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全部重要知识点1单选题1、下列氧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无色无味B沸点低C能支持燃烧D不易溶于水答案:C分析: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据此判断。A、氧气无色无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B、氧气沸点低,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C、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氧气支持燃烧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D、氧气不易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C。小提示:区分物质的性
2、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2、下列选项中关于性质或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铁在潮湿环境中易生锈化学性质B酒精挥发化学变化C氧气用于急救病人物理性质D木材燃烧物理变化AABBCCDD答案:AA、贴在潮湿的环境中易生锈,是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说法正确;B、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说法错误;C、氧气用于急救病人,属于氧气的用途,说法错误;D、木材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说法错误;A。3、绚烂多姿的“冰晕”装点着美丽的天空,它是大气中冰晶对光线反射或折射所产生的大气光学现象,“冰晶”是水蒸气冷却后变成的固体小颗
3、粒。“冰晕”和“冰晶“的形成过程发生的变化是()A均为物理变化B均为化学变化C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D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答案:A“冰晶”是水蒸气冷却后变成的固体小颗粒,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冰晕”是大气中冰晶对光线反射或折射所产生的大气光学现象,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A。4、化学科学的发展使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下列事实与化学没有直接联系的是A嫦娥五号地月转移轨道的设定B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C功能材料的研制D高效化肥的生产答案:A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在能源、材料、医药、环境和生命科学等领域以及工农业生产中发挥
4、着重要作用;A、嫦娥五号地月转移轨道的设定,这属于物理学研究的范畴,与化学没有直接联系,符合题意;B、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利用化学研究物质变化过程中存在的能量变化,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不符合题意;C、功能材料的研制,是利用化学研究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不符合题意;D、高效化肥的生产,是利用化学变化生产化肥,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不符合题意;故选:A。5、化学实验中常用到玻璃棒,下列操作中其用途不同的是A溶解固体B蒸发溶液C过滤液体D稀释浓硫酸答案:CA、固体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B、蒸发溶液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C、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
5、流;D、浓硫酸稀释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使浓硫酸充分稀释并散热;过滤与其他操作中玻璃棒作用不同。故选C。6、下列疫情防控措施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消毒B开窗通风C佩戴口罩D测量体温答案:A分析: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A、酒精消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B、开窗通风,空气流动,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佩戴口罩,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测量体温,是物质的热胀冷缩,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答案为:A。7、水是重要的资源,城市里
6、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下列水处理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自然沉降B过滤C活性炭吸附D杀菌消毒答案:DA、自然沉降除去的是不溶性的杂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过滤除去的是不溶性的杂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活性炭吸附除去的是不溶性的色素和异味,是将色素和异味分子吸附起来,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杀菌消毒是将微生物灭活,使其失去生物活性,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故选D。8、下列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滴管取液C取用氯化钠D液体的量取答案:A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用燃着的去引燃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
7、液体时,要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取用固体药品时,广口瓶的瓶塞倒放在桌子上,广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自己,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读取液体的体积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A。9、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生动还原了大运河的历史场景。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开凿河道B裁制船帆C炼铁铸锚D伐木造桨答案:CA、开凿河道,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裁制船帆,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炼铁铸锚,有铁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伐木造桨,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8、,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10、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部分操作,其中错误的是A检查气密性B加入石灰石C加入稀盐酸D收集二氧化碳答案:B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为连接仪器,将导管浸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若气密性良好,则烧杯中的导管口会有气泡冒出,图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B、取用块状固体药品应将试管横放,将药品放入试管,之后将试管缓慢竖立起来,如图操作块状药品会打破试管底部,图示操作错误,符合题意;C、取用液体药品应将瓶塞倒放于桌面,试管倾斜,试剂瓶标签朝向手心,倾倒时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图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则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时导管应伸入到集气瓶
9、底,图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11、下列物质的用途,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金具有黄色金属光泽制作饰品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作除味剂C生石灰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作干燥剂D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作制冷剂答案:CA、金具有黄色金属光泽,制作饰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B、活性炭的结构疏松多孔,可以吸附有异味、有颜色的物质,具有吸附性,做吸附剂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C、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名,氧化钙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是因为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因此,作干燥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D、干冰升华是指固态二氧化碳变为气
10、态二氧化碳,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吸收大量热,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12、下列对甲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极难溶于水B具有可燃性C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D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答案:B分析: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所属物质类别的化学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A、极难溶于水,属于物理性质,故A不正确;B、具有可燃性,燃烧是化学变化,属于化学性质,故B正确;C、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属于物理性质,故C不正确;D、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属于物理性质,故D不正确。故选B。小提示:物理性质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11、。1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读取液体体积C取用粉末药品D点燃酒精灯答案:C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且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试管里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不符合题意;B、常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C、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D、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防止发生火灾,不符合题意。故选C。14、智能手表的部分信息如图
12、,下列描述中相关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玻璃透光性好作表镜B钛合金耐腐蚀作表框C不锈钢硬度大作表扣D橡胶弹性良好作表带答案:BA、玻璃透光性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B、钛合金耐腐蚀是说钛合金不易与氧气、酸、碱等反应,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是化学性质。C、不锈钢硬度大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是物理性质。D、橡胶弹性良好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是物理性质。综上所述:选择B。15、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取用稀盐酸B读取液体体积C气体的验满D处理废弃药品答案:BA、取液后的胶头滴管要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能倒放
13、,防止液体倒流,污染试剂或腐蚀胶帽,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气体验满时,燃着的小木条伸到集气瓶瓶口,不能伸入集气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处理废弃药品,不能倒入下水道,应倒入指定的容器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多选题16、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我国古代的下列发明创造涉及化学反应的是()A打磨磁石制指南针B用竹子、破布等植物原料造纸C用铁矿石炼铁D用硫磺、木炭和硝石制成火药答案:BCA、打磨磁石制指南针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造纸过程中将打碎纤维浆漂白的环节,有新物质生成,属涉及化学反应,故B正确;
14、C、用铁矿石炼铁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用硫磺、木炭和硝石制成火药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BC。小提示:解析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17、以下是一些同学在这次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中的做法,你认为正确的是A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水冲洗B实验药液溅进眼睛立即用纸巾擦拭C用药匙或纸槽把粉末状药品送入试管底部D握住试管夹的长柄给试管内的药品加热答案:CDA、加热后的试管不能马上用水冲洗,防止试管炸裂,故错误;B、实验药液溅进眼睛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后就医,故错误;C、用药匙或纸槽把粉末状药品
15、送入试管底部,防止药品沾在试管壁,故正确;D、用试管给液体加热时要用试管夹夹住试管,故正确。故选CD。18、某同学取一支蜡烛,点燃,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发现烧杯有水雾产生接触杯壁的手感到发烫。由此,他可以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你认为不能得出的是A蜡烛燃烧时放出热量B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C蜡烛燃烧有水生成D蜡烛燃烧是物理变化答案:BDA、接触杯壁的手感到发烫,蜡烛燃烧时放出热量,选项正确;B、发现烧杯有水雾产生,不能说明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选项错误;C、发现烧杯有水雾产生,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选项正确;D、蜡烛燃烧有水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故选:BD。
16、19、下面使用酒精灯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用酒精灯的内焰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B用完酒精灯后,用嘴吹灭火焰C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D碰倒酒精灯后酒精在实验桌上燃烧,立刻用湿抹布扑灭答案:ABA、使用酒精灯时,应该利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故本实验操作不正确;B、用完酒精灯后,应该使用灯帽将其盖灭,故本实验操作不正确;C、酒精具有挥发性,所以不使用酒精灯时,应该用灯帽盖住灯芯,故本实验操作正确;D、洒出来的酒精在桌上燃烧,可以用湿抹布扑盖,以阻断氧气使酒精熄灭,故本实验操作正确。故选AB。20、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实验室中没有腐蚀性的药品
17、可以品尝B给烧杯中的液体加热,必须垫陶土网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管口不能对着人D用滴管吸取液体时,伸入试剂中捏扁橡胶胶帽赶尽气体后再吸液答案:BCA、很多化学药品具有腐蚀性或毒性,不可以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故A说法不正确。B、给烧杯中的液体加热,必须垫陶土网,防止受热不匀而破裂,故B说法正确。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地方,防止液体溅出伤人,故C说法正确。D、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先将橡胶胶帽捏瘪再插入液体中,防止污染试剂,故D说法不正确。故选BC。2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取用固体药品B混合液体C检查装置气密性D加热试管里的液体答案:ABCDA、取用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在桌
18、面上,使用药匙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正确;B、混合液体可以使用玻璃棒搅拌,使混合均匀。正确;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要先将导管放入水中,再用手握住试管看是否冒出气泡,正确;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要用外焰加热,试管内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应夹在离试管口三分之一处,正确。故选ABCD。22、下列关于蜡烛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内焰火焰最明亮B火柴梗接触外焰的部分首先炭化变黑C熄灭蜡烛后,冒白雾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答案:ABA、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内焰火焰最明亮,故选项说法正确;B、外焰温度最高,火柴梗接触外焰部分首先炭化变黑,故选项说法正
19、确;C、熄灭蜡烛后,冒白烟,故选项说法错误;D、燃烧后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B。23、下列不能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是()ABCD答案:ABA、不能确定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因为装置不在密闭状态下,若在右侧导管处加一个止水夹即可,故错误;B、瓶可以检验气密性,瓶若再加一个注射器则可以进行气密性的检验,故错误;C、通过加热空气的方法来构建压强差检验气密性,故正确;D、该选项用的是空气热胀冷缩法,原理为:用手掌紧握试管壁,若烧杯内有气泡产生,松手后导管下端口上升一段水柱,则证明气密性良好,故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正确。故选AB。小提示: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
20、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一般用到的方法有:空气热胀冷缩法、注水法、抽气或压气法等。24、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BCD答案:BDA、在容器口塞橡胶塞,应把橡胶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故图示操作不正确;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可适当上下移动时试管受热均匀,故图示操作正确;C、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头在上方,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溶液倒
21、流而腐蚀橡胶头,且瓶塞倒放,故图示操作不正确;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图示操作正确。故选BD。25、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A为了安全,给试管加热时,试管口应对着自己B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C振荡试管时,用手紧握试管,拇指堵住试管口,上下晃动D滴加液体时,滴瓶滴管的尖端不能触及已加过其它试剂的试管内壁答案:AC分析:本题考查实验操作。A、加热试管时,不应该对着自己,故A符合题意;B、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故B不符合题意;C、振荡试管时,振荡试管中的液体的正确方法是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的力量左右摆动,而不是用拇指堵住试管口
22、上下晃动,故C符合题意;D、滴加液体时,滴瓶滴管的尖端不能触及已加过其它试剂的试管内壁,防止滴管被污染,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C。小提示:结合实验操作进行分析。填空题26、酒精灯的灯焰可分为_、_、_三部分。如果把一根火柴梗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中,约两秒钟后取出来。可以看到,处在火焰外层的部分最先变黑,说明_部分温度最高,因此,给物质加热时应该用酒精灯的_部分。答案:外焰内焰焰芯外焰外焰将酒精灯点燃,可以看出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最内的叫焰心,温度最低;中间的叫内焰,最外面的叫外焰,由于外焰和空气接触,燃烧最旺,温度最高,通常的做法是用一根火柴梗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根据火柴梗不同部位炭化速度的快慢
23、来判断各层火焰温度的高低,可以看到,处在火焰外层的部分最先变黑,为了提高加热速度,给物质加热时应该用酒精灯的外焰部分。27、下面是一学习小组采用如图装置进行科学探究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将下列问题补充完整。(1)“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环节;(2)“呼出的气体中一定有水蒸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环节;(3)“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水蒸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环节;(4)将呼出的气体对着干冷的玻璃片,发现玻璃片上出现水雾,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环节;(5)“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某同学的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环节;(6)上述环节正确的先后顺序为_(填序号)。答案:(1)提出问题(
24、2)获得结论(3)猜想与假设(4)收集证据、进行实验(5)反思评价(6)(1)(3)(4)(2)(5)分析:(1)“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对呼出的气体进行提问,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环节;(2)“呼出的气体中一定有水蒸气”确定了该气体是什么气体,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获得结论环节;(3)“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水蒸气”,产生了疑问,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环节;(4)将呼出的气体对着干冷的玻璃片,发现玻璃片上出现水雾,通过实验,验证呼出气体中含有水蒸气,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收集证据、进行实验环节;(5)“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对实验进行简单的总结评价,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反思与评价环节;(6)科学
25、探究的基本环节一般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得出结论、反思与评价,故先后顺序为:(1)(3)(4)(2)(5)。28、选择仪器下方的字母填写在相应横线上:(1)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_;(2)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_;(3)用作量度一定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_;(4)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是_。答案:gdch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滴管;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用作量取一定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量筒;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是酒精灯。29、从下列概念中选择正确的序号填空: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物理性质D化学性质(1)0时水结成冰_。(2)汽油可以燃烧_。(3)块状胆
26、矾变成粉末状胆矾_。(4)酒精易挥发_。(5)煤气燃烧_。(6)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_。答案:(1)A(2)D(3)A(4)C(5)B(6)D分析:根据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据此分析。(1)0时水结成冰,是水的状态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填:A;(2)汽油可以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属于化学性质,故填:D;(3)块状胆矾变成粉末状胆矾是物质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填:A;(4)酒精易挥发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填:
27、C;(5)煤气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填:B;(6)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填:D。30、取用化学药品的规则:(1)“安全规则”:不能_;不要_;不得_;(2)“节约规则”: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取用固体_,液体取用_;(3)“剩余药品处理规则”:不能_,不要_,更不要_,应该_。(4)倾倒液体时,标签没对着手心,后果是_。(5)量取液体时,视线没有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后果是_。(6)使用胶头滴管后,未经清洗就吸取别的试剂,后果是_。答案:用手接触药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气味尝任何药品的味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1-2mL放回原瓶随意丢弃拿出实验室放入指
28、定容器瓶口残留的液流下腐蚀标签测量结果不准确交叉污染试剂(1)实验室三不准原则强调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故填:用手接触药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气味;尝任何药品的味道;(2)实验室取用药品要遵循节约原则,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取用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液体取用1-2mL;故填:盖满试管底部即可;1-2mL;(3)实验室剩余药品要注意三不一要,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应该放入指定容器。故填:放回原瓶;随意丢弃;拿出实验室;放入指定容器。(4)倾倒液体时,标签没对着手心,会导致瓶口残留的液流下腐蚀标签,故填:瓶口残留的液流下腐蚀标签。(5)量取液体时,视线没有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会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故填:测量结果不准确。(6)使用胶头滴管后,未经清洗就吸取别的试剂,会导致药品交叉污染试剂,故填:交叉污染试剂。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