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工科背景下土壤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_吴婧.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5634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9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工科背景下土壤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_吴婧.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工科背景下土壤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_吴婧.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工科背景下土壤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_吴婧.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工科背景下土壤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吴婧(安徽新华学院城建学院建筑学与景观设计系,安徽合肥230088)摘要:土壤学课程要用好课程思政这个主渠道,促进工科学生建立深厚的乡土情结,坚定强农兴农志、爱国报国心。在新工科背景下,探究教学理念、深化教学目标、增加思政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强化教学效果、巩固教学成果、完善考核方式,推动课程思政在土壤学课程中稳步发展,体现立德树人的新工科教育特色。关键词:新工科;土壤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未考虑思政元素,课上的思政教育无所进展,或生搬硬套,起不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作用,在课下,教师也忽略思政教育的延伸,只注重批改学生练习,很少与学生从思政方面进行交流,导致课上思政

2、无深度、课下思政无广度4。2土壤学课程思政教学必要性人类和土壤有着密切的联系,土壤不仅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也是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最易受影响的自然资源,经过人类的生产劳动,土壤还能为人类提供食物。土壤的形成与更新速度非常缓慢,而土壤质量却有可能在极短时间内遭到破坏。因此,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土壤资源是全人类所面临的一项迫切而又长期的任务。土壤学课程的学习任务,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土壤及肥料方面的基本知识,还要了解受到人为影响的土壤的基本性状,更要运用土壤学知识强农兴农。所以,土壤学课程要坚持“三全育人”,全员建立乡土情结,全过程提升家国情怀,全方位融入思政教育,培养知农、爱农人才。3土壤学课程思政教

3、学目标土壤学主要研究土壤的形成、土壤矿物质、土壤有机质、土壤资源概况、土壤污染与治理等,在课程教学目标的引领之下,恰到好处地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最终实现智育和德育并重。在课堂教学、实验实训、科研创新等具体环节中,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将知农、爱农思想融入其中,深化学生的“三农”情怀,将“农”字全方位融入教学并贯穿课堂始终。4土壤学课程思政改革路径4.1提升师生认识水平土壤学课程要争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形成协同效应,土壤学教师团队要提升自身思政认识和水平,及时了解当前形势,明确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加强教师之间思政教学经验交流,主动参与思政教育培训,在此基础上积极言传身教,把课程思政教育融入理论知识教学

4、和社会实践教育等环节,并不断挖掘思政教学方式,探索思政教学内容,争做立德树人的大先生。要在课上和课下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程思政,提升学生对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土壤是万物之源、农业之本,学习土壤要建立乡土情结,坚定强农兴农志、爱国报国心。土壤学是园林专业的基础课程,是立德树人的基本载体,在高校中,仅仅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和实践技能是达不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1。在新工科背景下,应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探究教学理念,推动课程思政在土壤学课程中稳步发展。在培养工科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要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如何在课上课下都升

5、华课程思政。新工科建设也需要家国情怀,地方高校土壤学课程课群组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宗旨,实现新工科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弘扬家国命运相联的爱国精神,体现立德树人的新工科教育特色。1土壤学课程思政教学现状1.1课程思政教学认识浅薄教师只注重对工科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认为课程思政的责任在于思政课堂,教师自身没有完全领悟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导致学生也不以课程思政为重,都忽视土壤学的课程思政价值,行动力不足,思政发展慢2。1.2课程思政教学融入不均土壤学课程的前期内容主要以土壤的形成、矿物质、有机质等为主,中期内容以土壤的类型、污染及防治为主,后期内容以植物营养与施肥为主。部分内容与

6、农业发展紧密相连,较易融入课程思政教学,但在一些内容中,难以将课程思政教学润物细无声地融入3。1.3课程思政体系建立不全在教学大纲中,土壤学课程教学的目标是以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为主,教材和教案均以此目标拓展,教学目标中只字未提课程思政教育,这就使得教案设计基金项目:2021 年度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园林专业土壤学课程教学改革”(2021jyxm0619)。作者简介:吴婧(1989-),女,安徽安庆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景观设计。2023 年第 13 期现代园艺生态绿化觼訐訒訛DOI:10.14051/ki.xdyy.2023.13.058绪论美丽中国建设;“三农”情怀1.案例教

7、学: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论”2.启发式教学:探讨如何强农兴农3.参与性教学:养护一盆植物1.提升专业学习兴趣2.坚定学农、知农、爱农情怀第一章土壤的形成可持续发展;责任与使命;家国情怀1.讲授教学:从土壤的形成渗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案例教学:刘东生院士典型示范1.树立可持续发展观;2.增强美丽中国建设使命感第二章土壤矿物质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以矿物质讲授为切入点,思考如何可持续发展1.树立科学发展观;2.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第三章土壤有机质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以有机质讲授为切入点,思考如何可持续发展1.树立科学发展观;2.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第四章土壤

8、孔性、结构性和耕性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案例教学+参与式教学:以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为切入点,带动学生模拟辩论土壤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1.树立可持续发展观;2.训练辩证思维第五章土壤水分、空气、热量状况及其调节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讲授教学+参与性教学:以土壤水分、空气、热量状况及调节为切入点,学生汇报自己养护的植物现状及过程1.树立科学发展观;2.树立可持续发展观;3.锻炼实操能力第六章我国土壤资源概况可持续发展;责任与使命;家国情怀案例教学+讨论启发式教学:以我国土壤概况为切入点,探讨如何进行可持续发展,如何提升家国情怀1.树立可持续发展观;2.增强美丽中国建设使命感第七

9、章土壤污染及治理科学发展观;创意意识与能力案例教学+研究型教学:黑龙江土壤污染及治理案例,探究创新治理途径1.树立科学发展观;2.培养创新能力表 1土壤学理论课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课程内容思政元素思政教学设计思政教学预期效果政教育学习的重视,使学生真正入耳入脑入心,做好双向良性发展5。4.2重立课程教学目标在提升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融入工科思政教育目标,提升学生科学合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学习大国工匠精神、共筑家国情怀等,在教学目标优化的基础上,也要使授课内容、研讨会议、作业论文、考试等思政工作落地见效6。4.3增加思政教学体系安徽新华学院城建

10、学院(以下简称“我院”)风景园林专业土壤学课程主要讲授 7 个章节,涉及到的内容涵盖了土壤的形成到土壤污染的治理。授课中,教师要不断挖掘思政元素,找准思政融入点,拟好思政教学设计,预测思政教学效果7。以绪论为例,挖掘出了美丽中国建设和大国“三农”情怀为思政元素,通过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参与性教学共进,提升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本课程及本专业的认同感,坚定学农、知农、爱农情怀(表 1)。4.4改善课程教学方法在思政教学视域下,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做到线上有深度、线下有广度。如在讲解土壤污染内容时,线上通过多媒体和网络等多种信息渠道,及时让学生了解热点新闻事件,再在线下引导

11、学生进行社会调研,收集市民对土壤污染原因的了解、对土壤污染治理图 1线上思政教学模式园艺沙龙现代园艺2023 年第 13 期举措的认知等,从中让学生意识到土壤污染带来的恶果,正视土壤污染的严重性,明确土壤保护的迫切性,提升土壤污染治理的积极性,传播土壤污染治理的正能量,并防患于未然。4.5强化课程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良性的交流、讨论、沟通、互动能够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所以,在“互联网+”背景下,要及时运用媒体促进教学良性发展,极力借助新媒体资源,如雨课堂、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MOOC等进行在线学习和线上讨论,激发学生对新技术和新媒体的应用兴趣,提高学生用新技术和新媒

12、体进行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此为切入点,发展线上思政的教学模式(图 1)。2019 年 3 月,土壤学课程在雨课堂平台建立了线上课程资源库,初次运用雨课堂授课的对象为 2018 级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在线课程资源除了上传课程课件和学习视频之外,还上传了生态文明建设、国家农业发展等具备思政元素的学习资源,逐渐形成土壤学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在此基础上,一方面组织学生线上讨论交流,教师及时答疑解惑,在带动学生积极交流互动、相互碰撞思想火花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科学辩证的态度和不断发展的眼光对待问题;另一方面在线上模块中设置与课程相关的思政问题,如通过学习土壤学课程,谈谈对可持续发展的建议,试阐述自己对乡村振

13、兴和农业发展等问题的理解和思考,学习完本节课,说说自身有什么样的家国情怀等。通过一系列思政相关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认同本课程本专业,并积极主动思考,坚定自身对“三农”的责任和使命。课程结束之后,再通过调查问卷设置相关思政问觼訐訓訛2023 年第 13 期现代园艺生态绿化题,了解同学们对于本课程思政学习的效果、体会、意见、建议,根据各方面问题,教师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4.6巩固课程教学成果实践学习是对课堂理论知识进行应用的关键环节,也是课堂教学成果的巩固和升华,带领学生实地调研学习,使学生亲身感受土壤环境,认知土壤问题,了解农业生产现状,引导学生思考本专业本课程与农业发展、社会发展的

14、关系,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并付诸实际行动。促进学生建立乡土情结,提升“三农”情怀,鼓励学生积极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并踊跃参加“互联网+”等赛事活动,运用课程所授知识进行实践研究、创新创业,牢牢巩固课程的教学成果。4.7强化课程考核方式不再仅凭借卷面考试评定学生成绩,加入学生在课上课下言行道德的考核标准,将课堂出勤、课堂纪律、合作精神、对教室和实验室文明的维护、尊重老师和同学、关注国家大事、学习政策方针等作为综合评判标准,在试卷考核环节,增加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主观题考核分量,评测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提升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5土壤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应注意的问题5.1增

15、强教师素养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优秀的土壤学课程教师,首先要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其次要加强思政学习理念,适时适地地传播正能量,并加强思政教育培训,提升思政水平;最后还要提高自身的“三农”情怀,为共建生态文明贡献力量,将课程思政在课上和课下落到实处。5.2润物无声融合从“开学第一课”开始,教师要为学生系好课程思政教学“第一粒纽扣”,积极发挥土壤学课程的育人功能,充分挖掘土壤学课程的思政元素,将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融入授课内容中,寓“三农”情怀、家国情怀、责任感与使命感于一体。在备课中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反复设计、精细优化,全方位挖掘思政元素,在不同章

16、节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匹配的思政内容,达到课程思政育人最佳效果。5.3探索方式技巧在教学内容中,减少课程思政的表面化及硬融入,如在讲授土壤的形成这个章节时,可融入思政案例教学,通过案例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树立典范,学习敬业精神7。刘东生院士是我国 2003 年国家科技最高奖获得者,他在 85 岁获得了泰勒奖,这是有环境领域诺贝尔奖之称的世界级奖项。这反映了学一行,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同时,刘东生院士的治学态度,是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者的楷模,是青年学生的学习典范。之前同学们以为土壤没有什么可研究的,说明同学们对土壤的认识不够。通过查资料和讨论,了解了刘东生院士的事迹后,会觉得土壤很值得研究

17、。5.4注重与时俱进“新工科”背景下的思政教育与时俱进不仅体现在理论知识、实践教学的思政教育与时俱进,还体现在乡土情结、家国情怀、三观树立、责任担当等多方面。单靠思政课程进行思政教育显然是不够的,要建立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学科思政的综合教育体系,教师要走进来、跨出去,将土壤学课程思政从“小草”培育成“大树”,形成独当一面、不断开拓的良性教学氛围。6结语高校教学的最终目标是立德树人,前提就是要润物细无声地开展课程思政教育,这就要求一线教师要真心真情投入思政教学,启智润心、铸魂育人,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土壤学课程一方面可以传授与土壤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了解土壤的形成、土壤的分布等;另一方面可以带领

18、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土壤的性状、土壤和林木生长的关系等,培养团队意识和科研精神,培养“三农”情怀。本研究介绍了土壤学课程的思政教学现状,根据思政教学的必要性和目标,探究了思政教学的改革的途径。但是值得深思的是,课程思政教育是需要不断发现、不断探索、不断前行、不断总结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持续提升自身思政素养,稳步增强自身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教学团队力量,逐渐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探索教学新方法、新思路,更好地实现新工科背景下土壤学课程思政教学良性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新工科人才。(收稿:2022-09-27)参考文献:1朱超,张莎,任心豪,等.关于理工类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研

19、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3):203-204.2王栋,张新娜,唐建祥,等.将思政教育融入工程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探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8(4):98-99.3刘方方,范忠军,孙淼.细胞工程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科技视界,2020(1):40-41.4冯丹.环境土壤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13(4):85-87.5罗薇.“课程思政”: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新视角J.大庆社会科学,2018(6):37-40.6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7高德毅.构建高校思政课程体系应遵循六大原则N.解放日报,2017-03-24(004).觼訐訔訛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