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23.07中国国际教育装备(上海)博览会专题 中小学校学习空间重构助力育人方式变革“上海市中小学学习空间重构行动研究”课题成果竺建伟摘 要:基于“上海市中小学学习空间重构行动研究”课题,阐述如何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学习空间,以适应学校育人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围绕形成一批典型的学习空间重构案例、形成学习空间功能的三个共识、形成学习空间重构的一般范式及策略三个方面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并提出进一步思考。关键词:学习空间重构;学习者为中心;育人模式中图分类号:G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438(2023)14-0001-05作者简介:竺建伟,硕士,研究员,会长。上海
2、教育装备行业协会,200041一、研究内容中小学校学习空间是学生学习活动发生的主要场域。随着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发生结构性改变和数字时代的到来,学习空间的变革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学校必须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出发点,重新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学习空间,以适应学校育人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以往的学习空间在功能及形态方面主要呈现出“三大问题”。一是空间布局固化、封闭。受限于以往的“标准化建设”思维,学校空间设计和布局呈现出固定式、封闭性,无法适应数字时代的泛在学习、智能学习等各种新型学习模式。二是教学方式重教不重学。以“教”为中心,偏重单向
3、示范传授,对于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学习等支持不足,不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是学习资源不适配。对于跨学科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支持不足,难以满足多类型课程实施和多样化学习需求。因此,只有改善学校学习空间原有结构或进行重新设计,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方便学习者获取资源、互动交流、探究体验的新型学习空间,才能支持学习方式变革,实现育人目标的有效达成。学校学习空间,是指校园内用于支持学生学习的环境载体,主要为校园内的各类学习场所,包括实体学习空间及虚拟学习空间。本课题研究对学习空间进行了划分,主要聚焦三个专题:一是专用学习空间:学校现有的相对固定的教学场所,如普通教室、实验室、各类专用教室、图书
4、馆等;二是公共学习空间:学校的公共场所,如剧场、走廊、食堂、校园湿地、户外场地等;三是虚拟学习空间:借助网络实现学习的空间,如学习管理系统、学习资源平台、社交网络平台等。课题在研究内容上聚焦了三个方向:一是学校学习空间现状与需求研究,重点梳理学校以往学习空间设计、应用及建设实施等方面的问题和经验;二是学校学习空间重构的行动研究,重点提炼学校学习空间重构设计模式及应用成果;三是学校学习空间重构的案例研究,重点指导学校开展学习空间重构的建设与研究,形成学习空间重构典型案例。编者按:2023中国国际教育装备(上海)博览会,以“装备育人、启智未来”为主题,聚焦智能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本刊精选了
5、三篇论坛文章,展现教育工作者对学习空间创新和变革的探索,以及新形势下标准化食堂建设的展望,以飨读者。DOI:10.13492/ki.cmee.2023.14.01322023.07中国国际教育装备(上海)博览会专题 二、研究成效1.研究过程本课题研究历经三年多,共有上海市16个区的百余所学校参与,从专用学习空间、公共学习空间、虚拟学习空间三个分课题开展实践研究,完成129个中小学校学习空间重构的典型案例。出版研究著作基于学校学习方式变革的中小学学习空间重构的实践与思考、发表7篇研究论文、在上海教育杂志发布学习空间专题增刊。2.具体成效(1)成效一:形成一批典型的学习空间重构案例专用学习空间从支
6、持讲授式为主的标准化场所,逐步发展到跨学科、实施多类型课程、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多功能学习空间。一是实验室,基于学科实验专用教室的实验室能级提升。布局更加灵活(具备可移动的实验操作台)、技术支撑更加完备(包括实验、资源、管理、评价各维度)、功能融合性更强(见图1)。图1 实验室能级提升二是学科教室,指基于学科教学的专用教室,是集课堂教学、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办公、学生阅览及学科文化展示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教学场所。学科教室更加体现学科特色、注重实践体验、支持互动合作。三是微实验室,是基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特长发展需求,提供学生个别学习和开展课题研究的微型学习场所。微实验室更加支持自主探究的个
7、性化学习,信息技术的支持使资源的获取更加便捷,交流互动也更加便利(见图2)。图2 微实验室助力课题研究四是图书馆,不再作为借还书的单一场所,而是对其功能提出了四方面的新要求。第一,文献资源中心:能提供各类文献资源的阅览、检索、借阅等服务。第二,教学支持中心:成为学校开展课程学习的教学空间,支持学生开展研究性、项目化、合作式等多样化学习。第三,师生活动中心:师生可开展长时自习、交流研讨、智能体验、音视频欣赏、演讲报告、展览展示等活动。第四,学校对外服务交流中心:服务社区、家长和各类社会机构,成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展示学校文化和特色的重要窗口。以上海中学图书馆为例,学校增加了
8、图书馆阅览空间,满足了师生交流互动的需求;通过创意设计,将空间细化分割,满足了小组活动的需求;改造学术活动空间,形成了可移动可定制的环境,满足了专业研究需求;优化电子阅览室和信息共享空间,满足了资源共享的需求(见图3)。图3 图书馆成为师生的学习资源中心32023.07中国国际教育装备(上海)博览会专题 公共学习空间基于育人模式和学习方式变革的要求,体现学校文化,注重校内外联通,为学生提供更多“体验式”“沉浸式”“互动式”的学习场景,释放公共空间的育人功能。一是培育设计思维的公共学习空间:集教学、实践、创造于一体。以同济黄浦设计创意中学(虎丘路校区)为例,学校建筑面积2 327平方米,其中70
9、%的面积为开放型的公共学习空间,有助于凸显师生的主体地位,能适应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营建真实情境,支持真实问题解决;通过技术赋能,拓展学习的时空,注重拓展应用场景;与社会联通,支持开放合作与社会参与。学校基于设计思维创新人才培育理念,将学校打造成一个小而全的学习和生活系统(见图4)。图4 培育设计思维的公共学习空间二是水技术与环保公共学习空间:打破时空壁垒、链接生活情境。曹杨中学是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以“环境素养培育”为特色定位。致力于培养学生与“大环境”和谐共生、协同发展的责任担当意识、自主力行能力等可持续发展的必备素养。“白鹭沚”水技术与环保公共学习空间的构建,打通室内实验室与室外湿地,释
10、放了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自由切换功能(见图5)。图5 “白鹭沚”水技术与环保公共学习空间三是多功能食堂空间:立德树人的“第二课堂”。以闵行蔷薇小学的食堂空间为例,学校美化食堂空间,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落实了美育要求;通过链接真实情境,创设了学习空间,丰富了学生体验;创设合作、自主、探究式学习空间,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开发劳动实践课程,打造了劳动教育的演练场。学校将食堂改造成为立德树人的“第二课堂”,把懂规则、爱劳动、能合作、常实践、知感恩等德育要求和学科教学的要求融入公共空间的各种实践活动之中,释放了食堂空间的综合育人功能(见图6)。图6 多功能食堂空间42023.07中国国
11、际教育装备(上海)博览会专题 虚拟学习空间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教育资源,拓展教学时空,重塑教学形态,赋能精准评价,促进个性化学习,助推教育数字化转型。以市西中学为例,通过智能化网学平台的设计,实现了智能化网络学习平台建设,为不同学生量身定制不同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使学习成为具有个人特色的过程,并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了实践环境。具体而言,一是实现教学流程再造,形成了“目标引领视频先导自主学习练习反馈合作研讨释疑深化四辩提升”的教学流程再造。二是发展高阶思维能力,助力学生围绕课题,提升学习研究层次,发展高阶思维能力,体验成功,发展有意义的学习。三是促进个性化学习,平台帮助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节奏和偏好,
12、为学生提供更适合的学习进程,让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更适切。(2)成效二:形成学习空间功能的三个共识共识1: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功能学习空间重构,是激活学生学习内驱力、回归育人初心、营建良好的教育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必须强调育人功能、支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创造更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空间场景。以黄浦区第一中心小学为例,学校将学生学习素养培育的办学内涵追求与学校空间建设的外显方式融于一体,打造“无边界”的学习空间,让校园的每一处都适合学习,全方位发掘并重组具有育人价值的学习空间。学习空间重构,使学校内涵文化物态化,增强了空间育人价值;使空间与教学相互促进,引发了教学设计创新;增强空间的互动感,创设
13、了多样化学习情境。共识2:满足学校多类型课程实施空间布局更加灵活、开放,能够通过丰富的空间形态,支持学校多类型课程的实施,催生学习场景革命,促进学校特色课程体系的持续发展。以北外附属闵行田园中学为例,学校注重“美育”,追求“创意”,凸显“文创”办学特色,开发文创素养特色课程群,基于文创特色课程,创建了戏剧表演、服装设计、动漫创意、国学礼仪、微电影等十个创意工作坊,创设真实的情境,丰富课程体验,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激发文化创意,以此变革学习方式,促进课程统整,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共识3:支持多样化学习开展通过优化空间规划,将原来的单一用途空间转换成交流、学习、展示等复合型空间,支持研究性、项目
14、化、合作式等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问题解决等能力的培养。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支持个性化学习。多元丰富的学习空间支持多样化学习方式的开展,激发教育方式和教学策略的演绎与创新(见图7)。图7 复合型空间支持多样化学习(3)成效三:形成学习空间重构的一般范式及策略课题研究提出的中小学校学习空间重构的一般范式如图8所示。学习空间重构的内涵要素既包括物理环境层面的重构,如对空间布局、信息技术应用、设施设备配置、声光电环境创设等方面的更新与重组,以使学习空间更加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学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实际需求。同时,学习空间重构的内涵要素也包括软环境层面的重构,即:办学
15、理念、学校文化、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师生关系塑造、教师专业素养、学校治理体系等如何与学习空间有效融合与创新,以使学习空间重构同步对学校育人过程及课程教学实践产生积极影响,形成52023.07中国国际教育装备(上海)博览会专题 学习空间与学校教育教学相互促进、共同服务于学校育人目标达成和育人过程品质提升的双向良性互动。图8 中小学校学习空间重构的一般范式学习空间的重构,外在显示的是物理空间的改变,内在隐含的是教育理念、课程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师生关系、管理机制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思考与推进,是一项需要整体思考、统筹规划、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可以基于以下几条策略去实施。第一,把握总体目标
16、,系统规划和设计。学校需结合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学校文化、学校课程、教学组织形式、队伍建设和办学特色等,进行系统设计。第二,充分发掘空间的价值,提升育人能级。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发掘校园内外空间的育人潜力,打造学习应用场景,满足学校多类型课程实施,支持多样化学习开展。第三,聚焦文化内核,注重软环境建设。包括学校文化、教育理念、课程内容、学习方式、教学组织方式、教师队伍等方面,学习空间重构与教学生态的重塑同步进行。第四,整合各方资源,实现协同育人。积极引进学校外部优质资源、实现跨领域合作,助力学生直面社会真实问题与需求,实现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有效对接。三、进一步思考本研究是2018年获基础教
17、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的课题“引领中小学学习环境重构的创新实验室行动研究”的继续,研究成果得到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为政府部门制订政策文件提供了依据。2021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等十部门印发关于推进普通高中学校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提升普通高中学校教育装备配置水平,提升不同学习空间装备水平,增加并优化个性化学习空间,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需要,增加并优化各类学习空间,构建新时代普通高中学校育人新环境”。2022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等七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本市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全面对接国家新课程新教材要求,以培养学生素养为导向,优化学生学习空间和资源环境配置”,强调
18、“推进跨学科综合学习空间建设”“加强体育艺术学习空间与图书馆建设”。基于此,研究做出的进一步思考包括四方面:一是强化学习空间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理念,注重学习空间的育人功能,让学习空间建设同步于学校课程建设。二是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打造凸显学校文化和办学特色的校园环境,打造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应用场景,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三是新时代教师的专业素养需进一步提升,特别是信息素养、跨学科教学能力、指导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能力等。四是需要加强政策层面的引导,加强各部门通力协作,尊重学校的办学主体地位,以育人和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为导向,构建更加多元的空间形态。(本文根据作者在2023 中国国际教育装备(上海)博览会论坛上的演讲整理,已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