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二模试题汇编-实验.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5973691 上传时间:2024-11-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模试题汇编-实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二模试题汇编-实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模试题汇编---实验 33.(8分)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在一次科技活动中,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其中A、C是包有过氧化钠的棉花,B是未包过氧化钠的棉花。实验中观察到A、C棉花依次燃烧,B棉花未燃烧。 (1)B棉花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2)棉花能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之外,还需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条件。 【提出问题】上述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提供燃烧条件的? 【查阅资料】1.Na2O2与稀盐酸反应时,生成NaCl、H2O和O2。 2.在常温下Na2O2与CO2、H2O均能发生化学反应。      3.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吸水后变为蓝色。 【实验设计】经过讨论,小组同学设计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①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 ②把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内; ③用力推动针筒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试管内; ④一段时间后,在P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①无水硫酸铜没有变蓝色;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分析】 (3)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装置中产生现象的原因是 。 【实验结论】①Na2O2和CO2反应产生的一种气体,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的一个条件。 ②Na2O2和CO2反应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的另一个条件。 【拓展提高】①Na2O2和CO2反应除生成一种气体外,还生成了一种固体,学生甲认为生成的固体是NaOH,学生乙认为是Na2CO3,同学们经思考后认为     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 ②写出Na2O2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3.(8分) (1)对照实验。 (2)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以上。 【实验现象】②E中石灰水变混浊; ③P处带火星木条复燃。 【实验分析】 (3)除去A中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 (4)Na2O2与CO2反应放出热量,使烧杯E中石灰水温度升高,由于Ca(OH)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升温导致饱和石灰水析出固体Ca(OH)2,产生浑浊。 【拓展提高】①甲,反应前没有H元素,因此不可能生成NaOH。 ②2 Na2O2+2CO2 2Na2CO3+O2 ↑。 (海淀)32.(5分)甲、乙两个实验小组利用右图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做了一个兴趣实验,证明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产物中有碳酸钠生成。他们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玻璃管中加入石灰石和稀盐酸,在气球中收集二氧化碳 气体; ②使玻璃管中的液体流入烧杯。并用清水冲洗玻璃管; ③向玻璃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它与气球中的二氧化碳 反应; ④使玻璃管中的液体流入烧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步骤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在步骤①的操作中,先在玻璃管中加入石灰石,关闭K2,打开K1和K3,从分液漏斗中加入稀盐酸,然后的操作是____________。 (3)在步骤④中,甲乙两组观察到了不同的现象。甲组发现烧杯中液体变浑浊;乙组发现烧杯中产生了大量气泡。两组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是 。 (4)实验过程中,同时打开K1、K2才可以使玻璃管中的液体流出。若关闭K1、K3,只打开K2,一段时间后液体不再流下。其原因是__________。 (海淀)33.(8分)在小组活动中,王老师演示了一个实验:将烘干的碳酸镁与锌粉按照一定比例研细混匀,按照图1进行实验。然后指导同学们对碳酸镁与锌粉发生的反应进行了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部分含有镁、锌元素物质的相关性质。 ①氧化镁、氧化锌:均为白色固体,均与盐酸反应,生成无色盐溶液。 ②碳酸镁、碳酸锌:均为白色固体,均与盐酸反应,生成无色盐溶液和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探究】 (1)实验一:碳酸镁与锌粉反应的气体产物是什么?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收集两瓶气体,盖好玻璃片。向其中一瓶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盖好振荡。 无明显现象。 ② 将另一瓶气体点燃,待火焰熄灭后,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盖好振荡。 气体安静燃烧,火焰呈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碳酸镁与锌粉反应的气体产物是 。②中气体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图1 图2 (2)实验二:碳酸镁与锌粉反应的固体产物是什么? 王老师将剩余固体分成2份,由甲、乙两组同学进行探究。 甲组同学将剩余固体直接按照图2进行实验,观察到A中有大量气泡生成,B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将产生的气体在C处验纯后点燃,观察到淡蓝色火焰。C处点燃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甲组同学获得结论:该反应的固体产物是碳酸锌和镁。 乙组同学将剩余固体先进行了处理,然后也按照图2进行了实验,观察到A中固体溶解,生成无色溶液,B中没有明显变化。他们对剩余固体的处理操作是 。乙组同学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和实验现象,分析碳酸镁与锌粉发生反应后的固体产物是氧化锌和氧化镁,其理由是 。 (3)实验反思:老师看到两组同学的实验报告后,确定乙组的结论是正确的,碳酸镁与锌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同学们对甲组的实验过程再次进行了分析,由B、C处产生的现象,可以说明甲组放入试管A中的固体成分含有 。 32.(5分) (1)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 (2)关闭K1,待气球不再胀大后关闭K3 (或关闭K1,待气球胀大到一定程度后关闭K3,打开K1或K2) (3)甲组是CaCl2与Na2CO3反应(1分),乙组过量的盐酸与Na2CO3反应(1分) (共2分,每个要点1分,写方程式得分) (4)玻璃管外压强大于管内压强(仅答出有气压差不得分) 33.(8分)点燃 (1)CO 2CO+O2 ===2CO2 (2)H2 继续按图1方式加热,直至不再产生气体 加热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的元素有C、Mg、Zn和O元素,依据实验现象C元素的产物为CO,Mg、Zn元素对应的固体产物中没有碳酸镁、碳酸锌、镁粉、锌粉存在,所以Mg、Zn元素对应固体产物只能是氧化锌和氧化镁。 (2分) (3)MgCO3 + Zn ==== MgO + ZnO + CO↑ MgCO3、Zn、MgO、ZnO(MgCO3、Zn为给分点) (石景山)33.(8分)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中发现一袋包装破损的漂白粉。 【提出问题】袋中漂白粉是否失效、现有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漂白粉:是Ca(ClO)2、CaCl2和Ca(OH)2的混合物,其有效成分是Ca(ClO)2;Ca(ClO)2可溶于水,在空气中即可发生反应Ca(ClO)2 + H2O + CO2 = CaCO3↓ + 2HClO。 ②HClO:有漂白作用,如能使红墨水褪色;不稳定,分解生成HCl和O2。 ③CaCl2:易溶于水,溶液呈中性;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实验1:漂白粉是否失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样品,加水后通入适量的CO2气体,再滴加一滴________ ________ 漂白粉已失效 实验2:失效后的漂白粉成分是什么? 【进行猜想】 猜想一:CaCO3; 猜想二:CaCl2和CaCO3; 猜想三:CaCl2和Ca(OH)2; 猜想四:CaCl2和CaCO3和Ca(OH)2。 【实验记录】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 有气泡出现 猜想二成立 ②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水,静置后向上层清液中滴加________ ________ ③________ ________ 【实验反思】 (1)猜想一肯定是不正确的,理由是________。 (2)漂白粉中氢氧化钙最终可能转化为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CaCO3 B.CaCl2 C.Ca(ClO)2 33.(8分) 实验1:红墨水 红色不褪去 实验2:【实验记录】 ②无色酚酞溶液 无明显变化 ③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溶解,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溶液变浑浊 【实验反思】 (1)因为CaCl2在漂白粉变质过程中不与其他物质反应,成分中一定含CaCl2 (2)A B 32.(5 分)化学小组根据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设计实验测定Cu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已知:①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② 氨气(NH3)是碱性气体 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将纯净干燥的氨气通入B中,观察到玻璃管内黑色固体变为亮红色,管口有液滴,同时生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写出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测定Cu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实验过程为:先称量CuO的质量,完全反应后测定生成水的质量,由此计算出Cu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Ⅰ.小组同学利用上图进行实验,下列装置连接合理的是(填序号,装置可重复使用) 。 ① ACBDC ② ADBCD ③ ADBDC ④ ABDC Ⅱ.在本实验中,使测定结果偏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① CuO未完全起反应 ② CuO不干燥 ③ CuO中混有不反应的杂质 ④ NH4C1与Ca(OH)2混合物不干燥 Ⅲ.在本实验中,还通过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质量达到实验目的。 32.(1)3CuO + 2NH3 加热 3Cu + N2 + 3H2O (2)Ⅰ. ③ Ⅱ.①③ (此空2分,漏选1分,有错误选项不给分) Ⅲ.CuO和Cu (房山)32.(8分)小明同学在“金属拓展阅读”活动中了解到:金属钠在常温下与水剧烈反应能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教师结合小明已有知识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小资料】金属钠一般存放在煤油中或用石蜡封存,煤油的密度为0.8g/mL。 (1)问题:采取上述保存金属钠的方法中,煤油或石蜡的作用是 。 (2)实验过程 操作 现象及解释 ① 打开止水夹a及分液漏斗活塞,待液体充满大试管后,关闭止水夹a及分液漏斗活塞。 液体分层,钠熔成银白色小球,在液体分层的界面上方跳动,产生大量气泡,下层溶液变成红色,并逐渐被压入B中。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写出一点即可) 。 ② 打开止水夹b,待B中部分溶液进入C中,迅速关闭止水夹b。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 打开止水夹c。 溶液红色消失。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④ 将燃着的木条伸到导管尖嘴处,打开止水夹a;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 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生成,A中气体为氢气。 (3)反思分析 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应结束,C中溶液的溶质是(指示剂除外,写出所有可能) 。 32.(8分) (1)隔绝水、隔绝氧气、隔绝空气(合理答案均给分) (2)①银白色、熔点低、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或大于煤油) (合理答案均给分) ②CO2 + 2NaOH == Na2CO3 + H2O ③D中溶液进入C中,产生气泡;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3)2Na + 2H2O == 2NaOH + H2↑ ① NaCl ② NaCl和HCl (2分,化学式、名称均可)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