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学课题组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和意义(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理念也很难变成实际的教育效果。为此,新课程改革不仅明确了课程资源的概念,而且十分强调,无论是国家课程的创造性实施,还是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都应该充分发挥当地课程资源的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更好地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现行华东师大版数学教材的编写力求呈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每节的节前语都有一个情境问题,但有些问题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不够熟悉、较抽象,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重新处理,而选用学生身边的素材创设情境。
2、然而,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对乡土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仍却缺少关注。为了及早弥补这方面的缺失,本课题想作一番尝试。(二)研究的意义通过对乡土资源的挖掘、收集和利用的研究,我们认为对当前及今后的教学实践具有重大的意义,具体体现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1.学生方面:(1)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及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之内化为自身的需要,为培养高素质的未来人才奠定基础。(2)拓展学生数学学习的空间,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加深学生对家乡风土人情的了解,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2)逐步改变原有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被
3、动单一、学习主动性难以发挥的问题。2.教师方面:(1)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钻研教材、灵活使用教材、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2)解决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封闭,脱离学生生活、教学方式单一,忽视学生学习需要的状况,建立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方式,探索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数学教学新模式。(3)为其他教师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和有效帮助。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为了了解课题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把握其发展趋势,我们借助网络系统搜集了相关资料,查阅了教育科研方面的报刊,翻阅了一些教育理论专著。我们发现在国内,对于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近几年来,
4、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于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就如雨后春笋般应时而生。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一)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的素材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现实,这里的现实既可以是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也可以是他们在数学或其他学科学习过程中能够思考或操作的,属于思维层面的现实。”(数学课程标准解读310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我们的课题也正是从学生周边的数学素材入手研究,符合新课标标准。(二)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其代表人物皮亚杰的理论充满唯物辩证法,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他认为
5、,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这一核心思想,正适合指导我们所研究的乡土数学资源的利用。(三)陶行之教育思想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即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教育,实行教育的社会化。只有充分利用社会中的各种教育资源于教育,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促使人类个体适应社会、发展社会的目的。因为世上永远没有任何一所学校具有社会所拥有的无所不包、无所不有、无所不在的教育资源。(四)心理学中的霍布森选择效应1631年,英国商人霍布森贩马
6、时,把马匹放出来供顾客挑选,但有一个条件,即只许挑选最靠近门边的那匹马。显然,加上这个条件实际上就等于不让挑选。对这种没有选择余地的所谓选择,后人讥讽为“霍布森选择效应”。社会心理学家指出:如果谁陷入“霍布森选择效应”的困境,就不可能进行创造性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我们试图通过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乡土资源的挖掘和利用的研究,探索出一种发展性的运作机制,即我们的研究是动态的,学校和乡土资源“双极”互动,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通过研究,积累相关材料,建立本校数学教学中乡土资源库,落实数学课程标准,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环境中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7、,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四、课题研究的目标1.学生方面:(1)通过实践研究,落实数学课程标准,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环境中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个体与整体的数学素养。(2)通过各项实践活动的开展,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统一。知识与能力方面:通过在校学到的知识,结合家乡、家庭及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数学素材与问题,尝试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对从现实生活中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操作步骤和思维方式
8、;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激发学生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在实践活动中培养注重事实,尊重他人,敢于实践,乐于合作的精神,使学生养成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品质。2.教师方面:(1)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使我们的教师掌握一定量的乡土资源,并在平时上课的时候能灵活的运用这些乡土资源,使课堂的气氛更活跃,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完成学习;(2)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形成一种校园文化,一种优良的教科研风,突出事实求是、从实际出发,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学校精神。这一目标蕴涵在学科教学、德育教学、学校管理及其师生的言谈举止中,从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3.学校方面:通过实践研究,逐步建立本校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乡土课程资源库、并努力打造成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