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思想: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合理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能有效地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同时必要的板书设计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的脉络。
媒体设计思想:内容设计力求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要求,操作简便,能启发学生思维。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板书设计:第二章 有理数
第一节 正数和负数
小学: 自然数和分数
知识点1 阅读:为什么要引入负数?负数来源于生活。
说明: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合作探究:实际应用
知识点2:正数大于0的数是正数,
在正数的前面带有“一”时叫做负数。
“十”(正号)表示正数,也可以省略。
数0既不是正,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思考:1有没有比0小的数。
2判断: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3怎样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负数或0?
课堂教学流程:
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毛
2、数学思考: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
3、解决问题:会用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重点:正、负数的意义。
难点: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课前准备幻灯片
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及活动内容和目的
活动1 问题引入 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数起源于生活。
活动安排 使学生进入问题情境。从而引出问题。
举例说明 用更多事例,丰富问题情境。
活动2 学习负数的概念 说明什么是正、负数。
负数概念的应用 进一步认识正数和负数。
活动3负数概念的巩固 全面认识正数和负数。
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一: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引出生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不够用了。
上课开始时,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简要说明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学生思考:生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
师: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先向你们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是XXX,身高1.59米,体重54.5千克,今年33岁.我们的班级是七(2)班,有50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27个,占全班总人数的54%…
问题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
你能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
师生小结: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
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看书和观察(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交流。
问题3:
(1) 你发现了不熟悉的数字吗?
(2) 凭你的经验,你能解释这些陌生数字的意义吗?
(3)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见过类似的数字吗?
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需要一种前面带有“-”的新数。
师生行为及设计意图:以上的情境和实例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为正确建立相反意义的量奠定基础。
: 活动二:明确正负数的概念
利用多媒体师强调: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相反,如向东与向西,收人与支出;二是它们都是数量,而且是同类的量.
利用板书条理化,简单清楚明确概念。这些问题是这节课的主要知识,教师要清楚地向学生说明,并且要注意语言的准确与规范。
思考:1有没有比0小的数。
2判断: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3怎样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负数或0?
让学充分发表想法。
活动3举一反三,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本节有何收获?1、由于实际问题中存在着相反意义的量,所以要引人负数,这样数的范围就扩大了;
2、正数就是以前学过的除0以外的数(或在其前面加“+”),负数就是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
3、0不仅仅表示没有,还是正负数的分界。
作业可设必做题和选 做题,体现要求的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