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演练1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时间:45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15460分)(2010北京市期末)“10积温”是一年内10的日平均气温的总和(秦岭淮河一带大约是4500)。某研究人员按两个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共12个地区,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绘成甲、乙两图。读图回答12题。1甲图AF的变化反映了()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C由山麓向山顶的地域分异D由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从A地到F地的积温条件越来越差,这显然是沿经线方向(纬度变化方向)绘制的,反映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答案:B2某地水热状况与B和地区相似,则该地()A气候
2、为温带季风气候B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C河流冬季结冰期较长D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解析:热量条件与降水条件分别与B和相似的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之南;在这种水热条件较好的地区,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答案:D(2010山东省抽监)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图回答34题。3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可能是()A人口数量增多B气候变化C森林破坏 D围湖造田解析:据图可知,甲事象可能导致水旱灾害增多、温室效应增强、水土流失加剧等,因此它最有可能是森林破坏。答案:C4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综合性 B区域性C整体性 D差异性解析:该图表示了组成
3、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联系,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答案:C(2010福建省联考)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和M地区气候资料图,图中山地M一侧的山坡为西侧。读图回答57题。5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的作用B该山地是由断层作用形成的块状山CM地区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1月M地区受来自海洋气流的影响解析:M地区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1月均温最高,为南半球亚热带地区,雨热不同期,故M地区为地中海气候,M地区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答案:C6M一侧同一自然带的高度比另一侧高,原因最有可能是()AM侧是阳坡,热量条件好BM侧是阴坡,热量相对
4、较低CM侧是背风坡,降水较少DM侧是迎风坡,降水丰富解析:图中山地M一侧面临海洋,为迎风坡,降水丰富,山地自然带分布的界线偏高。答案:D7图中非地带性沙漠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 B洋流C海陆分布 D降水解析:图中非地带性沙漠虽然离海不远,但该区域受西风影响显著,该沙漠位于西风的雨影地带,降水量小,即地形是形成图中非地带性沙漠的主导因素。答案:A(2010湖南省模拟)中新社昆明2009年11月4日消息,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科研工作者在云南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百花岭发现一片新的热带雨林,据悉,这片热带雨林沿沟谷分布在洗澡河海拔13001500米的范围,是目前有世界记录的纬度最北(2519N)
5、、海拔最高的热带雨林,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据此回答89题。8这片热带雨林体现了()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现象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的能力。这片热带雨林分布在高海拔的沟谷地带,体现了非地带性现象。答案:D9热带雨林景观一般具备的特点有()A叶面宽,四季开花结果B树木高大,但层次结构简单C植物众多,有巨厚的腐殖质层D冬季落叶,有块状根解析:本题考查植被的特点。热带雨林树木高大,层次结构复杂,四季常青;由于雨水多,不可能保存有巨厚的腐殖质层。答案:A(2010湖南省联考)下图为俄罗斯陆上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
6、1011题。10甲、乙、丙、丁、戊分别代表不同的植被景观,图中甲、乙两种植物的界线与下列等温线中最接近的是()A1月平均气温0B7月平均气温5C年平均气温10D年平均气温10解析:因为甲、乙两种植物的分界线位于寒带地区,因此年平均气温接近10。答案:D11A、B处的河流()A流域气候湿润,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B以雨水补给为主,冬春有凌汛发生CA处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B处以雨水补给为主DA处以雨水补给为主,B处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解析:A处位于大陆东岸,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因此河流的补给方式主要是雨水补给;B处位于大陆的内部地区,河流的补给方式主要是高山上的积雪融水补给。答案:D(2010辽宁省统考
7、)下图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据此回答1213题。12该现象常年出现在()A温带落叶阔叶林区B热带草原区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区D热带雨林区解析:常年出现“滴水叶尖”现象,说明当地的降水量丰富;热带雨林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全年高温多雨,所以常年出现这种现象。答案:D13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A天山天池湖滨B西双版纳澜沧江畔C桂林漓江沿岸D武夷山九曲溪边解析:西双版纳澜沧江畔的纬度位置较低,常年湿润多雨,森林繁茂密集,故会较普遍的出现“滴水叶尖”现象。答案:B(2010银川市三校联考)下图是某区域地理环境演变三个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14引起图中陆地环境
8、地域分异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环流 B海陆位置C地壳运动 D人类活动解析:本题考查了2010年新课标文科综合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等问题”这一知识点。从图中可以看出,陆地环境分异的主要因素为地形,而引起地形变化的主要因素为地壳运动。答案:C15图中陆地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解析:本题考查了2010年新课标文科综合考试大纲规定的“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一知识点。图中各要素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统一演化过程。答案:B二、非选择题(40分)16(探究创新题)读某国地理环境
9、要素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1)该国最可能是指()A印度尼西亚 B英国C日本 D新西兰(2)结合上图,试简述该国气候、地形和水文三要素之间的关系。(3)某科考队赴该国实地科考,见证了以下景观变化,试探究其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同种植物开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逐步推迟。山脚森林茂密,山顶白雪皑皑。该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范围的北界纬度明显高于其他国家。(4)该国的传统民居多为木制结构,试分析其自然地理原因。解析:由要素关系图可知该国为日本,分析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应主要把握其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山地为主的地形特征。答案:(1)C(2)该国气候主要为季风气候且海洋性特征
10、明显,降水丰沛,河流水量充足,地形受流水侵蚀和冲积作用明显;由于地形坡度大,水力资源丰富。(3)反映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反映了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海拔高度的变化。反映了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主要影响因素是暖流的影响。(4)该国森林资源丰富,取材方便;又多火山、地震,木制结构利于防震。17读“某大洲部分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1)下列四幅图中,表示上图中甲地沿岸地带气候类型特点的是()(2)北京的气温年较差为31.2,华盛顿(28.8N)的气温年较差为25.3,北京的气温年较差大于华盛顿,其主要原因是北京()A受
11、海洋影响大 B受暖流影响大C受地形因素影响大 D受季风环流影响大(3)图中A、B、C三地的水温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_。其中B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_。(4)图中的大陆西海岸地区多火山和地震活动,试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5)若在图示范围内自南向北沿大陆西海岸旅行,沿途经过的自然带依次是_、热带荒漠带、_、_。自然带的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_为基础的。解析:第(1)题,从图中城市华盛顿及海陆轮廓可知该大洲为北美洲,甲处位于亚热带大陆西岸,应为地中海气候。在四幅气候图中,B图符合地中海气候的特点。第(2)题,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受冬季风的影响,气温比华盛顿低,气温年较差大。第(3)题,C处虽为加利福尼亚寒流,但是C处纬度比A与B都低,所以从纬度位置看C处水温最高,B处水温最低。第(4)题,北美洲西海岸地区地处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所以多火山和地震。第(5)题,在图示北美洲西海岸,从南向北自然带依次是: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答案:(1)B(2)D(3)CAB有增温增湿的作用(4)处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地带。(5)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热量- 9 -用心 爱心 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