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时代以历史主动精神应对“赶考”命题的理论辨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5145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代以历史主动精神应对“赶考”命题的理论辨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时代以历史主动精神应对“赶考”命题的理论辨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时代以历史主动精神应对“赶考”命题的理论辨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24 卷 第 1 期2023 年 1 月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BEIHUA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Vol 24 No 1Jan.2023新时代以历史主动精神应对“赶考”命题的理论辨析陈杨锴摘 要“赶考”命题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中推进新的伟大工程和领导伟大事业所面临的一项永恒课题。中国共产党作为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需要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百余年奋斗征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品质。进入新时代以来,历史主动精神的话语表达呈现出领导话语、制度话语和建构性话语的演进特点。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

2、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历史自觉、历史担当和历史自信既是历史主动精神的内在逻辑,也是应对“赶考命题”的精神原点。只有发扬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争取战略主动,把握“赶考”的破题先手;感悟思想伟力,亮出“赶考”的看家本领;发扬斗争精神,坚持“赶考”的重大原则;深入自我革命,鼓足“赶考”的勇气底气,才能更加坚定地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关键词 新时代;历史主动精神;历史自信;“赶考”命题中图分类号 D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101(2023)01-0055-10收稿日期 2022-11-20DOI 10 19669/j issn 1009-5101 2023 01 007基金项目 教育部

3、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话语演进研究”(21YJC710050),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库项目“如何正确认识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ZGTESHZY022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 陈杨锴,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共产党建设研究。(北京 100048)应对“赶考”命题,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之后,在新中国即将建立、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之际,毛泽东同周恩来谈到:“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1。由此,“赶考”这一政治命题

4、便在党的历史上应运而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263。可见,面对新征程上的新挑战新考验,中国共产党必须高度警醒,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时刻保持赶考的清醒和谨慎,由此才能带领人民创造出新的奇迹。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习近平指出,“我们要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乘势而上,砥砺前行,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赶考之路,并准备为之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3一一、“赶赶考考”命命题题的的出出场场境境遇遇和和时时代代意意涵涵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语境

5、下,“赶考”命题蕴含和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对跳出历史周期率55“进京赶考”这一专有名词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科举考试制度,其本意指全国的举人进京考取进士,由于每次考进士的时间是固定的,地点也固定在皇帝所在的京城,因此形成“进京赶考”的说法。的历史思考和政治智慧。以“陈嘉庚之问”、学习郭沫若的 甲申三百年祭 和延安窑洞对话为例,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对于在长期执政的环境中,如何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实现初心和使命的清醒认知和政治自觉。(一)历史由来:“赶考”命题的出场逻辑早在抗日战争时期,陈嘉庚就向中国共产党人发出了在全国执政后能否保持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的提问。1940 年 5 月,

6、陈嘉庚考察慰问革命根据地延安时提出共产党人具有艰苦朴素、积极进取的精神作风是否因为“陕北地贫”、地方非广,有一天“共党若握着东南富庶市场”4138,不知还能否兴利除弊,保持“为人民造福如延安之精神乎”4138?学习郭沫若发表的 甲申三百年祭 与“窑洞对话”是党“进京赶考”前思想上的警醒和准备。1944 年 3 月,郭沫若发表的 甲申三百年祭 把明思宗的统治与当时农民起义的主将李自成始末作了分析和总结。毛泽东看后,将 甲申三百年祭 列为整风运动的学习文件,以此警醒全党避免“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5的毛病,强调戒骄戒躁和反对腐败。1945 年 7 月,黄炎培访问延安,毛泽东与他进

7、行了著名的“窑洞对话”。黄炎培以其亲身经历感叹道:“真所谓 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61122,他希望中国共产党人能有办法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回答说中国共产党已经找到跳出这周期率的新路,“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61123。七届二中全会是党“进京赶考”前政治上的部署和安排。1949 年 3 月,党正是站在由战争到和平、由乡村到城市、由局部执政到全国执政转折的历史方位上,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两个务必”,警醒全党时刻防范糖衣炮弹的

8、侵蚀,时刻不能脱离人民群众、自觉接受人民监督,要永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同时,要求全党要学会建设和管理城市,并与国内外反动派做各种斗争,否则“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失败”7160。面对即将到来的全国革命胜利和“进京赶考”,毛泽东展现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觉、历史担当和历史自信。首先,毛泽东清醒地看到“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7171,呈现出中国共产党人主动应考的历史自觉。其次,毛泽东坚信“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7171,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敢于应考的历史担当。最后,毛泽东认为“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

9、设一个新世界”7171“而且还将活得比帝国主义国家要好些”7171,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必将考好的历史自信。(二)时代内涵:“赶考”命题的丰富发展中国共产党作为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党和革命党,“赶考”永远在路上。习近平指出:“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8。2013 年 7 月,习近平在河北调研时指出:“应该说,党面临的 赶考 远未结束”9。对比 1949 年党的“进京赶考”,进入新时代,新的赶考之路上“赶考环境”发生变化、“赶考目标”定位更高、“考官阅卷”要求更严。“赶考环境”是

10、指党在“赶考”路上所处的历史环境,即世情、国情和党情。第一,望世情,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局势加剧动荡,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世纪疫情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第二,观国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65陈杨锴 新时代以历史主动精神应对“赶考”命题的理论辨析同时,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第三,看党情,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同时,党

11、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也将长期存在。“赶考目标”是指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党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是阶段性目标和历史性任务的有机结合。第一,在人类发展上,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共产党坚持推动为构建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第二,在国家建设上,“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21。其中,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

12、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第三,在自身建设上,新时代党的建设目标是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第四,在党的二十大修改通过的党章中依然规定,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党的三大历史任务。“考官阅卷”要求更严,是指人民作为“阅卷人”,评判标准发生变化,要求更加严格。一方面,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生活大部分领域“有没有”的问题已基本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更加突出。尤其是在我国实现全面小康以后,人民群

13、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生存型需求向发展型需求转变、从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跃升的特征更加凸显。另一方面,要始终恪守人民评判标准。人民拥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党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党员干部要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不断创造党和人民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政绩。同时,党员干部要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面对新时代的“赶考环境”“赶考目标”和“考官阅卷”,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和坚定谨慎,不断提升“应考能力”,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和巩固执政地位,从而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满意答卷。(三)

14、关系考辨:“赶考”命题与“赶考”精神目前,学界对于中国共产党“赶考”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是“赶考”精神,另一个是“赶考”命题。从党建话语的角度来看,赶考“命题”是党建话语中的应然性话语,指明党进行新的伟大工程和领导伟大事业的价值追求和目标指向。“赶考”精神是党建话语中的实然性话语。从概念内涵的角度来看,“赶考”精神有其特定的历史意蕴和发展的时代内涵。从历史意蕴来看,在西柏坡时期形成的“赶考”精神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两个敢于”的进取精神和“两个务必”的优良作风。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增强忧患意识就是要用矛盾的观点

15、看问题,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国内外形势变化。“两个敢于”即“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拼搏进取精神,是党带领人民勇毅前行的精神力量。“两个务必”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在全面执政后的风险挑战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就其时代内涵而言,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三个务必”,“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75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年第 1 期动”21-2,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赶考”精神。其中,第一个“务必”是党在“赶考”路上遵循的奋斗宗旨和价值追求,第二个“务必”是党在“赶考”路上坚守的政治本

16、色和优良作风,第三个“务必”是党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重要经验和制胜法宝。“三个务必”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从作风建设和精神品格上进一步回答了怎么干的实践问题。从“两个务必”升华为“三个务必”,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体现了党加强作风建设和弘扬优良传统的鲜明立场,对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具有重要引领作用。从概念外延的角度来看,“赶考”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在“赶考”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精神品格。“赶考”命题是每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都必须面对的“考题”,并且“考题”不是永久不变的,具有时代性特点。“应考”时间也是长远的,最终要实现共产主义。完成“赶考”命题需要弘扬“赶考”精神

17、,时刻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但是“赶考”精神不能替代“赶考”命题。二二、历历史史主主动动精精神神的的话话语语阐阐述述和和价价值值功功能能中国共产党对于“历史主动精神”的话语表达,呈现出领导话语、制度话语和建构性话语的演进特点。“历史主动精神”的科学内涵和辩证品格,彰显出历史自觉、历史担当和历史自信的实践伟力,是促成“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指南针和动力源。(一)从被动到主动:历史主动精神的话语演进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毛泽东在 1949 年 唯心历史观的破产 中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

18、主动。”10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11从 2013 年到 2021 年 11 月,“历史主动精神”呈现出领导话语的特点。具体而言,在这期间,“历史主动精神”多次出现在习近平的重要讲话中,其内容含义得到丰富发展,但是并未出现在党内制度文件中。2013 年 4 月 28 日,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提出“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充分发挥我国工人阶级的重要作用,焕发他们的历史主动精神,调动劳动和创造的积极性”

19、12,强调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主动精神。2021年 2 月习近平指出“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需要“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138,阐述了弘扬历史主动精神的工作要求。2021 年 6 月习近平讲到“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难险阻、直面风险挑战,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展现出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形成了党的光荣传统”14,描绘出中国共产党人不怕困难、敢于拼搏、创造历史的精神风貌和光荣传统。2021 年 7月“历史主动”一词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庆典上再次出现,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

20、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8,表明党的历史主动精神不仅表现在物质实践中,也体现为理论创新、开拓创新当中。从 2021 年 11 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开始,“历史主动精神”呈现出制度话语的特点。在2021 年 11 月 11 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中,“历史主动精神”进入了党的重要制度文件中,并且两次出现,引人注目,党赋予了其重要的政治意义和历史价值。第一次出现在决议中“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85陈杨锴 新时代以历史主动精神应对“赶考”命题的理论辨析部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

21、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不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15,表明当前开创和发展新时代需要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第二次出现在“五、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部分,指出“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极大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15,直接指出历史主动精神的主体有中国人民,并肯定和赞扬了中国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作用。此后,习近平多次在重要讲话中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16,旨在发挥出“关键少数”的“领头雁”作

22、用,在党内形成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良好氛围。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出现了“历史主动”的建构性话语。党的二十大报告两次提到“历史主动”,第一次是在全文开篇第三段最后一句话中,其中“坚定历史自信”在“增强历史主动”前面,说明坚定历史自信有助于增强历史主动。第二次出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二大部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的第一段,鲜明指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216,强调了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途径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综合来看,历史自信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历史主动精神的建构性话语,阐述了把握历史主动精神的方法和途径。此外,在党的

23、二十大报告中还出现了历史主动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自觉”、“历史担当”和“历史自信”。具体而言,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历史自觉”出现了 1 次,“历史担当”出现了 1 次,“历史自信”出现了 2次。从话语境遇来看,“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215的主体是中国人民,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219发展的客体是马克思主义,二者也都是历史主动精神的主体和要素。“历史自信”除了与“历史主动”并列出现外,党的二十大报告还提出“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218,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再一次强调了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和推进科学理论创新对于把握历史主动精神的重要

24、性。(二)从观念到实践:历史主动精神的辩证品格结合党的百余年奋斗史和习近平对历史主动精神的有关论述,可以看到,历史主动精神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探索、遵循和运用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历史自觉、历史担当和历史自信,牢牢掌握发展与斗争的主动权,团结奋进创造历史伟业的宝贵品质。历史主动精神具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与人民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品格特点。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不会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作用,只有在党用科学理论指导后,才能转化为创造历史的自觉意识和磅礴力量。历史主动精神具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品格特点。恩格斯明确指出:“我们自己

25、创造着我们的历史,但是第一,我们是在十分确定的前提和条件下创造的”17,人类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是为了在改造世界中有所作为。人的理性和意识,使人具有主体意识和主体性观念,能够从人的尺度出发改造自然、社会和本身。历史主动精神具有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结合的品格特点。合规律性是指人的实践要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合目的性是指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马克思在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提出人的生产不同于仅遵循“内在尺度”的动物生产。人的生产活动遵循着“内在尺度”和“任何一个种的尺度”两种尺度,即要求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要实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

26、一。95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年第 1 期(三)从自觉到自信:历史主动精神的价值功能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改造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的精神内需和动力之源。从历史思维来看,历史主动精神有效解决了在历史规律面前“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问题。历史主动精神夯实了“想干什么事”的历史自觉。恩格斯认为只有在认识规律必然性的基础上,才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并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历史主动精神有别于盲动主义的根本点在于,历史主动是立足于客观现实和历史规律去制定路线方针和行动纲领,能够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因势而谋。历史主动精神增强了“能干什么事”的历史担当

27、。习近平强调:“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18能干成什么事,就要靠主动精神和自身实力,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顺势而为。历史主动精神汇聚起“干成什么事”的历史自信。干成事不仅要求精神上由被动化为主动,更要自信自强、勇毅前行。历史主动精神提振了党团结奋进的志气和终有所成的决心。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将自信自强转化为创造历史的强大合力和磅礴伟力,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三三、历历史史主主动动精精神神与与“赶赶考考”命命题题的的内内在在关关联联发挥历史自觉、增强历史担当、坚定历史自信是贯通

28、百余年党史,创造历史伟业的成功密码。历史自觉展现了党面对“赶考”命题的清醒头脑和历史认知,是应对“赶考”命题的因势而谋。历史担当是历史自觉的行为转化,是应对“赶考”命题的顺势而动。历史自信是党应对“赶考”命题的最大底气和乘势而上的基因密码。(一)因势而谋:在总结明晰规律中增强历史自觉认知历史自觉。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觉是对历史规律的科学认知和准确把握。一方面,全面科学认知所处历史方位和历史条件是党掌握历史主动的立足点。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19另一方面,要从历史经

29、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来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百年来党的奋斗史证明,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深刻,党的历史智慧越丰富,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增强历史自觉。历史自觉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和强烈的历史使命驱动。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作出了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了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不断使主观努力顺应客观规律,主观条件符合客观实际,主观治理促进客观治理。党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运用历史自觉

30、。增强历史自觉旨在通过历史看现实,从历史进程中洞察历史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大势。党把历史经验作为正确判断形势、科学预见未来、把握历史主动的重要思想武器。党总结制定的三次历史决议,把回顾历史、总结经验与继续前行、开辟未来有机结合,是党更好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宝贵财富。党把总结历史规律与规划未来蓝图有机统一起06陈杨锴 新时代以历史主动精神应对“赶考”命题的理论辨析来,是要从历史经验中增强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定力、魄力、能力(二)顺势而为:在运用历史规律中增强历史担当历史担当是中国共产党基于历史自觉推进历史发展的实践智慧和实践能力。在百余年历史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在准确把握历史规

31、律、时代大势、发展条件基础上科学谋划、积极作为、顺势而为,既善于积势蓄势谋势,又善于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历史担当的价值性作用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顺势而为推进历史发展。顺势而为的立足点在于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党的诞生就是顺应十月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兴起这个世界发展大势的结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也是顺应社会主义发展壮大、“东风压倒西风”这个时代大潮的产物。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也是基于党对于世界经济科技快速发展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以习近平同志为

32、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这些都是党顺势而为的历史成就和历史经验。历史担当的工具性功能在于推进中国共产党不断提升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郑重提出了“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全面增强执政本领”的重大战略任务,把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同提高国家治理水平有机统一起来。在领导伟大事业过程中,始终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创新和改进领导方式,不断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带领人民开创出新的发展奇迹

33、。(三)乘势而上:在推动凝心聚力中增强历史自信首先,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信是对团结奋斗成就的自信。心有所信,方能行远。自信是中国共产党素有的精神气度。习近平指出:“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20一百年来,党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致力于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天下为公,人间正道,这是党具有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也是党在中国执政并长期执政的历史自信。其次,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信是对团结奋斗精神的自信。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显著精神标识。中国共产党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和

34、发展自信心,能够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激发出来,凝聚成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使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让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由此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才能逐步变成美好现实。最后,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信是对团结奋斗意志的自信。“赶考”目标的宏伟性要求党和人民要有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只有坚定历史自信,才能获得坚守正道的定力和砥砺前行的耐心。一方面,要有矢志不渝的战略定力,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

35、代化,是一条人间正道。其中,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中国式”从根本上讲就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形成的。实践充分证明,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党和人民就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就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另一方面,要有笃行不怠的历史耐心,始终保持团结的状态、奋进的姿态。只有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16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年第 1 期持续推进、久久为功,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才能在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推进中破解难题、实现目标。四四、弘弘扬扬历历史史主主动动精精神神走走好好新新时时代代“赶赶考考”之之路路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

36、只有弘扬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争取战略主动、感悟思想伟力、发扬斗争精神和深入自我革命,才能真正掌握历史发展的主动权,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一)争取战略主动,把握“赶考”的破题先手战略主动是一种精神智慧。战略上判断得准确、谋划得科学,才能赢得战略主动,下好新时代“赶考”路上的先手棋。牢牢把握战略主动,从而实现战略目标,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智慧。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既统筹好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又抓住战略重点,实现关键突破,由此才能做到谋定而后动,厚积而薄发,更加坚定办好自己的事情。战略主动能做好战略预置。把握战略主动的重点在于有针对性地做好战略预置,抢占战略制高点。战略预置是对形势、力量和任务的

37、超前性判断和部署。这就要求在工作中坚持问题导向和使命引领,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和时代大潮中分析演变机理和探究历史规律,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做好充分准备。尤其是要在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做好“矛”与“盾”的合理配置,“攻”与“防”的有机结合。战略主动能做好风险预制。能否赢得战略主动,事关能否有效化解风险挑战,防范系统性风险,避免颠覆性危机。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要在关键抉择面前不摇摆,在艰难困苦面前不畏缩,在危机重重面前不消沉,转危为机乘势而上。为此,党既要有防范风险的

38、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才能在应对危机中掌握工作主动权、打好发展主动仗。(二)感悟思想伟力,亮出“赶考”的看家本领学习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练就看家本领和“金刚不坏之身”。要以理论的主动把握历史的主动,以思想的力量激扬奋进的力量。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党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党和人民要赢得历史主动,必须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思考把握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能力,养成运用科学理论来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使用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到心明眼亮和意志坚定。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思想建党、理论强

39、党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制胜法宝,有助于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和协调的行动。坚持以理论上的清醒来确保政治上的坚定,以党性上的坚定来确保行为上的正确,从而使广大党员拥有坚定的意志力和强大的战斗力。发展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216只有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才能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掌握好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不断拓展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三)发扬

40、斗争精神,坚持“赶考”的重大原则认清斗争精神的内在本质。本质上讲,斗争和担当是一种精神、一种责任,最需要的是无26陈杨锴 新时代以历史主动精神应对“赶考”命题的理论辨析私的品格和无畏的勇气,敢于负责才叫真担当、真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是承认矛盾的客观性、普遍性,适应社会发展、矛盾运动的内在趋势和要求,奋发有为推动事业向前发展。同时,没有斗争的奋斗是空洞的、无力的,必须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同各种错误言行作斗争,在斗争中巩固和增强团结。把握斗争精神的价值功能。发扬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应对“赶考”命题的重大原则,依靠斗争赢得未来。

41、习近平在 2022 年 2 月底指出:“要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乘势而上、砥砺前行,时刻以党和人民事业为重,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赶考之路,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212022 年 10 月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总结为前进道路上需要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之一,要求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三个气”(志气、骨气、底气),做到“三个不”(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227。培养斗争精神的方法途径。唯有主动迎战才有生路出路,唯有坚决斗争才

42、能赢得尊严、求得发展。因此,必须坚定斗争意志和掌握斗争规律,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保持越是艰难越向前的英雄气概,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注重在重大斗争中磨砺干部,在复杂严峻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危机困难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坚决斗争,真正锻造成烈火真金。(四)深入自我革命,鼓足“赶考”的勇气底气认知自我革命的历史定位。只有勇于自我革命才能赢得历史主动,创造历史伟业。过去我们党依靠勇于自我革命成功应对重重考验走到现在,将来也必将要依靠勇于自我革命赢得主动。22中国共产党是长期

43、执政的革命党,也是坚持革命的执政党,在持续革命中担起执政使命,在长期执政中实现革命伟业。对于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中国共产党人先后给出了两个答案:人民监督和自我革命。两个答案有机统一,人民监督是外在约束,自我革命是内在自觉。自我革命强调了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是革命者,更是自我革命者。把握自我革命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这是党敢于自我革命的勇气之源、底气所在,也是党敢于“应考”的志气、骨气、底气。关键是要有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党要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真刀真枪解决问题,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害因素,确保党肌体健康和坚强有力。只有坚持不懈推

44、进党的自我革命,不断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中塑造我们党长期执政的领导能力和制度优势,才能引领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落实自我革命的实践路径。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269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增强党内法规权威性和执行力,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机制,确保党始

45、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应对“赶考”命题不仅事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更是谋求人类进步的必答题。马克思主义就是为人类求解放的真理,历史主动精神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36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年第 1 期这要求党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历史车轮不断向前。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卷M.修订本.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470.2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

46、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63.3 习近平.全国政协举行新年茶话会N.人民日报,2022-01-01(02).4 陈嘉庚.陈嘉庚回忆录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0:138.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227.6 赵云献.毛泽东建党学说论: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122.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二十六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160.8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

47、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02).9 习近平.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再访西柏坡侧记N.人民日报,2013-07-14(01).10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 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16.11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9.12 习近平.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4-29(01).13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党建,2021(4):7-8.14 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 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J.党员之友(新疆),2021(

48、11):4-7.15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01).16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树立践行正确政绩观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N.人民日报,2022-03-02(01).1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04.18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3-4.1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69.20 习近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

49、验 增加历史自信增进团结统一增强斗争精神N.人民日报,2021-12-29(01).21 中央政治局委员 书记处书记 全国人大常委会 国务院 全国政协党组成员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述职N.人民日报,2022-03-01(01).22 吴增礼,李敏.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特征的五维透视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75-80.【责任编辑 车菲菲】46陈杨锴 新时代以历史主动精神应对“赶考”命题的理论辨析Generation Practice and Time Values of Self Revolution ofthe Communist P

50、arty of ChinaLI Jia,LI Shuai(47)Abstract:The courage to self revolution is a remarkable symbol that distinguishes the CPC fromother political parties,and it is also the magic weapon that makes the party always full of vitality after ahundred years of journey.Entering a new era,we should comprehensiv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