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同源异流:吉祥汉字在日本设计中的发展_潘镜如.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3626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7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源异流:吉祥汉字在日本设计中的发展_潘镜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同源异流:吉祥汉字在日本设计中的发展_潘镜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64美术学 FINE ART RESEARCH美术观察 ART OBSERVATION总第334期同源异流:吉祥汉字在日本设计中的发展潘镜如内容摘要:起源于中国的象形汉字,对东亚邻国的汉字图形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日本作为长期使用汉字的国家,在老一辈民间艺术耕耘者和新一代平面设计师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带有地域特色的吉祥汉字设计的崭新范本。本文选取芹泽銈介、矶崎真澄两位民间艺术家和伊藤聪等几位当代平面设计师作为研究对象,以日本传统绘文字、民间木版画和多语言系统为切入点,对吉祥汉字在现当代日本设计中的意匠传承、民俗表达、语言转述进行论述,阐释了其“同源异流”的发展状态,探索了多样性文化在汉字艺术语

2、言表达上的互补。关键词:吉祥汉字 日本设计 绘文字中国吉祥祈福观念在春秋战国时期便与日本脉脉相通,而以汉字为载体的艺术交往可追至东汉光武帝时期。宋代以后,日本弘法大师空海将流行于中国的融图绘于文字的“杂体书”式样传入日本,成为日本现代汉字设计的基石。到江户时代“绘文字”的流行,其间积累了丰富的视觉样式与装饰手段,为明治维新后的商业广告字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设计以传统文化为根本,同时兼取西洋理念使得吉祥汉字图形设计呈现出远东新面貌。一、芹泽銈介:“入木道”与“半绘”意匠传承芹泽銈介是日本“民艺运动”的主要参与者,他从初期利用线条和水彩创作“文纹贴”涂鸦到以不同类别书道表现

3、文字,再到1956年获得“人间国宝”殊荣后引入图案装饰,以精益求精的行动,探索出了吉祥汉字创新表现的新途径。(日 芹泽銈介著,张逸雯译芹泽銈介,新星出版社2021年版,第90页)芹泽年幼时深受作为书道泰斗长三洲弟子的家父的影响,对书道艺术耳濡目染。他的艺术作品饱含对日本书道张弛有度的把控力,圆润而紧实的笔触,夸张的收笔笔法,为民间织染赋予一种独特的书卷气质。书道究其源,是弘法大师空海从唐朝学得并在日本传承的“入木道”书法技能,它不仅有当时主流的王羲之书风,还包含了诸多亦书亦画的中国“杂体书”写法。(姚宇亮日本入木道秘传书与中古书法文化摭遗以唐及唐前书史中题额书法、杂体书等问题为中心,文艺研究2

4、019年第7期)这种书体是战国鸟虫书和“秦书八体”中多种篆类书体的延续。与杂体书在中国唐、宋之后逐渐湮没不同,“入木道”在日本不断与庶民文化相融合,众多杂体书的构型方法被保留和传承。日本书画苑书部中麒麟抄记载了以此演变的人形、龙形、鬼形、鸟形的“四种异形”书写方法,例如写鬼形时,用手指将毛笔略微摇晃,并用力书写。芹泽銈介在木棉型染“寿”字图形创作中,笔画抽象凝练,保留抖动感,带有异形写法的沿袭。作者在不打破饱满字形的基础上,在结尾笔画处大胆出尖,增添视觉锐度,拉开与传统书体的距离,同时保持汉字绵柔膨胀的字体形态。芹泽銈介纹样图谱“文字谱”章节中记录了芹泽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汉字印染作品

5、,除“福”“寿”等吉祥寓意的汉字题材,“水”“山”“风”等自然属性的汉字内容也不在少数。其中最为中国设计师所熟知的莫过于“春、夏、秋、冬”系列文字设计。四字笔画清新爽朗,继承日本传统“入木道”书写模式,符合麒麟抄中对于“口”字形字“延缩之笔”的要点概括,表现为遇到转折之处用笔锋向各方向涂写饱满,形成笔画向外突出的形态。作者在笔画顿挫和转折重叠关系上对四字做了抽象化改良,下笔表现不失毫厘,加强了图形概括归纳的特色,成为历久弥新的佳作。除了“入木道”笔法的继承,芹泽的这类作品在日本还被归于“绘文字”一类民间创作。流行于江户时代的“绘文字”是一种饶有趣味的文字写法,它脱胎于日本早期“入木道”,江户时

6、代以前称为“半绘”,是将文字的局部画成物象图形的设计方法。1876年重宜(二代广重)的浮世绘作品鸿运绘“福”,以葫芦、毛笔、鲤鱼等物像代替汉字笔画,即是其中的代表。(赵熙淳半绘文字设计源流考从鸟虫书到日本现代汉字设计,美术大观2021年第11期)芹泽作于1955年的木棉型染“福”字汉字图形中,使用了绘文字物象形态填充的方法,将曲折婉转的竹竿和竹叶构成“福”字偏旁。在右半部分“畐”中安放牡丹花于方形“口”字内,三枚绿叶辅衬,配色均匀不显突兀。整幅画面以白色底衬,呈现出轮廓勾边、了然于目的视觉效果,具象图形外轮廓和图案内部装饰点缀以白色线描细线描绘,泛白处粗细虚实的关系与红、黄、蓝、绿明亮而温暖的

7、染织色调相得益彰,尽显民间艺术隽永朴实之风。二、矶崎真澄:吉祥图案与民俗礼乐的镌刻表达木版画是传统民间吉祥汉字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日本绘文字向现代字体设计的发展进程中,版画家、字体设计师矶崎真澄以“福”“禄”“寿”吉祥汉字创作出了大量版画作品。相对于印绘结合、画法精巧、套印复杂的中国木版画,日本版画中的汉字图形以刻工流畅、粗细不一的曲线勾勒,单色图形效果相对简洁素雅。在此基础上,矶崎真澄应用传统吉祥图案加以装饰,最为代表的莫过于竹、梅、鹤和龟甲图案。盛行于唐朝的龟甲纹在日本经久不衰。矶崎真澄将中心对称的篆体“寿”字刻于象征长寿的六边形龟壳图形中,曲折笔画模拟龟背纹路适形排列,保证字体可读的基础上

8、,在平直的笔画中配以虚线点缀。此幅拓印作品似玺印,呈长方形,黑白比例得当,汉字笔画在六边形中呈反白效果,疏中有密,带有现代主义抽象特色。我国民间历来流传着“龟鹤延年”的俗语,鹤在民间同样被誉为长寿千年的灵禽。由于鹤形态妖娆复杂,这类装饰图案一般以农民画或刺绣的形式出现在中国民间吉祥汉字图形装饰中。矶崎真澄以版画形式将此做了简化,两只简笔仙鹤位于篆体“寿”字两侧扭头相向而立,鹤体躯干挡住了少部分文字笔画,两鹤腿部姿态有细微差异,打破画面完全对称的僵硬,增添汉字的生动灵气。明代以后有大量吉祥图案和汉字结合设计的作品,如明代“岁寒三友装饰瓷盘”,其流动浑朴的线条象征竹竿,在随心所欲行笔间显露行书“禄

9、”字气韵。(潘镜如明清民窑陶瓷汉字图形设计探究,美术研究2020年第1期)对于竹茎构成的汉字,矶崎真澄的表现手法却与之大相径庭,他借鉴竹子多节的植物属性,选取高低参差错落、均匀挺拔的竹节构成“禄”字,笔画平稳硬朗。右侧“录”字部分多处转折呈规矩弧形,偶以竹叶点缀,造型精心推敲而简洁周正,与笔墨风骨的汉字图形“禄”相比,减弱了中国匠人在书法笔墨影响下对竹干修长盘绕走势的065美术学 FINE ART RESEARCH学院文萃美术观察 ART OBSERVATION2023-06表意与社交:论宋代“潇湘”题材绘画的意涵宋芳斌 黄伟描绘,在富贵字意基础上,赋予汉字欣欣向荣、疏朗挺拔的生命力。除了装饰

10、图案的现代化演绎,将民俗文化融入视觉符号,表现民族信仰和文化礼仪也是矶崎真澄汉字图形作品的一大特色。例如他利用日本传统三味线、击鼓和扇等具象元素作为“福”字笔画,错落有致排列于画面中,微微倾斜的汉字形态规矩中带有几分俏皮,仿佛字体随音乐韵律舞蹈扭动,让人不禁联想到日本浮世绘中身着华服的歌姬,把弄一把精巧的折扇,余音绕梁不乏仪式感。无独有偶,在和服、腰带、团扇组成的“福”字设计中,和服替换“福”字部首“礻”,和服系带放大飘逸在空中,卷曲成“福”字另一部分,带有年轻少女的翩翩风情。画面中团扇倒置代表部首中的撇画,出现的位置恰好在衣袖下半臂长处,仿佛一个拿有团扇的女子在垂手行礼。作者还将樱花元素加入

11、字形装饰中,回归纯粹质朴的民间风格,让人几度在黑白版画中瞥见了浓情的礼俗色彩。三、丰富语言体系下的当代视觉回响日文是一种复杂的书写系统,不仅包含汉字、平假名和片假名三种文字系统,同时还适用于日语罗马字转化成为拉丁字母。这种丰富的语言体系,相对于以形表意的象形汉字,在吉祥寓意的表达上具有更宽泛的设计尺度。如果将中、日两种文字类型的视觉形象和表意要素相叠加,更是可以传递出带有两国共识特征的多层次吉祥汉字信息。日本汉字艺术家伊藤聪使用平假名和汉字两种吉祥寓意相近的元素,整合设计出一系列带有吉祥寓意的新型字符。例如,他使用“恭喜”()五个字符的平假名组成草书样式的“寿”字,通过把日文平假名的五个字符加

12、以变形并有节奏地布局排列,整形成一个重心稳定的“寿”字结构,书法体势蜿蜒、刚劲有力。使用日语的观众首先读出的是平假名“恭喜”,而汉语使用者则将目光聚焦在作品草书“寿”字外形轮廓。无论在何种文字辨识习惯下,作品都能在视觉和内容上向观众同时传递出祝福与美满的双重信息。另一位日本设计师义之用英文字符组成了汉字的间架结构,于2013年创作了名为的设计作品,将寓意“希望”“快乐”“和平”等的英文单词拆解,以英文字母编排成为大篆字体的视觉图像,传达出具有吉祥寓意汉字的视觉效果。以“寿”和“喜”字作品为例,作者分别使用英文单词HAPPY和HOPE,以字母横置的方式代替汉字笔画,排列组合出大篆字体方正肃穆的结

13、构,既包含了英文的祝福,又传达出中文语境中长寿、欢乐的吉祥寓意。日本自由插画师佐竹俊介擅长充满童趣的扁平化风格插画。在为2016年新年设计的贺春汉字字体中,他运用文字添饰的方法,将“谨贺新年”“福”“寿”“贺春”等文字结构抽象为几何图形,并添加与节日、节气相关的元素,相比传统吉祥文字装饰繁复、民族风格浓重的特点,这组文字既有日本简约淡雅的审美意趣,也有作者本人童趣天真的风格取向。从图形的选取来看,相比传统经典的象征意义的吉祥物象,如蝙蝠、喜鹊、梅、牡丹等这类常与俗语相关的祥瑞花鸟,这组作品所选取的物象明显更贴近于日本民众生活,如折扇、食盒、筷子等日常生活用品,还描绘了儿童放风筝的生活场景,为现

14、代忙碌生活增添一脉文化的香气。(本文为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设计创新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1ZD25)潘镜如 设计学博士、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内容摘要:“潇湘”题材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题材中备受青睐。以往对“潇湘”题材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其内容与形式,而对风格与内涵关注较少。本文引入“社交情境”作为研究视角,阐释“潇湘”题材绘画中所呈现出的“表我意”与“社交性”两种特征,揭示“潇湘”题材绘画在中国艺术史中的深远意义。关键词:宋代 社交情境 艺术传播绘画艺术绝非生于真空,艺术家亦非艺术品的唯一主宰,在特定历史情境下在场或潜在的观众往往也会影响艺术品的最终

15、呈现,在艺术传播视域下,许多艺术品自带一定的“社交”属性。移论宋代美术史,则在画家与观众之间存在着某种张力,画家既要借笔墨丹青以“表我意”,有时也不能不兼顾必要的“社交性”。二者所构成的场域共同形塑了画作。(李晓愚社交情境下的使用创新:作为“赠礼画”的兰花图研究,南方文坛2020年第4期)伴随着具体的使用过程,画作也被赋予了更丰富的画意内涵和更多维的艺术史意义。一、绘画使用的两种面向两宋绘画艺术的创作过程中,艺术家的才性神思通过笔墨予以表现,同时其笔墨的形貌和意义,既来自艺术家本身,也受到观众影响,画作是二者互动的结果。艺术家与受众之间互动关系无法摆脱“人情网络”的制约。“以艺会友”是宋代文人

16、不可或缺的社交能力。宋代文人阶层存在比较大的流动性,文人的背景也各不相同。学识知识和艺文素养仿佛成为士人阶层通用语言,而艺文活动,包括各种私人性的茶会、棋社、诗社,或者鹿鸣宴、曝书会等官方活动,都少不了书画、金石的鉴赏酬唱。在官私场合,这些活动有不同的形式。两宋时期,官方会组织观书会,将收藏品向群臣展示。周密绍兴御府书画式中提到,在宋高宗时期,许多稍有家藏随之渡江的高族大姓,都主动向内府进献家藏。私人聚会之中书画金石器物的品评赏鉴活动也并不罕见。除此以外还有绘画的交换行为。私人交换如南宋楼钥作为收藏大家,曾与乡人周模交换李公麟所绘二马图。邦交之间也有绘画交换,如辽兴宗曾画鹅雁图进献,仁宗御笔飞白书“南北两朝,永通和好”回赠。在朝廷文化政策的推波助澜下,在朝或在野的文人深感政治与艺术的密切交织,通过对书画的收藏和研究、创作和评赏,逐渐形成了这种因艺文活动而衍生出的社交现象,这种广泛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