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 学 设 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材内容: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第六册66—67页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经历获得新知的学习过程。
2、 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推导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情感态度育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 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 ;作业纸。
教学设计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什么叫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指名说说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2、要想知道天安门广场的面积有多大,你们怎么测量?要想知道中国的土地面积有多大,你们怎么测量呢?(引导学生悟出用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去摆、去测量的方法太麻烦了,也不合实际)
用面积单位去测量的方法太不现实了,那么有没有一种简便的计算方法可以求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巧妙设疑,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有机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 拿出1平方厘米的纸,按要求画长方形,分别画出三个不一样的长方形,指名说用了几个小正方形?它的面积有多大,你们说说想法。 猜想一下,它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2、 电脑演示,观察、对比、总结。
大家一起来数一数,画一画,并说出各种图形的面积,并思考: 它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归纳得出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正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师生共同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板书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想:要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如何来求?
【上述教学过程,强化了算理教学,在学生动手操作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紧紧抓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先实验、猜想,再去抽象、概括、验证长方形面积的公式。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了算理,掌握了算法,而且,在学生参与公式推导的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 求面积
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
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集体检测,旨在考察学生对新知的运用能力。
4、 量一量,再计算它们的面积。
通过动手操作,不但巩固了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运用,还引出了正方形的面积研究
指名回答正方形的长与宽有什么关系,?谁能说一说正方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 强调:正方形是边长相等的长方形,
板书: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5、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不但总结出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 公式,还总结出了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好像不同,实际是相同的。由于正方形的长和宽是相等的,所以也可以说成是边长×边长。
【在应用公式的练习中,巧妙地运用长方形与正方形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得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既突出了重点,又沟通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让我们伴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智慧岛玩一玩好吗?
1、选择题PK,旨在加深对所学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2、例5当练习独立完成,既运用了新知,又完成了教学目标,巧妙自然掺入。
3、利用数学书封面的面积,估计一下你的课桌面的面积。
动手操作,增加趣味性。
4、一个长方形长8米,宽比长短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一张纸长3分米,宽2分米,如果把这张纸剪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剪去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练习层次分明,形式各异,既为学生熟练运用公式创造了条件,又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 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作业布置:
1:课本68页练习十五第1---5题;
2:小册子。
教学反思: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本节课的重点,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和交流,加上生动有趣的课件,是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
不足之处就是很多学生对于面积公式的运用还不够熟练,学生在课后的练习还需不断加强。
教 学 设 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孟 小 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