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鸿门宴教学设计方案洪江市黔阳二中廖宁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以及“二十四史”、“前四史”等相关的文学、文化知识。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分析故事情节,掌握纪传体文学的写作手法。分析文章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归纳人物性格特征2过程和方法课文情节起伏,人物形象鲜明,拟作为叙事写人的记叙文处理,以人物形象的刻画为教学重点。如何认识理解课文提及的“义”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可从分析项羽这一人物入手突破。课文篇幅较长,阅读有一定难度,采用讲析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司马迁史记把高度的历史真实与人物形象及性格的描绘有机结合起来,是我们分析历史著作的基本标准。二、教
2、学重点与难点1了解作者司马迁及史记2分析故事情节,掌握纪传体文学的写作手法。3分析文章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归纳人物性格特征。三、教学对象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已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分析的能力,所以本文采取教师为主、师生共同讲解的方式进行。概括文意和分析人物性格也采用师生交互式方法,以便于发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四、教学方法:1讨论点拨法。2师生互动法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课前准备1通读课文,作必要的阅读标记,自行疏通课文。2复习“楚汉相争”的历史,了解刘、项斗争的经过,了解项羽这一人物的历史功过。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鸿门宴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的最后
3、一篇课文。鸿门宴节选自司马迁的史记。它描写的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了争夺农民起义军胜利成果而首次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作者以娴熟的艺术技巧,生动地刻画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描绘了许多富有戏剧性的难忘场面,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二、史记及作者、背景介绍:(一)史记: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卷):本纪12卷、世家30卷、列传70卷、表10卷、书8卷共526500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史
4、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二)作者:史记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三)背景: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06年。陈涉起义后,出身楚国贵族世家的项梁、项羽叔侄和出身农民又当过亭长的刘邦也先后起兵反秦。陈涉失败后,项梁等拥立楚怀王之子孙,仍号楚怀王。项刘同为楚怀王辖的主力军。项梁死,刘项分别战于黄河南北。楚怀王曾与诸将相约,谁先入关,就是关中王。项羽在钜鹿
5、一带消灭秦军主力,刘邦则从黄河以南打进函谷关,攻下咸阳,并屯兵霸上遣将把守函谷关,不纳诸侯,欲称关中王,项羽非常恼火,立即破关直抵新丰鸿门。鸿门宴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举行的,它揭开了“楚汉战争”序幕,这次宴会隐含杀机,是一场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鸿门宴”一词今天也成了隐藏杀机的政治谈判的代名词。鸿门宴是项羽在新丰鸿门举行的一个暗藏杀机的宴会。这个宴会是刘项两个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由潜滋暗长到公开明朗的生动表现,是漫长的“楚汉相争”的序幕。这个宴会上,充分展示了刘项矛盾的不可调和性,以及刘项迥异的性格特点,也预示了斗争双方的必然结局。三、整体感知:(一)全文共有七段,按照“鸿门宴”的前后过程,请把文
6、章分成三个部分。(1-2)宴前(3-4)宴中(5-7)宴后(二)在文章开头即交代了人物之间的关系请加以整理。刘邦-张良-樊哙-曹无伤项羽-范增-项庄-项伯(三)在宴会前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对情节的展开起了什么作用?A、写曹无伤告密,挑开了矛盾,是故事的开端;B、范增进言,使刘邦、项羽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情节迅速发展;C、项伯夜访,项伯本为报恩,却被张良利用,使一触即发的矛盾出现了转机;D、张良献策,刘邦接纳了张良的建议,先联络与项伯的感情,进而自我辩解,终于使项伯受其蒙蔽。这一情节的变化,使刘邦逐步由被动转为主动;E、项王许诺,使得故事进一步得以发展。(四)鸿门宴上的激烈斗争,是全文的主体部分,情
7、节发展的高潮,在这一部分中写了哪些事件。这些事件又使得矛盾双方的对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刘邦谢罪项羽留饮范增示意项羽不应项庄舞剑项伯翼蔽(内部矛盾项由主动变被动)张良召哙樊哙闯帐樊哙责羽项无以应(团结一致刘由被动变主动)(五)宴会回后主要写了哪些余事?a.刘邦逃席,间道至军;b张良留谢,项王受璧而范增破斗,暗示着鸿门宴后的斗争结局;c刘邦诛杀曹无伤,是故事的尾声,呼应开头。(六)布置预习1、用自己的语言讲述“鸿门宴”的斗争。2、思考下列问题(1)、项羽最大的弱点是什么?试从课文中举例加以说明。(2)、范增之谋为什么不能得逞,他在哪些方面不及张良?第二课时一、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一)在文章的高潮部分
8、,有一个座位排列问题,请大家自画这张座位表,然后根据古代的礼仪来分析这一座位安排的含义。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则为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则长者东向,幼者西向。宴席的四面坐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坐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二)请按上述方法,找出文中一些重要语句、动作来分析人物的形象。围绕“攻不攻”、“杀不杀”、“追不追”这些问题上刘邦:圆滑机警,能言善辩。多谋善断。张良:老练多谋樊哙:忠勇豪爽。项羽:光明磊落,坦率粗豪
9、,自大轻敌,寡谋轻信,优柔寡断,有勇少谋。范增:老谋深算。(三)作者在描绘这些人物形同时还运用了对比手法,使人物的性格特点更为鲜明、突出。文中四组人物的对比:主帅项羽与刘邦谋士范增与张良部将项庄与樊哙内奸项伯与曹无伤(四)总结:鸿门宴是史记中极精彩的一篇,司马迁对这位失败的英雄倾注了太多的感情,使其具有久远的人格魅力。可以说巨鹿之战的辉煌胜利使项羽乐观地估计了战争的形势,丧失了应有的判断力,也构成了他对战争的一种近乎盲目的自信,铸就了他悲剧性格。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要成就大业,除了打下的丰功伟绩,还与这些领导人的性格是密切相关的。二:课外补充内容:(一)阅读下面文字,试讨论:在此文中司马迁的观点是
10、什么?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已,难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不自责,过矣。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岂不谬哉!史记项羽本纪司马迁是把项羽当作悲剧英雄来描写的,他有英雄的气魄和行为,但更重要的是,他的“自矜功伐”导致了他的悲剧。(二)读毛泽东的诗讨论归纳其观点: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从诗中可以看出,毛泽东认为项羽在处理和刘邦的关系上犯了沽名钓誉的错误,最终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这里毛泽东引用这段历史事实,意在号召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军指战员利用占领南京以后的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有利形势,将革命进行到底,彻底消灭蒋家王朝。三、布置作业1、完成“思考和练习”第五题。2、根据课文和相关资料,以“我心目中的项羽”为话题,写一篇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