能按新闻的特点和规律用新闻做好宣传,还会损害新闻媒介的公信力、传播力、影响力。需从理论上正本清源,实践上科学把握,正确认识和处理新闻与宣传的关系,以及“用事实说话”“典型报道”“后真相”等问题。一、新闻与

4、宣传的区别与联系把新闻约等于报道,报道约等于宣传,新闻就约等于宣传,就要按宣传的需要来决定报道与否和怎样报道,决定是否要突出报道、强化报道或推迟报道、部分报道、不予报道等等。于是对负面事情尽可能不1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40 卷报道、缩小报道或负面新闻正面做,正面事情尽可能报道,而且尽可能拔高。或者反之,负面的尽可能报道,正面的尽可能不报道。有必要厘清新闻与宣传的区别和联系,从而科学地处理两者的关系。(一)内涵之别对于新闻的内涵,学界至今没有共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迈克尔舒德森在 2020 年的一次讨论中还说道:在一些最重要的问题上,必须要形成共识,比如到底什么是新闻,什

5、么不是新闻。我们一般认为,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笔者以为,这只应是报刊时代的操作性定义,而学术性定义当为“真实、新鲜、受众需要的信息”。广义上的新闻是以各种形式存在的这种信息,包括口头、书信、文件、微信或大众传媒等各种媒介中的,演讲、新闻发布会、新闻公报、时事评论、报道作品等各种形式中的,经过或未经公开传播的;狭义上的新闻是指大众媒介上有新闻价值的新闻报道样式的信息,包括标题新闻、一句话新闻、其他各种报道,如我们常说的头版头条新闻、新闻写作、新闻奖等。与过去的新闻定义相比,这里的定义不仅增加了受众需要的维度,还适应了移动传播时代把握新闻概念的需要。移动传播的分群化、个性化、“长尾效

6、应”,使许多不为大众媒介所关注的信息也得到了传播。移动传播的碎片化,又使许多片段的、零散的信息得到了传播,如知情者的揭秘,路人拍的现场视频。还有许多新闻性信息是在移动传播的评论中。“宣传”两字在汉语词源上的意义是宣布传达和互相传布,相当于传播。在现代使用中,从广义上说,宣传就是宣示传扬。不论是事实性、意见性还是情绪性信息的传播,包括新闻传播,都可以是宣示传扬。报道某个人、某个地方、某种行为,都可以是宣传。从狭义上说,宣传是为了达到影响人的目的而传播相关信息或观点,包括各种理论、主张、纲领、方针、政策、法律、道德等,如政治思想宣传、道德法律宣传、公关广告宣传等等。新闻作为一种信息,其本源是事实。

7、宣传是一种传播,其本源是观点。毛泽东说: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个“说”是事实,当年对这一事实的报道是新闻,后来我们对这个观点的宣传,则不是新闻。(二)作用之别功能的发挥产生作用。新闻有反映事实、告知情况、了解环境、吸引关注等功能,既可产生对应的反映、告知、了解等作用,也可产生其他作用,如反映功能也可产生告知、宣传、监督等作用。因此,一种功能可有多种作用,多种功能也可有同一种作用。功能一般无所谓正面积极的和负面消极的,作用则不同。嘴有吃喝和说话功能,既有补充营养和表达思想作用,又可病从口入和祸从口出。不仅虚假新闻有负面作用,真实新闻也会有,如时机不当、片面突出、负面新闻过于集中等。许

8、多人都知道新闻有宣传作用,其实新闻的作用远不止此。我们分别从新闻传播的客体、主体和载体来看其功能与作用:1.反映功能与作用从新闻传播的客体 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来看,或者说从新闻的本源(事实)来看,新闻能反映事实、反映环境、反映世界,反映问题、反映舆论、反映民情民意等等,从而产生反映作用及相应的沟通作用、瞭望社会作用、舆论监督作用,实现公民的知晓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作用 不了解情况就没有发2第 3 期谢金文:新闻与宣传的关系及其处理言权,也就无法参与、表达和监督,可见新闻传播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条件。通过反映,还可起到记录活的历史的作用。另一方面,新闻的片面、夸大、扭曲反映,又会产生误导和欺

9、骗作用。2.告知功能与作用从新闻传播的主体之一 传者来看,新闻能广而告之:告知情况、告知成就、告知政策、告知经验等等,从而产生告知作用及相应的宣传作用,用事实来树立形象、证明观点、推翻“雄辩”,影响人们的思想和情感、态度和行为,如影响舆论。然而也要防止为宣传而进行片面报道,甚至故意夸大或缩小、歪曲或颠倒、隐瞒或编造事实,损害反映作用,降低媒体的公信力、传播力,从而也损失宣传的影响力、引导力,乃至引起社会信任的丢失。3.了解功能与作用从新闻传播的另一主体 受传者来看,可通过新闻了解信息、了解真相、了解环境、了解奇闻逸事等等,从而产生了解作用和相应的认识、学习、消遣等作用。移动传播中,受传者还通过

10、了解后的转发,产生以下作用:个人表达作用 许多移动用户看到符合其看法的新闻,便产生转发的欲望,通过转发显示自己的态度或印证自己的看法,这也是一种表达;社交作用 许多用户把转发新闻作为一种社会交流,一种对他人的馈赠,接受者除了接收信息,也接受了传者的善意,增进了对传者的了解。4.吸引关注功能与作用新闻能吸引人们对有关内容的关注,产生议题设置作用。这同时也是对有关媒介 信息的物质载体的关注,产生建构新闻媒体的作用:让有关媒体获得注意力、知名度、美誉度,提高吸引力和公信力、传播力和影响力,进而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包括带来广告投放。中国较昂贵的日常广告发布机会,就是中央电视台每天新闻联播节目后的时

11、段。宣传的作用则是影响人们的认知和观点、思想和情感、态度和行为。(三)要求与方式之别新闻要求真、新、快,新闻价值大,要求全面、客观、公正,要求信息质量高、社会效果好,这些都是与传播事实性信息相关,还是对片面宣传的抑制。而宣传的要求则与传播思想观点相关。(1)基本要求正确:观点、推理正确,材料恰当典型;鲜明:观点清晰明确,主要观点突出,尽可能给人深刻的印象;针对:有的放矢,不要对牛弹琴。时宜:发表的时机适当,以产生较大的宣传效果,避免副作用。(2)选材要求一致性。与宣传者的观点、主张、目的相一致。针对性。针对宣传所指向的对象、所涉及的问题。普遍性。能具有普遍作用,会受到广泛关注,可产生广泛影响。

12、典型性。详见下述“典型报道”。形式上,新闻传播注重信息的质和量,使告知准确、充分和有用,尽可能具体、简明、朴实,不宜使用比喻、夸张、突出强化等手法。而宣传注重观点的正确和有力,使宣传鲜明、生动和有效,并便于反复传播,尽可能清晰扼要、突出强化,常利用各种提法、修辞、口号、符号标志,用以唤起接受者相应的心理反应,又便于反复、广泛传播。时间和频次上,新闻要求新鲜,追求速度、时效和新意,力求更大的新闻价值。一般是一次性的传播。而宣传讲究时机和场合,以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避免副作用,并经常以重复来加深人们的印象,比如宣传样式之一的广告。3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40 卷(四)出发点与直接目的之

13、别新闻传播是从受传者的需求出发,以受传者为中心,宣传是从传者的需要出发,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新闻传播的直接目的是反映告知,让人了解。新闻的宣传作用主要也是通过告知而达到。宣传的直接目的是让人们接受一定的看法,使受传者的注意和认知、思想和情感、态度和行为朝着宣传者所希望的方向建立、巩固、加强或弱化、转变。正是由于上述区别,新闻报道与宣传报道也就相应的不同。例如以报道的形式做广告,是一种宣传,而不是新闻。(五)新闻与宣传的联系新闻是一种信息,其主要存在和产生作用的方式是传播,宣传也是一种传播。新闻与宣传还往往在同一个传播媒介上,甚至在同一个传播内容中。因此都要遵循、利用传出规律和接受规律。用事实做

14、宣传还要遵循新闻规律。新闻与宣传又相互影响。新闻有宣传作用,许多宣传用新闻来做。新的宣传内容也会有新闻价值。另一方面,有的新闻则会抵消或者产生相反的宣传作用。宣传的需要也往往会妨碍、损害新闻的真实和新鲜、全面和客观并超过传播对象需要的程度。由于新闻与宣传的相似和联系,许多人认为新闻就是宣传,新闻工作就是宣传工作,须按宣传的要求和方式稿新闻;许多人认为的中国特色、中国话语新闻学,主要是研究用新闻和传播媒介作正面宣传、引导舆论,以及党的新闻宣传工作原则和措施等的理论和方法,总体上以发挥新闻工作的宣传和舆论引导功能为主,当属于宣传学、政治学与新闻学的交叉,且更多地属于前者。二、正确处理新闻与宣传的关

15、系(一)需各司其职新闻与宣传有不同的功能与作用,无高低贵贱之分。把新闻与宣传画上等号、混为一谈,只按宣传的要求和方法做新闻工作,就会妨碍按新闻的特点和规律办事。一则只求与宣传的需要相符,排挤掉许多社会和公众都需要的、很有新闻价值的新闻和评论,例如反映民情民意的信息和意见,有助于汇集民智民慧、纠正偏误倾向的观点和建议,以及揭露真相、舆论监督性的内容。二则只求事实为宣传服务,突出、强化某些事实,缩小、弱化另一些事实,偏离真实全面、客观公正,丢弃平衡报道,还会因宣传需要而放松必要的核对,隐瞒重要事实、进行片面报道,甚至篡改、生造新闻。这样的认识和操作既妨碍新闻的反映、告知、了解等作用,削弱新闻媒介的

16、吸引力、公信力、传播力、影响力,也有损于宣传的声誉和效果,乃至有损于人们对新闻与宣传的主办、主管机构的信任。新闻媒介是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公信力还会影响人们对社会系统的信任。因此有必要强调,新闻与宣传要各司其职,避免互相排挤和替代。不能认为不是宣传需要的,就不予报道,而不顾社会和公众是否需要,或者进行片面报道,甚至添油加醋,故意隐瞒、篡改、生造新闻。新闻与宣传要各司其职,就要按各自的规律,主要表现为按各自的要求和方式,避免把宣传的突出强4第 3 期谢金文:新闻与宣传的关系及其处理化、倾向鲜明、反复强调等用于新闻报道,使新闻缺乏新闻价值,就要防止为宣传而弄虚作假,或因宣传价值而放松新闻质量

17、把关,助长虚假新闻,损毁公信力。(二)正确处理新闻传播与宣传的矛盾新闻传播的要求与宣传的要求会有矛盾。首先,许多事实会与宣传的需要不一致。应把宣传建立在事实之上,并以事实来检验观点的正确与否。当传者发现事实与宣传的观点有矛盾时,应尊重事实,而不应在报道中削足适履,用偶然、例外的事实来宣传观点,或扭曲、篡改、捏造事实,误导受众。法国文学家巴尔扎克是同情保皇党的,但是他忠实反映现实的态度,使他小说中的保皇党人士不配有更好的命运,恩格斯把巴尔扎克的这种真实、客观的反映称为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新闻的时效与宣传的时宜,新闻的全面、客观与宣传的突出、强调、鲜明的倾向性,也都会有不一致之时。在选择和传播新闻

18、时,是以新闻价值为主,还是以宣传价值为主?是保证、突出新闻价值还是宣传价值?这要根据各种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任务和对象,进行综合权衡。如在战争等特殊时期和环境中,往往需要以宣传价值为主,而在和平建设时期,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信息扩散的可能和受众的选择余地、能力和自主性都大大发展了的今天,新闻价值的地位也自然上升了。例如对同一件事情,新闻传播要求尽快报道,而宣传要在事情彻底搞清楚以后,选择适当的时候报道,此时要考虑到,现在手机、互联网已使不予报道、推迟报道、部分报道、对内对外有别报道等传统做法的效果大打折扣,任意使用这些做法,不仅会使公众的知晓权、批评权、监督权及其他相关权益受损,还会

19、使我们传媒机构的公信力甚至我们党和政府的形象受损。在数字化、移动化、全球化传播时代,新闻传媒的国际竞争日益广泛和激烈,国内市场也成为国际市场的一部分,新闻价值的有无和大小还关系到我们传媒的国际竞争力,我们国家的软实力。同时,我们也要比以往更注意满足国际社会对中国信息的正当需求。三、用新闻作宣传(一)用事实说话事实会说话,许多新闻还会产生意外的宣传效果。事实胜于雄辩,新闻的事实性使宣传容易被接受。现在的受众已有很多的选择余地,很大的选择主动权,单纯宣传越来越难以赢得受众,而新闻则是许多受众追逐的对象,容易得到受众的关注和选取。用新闻做宣传日益成为重要的宣传方法。许多企业也尽可能用新闻手段进行公关

20、宣传、做“软性广告”,树立企业和产品形象。然而这里的事实只是用来说话的,是证明观点的材料,是从属于说话、为观点服务的。因此这类新闻往往只选择有利于说话的事实,而摒弃其他事实;对一些事实尽可能突出强化,即使它们并非传播对象很需要的。可见这只是一种说话的方式方法,只是宣传之道,如果将其作为新闻之道,乃至成为对新闻报道的最高要求,则是真理往前多走了一步。(二)运用新闻规律既然是用新闻作宣传,就要运用新闻规律。所谓新闻规律就是关于新闻现象和活动的规律,包括内部规律和外部规律,一般、普遍规律和具体、特殊规律,往往表现在相应活动的要求上。运用规律就是道5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40 卷法自然、顺

21、势而为。用新闻做宣传时也要遵循和利用信息传播、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包括尽可能有客观的形式,让事实自己说话,力避宣传味宣传腔。这不仅能给人以客观、信实之感,还有助于避免、纠正报道者的偏见。中国中央电视台对外宣传栏目中国新闻的系列报道20 年巨变中,有一集为上海外滩的“情人墙”悄悄消逝,反映的是 20 年前,由于住房紧张和活动场所少,外滩的黄浦江围墙前成了谈恋爱的极好去处。夜幕一降临,那儿就聚满了一对对谈恋爱的,以至于很拥挤。尤其是在墙边,甚至有大龄青年的弟弟妹妹提前去占位。20 年后,这一景观不见了,究其原因,主要是上海市区比过去扩大了几倍,公园和绿地增多了,年轻人又有了许多新的活动场所,如咖啡

22、屋、歌舞厅、保龄球馆等等。两三分钟的节目讲述了中国人生活变化的一个生动故事,不添一词却实实在在地宣传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编辑处理上,也要让人们对内容的真实全面客观公正感到放心,自然而然地接受。在移动传播时代,传者无限多元,信息很难封锁,只按宣传需要、完全从我出发,不顾新闻规律、不顾受者需要的报道,比以往更容易被遗弃、被取代。(三)运用宣传规律既然是做宣传,就也要运用宣传规律,主要包括宣传动机与社会需要相统一的规律,宣传手段、宣传艺术与宣传效果相统一的规律;宣传者与宣传对象互动的规律;宣传活动反映经济基础、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宣传规律体现在宣传的要求和策略中,既包括上述基本要求和选

23、材要求,也包括下述传者、内容、媒介、对象策略。宣传也是一种传播,可从传播的四大要素 传者、内容、媒介、受传者(也即传播对象)采取策略。宣传也是一种说服,可借鉴传播学的劝服理论。1.传者策略。提高可信度、专业度、亲和度,增强“四力”吸引力、公信力、传播力、影响力。高可信度的信源在传播后会很快产生积极效果,许多人接受观点有时并非出于对有关内容的分析,而是基于对传者的信任。但信源又会在一段时期后被遗忘,需要一再出现。2.内容策略。清晰扼要,突出强化。论据确凿、有力、充分,尽可能用事实说话。主要诉诸情感往往比主要诉诸理智更有效,但又因人而异。还要注意内容的呈现方式。包括结构顺序,先发制人还是后发制人;

24、给出显性结论还是隐性结论;只讲一面之词还是提供两面之词。这些也都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例如,许多人往往更容易接受自己作出的结论,但是太复杂的事、对低智能的人,直接给出结论效果更好。此外,如果传播对象早晚会听到相反的观点,不如我们自己先提出来加以驳斥。如果传播对象已经持有相反的观点,可采取以退为进、旁敲侧击、潜移默化等策略,避免无效冲撞,如著名的“触龙说赵太后”。强烈的恐惧信息往往会干扰说服意图,温和的恐惧信息往往会有更好的说服效果。3.媒介策略。根据各种媒介、即传播渠道的长处和短处选择、利用媒介。可通过口头亲历:包括介绍、谈心、会议、讲座等。口碑有奇效,金杯银杯不如口碑,每个人都是一个带有丰富信息

25、的媒介。也可通过传统媒介:样品、户外、书报刊、广播电影电视,以及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公众号等新媒体。4.对象策略。充分考虑到传播对象的个人、群体和环境因素,包括个人和群体的性别、年龄、民族、身份、学历、职业等人口统计学特点,和经历、收入、需求、动机、情绪等其他特点。例如对教育程度低或接受6第 3 期谢金文:新闻与宣传的关系及其处理度低的受众,一面话会有更好的效果;对教育程度高或接受度高的受众,则两面话会效果更好,也许他们听到过或想到有两面话。环境包括家庭亲友等熟人圈小环境、活动圈和交流条件(主要为传播媒介)中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大环境。可通过环境产生正面影响,防止环境的负面影响。如果要改变

26、传播对象与其环境中的人共有的观点时,最好不要简单否定其环境中的所有人,可指出其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四)防止用事实说话的偏误新闻用事实说话,引导舆论不应只是简单地甚至片面地用个别事实证明某种观点,更不能用事实说假话,而应是用真实、全面、客观的事实纠正偏误,把舆论引导到符合客观实际。事物往往有例外,如果用例外的事实来说话,就会说出相反的话。例如在虐待囚犯的地方,找一两个囚犯,说他们受到了善待,即使说的都是事实,也可能只是例外。事实的传播又会被说话者按需加工,甚至被加工得面目全非。我们知道,说话被掐头去尾,意思就会走样。事实经过精心选择和处理,也会说出别样的意思。用越直观的方式说话,说服力越强,而如

27、果用来说假话,欺骗性也越强。如果上述囚犯的话,是用电视而非报纸传播的,人们看到了真人真事,往往很难产生疑问了。作为受传者,则要明白有的新闻是用来说话的,其中有的话是对传者和受者都有益的,有的则只是对传者有益,而对受者无益,甚至有害。四、“典型报道”与宣传我们用新闻做宣传时经常使用“典型报道”。一般而言,典型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既有一定的个性,是独特的“这一个”,又有较大的共性 是许多同类的人物或事物共有的性质。因而典型能有较大的认识价值:既是真切的,独特的,又具有较大的代表性,或者说较大的普遍性。其共性越丰富广泛、代表性强,典型性也就越强。现实主义文学通过描绘典型情景,塑造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

28、能以小见大,以少见多,“一滴水珠见太阳”,让人们对现实能有既具体、深入的认识和感受,例如杜甫的诗歌,茅盾的小说,夏衍的报告文学。新闻传播也可以通过对真实人物和事物的报道,产生类似于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效果,如许多长篇通讯、大特写,并且还衍生出新闻与文学融合的报告文学。然而在我们的新闻界,许多人认为只要人物和事物突出就典型,比如特别好或特别坏。其实突出的人物和事物虽然有较为鲜明独特的个性,但不一定就有较广的共性,较大的代表性。许多人还认为只要能有较强的宣传教育效果就是典型。在用新闻做宣传时,尽力突出强化报道对象的某些方面,而隐去相反的、被认为不利于宣传效果的方面。这种方法又被上升到了“典型报道理论

29、”的高度。后来有人提出反诘:新闻报道要求全面、客观、注意平衡,而“典型报道”抓住某一个或几个侧面大做文章,进行突出、强化报道,有很强的主观性,不符合新闻之道,应予摒弃。实际上,我们新闻媒介的某些“典型报道”,往往采用“突出报道”对突出的人物或事物进行突出强化的报道,并不关注全面性,也不注重报道对象的普遍性、代表性,甚至正因为其特质稀缺,才更要加以宣示传扬。这时的“典型”,其实只是某些方面较为突出的人或事。在报道中又将这些方面凝练、集中、7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40 卷强化,而略去相反的方面。不可否认,有些并不全面,又不一定含有较大共性的“典型报道”,也能产生不小的、积极的宣传作用,

30、因而不必对其截然排除,就像不必因为新闻要新鲜、广告却重复,而否定广告的生存权。然而也不能因为“用事实说话”能产生较好的宣传效果,就排挤别的报道方法,更不能把“典型报道”作为新闻报道的最高典范、要求所有报道学习遵照。突出强化某些方面,隐去另一些方面,至少会使认识价值打折扣,甚至还会干扰我们的正确认知和判断,最终也瓦解新闻媒介的公信力、传播力、影响力。五、虚假新闻与宣传移动传播、人工智能则给虚假新闻的生成和传播提供了新的便利,给辨别和把关带来新的难度,厘清宣传需要与虚假新闻的关系就更为必要了。片面追求宣传效果会放松、放弃对真实性的追求和把关,甚至故意造假。我们有过的许多虚假新闻与宣传的需要有关。不

31、顾人们了解真相的需要,完全“从我出发”摆布新闻,为宣传需要而罔顾事实,甚至故意制造虚假新闻,这是许多宣传的致命伤。有些人认为,只要宣传效果好,新闻报道与事实有点出入也无所谓。于是把关不严,被虚假新闻钻了空子。让人们了解真实世界和周围环境,是新闻工作的基本职责。虚假新闻则使人们的认识产生偏差,从而影响与此相关的各种思维、判断、决策、行动。即使是看起来有正面宣传教育作用的假新闻,也免不了如此,而且还会侵蚀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准则,瓦解新闻传媒的公信力和受传者的社会信任。假作真时真亦假,正当合理的宣传也会因此被拖累。六、“后真相”与宣传移动传播让所有机构和个人都能方便地面向社会发送信息,大大增加了新闻真

32、实受干扰的可能,乃至虚假新闻泛滥。许多人无所适从,只能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这种“后真相”现象又被人利用来做宣传,他们不是尽力挖掘真相,而是尽力说得动听让人接受。所谓“后真相”,是指诉诸情感及个人信念比陈述客观事实更能影响舆论的现象。这个词被牛津词典评选为 2016 年度词汇,编辑解释说,“后真相”是指情绪和个人理念影响公众意见,而事实真相反而无足轻重。换言之,后真相的主要表征是情绪的影响力超过对事实真相的寻求欲。这反映了许多人不理会摆事实讲道理,而是怀疑一切,跟着感觉走。人们会倾向于期待、接受那些与自己价值、态度和情感、愿望相近的信息,对其真伪缺少留意或不作留意。在真假难辨时,许多人只相信自己

33、愿意相信的。甚至在出现了与自己立场相悖的事实证据后,有些人仍倾向于无视这些信息。以致客观事实的陈述往往不及诉诸情感和煽动情绪更容易影响人,出现了普遍的意见对峙、关系撕裂现象。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很多,包括经济与社会的不确定性,后现代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全面兴起,但移动传播、社交媒介的大幅度普及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主要基于移动传播的社交媒介让人人都能面向公众发送信息,许多人在事实还不清时已急于通过社交媒介发表评论。人们接收信息也越来越多地从专业媒体转向社交媒介。反常、诡异、情绪化、耸人听闻的流言、谎言、阴谋论往往比事实更能吸引眼球,在缺乏8第 3 期谢金文:新闻与宣传的关系及其处理把关人的社交媒介得到

34、广泛传播。正如牛津大学出版社词典部卡斯帕所说:“随着社交媒体崛起成为新闻来源,人们对主流机构提供的事实越发不信任。”许多人接收信息的公式是:微信私聊里说的微信朋友圈里说的微信社交群里说的大众媒体里说的,尤其是涉及与媒体的倾向性不一致的事情时。此外,移动媒介的低信息容量很难全面客观地传递信息;移动传播使传媒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有些传者一味猎奇,或等不及核实就抢先发表。这也给片面、主观、虚假信息增加了新的土壤。从深层看,人们往往倾向于选择那些符合自己的看法、能满足自己某种心理的信息,拒绝那些相反的信息。在注意、理解、记忆过程中都是如此。另一方面,现在移动传播用户获得信息往往是经过所谓的“协同过滤”,

35、即往往不再是自己找来信息,而是得自社交媒介如朋友圈、微信群,它们在帮你过滤。使你关注跟你相似的人、你所偏好的事,它们把相似的观点给你,使你原有的观点更加固化,甚至歧化、偏执化,进而倾向于接受与自己观点一致的信息。传播机构的大数据分析、算法推送,往往使受传者更加局限于自己偏好的内容,并不断加强这种偏好和相应的思想情感,排挤了纠正偏误的机会。加上有些宣传利用“后真相”钻空子,于是大众对确凿的消息、负责任的评论,专业的精神的需要就更为迫切了。参考文献:1 谢金文.新闻学通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13.2 陈作平.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话语体系EB/OL.2022-01-04中国社会科学

36、网.3 丁柏铨.新闻理论新探:第一版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28.4 刘建明,王泰玄,谷长岭,等.宣传舆论学大辞典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3.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ws and Publicity and Management of This RelationshipXIE Jin-wen(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1101,China)Abstract:News and publicity have different connotations,functions,requirements

37、 and methods,starting points and direct purposes,and they are related to each other and influence each other.Confusing the two not only damages the quality and role of news,the credibility of the media and social trust,but also damages the ef-fectiveness of publicity.We should let the two perform th

38、eir duties,correctly handle their contradictions accord-ing to their laws,and scientifically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problems of using the news to make publicity,“typical report”and publicity,and“post-truth”and publicity.Key words:news;publicity;reporting;mobile communication(责任编校:杨 睿)9 转引自后真相时代,吴飞的博客重建巴比塔2017-07-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