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媒体时代高校舆情特点及应对策略探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8230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媒体时代高校舆情特点及应对策略探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媒体时代高校舆情特点及应对策略探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媒体时代高校舆情特点及应对策略探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昌吉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ANGJI UNIVERSITY2023年6月第3期Jun.2023NO.3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实现了受众身份的转型和内容生产方式的转变,也给高校应对网络舆情带来了时代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我看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1涉及高校大学生群体的网络舆情事件迅速传播极易发酵成为影响社会的公共舆论事件,产生不良社会影响,也给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带来危害。一、新媒体时代高校舆情的主要特点(一)高校舆情主体的特殊性与一般社会舆情主体不同,大学生作为高校舆情的主体,是区分一般舆情与高校舆情的重要特点。舆

2、情与舆论在本质上近似,舆论被定义为公众达成一致的意见。但相较于舆论,舆情中包含更多不一致的声音,甚至是态度或者情绪。一方面,大学生群体思想活跃、热情率真,但是他们社会阅历尚浅,人格与价值观塑造还不完善,对事物的认识和分析还不够全面。其表现出三个特点:一是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较强,对自身的判断较为自信,但往往由于判断脱离现实背景,对事物的本质认识不清,易产生错误的判断;二是对社会热点事件和国家大事表现出较高的关注度,但是对事件整体认知还不够全面,容易受到网上错误观点的影响,产生意识形态问题;三是情绪化较为明显,校园舆情夹杂更多的个人态度和情绪,新媒体时代高校舆情信息在碎片化的传播过程中,复杂的情绪

3、和态度被拼凑再整合,加剧了校园舆情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作为高校舆情主体的大学生群体在知识水平、生活环境和价值观认同上有着相似性。当高校舆情事件发生后,容易形成共鸣,产生群体认同感。凯斯 桑斯坦认为“群体极化”是:团队成员一开始就有某种倾向,在商议后大家朝着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2在该效应的影响下,大学生群体在面对网络舆情时更容易被煽动,进而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产生危害。高校舆情如果应对不及时,则会借助网络快速朝着难以控制新媒体时代高校舆情特点及应对策略探析李厚建梁晨晨(新疆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摘要:新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的主客体界限变得模糊,也给高校舆情工

4、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文章结合新媒体时代下高校舆情的主要特点,分析了新媒体时代下高校舆情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认为高校应当提升主流舆论传播力、建立高效的数字化舆情监测预警体系和舆情工作队伍、畅通校园问题收集反馈渠道以及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关键词:新媒体;高校舆情;实践对策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469(2023)-03-0102-05收稿日期:2023-03-25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新疆高校防范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对策研究”(2023BKS001)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李厚建(1971-),男,四川中江人,副教

5、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研究。梁晨晨(1994-),男,河南漯河人,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研究。2023年第3期的方向发展。(二)高校舆情传播内容的多样性高校是知识分子的集聚地,丰富多元的文化在这里聚合碰撞,反映在高校舆情上也体现出内容的多样性。高校舆情内容包罗万象,小到大学生个人切身利益,大到国家国际事务,覆盖范围广泛,信息内容纷繁复杂。勒庞指出:“人们由于集聚而产生截然不同的偏好与行为。”3高校舆情相关内容最初的话题发起者可能关注的只是与自身相关的问题,而互联网匿名性特征决定了在互联网上道德责任感约束对大学生个体约束的降低,营造了一个一定意义上的言论自由和个

6、性宣泄的空间,话题经过网络扩散传播和发酵,逐渐演变成为高校舆情事件。话题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围绕校园生活。主要是校园中遇到的生活学习问题、意外事件等,例如师德师风、校园安全、教学安排、与师生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等,这在高校舆情中占主要部分。另一类是围绕社会时事。话题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正因为匿名性特点,网民所发表意见的尖锐程度和对立程度较之以前大增,加之网上表达中存在的戾气情绪,所以冲突性特点毫无疑问会更加明显。”4易涉及意识形态问题。(三)高校舆情受众的多元性新媒体时代拓宽了信息传播的边界,技术的发展衍生出了各式各样的社交网络平台,庞大的用户群体给高校舆情事

7、件带来了更多传播的可能,高校舆情的受众群体也随之扩大,信息的传递范围不再被局限,外延不断扩大,甚至可能出现跨国的传播。2023年3月,根据中国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1次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显示,我国目前拥有10.67亿的巨大网民群体,99.8%的网民使用手机上网,其中2029岁青年网民占比为14.2%。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传统媒体单向的传播模式,受众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传播者。关注高校舆情事件的群体不仅有学生,还包含了社会各领域各阶层的人员,受教育程度和认知程度多元化。高校学术殿堂形象与舆情事件的强烈对比给多元的受众群体带来心理反差,简单的高校舆情事件被不同的人解读后往往会变成

8、与事件本身大相径庭的精彩“故事”,给高校舆情应对处理带来了较大的难度。猎奇和围观的心理使得高校舆情事件极易酝酿成为更大的舆论爆点,如不能及时妥善处置极易给社会和高校带来巨大负面影响,严重损害高校利益和形象。2023年2月20日晚,新京报在微博平台发布#官方回应四川某大学内挖出人的遗体#话题,由于媒体在标题中“遗体”用词表述不准确,导致网民产生误解,阅读量一度达到2.7亿次,随着关注度的爆炸性增长,学校和警方相继第一时间发布公告,用事实证据向大众进行公布,才及时消解舆情。二、新媒体时代高校舆情工作存在的问题新冠疫情期间,高校将教育教学工作转到线上开展,使大学生群体有更多的注意力转向网络,频发的高

9、校舆情事件反映出国内高校在舆情工作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做好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应对工作已成为高校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一)高校主流舆论场宣传引导能力不足依托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成为高校舆情传播的主要场域,形成了一个去中心化的局面,高校传统舆论宣传阵地话语权削弱,舆论引导能力降低。主要表现在:一是为了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网络舆论场的引导力,抢占高校主流话语权,高校各级部门争相创建自己的宣传平台,推出琳琅满目的宣传内容,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大学生的注意力,顺应了信息碎片化的潮流,却也消解了高校宣传主流舆论场的影响力,弱化了主流舆论引导作用。二是宣传方式“官方”程度偏高,高校

10、“自我”本位意识浓,在舆论引导的议程设置上缺乏受众意识,宣传活力不足,对学生吸引力不强。学习和娱乐是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有些高校在主要宣传平台上发布的内容主要是学校的政策、会议、文件等,而这些内容往往高度凝练概括,缺少阐释解读,在形式上缺少创新,感染力不足,学生对这类宣传关注程度低,舆论引导效果自然无法很好地发挥。李厚建梁晨晨新媒体时代高校舆情特点及应对策略探析1032023年昌吉学院学报(二)舆情应对处置体系作用有限新媒体时代给高校舆情应对和处置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只有紧跟时代变化,善于利用新兴的技术手段,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对舆情管理的需求。传统媒体时代,舆论引导

11、的话语权牢牢掌握在主流媒体手中,以报纸、电视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几乎是人们获取信息的唯一途径。这种单向的传播模式缺少反馈的渠道,信息传播者处于主导地位,受众只能选择被动接受。表达观点的方式主要以人际传播或小范围的群体传播为主,传播速度慢范围小,难以形成大范围的舆情。针对上述传播特点,高校一般采用传统的单向舆情引导模式,例如上思政课、辅导员谈心谈话等形式。新媒体时代,高校舆情呈现出突发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播渠道多的特点。高校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引发学生不满情绪,产生次生舆情。新媒体时代高校舆情应对和处置考验的不仅仅是高校对舆情事件的引导能力,更是考验高校从舆情监测、评估,到应对化解这一系列的综合能力。

12、近年来,虽然国内高校开始重视舆情,但在应对体制机制上仍然不够健全,相关部门具体职责不够清晰。(三)高校舆情应对队伍建设不完善新媒体技术的变革延展了高校舆情发生的场域,实现了从物理空间到虚拟空间的剧变,高校舆情应对队伍建设也亟需因时而变。以学校宣传部门牵头,学工部门、团委、院系联动,辅导员、班主任走访谈心谈话,这种传统的舆情处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媒体时代高校舆情传播特点。新媒体时代下,高校舆情应对要求管理者精通“十八般武艺”,不仅要有扎实的媒介素养,还需要掌握舆情监测预警的技术手段和具体应对处理能力。而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没有配备这样的专业化队伍,高校舆情工作队伍多为宣传部、学生工作干部,对高校舆

13、情发生的苗头性事件敏感度不高,面对突发校园舆情处置比较被动,在工作处置的具体方法上有待继续提高,一定程度上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埋下隐忧。面对网络上高校舆情多发的态势,要保障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绝对安全,打造一支敏感性强、专业水平高、反应处理速度快的专业化高校舆情队伍显得尤为重要。(四)学生问题诉求反馈渠道不畅高校网络舆情表面上看起来是不同群体面对高校事件态度、情绪、观点的大合集,是一种网络行为,但是细究高校舆情产生的原因,多为高校现实生活中各类具体现象和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回应或处理。学校与学生群体之间没有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缺少良性的互动,学生诉求缺少有效的渠道,高校管理服务意识不够强,“以学生为中

14、心”的理念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学生喜欢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主张、诉求和情绪,意图依靠网络舆论引起校方重视,以期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学校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处理,极易产生次生舆情,经过发酵酝酿成为更大的网络舆情事件。三、新媒体时代高校舆情的应对策略近些年,在新媒体技术的不断赋能加持下,做好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对维护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稳定的作用愈发凸显,势必要探索形成一套切实有效的高校突发舆情事件的应对体系,助力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总目标。(一)提升高校主流舆论传播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5新媒体环境下打破了高校宣传自上而下传播的模式,构建了学校与学生主客体间互动平

15、等交流的场景,利用好这一特性制作贴近学生的主流宣传内容,既能提升高校主流舆论的传播效能,又有助于高校管理者真正走进学生群体中,倾听学生心声,了解学生动态,及时发现可能存在舆情风险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使高校舆情引导工作有的放矢。通过合理设置议程,不断加强主流意识形态舆论引导力是新形势下高校宣传工作的重要课题,对于高校舆情管理有重要意义。从高校层面来看,应当建立主流舆论宣传引导工作宏观总体目标,围绕加强校园主流舆论宣传传播力、引导力两个维度,整合校内宣传资源和力量,加大人力物力投入,构建新媒体主流传播平台矩阵。从宣传主体层面来看,应当充分搜集挖掘贴合大学生生活实1042023年第3期际的话题,“

16、青年在哪里,网络思政就在哪里。”围绕高校主流宣传中心议题充分梳理整合,优化信息生产流程,将偏离中心的议题、非主流的议题剥离,强化内容把关,把对大学生有正面价值和引导意义的优质议题以生活化、互动化、趣味化、平易化的形式投放到大学生群体中,把握好主流宣传内容严肃性与“接地气”的度,既能使主流思想宣传与大学生现实需求契合,又能充分调动大学生作为信息主体的阅读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实现舆论引导目的。浙江省党委宣传部推出的公众号“浙江宣传”荣获2022年中国应用新闻传播十大创新案例,“浙江宣传”在众多官方公众号中杀出重围,屡获“10W+”的原因离不开特色鲜明、活泼的选题策略和与时俱进的文风,既树立了良好的地

17、方形象,又有效引导了主流的价值观,值得高校在舆论引导工作中借鉴。(二)建立高效的数字化舆情监测预警体系新媒体时代下,高校舆情管理应实现从“事后应对”到“监测预防”的转变。建立高效的舆情监测预警体系是做好高校舆情工作的关键,这可以有效把握校园舆论动态,快速发现风险隐患。截至2023年3月1日,新浪微博#高校#话题阅读总量3.2亿次,讨论11.6万次,仅当日阅读量就达4.6万次。新媒体时代,众多社交新媒体平台每日产生海量的舆论动态使得高校在舆情监测工作中难度加大,人工监测手段显然已不能满足新媒体时代高校舆情监测预警的要求。“在社会领域全环节链条关系中人工智能不再是作为提升效率或是推动流程再造的 技

18、术,而是一种思维”6,高校应“自觉主动地用数据的眼光来思考、分析和解释这个斑驳陆离的世界”7。因此,以技术赋能为基础,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抓取、语言算法分析信息技术,深度挖掘整合大学生群体关注舆情风险事件时产生的评论、观点,形成一套数据可视化、实时性的舆情监测平台,实现高校舆情“技防”是必要的,既能减少人工监测成本,又能提高高校面对海量信息实时监测及处置效率。(三)建设专业化的高校舆情队伍舆情工作是专业性较强且复杂的工作,对于高校自身而言,得天独厚的人才资源是高校在舆情工作队伍建设上的天然优势。一方面建设具有传播学、信息技术处理等专业背景的舆情工作队伍,为高校舆情事件应对处理提供专业支持,改善当下

19、高校在舆情事件应对中信息滞后、敏感度不高和应对能力不足等问题。依据舆情事件影响力不断完善舆情处置应急预案,不断完善舆情监测体系,健全舆情处理配套机制,强化法治思维,及时修订完善校园舆情相关文件制度,将大学生网络言行纳入学生成长考评体系,以便科学高效地开展舆情应对处理工作。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干部、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的作用,深入学生之中倾听学生声音,经常性走访学生宿舍谈心谈话,及时发现处理可能会产生高校舆情的苗头性问题。2023年3月9日15:23分,观察者网抖音号发布“某地某学院规定白天没课也不能回宿舍,学生在餐厅内集体高呼抗议”的视频,仅半天时间点赞快速达到 2.6万,评

20、论7000余条,校方虽及时回应称“规定系30年前定下的老规矩”,但显然作为舆情应对关键点的第一次回应是失败的,回应不仅没有说服网友,而且产生了次生舆情。该事件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值得高校管理者深思。(四)畅通校园问题收集反馈渠道著名学者陈力丹指出,尊重舆论是把握和引导舆论的前提。8在高校舆情事件频发的时代挑战下,势必需要摒弃舆情事件就是负面新闻的思维,精准结合当下高校舆情、学生特点以及管理需要,从源头出发找准主要矛盾,建立畅通的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渠道,形成制度化的问题意见收集与反馈良性机制,将问题及时化解,避免小问题在蝴蝶效应下转变为网上的舆情风暴。在具体实践中,要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21、,“在处于现代化之中的社会,扩大政治参与的一个关键就是将社会公民引入国家政治。”9新媒体时代,高校舆情管理宜“疏”不宜“堵”,要更好保障学生在高校民主管理、文化活动、校园生活等方面的知情权、话语权和参与权,积极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搭建良性的学生信息反馈渠道,畅通学生诉求、意见建议收集机制,及时回应学李厚建梁晨晨新媒体时代高校舆情特点及应对策略探析1052023年昌吉学院学报生关切,走好新形势下的“网上群众路线”。(五)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新媒体时代高校舆情管理归根结底还是在做“人”的工作。加强主流舆论宣传引导,建立预防和化解舆情的队伍、机制是必要的措施,从源头出发,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持

22、续完善丰富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同样是做好高校舆情工作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消除智媒时代媒介的社会负面效应。要充分利用智媒时代媒介的传播优势,使其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10新媒体时代信息洪流泥沙俱下,给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思政育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在高校层面要保证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可持续性,不断探索丰富完善适应新形势下学生网络思政教育需求的课程体系,积极开展网络思政育人队伍和阵地建设,动员全员参与到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中,不断完善高校思政育人体系。其次,在高校教育工作者层面,要强化网络思政教育育人意识,主动做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参与者和责任人,用互联网思维武

23、装头脑,经常性深入学生群体走访调研,掌握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方法,准确把握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的特点和行为,增强对可能产生舆情的大学生互联网行为的预判能力,及时处置,防微杜渐。参考文献: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83.2 美 凯斯 桑斯坦.网络共和国 M.黄维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47.3 法 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M.冯克利,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9.4 丁柏铨.略论“大舆论场”:对舆论格局和舆论引导的新思考 J.新闻与写作,2020(1):64-71.5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

24、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N.人民日报,2022-10-26(001).6 姚翼源.高校网络舆情治理的关键问题与实践向度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2(3):161-166.7 黄欣荣.大数据时代的思维变革 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28(5):13-15.8 孟凌霄,陈力丹.尊重舆论是把握和引导舆论的前提J.新闻论坛,2016(6):32-34.9 美 塞缪尔 P 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M.王冠华,刘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68-69.10 丁雷.智媒时代高校媒

25、介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J.管理工程师,2023,28(1):62-66.(责任编辑:陆遐)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ublic Opinion in Colleges andUniversities in the New Media EraLI HoujianLIANG Chenchen(Student Affairs Department of Party Committee,Xinjiang University,Urumqi,Xinjiang 830046)Abstract:In the era of new med

26、ia,the boundary between subject and object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becomes blurred,which also brings greater challenges to public opin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ombining with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opin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era of new media,this paper analyze

27、sthe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opin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era of new media and the problems to besolved.It is believed th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enhance the mainstream public opinion communicationpower,establish an efficient digital public opinion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 and public opinion workteam,smooth the channels for collecting and feedback campus problems and strengthen the online ideological and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Key words:new media;public opin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practical countermeasure1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