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和“善”;
2)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把握老王人物形象的刻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的善良,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3、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阅读,形成自己独特而又创造性的见解通过自由朗读、独立思考、问题探究、小组讨论等过程,学会运用诵读法、圈点法、讨论法等学习方法研习文本。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
2、揣摩语言,深入领会语句的意味,让学生领悟到在与人交往中首先要付出爱。
教学方法:启发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爱的奉献》,毕生为消除人类的贫穷和疾病而努力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曾说过: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正像歌词所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那怎样用伟大的爱去做小事呢?今天我们就跟随我国当代女作家杨绛一起去了解一位人力车夫——老王,体会一下:平凡普通的人是如何用伟大的爱去做小事的。
二、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
作者介绍:杨绛,生于1911年,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小说有《倒影集》、长篇小说《洗澡》。文革后主要的散文创作成果是《干校六记》,记述作者1969年底到1972年春在河南“五七干校”中的生活经历。另有译文《堂·吉诃德》等。
写作背景:文章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作者一家当时受到了冲击,下干校劳动改造,被批斗。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三、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
1、小组讨论:
1)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两个方面)
2)别人是怎样对待老王的?
3)你认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你怎样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2、课文第三自然段写老王的生理残疾,还介绍了人们对老王的态度。别人如何对待老王?
1)不愿坐他的车;
2)叫他“老光棍”;
3)恶意的揣测他眼睛瞎掉的原因。
四、研讨老王之苦
五、研讨老王之善
1、朗读读课文5-22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记叙了与老王交往中的哪几件事?这几件事说明老王品质如何?
2)老王所做的哪一件事最令你感动?为什么?
六、课堂小结
请学生自主谈谈自己学习本课时后的感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