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启东实验小学 一 年级 数学 学科备课专用纸第 一 单元 课题 十几减9 第 1 教时 总第 个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教学目标:1. 经历提出问题、探索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 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中,体验算法多样化,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 在参与探索与交流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计算方法。课前准备:投影仪、圆片。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1谈话:( 出示例题情境图)星期天的集市上可热闹了。瞧, 猴老板在卖桃呢,多么鲜美的桃子啊!小猴看到这么多又大
2、又红的桃子,心想买点桃子回去吧。 2【先学作业】学生自主学习,提出看图要求: (1)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用自己的语言说图意,并提出问题。 3.【学情预判】刚开学,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持久,用学生喜欢的情境引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兴趣,扩大学生的参与面。结合情境,用自己的语言说图意,并提出“还剩多少个”的问题,对大部分孩子来说,应该不成问题。4.【后教预设】学生交流图意:一共有13个桃,小猴买走9个,还剩多少个?提问:怎样求还剩几个桃呢?你会列式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3 - 9) 揭示课题:像这样(指“13 - 9”)十几减9的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
3、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十几减9 )二、探究新知1. 【先学作业】你有办法算出13 - 9等于几吗?先按自己的想法算一算;再把你的算法和小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 2.【学情预判】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自主活动,探索13-9的计算方法。学生可能用下面的几种方法计算: (1) 一个一个地减;(2) 先从10个里去掉9个,再把剩下的1个和另外的3个合起来;(3)先去掉3个,再去掉6个;(4)想9加几得13;(5)先从13中去掉10,再用多减的1与3合起来 3.【后教预设】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作适当指导。反馈:谁来向大家介绍你是怎样算的,怎样想的? 比较算法。反馈:你喜欢哪种算法
4、?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种算法吗?把你最喜欢的方法和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4.【反馈完善】教学“试一试”。 出示:12 - 9 = 16 - 9 = 谈话:这里还有两道十几减9的算式,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吗?先自己算一算,再和小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三、检测拓展1. “想想做做”第1题。 (1)先圈一圈,再计算。 (2)结合圈的过程解释计算方法。例如,从左边一幅图中圈出9根小棒时,先圈2根,再圈7根,这说明相应的计算过程是:先算12-2,再算10-7;如果从10根小棒中一次圈出9根,相应的算法过程则是;先算10-9,再算1+2。2. “想想做做”第2题。 (1)出示左边的方块
5、图。 提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可以怎样列式?怎样计算15 - 9? 结合图意启发学生:与15-9相关的加法算式是什么? (2)出示右边的丝瓜图。 谈话:这道题你会列式计算吗?先跟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图的意思,再算一算。 学生计算后,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3. “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题目,并让学生一组一组独立算出得数。 (2)交流得数,说说每组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根据上面那道加法算式就可以想下面那道减法算式的得数。 4. “想想做做”第4题。 (1) 出示题目。 谈话:下面我们来做个“小蚂蚁出题,小朋友算得数”的游戏,好吗?小蚂蚁把方块推到哪个数的下面,就表示用这个方块上面的数减9。谁
6、最先算出得数,就大声地说出来。 (2) 课件演示,学生抢答。 (3) 谈话:你想出题让别的小朋友算吗?请同桌的两个小朋友互相合作,一个说十几减9的算式,另一个说得数。 5. “想想做做”第5题。 (1) 出示:11 - 9 = 、12 - 9 = 、 、17 - 9 = 、18 - 9 = (排成一竖排)。 (2) 学生独立算出这些算式的得数。 (3) 谈话: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些算式,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小组里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 学生可能发现“这些算式都是十几减9的算式;从上往下看,减号前面的数依次多1,算出的得数也依次多1”;十几减9的得数比被减数(减号前面的数)的个位上的数多1。 二次备课板书设计: 十几减9 13-9=4(个) 课堂作业:补P教学后记:(第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