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阳明思想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融合_龚丽佳.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3101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5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阳明思想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融合_龚丽佳.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阳明思想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融合_龚丽佳.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年第22卷 第2期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2023(22)2阳明思想与 思想道德与法治 课程的教学融合龚丽佳【内容摘要】思想道德与法治 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养,围绕育人目标进行的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但目前本课程教改研究方向主要在教学方法上,教学内容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两个结合”,充分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王阳明在前人思想基础上结合毕生实践逐步完善了阳明心学,其人生经历与思想精华对深化 思想道德与法治 教学内容有重要的启迪价值。【关键词】阳明思想;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

2、教学【基金项目】本文为贵州商学院院级“思想道德与法治”一流课程建设项目(编号:2021YJYK04)研究成果。【作者简介】龚丽佳(19796),女,贵州罗甸人,贵州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科学总结,体现了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总书记在不同场合曾多次提到王阳明及其心学思想的当代启示,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阳明思想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总书记曾指出:“王阳明的心学正

3、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王阳明在前人思想基础上结合毕生实践逐步完善了阳明心学,其人生经历与思想精华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特别是深化 思想道德与法治 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迪价值。一、王阳明生平与课程融合的总体思考新时代需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需要在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铸就新辉煌。王阳明是明朝一代杰出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无论是为人、为学、为政、为道都名垂青史,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家国情怀,黄宗羲称颂他“在事业有佐命之功,在学问有革命之功”,梁启超尊他为“千古大师”,被

4、世人誉为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阅读 王阳明大传,感受到王阳明充满传奇,少年立志、格竹求知、弹劾刘瑾、被贬悟道,后复官庐陵、治理赣南、擒贼平叛,一生命途多舛,但心向光明,毕生坚持对真理的追求,提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心学之道,用自己一生的学说和生平向世人证明可以通过修身磨砺而成就“人人皆可成圣贤”。他有着经世济民的家国情怀,有着与天地万物同心一体的坦荡气魄,有着在事上磨炼的担当勇气,成就后世景仰的大事业。被誉为“真三不朽”的阳明先生生平故事及主要思想对于新时代大学生有很多教育启迪意义,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5、,弘扬中国精神的 思想道德与法治 课程高度契合。根据课程章节需要进行教学内容上的融合,既能在单个知识点上深化学生认识,更能够形成并丰富教学案例体系,使阳明先生临终感叹“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的人生实践给予学生逐步而深远的影响。二、王阳明轶事与教学内容融合的具体分析(一)少年立志。王阳明年谱 记载,王阳明出生于1472 年,十余岁时随父亲到北京居住,并在私塾读书,他志存高远,心思不同常人。有一次,他与私塾先生探讨“何为人生第一等事?”老师说:“第一等事就是读书登第,像你父亲那样。”王阳明直言不讳地说:“先生,恐怕不是的,我觉得第一等事乃读书做圣贤。”圣贤书让王阳明脱胎换骨,21 岁时他在杭州中举浙

6、江乡试。然而,22 岁时他却在京师会试中落榜了,这还不算,三年之后的科举考试中,王阳明再次落第。他的状元父亲开导他说,“此次不中,下次努力就能中了”,他坚定豪迈地笑笑,回应可谓语出惊人:“你们以不登第为耻,我以不登第却为之懊恼为耻。”儒家之学,在王阳明看来分为举子学和身心学两类。学习之目的在于科举进而升官发财的,是举子学;而读圣贤书旨在修养身心、自我完善进而治国平天下者,乃是真正的身心学。自此之后,他穷尽一生去探求追问、躬身修行实践,最终成为经天纬地之才。阳明少年立志的案例主要涉及到第一章人生真谛中人生目的、第二章理想信念中理想的定义、种类、特点、意义等知识点。何为理想?人为什么要有理想?人如

7、何确立理想?少年阳明不为登第读书而为做圣贤而读书对青年大学生有何启示?在教学中可选择采用讲述法、角色扮演法等方式切入教学,并采用递进式问题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该案例,充分发挥案例教育作用。(二)龙场悟道。正德元年(1506 年)冬,宦官刘瑾擅政,“言官”戴铣、薄彦徽等人,要求严惩刘瑾等权奸,端正国法,却反遭革职、贬官或暗杀。时年 35 岁的王阳明因上疏论救触怒刘瑾,被廷杖 40,奄奄一息间也被扔进了锦衣卫的大狱。入狱后,王阳明想到了司马迁在 史记太史公自序 中对于身处困厄却奋发有为的历史人物的回顾。受这些人物激励,王阳明的精神始终坚定,胸襟浩荡,圣贤信念从未破灭。几个月后,朝廷裁决王阳明出狱,谪

8、贬至贵州龙场做驿栈驿丞。1508 年春天,37 岁的王阳明终于到达尚未开化的贵州龙场,2912023年第22卷 第2期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2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目之所及“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功名富贵都变得十分虚幻缥缈,一切荣辱得失似乎也都没有了意义,为什么要活着和如何活下去成了唯一需要思考的命题。据 王阳明年谱 记载,王阳明“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王阳明意识到,以往到事物中去求理的方法和途径是错的,理不在心的外面。圣人之道,理本来就具足于人心。这样

9、的一种体悟,史称龙场悟道。主要涉及到第一章中“辩证对待人生矛盾”中得失观、苦乐观、顺逆观、生死观、荣辱观等知识点。“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人生之路充满矛盾,如何才能正确面对人生境遇,正确看待得失、苦乐、顺逆、荣辱?(三)从事讲学。讲学在阳明一生事业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强调个体“存心养性”的心灵体验和修身实践,但这和与世隔绝、脱离各种日常事务的道家和佛家修养有着本质不同,而是对儒家思想的传承与革新。通过阳明的讲学,儒家多了一套学理系统和实践系统。龙场悟道后,阳明在龙场建龙岗书院,教化当地百姓。他作 教条示龙场诸生 告知“诸生相从于此,甚盛。恐无能为助也,以四事相规,聊以答诸生之意

10、。一曰立志,二曰勤学,三曰改过,四曰责善。其慎听毋忽!”此教条以为训示,也为书院院规,后来这篇文章成为了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名篇佳作。教条示龙场诸生 对为学的目的、为学的途径、为学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让学生通过立志、勤学、改过、责善而学有所成。王阳明认为志向不能立定,天下便没有可做得成功的事情。他指出,跟随其求学的人不是以聪明机警敏捷为高尚,而是以勤奋踏实、谦逊有礼为上等。对于过失的看法,先生认为做人不要注重于有无过失,而要注重是否有改过之心。还专门在文中谈论了“责善”,他认为“责善”要尽自己忠诚爱护的心意,尽量用委婉曲折的态度使朋友听到就能够接受。教条示龙场诸生 中有很多名言警句,2

11、019 年五四纪念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鼓励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这个部分主要涉及第二章理想与信念对青年人成长的重大意义。而在鼓励青年人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践行者时,需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这个部分主要涉及第四章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式方法等知识点,这与 教条示龙场诸生 中八字格言也非常接近,值得青年人学思践悟。(四)南赣之治。王阳明在任南赣巡抚时,为重建地方社会秩序开展了两方面举措。一方面利用地方军事力量肃清南赣地区盗匪,设立县治;另一方面为控制社会流动人口制定了 16

12、条 南赣乡约,推行十家牌法,兴办社学。南赣乡约 也称 阳明先生乡约法,倡导廉洁公正的思想,教化人心、整饬官风、治理社会,成为明代地方官员推行乡约的成功范例。和以往其他乡约不同的是,南赣乡约 是官办乡约,目的在于“特为乡约,以协和尔民”,不仅承担着教化之责,还承担着维护地方安定、重建社会秩序的重大责任。思想道德与法治 课程中第六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法治与德治的相关关系、从中国实际出发进行法治建设等知识点,可以以 南赣乡约 为例,思考中国特色法治道路建设对中华法律文化精华的汲取问题。三、阳明思想对实践教育教学的指导明德至善:知行合一,致良知,是阳明文化的核心。“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

13、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和“格物致知”不同的是,王阳明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即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一方面强调道德意识的自觉性,要求人在内在精神上下功夫;另一方面也重视道德的实践性,指出人要在事上磨炼,要言行一致,表里一致。王阳明对 大学 里“致知在格物”的解释是“致知”就是致我心中内在的良知。“致”,是兼知兼行的过程,是将内心之知与外在推行合一的过程,是在事上磨炼;“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阳明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

14、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致良知”就是知行合一,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致良知”是王阳明心学的本体论与修养论直接统一的表现。这里主要涉及思想道德与法治 第五章个人品德中“学思并重、省察克治、慎独自律、知行合一、积善成德”等修养方法知识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都要落实到个人品德,怎样才是不断修养的正确方法?可以结合阳明思想进行理解。阳明学说是宝贵的文化资源,有着重要的当代价值。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 思想道德与法治 课程贯彻落实“两个结合”,需要认真全面学习阳明文化,结合当代立德树人使命作出解读,实现其文化思想、精神内容的不断更新,使之体现出文化的、历史的、逻辑的辩证

15、统一。在教学过程中融入阳明文化,就是要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人生方向,学思践悟、知行合一,敢于面对现实,敢于在困境中坚守信念,探寻方法,就是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要把远大理想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担当,为社会为人民作出更多更大贡献。【参考文献】1 蔡亮 阳明思想在欧美的传播研究J 浙江社会科学,2022,2:111 122+159 2 姚志明 文化自信视域下阳明思想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J 文化产业,2021,5:84 85 3 郭梨华 论阳明思想中“德行之知”的开展J 王学研究,2018,2:38 51 4 亢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6、思想贯穿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教学的意义与路径 J 陕西教育(高教),2022,10:10 12 5 王威,尚富阳,漆志超“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强化友善观教育的教学探究 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8:49 51 6 谢丽君 参与体验式教学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J 现代职业教育,2022,33:149 152 7 赵晓毅 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研究 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6:56 58 8 胡文文 融媒体时代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J 现代职业教育,2022,29:145 147 9 胡朝阳 王阳明心学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探索 J 贵州开放大学学报,2022,30(2):54 58391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