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老混凝土界面区氯离子传输特征与模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9091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7.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老混凝土界面区氯离子传输特征与模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老混凝土界面区氯离子传输特征与模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老混凝土界面区氯离子传输特征与模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卷第 期 年 月东 南 大 学 学 报(自 然 科 学 版)().:./.新老混凝土界面区氯离子传输特征与模型李富民武晓辉陈志祥(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土木工程环境灾变与结构可靠性重点实验室 徐州)摘要:为研究新老混凝土界面区氯离子传输的特征及模型制作了不同水灰比搭配、不同界面凿毛深度的新老混凝土接合体试件进行为期 的氯盐溶液干湿循环侵蚀试验.然后对各试件不同位置处的氯离子浓度进行测试据此分析界面区氯离子传输特征并结合相关文献中本体混凝土氯离子传输模型建立界面区氯离子传输模型.结果表明:界面区氯离子浓度明显高于两侧新老混凝土本体区域氯离子传输存在典型的界面区效应当新老混凝土水灰比相同且界面未凿

2、毛时界面区呈现出良好的对称性而当水灰比不同或(和)界面凿毛时界面区呈现出非对称性界面区重心偏向水灰比较高的老混凝土一侧且水灰比差距越大或(和)凿毛深度越大界面区向老混凝土一侧的偏移也越多同时界面区效应水平也越弱.通过与其他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界面区氯离子传输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关键词:装配式结构新老混凝土界面区耐久性氯离子传输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收稿日期:.作者简介:李富民()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引用本文:李富民武晓辉陈志祥.新老混凝土界面区氯离子传输特征与模型.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与

3、现浇混凝土结构相比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生产技术和环境影响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因而已在世界各国广泛应用数十年.近年来在低碳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下我国也大量推广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其在未来的应用必将进一步扩大.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连接方式有干连接和湿连接两大类其中后者占据主导地位.湿连接方式的基本模式是在相邻预制混凝土构件接头处现浇混凝土形成连接节点该节点必然存在着若干新老混凝土界面.新老混凝土界面一般需要形成粗糙面以增强界面性能粗糙面的形成方式一般有 种:通过机械手段凿毛形成全面粗糙面 直接浇筑出若干键槽形成分布式粗糙面这种粗糙面从每一处局部来看仍是平整面.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新老混凝土界面及其两侧一定范围内

4、受影响的混凝土(称作界面区)是天然的薄弱部位.这是因为浇筑混凝土表面以内约.范围为净浆层浆体孔隙率较大骨料含量为.范围为水泥砂浆层到混凝土层的过渡区水泥砂浆孔隙率逐渐减小粗骨料含量逐渐增大 向内为本体混凝土层水泥砂浆孔隙率和粗骨料含量趋于稳定.因此在新老混凝土界面区粗骨料的分布显著减少同时水泥砂浆的孔隙率显著增大.界面区的薄弱首先体现在物理性能上文献研究表明新老混凝土界面的渗透性大于新、老混凝土本体的渗透性且渗透系数一般相差一个数量级的水平.在力学性能方面大量研究表明新老混凝土界面的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相对于本体混凝土均显著降低.在耐久性方面文献表明新老混凝土界面区的碳化速度明显大于本体混凝土文

5、献表明整孔预制装配桥湿接缝未凿毛界面区在无应力条件下氯离子传输能力明显强于本体区域恒定压应力和疲劳压应力会显著影响这种差距的水平.上述研究尚没有涉及到界面凿毛对界面区氯离子传输性能的影响然而根据文献界面凿毛会对界面区粗骨料以及水泥砂浆孔隙的分布产生显著影响.这必将进一步对界面区氯离子的传输性能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凿毛界面区氯离子的传输特性以及传输模型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为氯盐环境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评估与设计提供科学基础.为此本文首先通过试验获取不同水灰比搭配、不同界面凿毛深度新老混凝土接合体试件在 氯盐溶液干湿循环侵蚀后的氯离子质量分数分布然后据此分析界面区氯离子传输特征进一步基于相关

6、文献中本体混凝土氯离子传输系列模型结合本文部分试验结果拟合及界面区细观结构分析分别建立界面区混凝土氯离子传输系列模型并采用本文及相关文献试验结果对传输模型的适用性进行验证.界面区氯离子传输特征.试验方案.试件设计与制作每个试件均由一个先浇筑的老混凝土块和一个后浇筑的新混凝土块接合而成二者的轮廓尺寸均为 .其中在新老混凝土界面所在的老混凝土表面进行凿毛处理凿毛深度设定为(即未凿毛)、.试件设计如图 所示.图 新老混凝土接合试件设计(单位:)老混凝土块的强度等级按 设计水灰质量比为.新混凝土块的强度等级分别按、和 设计水灰质量比分别为.、.和.具体配合比如表 所示.表 试件混凝土配合比强度等级水灰

7、质量比(水)/()(水泥)/()(砂子)/()(石子)/().水泥为中国联合水泥公司生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为普通自来水砂子采用天然河砂表观密度为 /细度模数为.石子类型为碎石表观密度为 /公称粒径为 连续级配颗粒级配如表 所示.表 试件混凝土粗骨料颗粒级配方孔筛孔径/.累计筛余/试件制作过程为:首先浇筑 的老混凝土块浇筑完 后脱模并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 卷:/.将脱模后的老混凝土块置于温度为()、相对湿度为 的养护室养护 然后选择一个侧表面按照目标凿毛深度进行人工凿毛期间用位移计对凿坑深度进行实时监控之后将老混凝土块的凿毛表面作为一个侧面模板浇筑后再浇新混凝土块 后脱模从而形成一个尺

8、寸为 的新老混凝土接合试件然后将其置于温度为()、相对湿度为的养护室继续养护 .氯盐侵蚀与氯离子浓度测试接合体试件养护完成后采用 溶液干湿循环方式进行氯盐侵蚀.侵蚀前将试件放进 的烘箱中至少烘干 并通过质量监测以确保充分烘干孔隙中的水分.为了构建单面侵蚀效果在每个试件待侵蚀面四周用玻璃胶围出一个围堰来盛装 溶液其余所有面均保持干燥并涂蜡密封如图 所示.图 试件侵蚀为了加快氯离子侵蚀速度采用质量分数的 溶液和时长比为 的干湿循环制度循环周期 其中湿时长 干时长.具体操作是:首先将配制好的 溶液倒满侵蚀围堰保持 然后用海绵吸干围堰中的溶液并在室内自然环境下干燥 此为一个侵蚀周期.本试验所有试件共进

9、行 个周期的干湿循环侵蚀总时长为 .试件编号与试验条件组合如表 所示.每个试件编号均包含 个相同的试件.表 试件编号与试验条件组合试件编号老混凝土水灰质量比新混凝土水灰质量比凿毛深度/.完成侵蚀后首先将每一个侵蚀试件垂直于接缝面进行三等分剖切(见图)然后采用直径 的钻头进行钻孔取样每个钻孔的深度为 钻孔点布置如图 所示.图中 表示距侵蚀面深度 表示距初始界面垂直距离.这样每个试件每个位置()可以取得 个钻孔的粉末同一个试件编号又包含 个相同的试件因此同一个试件编号每个位置可以取得 个钻孔的粉末.最后将它们混合均匀后称取 粉末作为该位置处的待测样图 试件切割与钻孔布置(单位:)第 期李富民等:新

10、老混凝土界面区氯离子传输特征与模型:/.本并用 型氯测试仪对样本进行总氯离子浓度测试.该仪器的测试范围为.时的测试精度为.试验结果与分析界面区氯离子浓度分布云图如图 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所有试件氯离子分布都具有如下共同特征:新老混凝土界面区的氯离子浓度明显高于两侧新老混凝土本体区域的氯离子浓度而且越靠近界面氯离子浓度越高呈现出典型的“界面区效应”在距界面任一距离处随着侵蚀深度的增加氯离子浓度均呈现减小的趋势 水灰比较小的新混凝土本体内氯离子浓度水平总体小于水灰比较大的老混凝土本体内氯离子浓度水平.()()()()()()()()图 新老混凝土接合体氯离子浓度分布云图 对比非凿毛界面不同水灰质量

11、比搭配(.、.、.)的新老混凝土试件、及 发现新老混凝土水灰比相同的试件其在界面区的氯离子浓度分布呈现良好的对称性而新老混凝土水灰比不同的试件 和 其在界面区的氯离子浓度分布的对称性遭到削弱界面区重心偏向水灰比较高的老混凝土一侧即呈现出非对称性且非对称性程度随新老混凝土水灰比差距的增大而增大水灰比越小的新混凝土一侧界面区宽度也越小继而导致其所在试件的总体界面区宽度及界面区氯离子浓度也越小.对比同一水灰质量比搭配(.)、不同凿毛深度(、)的新老混凝土试件、及 发现随着凿毛深度的增大界面区向老混凝土一侧的偏移也越多界面区效应的非对称性愈加显著同时界面区效应水平也逐渐减弱.氯离子分布出现上述界面区效

12、应主要是由界面区特殊细观结构所造成的.前已述及界面两侧由新、老混凝土的表层构成而任何浇筑混凝土的表层与其本体结构并不相同表层浆体孔隙率由内向外逐渐增大而粗骨料含量由内向外逐渐减小这导致表层混凝土密实度由内向外逐渐减小从而导致氯离子传输能力由内向外逐渐增大将 个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 卷:/.相对疏松的表层混凝土接合起来形成新老混凝土界面区其内氯离子分布浓度自然会大于两侧本体混凝土内的氯离子分布浓度.另外与本体混凝土类似水灰比越大表层密实度相对越小从而造成不同水灰比搭配新老混凝土氯离子分布的界面区效应出现非对称现象.新老混凝土界面区与本体混凝土裂缝区并非相同的薄弱相前者是在一定宽度范围内连

13、续变化的薄弱区域而后者仅是裂缝本身形成的薄弱裂隙裂缝两侧与本体混凝土并无差别.老混凝土表面凿毛对界面区氯离子浓度分布特征的改变主要是由凿毛对界面区细观结构改变所引起的.凿毛会使老混凝土界面处密实度较小的部分净浆层和准砂浆层被凿去并由水灰比较低的新混凝土代替由此可增加界面区的密实度并减少界面区的表层混凝土含量从而提高界面区的氯离子侵蚀抗力造成界面区氯离子分布浓度降低另外随着凿毛深度增加密实度较小的老混凝土表层被凿掉得越多密实度较大的新混凝土在界面区的含量也越多真正的界面也向老混凝土一侧偏移越多从而导致界面区效应逐渐减弱并向老混凝土一侧逐渐偏移.总体来看凿毛能够明显提升新老混凝土界面区的氯离子侵蚀

14、抗力.界面区氯离子传输模型氯离子在混凝土中传输时混凝土介质通常表现为传输性能迥异的三相复合材料特性即水泥砂浆相、粗骨料相、水泥砂浆与粗骨料的界面过渡区相.混凝土氯离子传输系数的大小主要由水泥砂浆相的传输性能决定而水泥砂浆相的传输性能又主要由其孔隙率决定.粗骨料相本身往往被认为具有极大的传输阻力而不作为传输通道其对混凝土中氯离子的传输影响主要体现为对水泥砂浆相传输能力产生的稀释效应和曲折效应二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混凝土的总体氯离子传输能力水泥砂浆与粗骨料的界面过渡区相相对疏松因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混凝土的总体氯离子传输能力.混凝土受到氯离子侵蚀的方式很多比如氯盐溶液长期浸泡式侵蚀、氯盐水气盐雾

15、式侵蚀、氯盐溶液干湿循环式侵蚀等.不同的侵蚀方式导致氯离子在混凝土内的传输机制不尽相同但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侵蚀面向内一定深度范围内.该范围内有些条件下以扩散为主有些条件下则以对流 吸附为主而在该范围以外氯离子的传输机制基本上以扩散为主.实际工程条件下大多数混凝土受到氯离子的侵蚀方式接近于氯盐溶液干湿循环式侵蚀氯离子在混凝土侵蚀面表层的传输机制以对流吸附为主此条件下对流 吸附层具有相对稳定的厚度.本文考虑较常见的氯离子干湿循环侵蚀条件将界面区混凝土分为表层对流 吸附传输层和内部扩散传输层分别建立界面区表层氯离子浓度时空模型及内部氯离子扩散系数时空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界面区混凝土内部氯离子浓度

16、时空模型.界面区混凝土表层氯离子浓度时空模型氯盐溶液侵蚀作用下混凝土表层(对流 吸附层)氯离子浓度不是恒定值而是随时间延长而增大文献研究表明对流 吸附层的厚度约为 本文结合试验情况建议此深度取 .关于本体混凝土表层氯离子浓度随侵蚀时间变化的关系模型有多种类型包括线性、平方根型、幂函数型、对数型和指数型其中指数型的拟合度相对最佳.本文也将以指数型模型为基准建立界面区两侧本体混凝土区域的表层氯离子浓度时变模型然后在其基础上嵌入界面区影响函数形成完整表层氯离子浓度时变模型.根据文献表层氯离子浓度指数型时变模型函数表达式为 ()()式中为混凝土表层氯离子质量分数为初始时刻混凝土表层氯离子质量分数为稳定

17、后混凝土表层氯离子质量分数 为表层氯离子浓度时变系数 为侵蚀时长.与混凝土孔隙率及侵蚀溶液浓度有关对于孔隙率相对稳定的非界面区部位本文假定在无限长时间后混凝土表层孔隙中充满侵蚀 水溶液则 可按下式计算:()()()()式中 为 的原子量 为 的分子量为水的密度取 /为侵蚀 水溶液的质量分数 为混凝土中水泥砂浆的孔隙率为混凝土中粗骨料的体积分数为混凝土的密度一般可取 /.表层氯离子浓度时变系数 既与 有关也与反映传输性能的指标 水灰比 有关.关于侵第 期李富民等:新老混凝土界面区氯离子传输特征与模型:/.蚀溶液浓度的影响根据文献中质量分数为、的 种 溶液侵蚀下的测试结果本文对其进行拟合得到了侵蚀

18、溶液浓度影响系数的经验模型:.()式中为表层氯离子浓度时变系数的侵蚀溶液浓度影响系数.水灰比对表层氯离子浓度时变系数的影响较为复杂本文通过对非界面区部位表层氯离子浓度试验值的拟合得到如下影响系数经验模型:.(.)()式中为表层氯离子浓度时变系数的水灰比影响系数.因此表层氯离子浓度时变系数 的经验模型可由侵蚀溶液浓度影响系数与水灰比影响系数相乘所得即 ()在界面区由于其自身的氯离子传输能力更强因而其表层氯离子浓度相对本体区也必然更大.通过对本文界面区表层氯离子浓度试验结果的拟合发现可以在本体区域表层氯离子浓度的基础上乘以一个距初始界面(即未凿毛时的界面)垂直距离 的高斯函数 即可得到包含界面区在

19、内所有部位的表层氯离子浓度.和 的表达式分别为 .(/)()()图 为利用界面区表层氯离子浓度分布模型式()计算得到的一些算例曲线.图 新老混凝土界面区表层氯离子浓度模型算例曲线.界面区混凝土内部氯离子扩散系数时空模型.界面区混凝土内部水泥砂浆中氯离子扩散系数模型 水泥砂浆介质是混凝土中氯离子传输的主要通道其孔隙率直接决定着传输系数的大小.文献研究表明水泥砂浆的氯离子扩散系数与总孔隙率之间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本文通过对新老混凝土本体区域(即远离界面区)氯离子浓度检测结果的反演也发现二者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同时通过拟合得到本体混凝土中水泥砂浆的氯离子扩散系数与其总孔隙率之间的线性关系如下:()

20、()式中为水泥砂浆的氯离子扩散系数/.新老混凝土界面区具有比本体区域更大的孔隙率和氯离子传输系数本文假定界面区水泥砂浆的氯离子扩散系数与其总孔隙率之间也具有式()所示的线性关系则只需要得到界面区水泥砂浆的总孔隙率模型即可很方便地获得界面区水泥砂浆的氯离子扩散系数模型.文献研究建立了随水灰比及距界面距离变化的凿毛(含未凿毛)新老混凝土界面区水泥砂浆孔隙率模型如下所示:().(.).(.)()().(.).(.)()().(.).(.).(.).(.().()式中、分别为老混凝土区和新老混凝土啮合区中各点距离初始界面(即老混凝土未凿毛时的表面)的距离为新混凝土区中任一点距离老混凝土凿坑底部的距离

21、为凿坑深度如图 所示、分别为老混凝土本体和新图 凿毛界面区新老混凝土啮合示意图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 卷:/.混凝土本体的水灰质量比()、()分别为老混凝土区和新混凝土区中的水泥砂浆孔隙率()为新老混凝土啮合区中距离初始界面任一深度 所在横截面上全部水泥砂浆的平均孔隙率.利用式()计算 时所需水泥砂浆基体孔隙率 按照不同区段可分别由式()()计算当 时则只需按式()和()计算.粗骨料对界面区混凝土内部水泥砂浆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 在混凝土本体区域粗骨料对水泥砂浆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稀释效应和曲折效应 种阻滞效应以及所产生的界面过渡区引起的增强效应.文献针对混凝土本体区域建立了基

22、于水泥砂浆扩散系数并考虑粗骨料稀释效应、曲折效应及界面过渡区效应的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模型:()()()式中为标准温度下混凝土侵蚀初期氯离子扩散系数/为粗骨料与水泥砂浆界面过渡区体积分数 为界面过渡区与水泥砂浆的氯离子扩散系数之比.本文假定式()也适用于界面区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计算则只需要得到界面区粗骨料体积分数模型即可很方便地获得界面区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模型.文献建立了如下凿毛(含未凿毛)界面区混凝土粗骨料体积分数分布模型:()()()()()().().()式中、分别为老、新混凝土本体中的粗骨料体积分数、分别为老、新混凝土的粗骨料名义最小粒径()、()分别为老、新混凝土非凿毛区中的粗骨

23、料体积分数()为新老混凝土啮合区中距离初始界面任一深度 所在横截面上的粗骨料体积分数.利用式()计算 时所需粗骨料体积分数 按照不同区段分别由式()()计算当 时则只需按式()、()计算.另外文献通过细观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界面过渡区体积分数与粗骨料体积分数的关系如下所示:.()式中为界面过渡区厚度其值在 范围内 本文建议取 为粗骨料名义最大粒径.关于界面过渡区与水泥砂浆的氯离子扩散系数之比 研究 表明其值在 .之间本文结合试验结果的比对建议取.温度及侵蚀时间对界面区混凝土内部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 关于温度对本体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结合文献可得其计算公式如下:(.)(/)()式中 为温度对

24、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系数为开氏基准温度取 为开氏实际温度.关于时间对本体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文献给出的计算公式如下:()式中 为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时间影响系数为氯盐侵蚀前的龄期为计算时刻的龄期 为时间依赖指数文献通过试验拟合给出其与水灰比之间的关系即.()本文假定式()和()也适用于界面区其中在凿毛界面区的新老混凝土啮合区其水灰比可近似按线性变化考虑即 ().界面区混凝土内部氯离子扩散系数时空总模型 将式()给出的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模型乘以温度影响系数 和时间影响系数 即可得到新老混凝土界面区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总模型即()式中为新老混凝土界面区氯离子综合扩散系数.图 为 、龄期

25、氯盐未侵蚀时几种条件下新老混凝土界面区基本氯离子扩散系数时空第 期李富民等:新老混凝土界面区氯离子传输特征与模型:/.()水灰质量比.界面区()水灰质量比.界面区图 新老混凝土界面区内部氯离子扩散系数时空总模型算例曲线总模型算例曲线.界面区混凝土内部氯离子浓度时空模型.模型与算例在对流 吸附层以下氯离子近似按扩散模式传输因此可用 第二定律所提供的偏微分方程求解其浓度时空分布与演化当表层氯离子浓度、扩散系数均为恒定值时上述偏微分方程具有显式解析解应用非常方便.然而如前所述新老混凝土界面区的表层氯离子浓度和扩散系数都不是恒定值而是随时间和距界面距离变化的二元函数因此无法获得该条件下的显式解析解.因

26、此为了便于应用本文仍然借用基本条件下 第二定律显式解析解模式作为实用模型框架并考虑文献关于表层氯离子浓度指数时变条件下的解析修正公式然后将随时间变化的表层氯离子浓度值用一个代表性侵蚀时长的表层氯离子浓度值近似代替则有()()()()(/)(/)(/)/()()式中()为侵蚀时长 时、距侵蚀表面深度、距界面距离 处的氯离子质量分数()为混凝土内距侵蚀表面深度、距界面距离 处的初始氯离子质量分数()为代表性侵蚀时长、距界面距离 处的表层氯离子质量分数本文建议代表性侵蚀时长 取/为对流 吸附层深度()为侵蚀初期、距界面距离 处的综合扩散系数/按式()计算.图 为根据式()所示模型计算得到的、质量分数

27、为 氯化钠溶液侵蚀 时几种新老混凝土界面区氯离子浓度分布曲线.()水灰质量比为.时未凿毛界面区()水灰质量比为.时凿毛深度 界面区()水灰质量比为.时未凿毛界面区()水灰质量比为.时凿毛深度 界面区图 新老混凝土界面区内部氯离子浓度时空模型算例曲线.模型验证利用式()给出的界面区混凝土内部氯离子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 卷:/.浓度时空模型计算本文试验各条件相对应的氯离子浓度分布曲线并与试验测试值进行对比结果如图 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测试结果总体吻合度较好.()水灰质量比为.时未凿毛界面区 ()水灰质量比为.时未凿毛界面区()水灰质量比这.时未凿毛界面区 ()水灰质量比为

28、.时凿毛深度 界面区()水灰质量比为.时凿毛深度 界面区 ()水灰质量比为.时凿毛深度 界面区()水灰质量比为.时凿毛深度 界面区 ()水灰质量比为.时凿毛深度 界面区图 新老混凝土界面区内部氯离子浓度时空模型本文试验验证 式()中的部分参数来自于本文有关试验结果的拟合二者吻合度虽较高但不能充分验证模型的适用性有必要采用其他文献试验结果进行进一步验证.文献对水灰质量比为.、设计强度等级为、的未凿毛界面区试件采用质量分数 的氯化钠溶液进行了为期 的干湿循环侵蚀并测试了试件混凝土的氯离子浓度.本文利用式()对该试验条件相对应的氯离子浓度分布曲线进行了计算并与试验测试值进行对照结果如图 所示.可以看

29、出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测试结果总体上也具有较好的吻合度尤其界面区的吻合度相对更高这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所建立的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第 期李富民等:新老混凝土界面区氯离子传输特征与模型:/.图 新老混凝土界面区内部氯离子浓度时空模型的文献试验验证 结论)当新老混凝土接合体表面遭受氯盐溶液侵蚀后新老混凝土界面区的氯离子浓度明显高于两侧新老混凝土本体区域的氯离子浓度而且越靠近界面氯离子浓度越高呈现出典型的界面区效应界面区的氯离子传输能力明显高于两侧新老混凝土本体区域的氯离子传输能力从而导致界面区成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氯盐侵蚀耐久性的薄弱部位.)对于界面未作凿毛处理的新老混凝土当两侧混凝土水灰比相同时界面区

30、氯离子浓度分布沿界面呈现出良好的对称性而当两侧混凝土水灰比不同时界面区氯离子浓度分布的对称性遭到削弱界面区重心偏向水灰比较高的老混凝土一侧且偏向程度随新老混凝土水灰比差距的增大而增大同时新混凝土一侧的水灰比越小该侧界面区宽度也越小.)对于固定水灰比搭配的新老混凝土当界面凿毛深度不同时界面区效应的非对称程度也不同凿毛深度越大界面区向老混凝土一侧的偏移也越多界面区效应的非对称性愈加显著同时界面区效应水平也逐渐减弱.)基于相关文献中本体混凝土氯离子传输系列模型结合本文有关试验结果的拟合及界面区细观结构分析分别建立了界面区混凝土表层氯离子浓度时空模型、界面区混凝土内部氯离子扩散系数时空模型以及界面区混

31、凝土内部氯离子浓度时空模型.本文及其他文献试验共同证明上述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参考文献().:.:./.():.:./.李富民 陈志祥.装配式结构新老混凝土竖缝界面区孔隙率分布模型.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李平先 张雷顺 赵国藩 等.新老混凝土粘结面渗透性能试验研究.水利学报 ():.:./.:.():.:./.:.().():.:./.李国平 胡皓 任才 等.桥梁混凝土结构接缝的耐久性能.土木工程学报 ():.:./.():.:./.()赵婕.整孔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连接界面区氯离子传输特性.徐州:中国矿业大学.:.()陈志祥 李富民 方渝钰 等.混凝土表

32、面粗糙度评价指标的相关性研究.建筑结构学报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 卷:/.金伟良 金立兵 延永东 等.海水干湿交替区氯离子对混凝土侵入作用的现场检测和分析.水利学报 ():.:./.:.():.:./.:.()王传坤 高祥杰 赵羽习 等.混凝土表层氯离子含量峰值分布和对流区深度.硅酸盐通报():.:./.():.:./.()赵羽习 王传坤 金伟良 等.混凝土表面氯离子浓度时变规律试验研究.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高礼雄 孙国文 张云升 等.水泥基复合材料氯离子扩散系数与孔隙率之间的关系.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孙国文 孙伟 张云升 等.骨料对氯离子在水泥基复合材料中扩散系数的影响.硅酸盐学报 ():.:./.():.:./.()王元战 吕彦伟 龙俞辰 等.粗骨料对混凝土界面过渡区氯离子扩散性能影响.海洋工程():.:./.():.:./.().():.:./().():.:./().():.:./().(/):.:./().():.:./().():.:/./.():.:././.():.:./.():.:./.第 期李富民等:新老混凝土界面区氯离子传输特征与模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