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以案例行动学习法驱动MBA隐性知识习得.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4279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案例行动学习法驱动MBA隐性知识习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以案例行动学习法驱动MBA隐性知识习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以案例行动学习法驱动MBA隐性知识习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 6卷第3期2 0 2 3年6月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J o u r n a l o fM a n a g e m e n tC a s eS t u d i e sV o l.1 6N o.3J u n.2 0 2 3案例教学研究以案例行动学习法驱动MB A隐性知识习得曾 颢,上官邱睿,于 静(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经济管理与法学院,南昌3 3 0 0 3 8)摘要:案例行动学习法能够有效整合案例教学和行动学习的优势,引导MB A学员进入组织情境,学习隐性知识,进而加深对组织问题的理解和反思,提高MB A学员解决实际商业问题的能力。首先,考察了案例行动学习法的优势,剖析了其运行逻辑及隐性知识学习

2、原理;其次,以S E C I知识管理模型和P D C A循环阐述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构建了案例行动学习法的教学过程模型;最后,指出应用案例行动学习法需要注意的问题。研究有助于在工商管理专业硕士教学中推广案例行动学习法、构建案例学体系。关键词:案例行动学习法;案例教学;行动学习;隐性知识;MB A中图分类号:F 2 7 0 文献标识码:A D O I编码:1 1.7 5 1 1/J MC S 2 0 2 3 0 3 0 8收 稿 日 期:2 0 2 2-0 6-2 4基 金 项 目:国家自然科学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导师支持行为对徒弟职业韧性的双刃剑效应:基于资源保存-资源依赖的权变视角”

3、(7 2 2 6 2 0 2 0);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 案例行动学习法 驱动MB A教学情境化发展 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为例”(J X Y J G-2 0 2 0-1 5 3);江西省研究生优质课程和案例课程建设项目“组织行为学”;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创新模式及路径”(Y G 2 0 2 1 0 8 I);江西省高校人文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双碳目标下江西制造业员工绿色行为驱动机制及干预策略研究”(J D 2 2 0 2 1);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科研计划项目“企业导师制对工匠精神的影响机制研究”(2 0 2 2 QN B J R C 0

4、 0 1)作 者 简 介:曾颢,通讯作者,女,江西南昌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E-m a i l:8 1 2 5 3 4 0 6 4q q.c o m;上官邱睿,女,江西抚州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于静,女,安徽阜阳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0 引 言至今,中国工商管理专业学位教育已走过3 0多年的历程,专业学位教育需求旺盛且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3 0多年来,MB A虽然在办学规模、培养体系、运行机制等方面取得长足进

5、步,但高素质、复合管理人才严重供给不足,商科人才破解管理痛点、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有待提升。商科人才的管理实践能力大多源自隐性知识的学习,隐性知识由于无法被编码或清晰表达,不能依靠单向传授来实现,而是需要在教学中嵌入管理情境,通过同学互相学习、师生共同学习来完成。因此,采取何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创造组织学习的情境,促进师生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实现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转化,是本研究关注的首要问题。为了解决工商管理情境化教学中的突出问题,案例行动学习法有机整合案例教学与行动学习,利用案例“画境”“入境”优势,又围绕企业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实施方案,让学员们突破“纸上谈兵”的局限,真正“行动”起

6、来1。总体来说,案例行动学习法的运行逻辑为隐性知识的学习创造了一个酝酿、碰撞、提炼和检验的场域。首先,案例的情境化要素引出管理问题,为隐性知识学习提供基础;其次,小组学习方式可促进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化,完善个体和组织的知识结构;最后,学习结果指向MB A学员的知识应用能力,解决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综上所述,本研究将从隐性知识习得的视角,探究案例行动学习法在MB A教学中的作用、优势及教学过程,为发展符合中国管理情境的教学法、构建案例学体系提供启示,为推动MB A教学改革、提升我国MB A培养质量做出一定贡献。1 案例行动学习法的原理案例行动学习法(C a s eA c t i o nL e

7、 a r n i n g,简称C A L)即案例教学法+行动学习法,力求将案例教学和行动学习二者进行高度融合,以高水平的决策型微案例为载体,促进学员对案例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具有操作性的解决方案,以全面提升学员分析、解决复杂商业问题的能力2。1.1 案例行动学习法的优势1.1.1 载体 决策型微案例决策型案例能够构建嵌入式管理情境,激发学 员 的 课 堂 讨 论,提 高 学 习 的 效 率 和 效果1-2。每一个案例都由“特定情境”“独特故事”和“焦点知识”三大要素构成3。区别于描述型案例对管理问题的出现、分析和解决过程的完整论述,决策型案例倾向于基于真实的情境、问题和事件,突出决策

8、者面临的困境,由此引导学员代入决策者角色,聚焦于特定的管理问题,通过收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另外,决策型案例中呈现的事件往往是多因素、多层次的,没有最优解,因此便于在MB A课堂上进行多角度地深入探讨,得出开放性的解决方案。这也是培养MB A学员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较为有效的方法。决策型微案例因其短小精悍、知识点聚焦、富有灵活性和易用性等特点成为案例行动学习的主要载体2。具体而言,一是决策型微案例内容精炼、篇幅简短,有利于学员集中时间和精力,迅速聚焦到具体企业的特定问题,有针对地展开讨论;二是知识点聚焦能够帮助学员快速捕捉案例的关键点;三是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控课堂讨论节奏,带领学员深入地剖析、解

9、决问题。1.1.2 落脚点 行动学习模式行动学习能够弥补案例教学中重“分析”问题、少“解决”问题的缺陷4,可以培养MB A学员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 e v a n s最早提出行动学习的概念,并用L(学习)=P(程序化知识)+Q(富有洞见的提问)描述这一学习模式。有研究指出,学习程序化知识和提问之后应当执行、实施方案并不断反思,且具体反思的内容、明确反思的结果是对已有问题(Q 1)的重新认识和界定问题(Q 2)4,至此学习成为一个循环提高的过程。由此可见,行动学习模式能够有效围绕实际问题,将案例的真实情境与分析、解决问题的功能进一步发挥出来。1.1.3 组织方式 小组学习小组学习能够帮助MB

10、 A学员创造组织学习的情境,通过教师引导、启发,促进师生互动和学员之间的交流,分享隐性知识。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学习教练,起到控制时间、辅导和记录的作用,而小组成员是案例行动学习的主体,负责分工、协作、讨论、汇报、形成方案等工作。进一步剖析行动学习的内涵认为:L(学习)=P(程序化知识)+Q(富有洞见的提问)+R(关系),强调不能忽视行动学习过程中各种因果关系。小组学习实则是同组伙伴们一起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过程。1.1.4 目标 提高适应能力和韧性在互联网时代,内外部竞争格局剧变对新时代商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表现在非程序化决策比例的大幅度提高,以及管理问题的突发性、随机性

11、、多因性并存,这不但考验组织的柔性,更加考验管理者的适应性、韧性和应变能力。案例行动学习法以真实的场景帮助商科人才突破“纸上谈兵”的困境,促使其学习和巩固隐性知识,再将知识应用到管理工作中去。1.2 案例行动学习法的运行逻辑1.2.1 个体-小组-班级案例行动学习的过程一方面是知识平行分享和横向流动的推进逻辑。在这种逻辑形式下,商科的专业知识、经验、技能或者观点在MB A学员个体之间相互传递和交换5。这种知识流动以互惠互利为目标,由教师在课堂组织过程中倡导并形成一种知识共享的氛围。教师和MB A学员共同创造了一个知识共享的场域,个体自觉维护和遵守其内在的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并通过知识的

12、收集、处理、吸收463管 理 案 例 研 究 与 评 论第1 6卷 来构建新知识。这种参与式学习是以自愿交换和分享知识为基础,以帮助参与者充分利用知识为手段,并以获得建设性反馈,充实、完善自我知识体系为目标。1.2.2 班级-小组-个体案例行动学习另一方面是横向和纵向多维度知识创新的反哺逻辑,其学习过程不仅包括小组内部知识的学习和共享,还包括整个班级、教师、企业家与学员们之间的互相启发和创意碰撞。组内学习、组间学习及教师与小组、组员之间的知识沟通共同构建起一个知识网络,个体在知识网络中有意识地利用知识、吸收知识和整合知识,实现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转化,从而提升信息的质量,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和

13、认识,酝酿决策的新技术、新路径,从而更高效地解决实际问题。简言 之,案 例 行 动 学 习 法 通 过“个 体-小组-班级”的组合逻辑和“班级-小组-个体”的分享逻辑,将个体知识与群体知识碰撞、融合、沉淀、升华。2 案例行动学习法教学过程的理论基础案例行动学习法的四大优势和两条运行逻辑为MB A学员习得隐性知识、提升管理实践能力提供了可能。在案例行动学习的过程中,案例中的隐性知识是如何流动和转化的?个体是如何习得隐性知识从而提升管理实践能力的?这是本研究进一步要解决的问题。基于理论研究,一方面,S E C I模型详细阐述了知识创造的四个环节,知识的“社会化”“外显化”“组合化”“内隐化”与“个

14、体-小组-班级”“班级-小组-个体”的逻辑基本匹配,能够较清晰地阐述隐性知识如何从一个个体传递到另一个体并成为群体知识的过程。另一方面,P D C A循环为案例行动学习流程的管理和再设计提供了依据。P D C A循环的计划、执行、检省、提升对应不同的“场”(b a),其持续改进的核心思想与案例行动学习法逐步提高适应能力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整合S E C I模型和P D-C A循环为全面梳理案例行动学习法的教学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2.1 S E C I模型S E C I模型强调隐性知识的重要性,并且关注到“悟性”思维、“潜移默化”及隐喻的作用,是一种揭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持续转化并生成新知识的

15、动态机制6。S E C I模型主要包括知识创造的四个环节:第一,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社会化”(S o-c i a l i z a t i o n),即个体把隐性知识共享给群体,变成群体隐性知识或经验的过程;第二,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外显化”(E x t e r n a l i z a t i o n),即将隐性知识用符号和逻辑清晰的语言表达,并借助隐喻和象征手法帮助群体感受和顿悟;第三,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组合化”(C o m-b i n a t i o n),群体通过各种方式将已有知识归纳组合,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和集体的智慧结晶;第四,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内隐化”(I n-t

16、 e r n a l i z a t i o n)。这是个人习得隐性知识的重要过程,即个人将学习、吸收的显性知识,整合为隐性知识,最终转化成知识储备7。在阐述知识创新的过程中,还引入了“场”(b a)的概念,以此表明知识转化时的组织情境是什么6-7。具体而言,首先,创始b a指创设开放、包容的面对面沟通的环境,分享隐性知识的一方应注意分享的意愿和预期,而接受分享的群体应该摒弃固有观念;其次,对话b a指鼓励成员之间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对话,以此加强沟通技能,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再次,系统b a指系统化、体系化地整合现有显性知识,从而形成新的显性知识;最后,实践b a指通过学员的观察、模仿和反复练习

17、巩固新知,将显性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认识和技能。S E C I模型如图1所示。2.2 P D C A循环P D C A循环是推行计划管理和绩效管理的有效工具,主要包括四大环节:计划(P l a n)、执行(D o)、检省(C h e c k)、提升(A c t)。其中,计划阶段主要是设计行动方案并进行布局;执行阶段是设立目标并实施计划;检省阶段需要通过检查、沟通、清理和控制予以实现;提升阶段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反馈处理和改进。最后,形成一个不断改善、提高的绩效循环8。563 第3期曾 颢等:以案例行动学习法驱动MB A隐性知识习得图1 S E C I模型F i g.1 T h eS E C Im o

18、d e l从教学流程来看,首先,教师应该设立教学目标,发放案例资料,准备好相关背景资料,确定教学内容和时间等计划;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沟通、协调、辅导、激发、控制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实现隐性知识习得;再次,实地检查学习结果,通过提问和反思,加深学员认识,提高学员认知水平。最后,在案例行动学习的总结中,教师需遵循聚焦性原则、中等强度控制原则与开放互动原则2,并对上述过程进行精细化控制和持续完善。简言之,S E C I模型较为清晰地展示了案例行动学习法教学过程中隐性知识的习得机制,P D C A循环进一步阐释了案例行动教学过程的核心环节,二者结合能够较为充分地展现案例行动学习法的内在机理和实操步

19、骤,为充实案例行动学习法的理论基础并提升实施效果提供依据。3 案例行动学习法教学流程分析案例行动学习法的过程,就是在学习流程上借鉴P D C A思想,以计划、执行、检省、提升四个环节为基础,在机制上实现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不断转化。下面将以“历经千年的茶,如何成就年轻的你:竹叶青新生代员工雇佣关系的探索”为例阐述这一教学过程。基于S E C I模型的案例行动学习过程如图2所示。3.1 计划:课前准备在实施案例行动学习之前,教师应按照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围绕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块和重要知识点,筛选人力资源管理模块的决策型微案例,优先选择“百优案例”,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并编写教学进度计划表,以

20、推进教学进程。首先,教师应结合案例使用说明中课程设计对关键知识点、时长、板书等进行统筹安排,确立案例教学目标,拟定教学内容和具体的教学活动;其次,提前一周发放案例全文,提出34个启发思考题,围绕案例知识点(如雇佣关系的模式、新生代员工的态度、行为、价值观等)激发MB A学员自主学习和初步思考的欲望;再次,有目的地将MB A学员按45人为一组进行分组并编号,并以组为单位展开评比机制,进一步激发学员的分享和展示意愿;最后,通过学习通A P P或微信督促学员熟悉案例,引导其围绕案例和理论展开思考,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细致的准备工作为创始b a和对话b a的形成提供条件,为MB A学员学习知识奠定基础

21、。3.2 执行:创始b a和对话b a课堂组织环节是决定案例行动学习成败的关键:课堂上,教师应充分调动MB A学员的隐性知识,创造一个隐性知识分享的场域,让学员就新生代员工的管理问题充分表达见解,进行“社会化”呈现;还应根据案例内容,结合时代的宏观背景,就VU C A时代的环境特征、新生代员工的管理困境展开讨论,适时地引出案例需要解决的问题。简要介绍课堂教学主题,明确教学目的、课堂要求以及时间安排。请12位MB A学员代表概述案例知识点(一般是663管 理 案 例 研 究 与 评 论第1 6卷 图2 基于S E C I模型的案例行动学习过程F i g.2 Ac a s ea c t i o n

22、 l e a r n i n gp r o c e s sb a s e do nt h eS E C Im o d e l23个知识点),有意识地引导学员回顾案例,进入管理情境。教师有意识地营造一个创始b a让学员自然地表达隐性知识,为顺畅地进入对话b a提供路径。教师退居“幕后”,充当辅助角色,充分调动MB A学员的主观经验、知识、技能,通过学员共享隐性知识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在讨论过程中,一方面是学员个体知识的社会化,个人将关于新生代管理的观点和经验分享给其他小组成员;另一方面每个人有逻辑地阐述,将新生代管理的隐性知识外显化,帮助小组成员拓展视野(如不同类型组织的新生代管理、不同雇佣关系

23、模式下的员工态度和行为)。教师鼓励各小组在充分讨论之后,建立各自的案例分析框架。分小组汇报是知识外显化的过程。将知识学习的范围由小组上升为整个班级,整个班级内部形成了一个对话b a。在这个场域内,隐性知识自由流动,成员们不停地吸收、采纳别组的知识和做法,互相启发、补充、整合、吸纳,完善自己的观点。3.3 检省:系统b a在全体学员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教师再次梳理各组的案例分析框架,并适时对四种雇佣关系模式发表观点,比如运用社会交换理论帮助学员深入思考组织激励与员工贡献二者之间的平衡问题,并引入自我决定理论、E R G等理论,拓展理论的宽度,加深学员们对相关问题的理解;还需提点学员们尚未注意到的问

24、题,如特定行业、企业文化的影响,鼓励学员们从绩效、薪酬、组织文化塑造等方面给出开放式的解决方案;教师应主导学员之间的讨论节奏,系统梳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及知识点,帮助学员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及实践能力;教师要认真审视整个教学过程,确认学员们对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适时查缺补漏。此外,教师还要在教学流程上予以控制,总结案例,及时补充雇佣关系改革中的新问题,推动学员们再思考。简言之,系统b a中,MB A学员通过吸收他人(其他MB A学员和教师)的隐性知识,加深了对新生代员工的理解和认识,积累了对新生代员工的管理经验。3.4 提升:实践b a实践b a是反思与提升环节,也是学员将习

25、得的隐性知识内化的过程,由此形成知识学习的闭环。实践b a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完成:一是小组学员结合案例讨论结果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对其成绩评定可加入案例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评价,从实践者的角度予以反馈。二是整合小组和班级实践新生代管理问题的具体方案,并在下一个时间节点内验收效果。至此,在知763 第3期曾 颢等:以案例行动学习法驱动MB A隐性知识习得识组合化基础上,MB A学员完成了知识的重构和升华9。一方面,学员个体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建立了较系统的知识体系,整合了零散的知识和经验;另一方面,学员通过实践案例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MB A学员的实习阶段,尽可能安排学员进入相关企业实地考察调研,

26、以便验证方案的有效性并检验隐性知识学习的成果。简言之,实践b a中,MB A学员以实践的方式检验学习成果,并通过反思不断升华、内化隐性知识,从而充实自身的知识系统。4 需要注意的问题4.1 辨明教师的多重角色MB A教师在案例行动学习法“进入情境-分享经验-反思-融合理论-实践”的学习圈1 0里扮演筹划者、催化师、知识专家、评价者等多重角色。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综合素养和教学组织能力,才能灵活地运用案例行动学习法促进隐性知识分享,提高学员的管理实践能力。首先,教师是筹划者。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应依据案例使用说明细化知识点的布局、教学活动的顺序和各种活动的时长,并具体分析学员的情况。其次

27、,教师是旁观者、催化师和协调员。教师在学员讨论时基本不发表意见,只需营造公平、安全、信任的氛围并允许适度的意见冲突。教师要随时关注学员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使学员获得发言的效能感和意义感。再次,教师是知识专家。教师“导演”整个案例行动学习的过程,站在更高的理论高度和更全面的理论视角来点拨MB A学员。最后,教师是倾听者、提问者和评价者。教师倾听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予以纠偏;教师提问能够激发学员潜能,促使其从多个层面、多角度去挖掘一个问题或者现象;教师对学员做出评价,帮助学员提高学习能力、改善自身的态度和行为。4.2 整合企业家的隐性知识在提升环节即实践b a中,应充分调动企业家和专家团的知识资

28、源,实现案例学习结果与实践对接。经企业家同意,可以直接将解决方案运用到企业实践中,并于下一期验收结果后,向全班汇报实施情况;也可以邀请案例企业的管理层组成专家团,对MB A学员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价反馈。MB A学员以分组答辩的形式与企业家进行对话、沟通,深入探讨问题,充分交换意见。此时,在个体、小组、班级三个学习层面上又扩展出“企业”这一层面。这种方式充分利用企业家的隐性知识,帮助学员成长,并将运行逻辑链条进一步延伸,变成“个体-小组-班级-企业”四个层面,使隐性知识的分享更为丰富、立体。综上,整合S E C I模型和P D-C A循环,结合MB A学员、教师、企业家三方角色和职责,归纳出案

29、例行动学习法教学过程的综合模型,如图3所示。图3 案例行动学习法教学过程的综合模型F i g.3 A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m o d e l o f t h e t e a c h i n gp r o c e s so f t h ec a s ea c t i o nl e a r n i n gm e t h o d863管 理 案 例 研 究 与 评 论第1 6卷 5 结 论案例行动学习法有机整合案例教学法与行动学习法,以高水平的决策微案例为抓手,致力于在课堂内外建立一个隐性知识学习的场域,为MB A学员、教师、企业家等不同隐性知识主体提供交流和分享的空间,

30、鼓励学员在实践中检验知识,不断反思、反馈、重构、提升。本研究在剖析案例行动学习法的优势和运行逻辑的基础上,尝试通过整合S E C I模型和P D C A循环,揭示商科隐性知识分享的机制,描摹案例行动学习法促进MB A学员知识创新的全过程。本研究有助于充实案例学体系理论,有助于MB A教师认识和运用案例教学法、促进MB A教学革新,有助于培养能够分析、解决复杂问题的商业人才。参考文献:1 苏敬勤,高昕.案例行动学习法 效率与效果的兼顾 J.管理世界,2 0 2 0,3 6(3):2 2 8-2 3 6.2 苏敬勤,贾依帛.案例行动学习法:案例教学与行动学习 的 结 合 J.管 理 案 例 研 究

31、 与 评 论,2 0 2 0,1 3(3):3 4 5-3 5 5.3 苏敬勤,王娜,高昕,等.案例学的构建 学理基础与现实可行性 J.管理世界,2 0 2 1,3 7(9):2 0 7-2 1 4.4M u m f o r dA.A c t i o n l e a r n i n g:N o t h i n gs op r a c t i-c a la sag o o dt h e o r yJ.A c t i o nL e a r n i n gR e-s e a r c h&P r a c t i c e,2 0 0 6,3(1):6 9-7 6.5B r a d s h a w A,P

32、 u l a k a n a m V,C r a g gP.K n o w l-e d g es h a r i n gi nI Tc o n s u l t a n ta n dS MEi n t e r a c-t i o n sJ.A u s t r a l a s i a nJ o u r n a lo fI n f o r m a t i o nS y s t e m s,2 0 1 5,1 9:S 1 9 7-S 2 1 7.6 李平,周静子,周是今.东西融合的典范:野中郁次郎与知识管理 J.清华管理评论,2 0 1 7,4 8(1):9 2-9 8.7 赵蓉英,刘卓著,王君领.知

33、识转化模型S E C I的再思考及改进 J.情报杂志,2 0 2 0,3 9(1 1):1 7 3-1 8 0.8 马璨婧.日本高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下的P D C A循环理论应用及启示 J.江苏高教,2 0 2 1(8):1 1 0-1 1 3.9汪 金 爱,吴 柏 均.MB A情 境 化 教 育 的 新 思路 行动学习的发展及国内外典型应用案例分析 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 0 1 4,7(6):5 1 1-5 2 8.1 0储节旺,李章超.S E C I及其衍生模型评析 J.新世纪图书馆,2 0 1 7(3):6 3-6 7.D r i v i n g t h eA c q u i s

34、i t i o no fMB AT a c i tK n o w l e d g ew i t hC a s eA c t i o nL e a r n i n gM e t h o dZ E N GH a o,S H A N G G U A NQ i u-r u i,Y UJ i n g(S c h o o l o f E c o n o m i c s,M a n a g e m e n t a n dL a w,J i a n g x i S c i e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N a n c h

35、a n g3 3 0 0 3 8,C h i n a)A b s t r a c t:T h ec a s ea c t i o nl e a r n i n gm e t h o dc a ne f f e c t i v e l yi n t e g r a t et h ea d v a n t a g e so ft h ec a s et e a c h i n ga n da c t i o n l e a r n i n g,g u i d eMB As t u d e n t s t oe n t e r t h eo r g a n i z a t i o n a l c o

36、 n t e x t,l e a r nt a c i tk n o w l e d g e,a n dt h e nd e e p e nt h e i r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a n dr e f l e c t i o no fo r g a n i z a t i o n a l i s s u e ss oa st oe f f e c t i v e l y i m p r o v e t h e i ra b i l i t i e s t os o l v ep r a c t i c a lb u s i n e s sp r o b l e m

37、s.T h i ss t u d yf i r s te x a m i n e st h ea d v a n t a g e s o ft h ec a s ea c t i o nl e a r n i n g m e t h o d,a n a l y z e si t s o p e r a t i o nl o g i ca n dt a c i tk n o w l e d g e l e a r n i n gp r i n c i p l e s.S e c o n d l y,t h et e a c h i n gp r o c e s so fH u m a nR e

38、s o u r c eM a n a g e m e n ti sd e s c r i b e dw i t ht h eS E C Ik n o w l e d g em a n a g e m e n tm o d e l a n dt h eP D C Ac y c l e,a n dt h et e a c h i n gp r o c e s sm o d e lo ft h ec a s ea c t i o nl e a r n i n gi sc o n s t r u c t e d.F i n a l l y,w ep o i n to u ts o m ep r o b

39、 l e m st h a tn e e dt ob ep a i da t t e n t i o nt oi n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o ft h ec a s ea c t i o nl e a r n i n g m e t h o d.T h i sr e s e a r c hm a yc o n t r i b u t et ot h ep r o m o t i o no fc a s ea c t i o nl e a r n i n gi nt h et e a c h i n go fm a s t e rsd e g r e e i nb u s i n e s s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a n d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ac a s es t u d ys y s t e m.K e y w o r d s:c a s ea c t i o nl e a r n i n gm e t h o d;c a s e t e a c h i n g;a c t i o nl e a r n i n g;t a c i tk n o w l e d g e;MB A963 第3期曾 颢等:以案例行动学习法驱动MB A隐性知识习得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