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土文化传承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7810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7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土文化传承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土文化传承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土文化传承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乡村振兴XIANGCUNZHENXING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土文化传承研究陈亮1 郭常山王燕彭震宇*1(1.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四川内江6 4 1 0 0 0;2.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内江6 4 1 0 0 0)摘要:乡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着乡村生活的点点滴滴,尤其是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能为乡村振兴提供稳定的秩序、强大的助力、有力的抓手和营造良好的环境。针对乡土文化传承的环境不断恶化、传承主体严重流失、传承客体逐渐凋散、传承机制不够健全等乡土文化传承困境,本文从健全和完善乡土文化传承机制、注重培养村民的文化自觉性、加大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力

2、度、多渠道筹措乡土文化传承基金、提高相关资源整合利用效率五个方面提出了乡土文化传承的路径。关键词:乡村振兴;乡土文化;文化传承乡土文化作为乡镇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乡镇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之中就包含了“文化振兴”这一重要内容,2 0 2 2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启动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整合文化惠民活动资源,加强农耕文化传承保护,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尤其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乡土文化作为乡村文化的灵魂,对乡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开发,有助于增强乡镇居民对乡土文化的价值认同。开展乡土文化传承

3、研究,探寻乡土文化传承面临的困境,提出更多切实可行的乡土文化传承路径,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有序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一、乡土文化的内涵乡土文化作为乡村发展的重要传承,是农民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不断沉淀和传承而形成的一种特有表现,它承载了乡村的人文、意识、标准、习俗、习惯。笔者认为,乡土文化是某一特定区域范围内的乡村文化经过长时间的传承和沉淀,形成的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文化,包括农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村规民约、生产生活方式、人际交往方式、宗教信仰、地方方言、建筑风格、民俗服饰等。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土文化传承的意义(一)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稳定的秩序乡土文化集成了农民长年累月的日常生产生活习惯,蕴含了各

4、地农村特有的风俗,让农民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了一种自我遵循的农村社会发展规则。该区域内的农民在这种既定规则下不断继承和发展乡土文化,让乡土文化具备更加特殊的文化内涵,更加完善,并维持着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充分借助乡土文化来约束农民的日常生产生活及经济活动,帮助人民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确保农村和谐稳定,为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营造和谐的乡村生活秩序和稳定的生活环境。(二)能够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强大助力乡土文化作为乡村发展的灵魂,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河南农业2 0 2 3 年第2 3 期10HENANNNONGYE有序实施的关键环境,优秀乡村文化的良好传承与进步能为乡

5、村振兴提供强大助力,两者相互促进。一方面,乡土文化承载了乡村各方面的力量,这些力量能够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乡土文化作为乡村文明的重要支撑,充分反映了特定区域内农民的意识、思想和观念,村民对乡土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支撑,不断推动着整个乡村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能够为乡村振兴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动力。(三)能够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有力抓手乡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特有的文化内涵,能够为生活在快节奏、大压力工作生活环境的人们提供一种怡然自得的悠闲,让他们在工作、生活中收获生活的幸福与心灵的欢愉。借助乡土文化丰富的文化产品和

6、人文景观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乡村旅游,关注乡村发展,进而提升乡村的综合经济效益。此外,乡土文化的形成方式一开始就与自然生态密切相关,是对绿色生态观念的有效总结,加上城镇人口的念乡情结,乡村地区的田园风光逐渐成为城镇人口周末休闲旅游的首要选择,增添了乡村地区的发展活力。因此,传承优秀乡土文化,能够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加速乡村地区的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四)能够为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环境传承优秀乡土文化,能够焕发乡土文化的活力,发挥乡村村落建筑、历史遗迹及自然景观的特有文化价值和产业价值,通过展示地方技艺,让乡村文化更好地走进广大人民群众的视野。同时,塑造良好的乡土文化形象,能够在无

7、形中增强当地农民的自豪感,让农户对乡村发展更加自信,农民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也将得到不断增强,助力乡村振兴的能动性也将得到有效提升,从而为乡村振兴营造更好的乡土文化氛围。三、乡兴战略背景下的乡土文化传承面临的困境(一)乡土文化传承环境不断恶化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和国家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导河南农业2 0 2 3 年第2 3 期乡村振兴XIANGCUN ZHENXING致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许多地区开始出现空心村,最终造成自然村落和传统村庄这些承载乡土文化的载体逐渐消失,传统村落之间的地域联系和血缘关系不断疏远,最终导致既成的礼法风俗、行为准则、伦理道德、家族家规、村规民约等不断消失,传统

8、习俗、技艺、特色民居、宗族祠堂逐渐消失,乡土文化传承呈现出活力和动力不足的现象,直接影响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文化振兴。(二)乡土文化传承主体严重流失在现实生活中,现有的教育体系和教育理念对乡土文化传承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将乡土文化传承纳人教育教学之中,因而导致乡土文化传承创新不足。此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乡村的社会结构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受城市各项优越条件的吸引,造成乡村青壮年大量外流,乡村发展后续储备力量严重缺失,进而影响乡村的整体文化结构,乡土文化传承受到严重挑战。同时,村民的思想观念出现了极大转变,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收人和物质文化资源,他们开始由传统农村向城市转移,年轻人不愿传承收人较低

9、的传统手艺,这就导致民间传统工艺不断消失,影响乡土文化的后续传承。(三)乡土文化传承客体逐渐调就现阶段乡土文化的传承情况来看,在一些传统节日方面,我国仍然还保留着传统的节庆习俗,但是村民对这些传统节日的过节氛围却变得越来越淡薄,有时候甚至感受不到节日的气氛。同时,随着乡土文化载体的消失,乡土文化出现了严重的流失。比如,唢呐、评书、舞狮、地方戏、庙会等文化载体不断衰败,加冠、追思、敬老、红白喜事等礼仪逐渐消失,皮影、唱腔、剪纸等民间技艺也面临着断承的困境,而这些乡土文化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文化资源,能够为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提供重要助力,因而必须更好地传承下去。此外,在快节奏和快消费这样的大

10、环境下,再加上国外文化的冲击,乡土文化的经济意味更加浓厚,人文情怀变得更加淡薄,传承危机日益严峻。(四)乡土文化传承机制不够健全在传承和创新乡土文化的过程中,由于乡村发展没有建立长远和稳定的发展规划,对乡土文化的内涵和传承没有进行深入剖析,导致乡土文化传承仅仅考虑了人文情怀、民风民俗、地方特色等浅层次的乡土文化内容,并没有真正挖掘乡土文化的深刻内涵。同时,在实施乡土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没有建立明确的乡土文化保护制度,乡土文化传承工作的开展无法得到有力保障,不利于乡土文化振兴,也不利于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土文化传承的路径(一)健全和完善乡土文化传承机制坚持以国家总体规划为

11、蓝图,编制与地区乡土文化传承保护实际相符的总体规划,并纳入省、市、县、乡镇的整体规划,有序实施乡土文化传承保护工程。政府部门要建立相应的乡土文化传承保护工作小组,制定乡土文化传承的相关政策措施和相关管理办法,督促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乡土文化传承工作的开展,对现存的乡土文化进行全面评估、科学开发,解决乡土文化传承难题。将乡土文化传承工作纳人政府年度综合考核,建立完善的追责机制,提高党政机关重视乡土文化传承的工作理念,对乡土文化传承保护工作有贡献的人提供必要的荣誉,对工作失职人员要进行严格追责,创新推动乡土文化传承工作开展。(二)注重培养村民的文化自觉性村民作为乡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载体,村民文化自

12、觉性直接关系乡土文化传承的效果,当村民对乡土文化有足够的自信和自豪,他们才愿意将乡土文化传承和发扬下去。因此,要充分做好乡土文化的宣传推广工作,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村民的文化自觉性。立足乡村发展实际,逐步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发挥乡村文化站的作用,在满足村民日常文娱需要的同时,通过丰富多样的乡土文化活动来调动村民的学习兴趣,让村民在日常生活中享受文娱的快乐。有效借助大数据及“互联网+”平台,通过传统宣传手段与现代化宣传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开展乡土文化知识宣传,并举办各类展览、讲座、赛事、研讨交流等活动来帮助乡土文化走进大众视野,进而有效增强村民对乡土文化的自豪感,让村民能够发自内心传承优秀

13、乡土文化。同时,要注重村民的思想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深挖优秀乡土文化的深刻内涵,在乡村中营造和谐文明、家风优良、民风淳朴的乡村氛围,并借助乡贤、青年人才、优秀党员等树立良好形象,引导村民崇德尚礼、举止文明,建设美丽新农村。(三)加大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乡土文化传承和保护离不开人这一主体,许多乡土文化都是经过一代又一代人言传身教才传承下来的。作为政府部门,要认清乡土文化传承人的重要性,充分结合地区乡土文化的实际发展情况,组建乡土文化人才库,并为之匹配专项的乡土文化传承资金来保障这些乡土文化人才的NONGYE11.HENAN乡村振兴XIANGCUN ZHENXING物质需求和提升他

14、们的综合素质,为乡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培养更多优秀的接班人。要充分调动相关部门和村委会力量,做好乡土文化各项材料的挖掘和收集整理工作,并将当地保存的乡土文化资料整理成册,印发给辖区农户,扎实推进乡土文化宣传工作的有序开展。要加快乡村“新乡贤”队伍建设,切实发挥榜样力量,组织农村留守老弱妇孺成立乡土文化传承“志愿者”来号召家庭所有成员参与优秀乡土文化传承,形成传承合力。加强人才引进,为优秀高校毕业生和优质返乡青年提供专项资金扶持,更好地吸引优秀青年返乡传承优秀乡土文化。此外,一套打造高质量的乡村干部队伍,通过培训和人才引进提升乡村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为优秀乡土文化传承注人新鲜血液,推动优秀乡土文化

15、创新发展。(四)多渠道筹措乡土文化传承基金资金是乡土文化传承的重要保障。省、市、县政府部门应结合各地区的乡土文化实际,设置乡土文化传承和保护专项资金,并纳入相应财政预算,为乡土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要广开乡土传承和保护资金的筹措门路,鼓励和支持市场主体参与乡土传承,利用市场杠杆,科学合理地开发乡土文化资源;同时,明确相应的奖励扶持制度,对乡土文化传承的杰出贡献者提供相应的年度奖励,调动他们参与乡土文化传承的积极性。要充分借助数字经济、大数据、互联网等优势资源,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县域乡土文化传承,为乡土文化传承,注人更多的社会资产。此外,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要切

16、实增加文化建设资金的投入比例,打造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乡土文化产品,并坚决抵制乡土文化资源的盲目开展。(五)提高相关资源整合利用效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相关各部门要站在长远的角度去思考文化振兴,避免出现为了利益的盲目开发,进而导致乡土文化的变质和破坏。要充分结合乡土文化的地域发展特色,因地制宜推动乡土文化开发工程有序开展,在尊重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对拥有的乡土文化资源进行全域开发,打造一批集休闲、度假、体验、参与、研学等为一体的乡土文化旅游,进而推动乡土传承工作的有序开展。采取“政府+龙头+社会”的乡土文化综合开发模式,对乡土文化资源的深刻内涵进行充分挖掘,并充分借助公司运营、村

17、民参与来一同打造特色地域文化品牌,形成差异化的乡土文化产品,提高乡土文化产品的综合竞争实力。参考文献:1李邦岭.浅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措施.建材与装饰,2 0 1 8(4 3).2王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土文化的传承.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 0 1 9,4 0(1 1).3王艳云,白亚锋.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载体的创新研究.文化学刊,2 0 1 9(0 2).4马树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土文化传承略论.延边党校学报,2 0 2 0,3 6(0 3).5李佳霖.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汉字文化,2 0 2 0(2 0)。6陈嘉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人才培养与乡土文化发展困境研究.山西农经,2 0 2 1(2 1).基金项目:内江思想政治建设研究中心项目(项目编号:NJSZ-B2105)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土文化传承研究的成果。作者简介:陈亮(1 9 8 8.1 2-),男,汉族,四川威远人,硕士,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基层党建、“三农”问题。通讯作者:彭震宇(1 9 9 1.1 1-),男,汉族,四川安岳人,硕士研究生,农艺师,研究方向:园艺、农业科技创新研究。河南农业2 0 2 3 年第2 3 期12HENANTNONGYE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