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透镜及其应用练习题
一、填空:
1.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__作用,所以又叫做__________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__作用,所以又叫做__________透镜.
2.小华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前后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__________.在__________处可点燃火柴.当把一小灯泡放在该点时,灯泡射向凸透镜的光,经凸透镜后将成为__________.
3.平面镜、凹透镜、凸透镜是常用的三种光学器件,其中利用光的反射规律的是__________镜;利用光的折射规律的是__________镜;能会聚太阳光的是__________镜.
4.小王在看地图时,有一个细小地方总是看不清楚,他想放大了再看,于是将地图放在玻璃板下,在玻璃板上滴一滴水,于是看清楚了.请你帮他分析,这是为什么?
5.幻灯机与投影仪不同的是直接把像水平投到屏幕上,不需平面反射光.为了看到正立的像,应把幻灯片__________放.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一些,应将幻灯机__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屏幕,并将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__________(填“增大”或“缩小”).
6.在用放大镜观察昆虫标本时,为了看得更清楚些,应尽可能让凸透镜离标本__________些,但这个距离不能大于__________.
7.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右图,其正面呈圆弧形,这样就 可 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水银柱,以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____,使我们能看到水银柱放大后的____像.
8.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能成__________像的光学原理制成的.照相机的调焦装置是用来调节镜头到__________的距离的,当拍摄近的景物时,镜头要往前冲,离胶片__________一些.光圈是用来控制进入镜头的__________多少的;快门是用来控制曝光__________的.
9.图3—28左边的实线框内是某一物体的形状,右边4个虚线框内是供选择的物体像的形状.以下填空时,只考虑像的形状,不考虑像的大小.
图3—28
(2)在平面镜中看到的该物体的像的形状为__________;
(3)把投影仪的反射平面镜卸掉,让物体的像成在天花板上,这时看到该物体的像的形状为______;
(4)用放大镜看物体,看到的该物体的像的形状为__________.
10.凸透镜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是_______;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是_________.
11.某同学拿了一个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要想观察细小的物体应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_________的下方;要想用它得到放大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_________,此时像的位置在_________的范围;要想用它得到缩小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_________,此时像的位置在__________的范围.
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在屏上出现的像是_________像(填“虚”或“实”).
13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凸透镜的焦距时能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1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凸透镜成实像时,在将蜡烛从远处移向凸透镜的过程中,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变_________.
15.图3—30中分别画出了眼睛看近处和看远处的各两种光路,在A、B、C、D四种光路中,__________描述了正常眼的成像情况;__________描述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__________描述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
图3—30
A B C D
16.小明的爷爷有一副老花眼镜,一天晚上,小明想估测这副眼镜的度数,小明把房间的窗户打开,使得在房间里能看见窗外很远地方的一盏明灯.小明站在白墙旁边用眼镜片把这盏灯的像成在白墙上.小明测得此时镜片到墙的距离是约等于34 cm.这样,可以认为,这副镜片的焦度是_________,镜片的度数是__________度.
17.小明的爷爷和爸爸都是老花眼,爷爷的老花眼更重一些,小明的妈妈则是近视眼.他们用的三副眼镜都放在报纸上,如图3—33所示,现在爸爸要看书,让小明把眼镜递给他,小明应该拿图__________中的那一副.
图3—33
18.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靠近眼睛的叫__________,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__________.
19来自被观察的微小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________,目镜的作用则是把这个像__________.
20.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分别由__________组成.物镜的作用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__________,目镜的作用是用来把__________.
21.如果眼球的______,或者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_______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__________造成近视眼.
二、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改变
B.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他们的光学性质都是由于光线透过时,在两侧表面发生了两次折射形成的
C.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相交于一点
D.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通过凹透镜的光线一定是发散开的
2.放幻灯时,银幕上出现了一面旗,它的形状如图中的A相似,则幻灯机上的旗应是图中( )
3.如图3—11,在各个方框中恰当的位置上画出合适的透镜. ( )
4.一束光在空气中经凸透镜折射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是平行光束 B.一定是会聚光束C.折射光束比原来的光束会聚一些D.一定是发散光束
5.关于放大镜,如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放大镜就是凸透镜 B.用放大镜可得到物体倒立的像
C.物体放在任何位置都可以得到放大的像
D.只有把物体放在凸透镜焦点以内,才能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6.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像 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像
C.投影仪成倒立缩小的像 D.幻灯机成正立缩小的像
4.一个人照一张一寸照片后,又想照一张2寸照片,摄影师应使( )
A.照相机远离人,暗箱拉长 B.照相机远离人,暗箱缩短
C.照相机靠近人,暗箱拉长 D.照相机靠近人,暗箱缩短
5.如图3—27为凸透镜成像的示意图.由于不慎将透镜的上沿摔掉一块(图中阴影部分),则所成的像将( )
图3—27
A.像的A′部分消失了 B.像的B′部分消失了
C.成像的效果不受影响 D.像A′B′是完整的,亮度变暗
6.一个人照完一张半身像后,又想照一张同样大小的全身照,摄影师应使( )
A.照相机远离人,暗箱拉长 B.照相机远离人,暗箱缩短
C.照相机靠近人,暗箱拉长 D.照相机不动,只调大光圈
7.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20 cm的纸上接到一个很小的亮斑.当将一个物体放在距这个透镜50 cm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 )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实像
8.关于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成虚像时,因用光屏接收不到,所以人眼也看不到
B.虚像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C.虚像总是放大的,实像有时是放大的有时是缩小的
D.虚像用眼可以看到,用光屏接收不到
9.将一个物体放在距凸透镜20 cm处时,用光屏可接收到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20 cm B.10 cm C.30 cm D.15 cm
10.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到光屏的距离为60 cm,他想在光屏上成一个与蜡烛等大的像(保持蜡烛到光屏的距离不变),应选择的凸透镜是( )
A.焦距大于30 cm的B.焦距小于30 cm的C.焦距等于30 cm的D.焦距等于15 cm的
11.某同学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4 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6 cm B.7cm C.10 cm D.20 cm
13.在使用照相机时,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拍摄远景时,应当将镜头向前伸 B.拍摄近景时,应当将镜头向前伸
C.阴天拍摄景物时,应当开大光圈 D.阴天拍摄景物时,应当缩小光圈
14.照集体像时,发现有人没进入镜头,应先要调节照相机,再( )
A.增大物距,使照相机后移 B.减小像距,可缩短暗箱长度
C.增大进光量,开大光圈 D.将快门数字调大
15.放投影片时,在屏幕上得到的是胶片上图像的( )
A.正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
16.一个焦距是10cm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20cm处逐渐移向30cm处的过程中( ).
A.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B.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
18.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若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测得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为10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有可能为( ) A.3cm B.5cm C.7cm D.14cm
20.要在光屏上得到跟物体一样大小的像,下列元件中应选用( )
A.平面镜B.凸透镜C.凸面镜D.凹透镜
21.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需要从高空飞机上向地面拍照,若使用的相机镜头焦距为50mm,则胶片与镜头的距离应为( )
A.100mm以外 B.恰为50mm C.50mm以内 D.略大于50mm
22.摄影师利用“135”照相机对着一学生拍完一张全身像后,接着对站立不动的该生再拍一张半身像,则摄影师应( )
A.缩短相机与学生距离,同时将镜头内缩B.缩短相机与学生距离,同时将镜头外推
C.增大相机与学生距离,同时将镜头内缩D.增大相机与学生距离,同时将镜头外推
23.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实像,如果这时用硬纸板将凸透镜遮住一半,则( ).
A.屏上不能成像B.屏上不能成完整的像
C.屏上仍能成完整的像,但比原来暗D.屏上仍能成完整的像,且和原来的像没有任何不同
26.参照上题的判断,选出以下的正确说法( )
A.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虚像,用望远镜看到的是实像
B.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实像,用望远镜看到的是虚像
C.目镜成的是实像,物镜成的是虚像 D.目镜成的是虚像,物镜成的是实像
27.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离透镜15 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那么当物体位于焦点前35 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可得到( )
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倒立、放大的虚像
28.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当蜡烛位于凸透镜某位置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呈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与光屏的位置相互交换,则在光屏上将出现一个( )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等大的实像D.得不到实像
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像和虚像都能显示在光屏上 B.实像和虚像都不能显示在光屏上
C.虚像能用眼睛看到但不能显示在光屏上D.实像能用眼睛看到但不能显示在光屏上
30.将物体从距凸透镜3f处移向5f处,在移动过程中物体的像如何变化( )
A.先放大后缩小B.先缩小后放大C.逐渐变大D.逐渐变小
31.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发现,当蜡烛到透镜焦点的距离是10 cm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放大的像,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该透镜的焦距大于10 cm B.当该蜡烛距凸透镜10 cm时,可成一放大的像
C.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20 cm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缩小的像
D.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8 cm时,在光屏上得不到烛焰的像
三、作图与实验
1.(2012泰州)如图5-1-1所示,作出光线通过凹透镜的光路(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2.(2012广东)如图5-1-2所示,根据图中的光的传播方向,在虚线框内画上凸透镜或凹透镜。
3.(2012福州)如图5-1-3所示,请在图的方框内画出合适的透镜。
4.(2012广安)请完成如图5-1-4所示的光路图。
5.(2012泰安)如图5-1-5所示,从光源S发出的两条光线,其中一条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另一条过凸透镜的焦点,请画出这两条光线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6.(2012凉山)如图5-1-6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
7.(2012南充)如图5-1-7所示,在图中画出通过透镜的折射光线
8.(2012遵义)如图5-1-8所示,为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两条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
9.(2012大理)如图5-1-9所示,画出图中入射光线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10.(2012淮安)如图5-1-10所示,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11.(2012桂林)如图5-1-11所示,请在图中画出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12.(2012资阳)如图5-1-12所示,画出光线ab和Oc通过透镜前后的完整光路。
13.(2012揭阳)如图5-1-13所示,一束光射向凸透镜经折射后射到一个平面镜上.请在图中画出射向凸透镜这束入射光和经平面镜反射的光路,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1.(2012茂名)如图5-2.3-30 所示,MN 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为蜡烛,A’为蜡烛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确定凸透镜的位置及其焦点,并将它们画出来。
四、实验题
14.(2012扬州)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中出现了如图5-2.3-42所示的情形,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上/下)调整。
(2)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将烛焰放在距离凸透镜25cm处,调节光屏可得到倒立、____(放大/缩小/等大)的实像,应用这个原理工作的仪器有______。
(3)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将蜡烛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应将光屏____(远离/靠近)透镜,光屏上的像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15.(2012泰州)小明和小华一起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他们分别用f1=l5cm和f2=10cm的凸透镜做实验,下表是他们记录的部分数据
像的性质
焦距f/cm
试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倒立、缩小
15
①
40
23
②
35
27
10
③
40
13
④
35
14
(1)若以“透镜的焦距为单位”进行比较,在成倒立、缩小的像时:物距(u)与焦距(f)的关系是________;像距(v)与焦距(f)的关系是________.
(2)成倒立、缩小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___;若物距相同,焦距大,像距____.
16.(2012包头)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用如图5-2.3-43所示的装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A ,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用另一个焦距为f/的凸透镜代替原来焦距为f的凸透镜并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B,观察实验现象,他发现像B比像A变大了。
⑴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判断f/与f大小关系是____。
⑵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B之后,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向____移动一小段距离,为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蜡烛应向____移动。
⑶由实验可知:当用变焦照相机拍照时,如果想使被拍摄景物的像变大些,应调节相机的焦距变____些。
17.(2012泉州)下面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过程,请你和他一起完成这项探究:
(1)小明将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最小的亮点F(如图5-2.3-44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f=____cm; 将一支高1.5 cm发光棒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____、____的实像。
(2)把该发光棒立于凸透镜前,在光屏上成了3 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 )
A.9 cm B.12 cm C.18 cm D. 27 cm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