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归纳.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234373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1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归纳1单选题1、某兴趣小组利用蜡烛进行实验,下列根据现象作出的分析错误的是A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B取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出现水雾,说明石蜡中含有氢、碳元素C用一个烧杯将燃着的蜡烛罩住,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物质燃烧一般需要氧气D燃着的蜡烛一吹就灭,是因为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说明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答案:BA、蜡烛能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正确;B、把冷小烧杯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有水雾产生,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说明石蜡中含有氢元素,而不能判断碳氧元素,故不

2、正确;C、燃着的蜡烛用烧杯罩住,火焰熄灭,说明燃烧一般需要氧气,故正确;D、蜡烛一吹即灭,说明温度降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从而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正确。故选B。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B高粱常用于酿制白酒C铜常用来做电线电缆D干冰可用作人工降雨答案:B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的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误;B、高粱用于酿制白酒是利用高粱中的葡萄糖转化为酒精,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B正确;C、金属铜用做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误;B、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

3、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D错误。故选B。小提示: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3、“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云南建水人早在3500多年前就攀握了制陶技术。下列陶瓷制作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镇浆制泥B拉坯造型C高温烧制D磨光上釉答案:CA.镇浆制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拉坯造型,只是物质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高温烧制,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磨光上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4、实验室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下列图示操作正确的是A取

4、用NaClB称量NaClC量取H2OD溶解NaCl答案:CA、取用药品时,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防止污染试剂,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读取液体体积,视线应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不能在量筒内进行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5、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氢气验纯B量取液体C检查气密性D倾倒液体答案:AA、检验氢气纯度的正确方法是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如果发出尖锐爆鸣声表明气体不纯,声音很小则表示气体较纯,操作正确;B、量取

5、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错误;C、由于长颈漏斗下端没有形成液封,受热后的空气会从长颈漏斗中逸出,从而无法在导管口处看到有气泡产生,无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操作错误;D、倾倒液体时,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朝向手心持瓶,瓶口紧靠试管口缓缓倒入液体,操作错误.故选A。6、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选项物质性质用途A铜导电性制导线B一氧化碳可燃性冶炼生铁C干冰升华时吸热人工降雨D熟石灰碱性改良酸性土壤AABBCCDD答案:BA、铜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导线,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炼铁,一氧化碳具有可

6、燃性,可用作燃料,故B错误,符合题意;C、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熟石灰显碱性,能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反应,故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7、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智慧结晶,书中描述的下列制瓷工序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烧裂矿石B粉碎矿石C淘洗矿粉D取泥制坯答案:AA、烧裂矿石过程中存在燃烧,燃烧一定会产生新的物质,烧裂矿石涉及化学变化,符合题意;B、粉碎知识将大块矿石变为小颗粒矿石,无新物质的生成,为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淘洗知识将矿粉中可以溶解的部分溶解,溶解时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在制坯过程中知识将泥块和矿粉混合,并改变形状

7、,此过程中无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A。8、图中实验涉及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蜡烛燃烧B蜡烛熔化C水汽凝结D产生白烟答案:AA、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B、蜡烛熔化只是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C、水汽凝结是水蒸气液化成水,只是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D、蜡烛熄灭产生的白烟是蜡烛的固体小颗粒,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综上所述:选择A。9、天工开物记载的下列造物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棉线织布B粮食酿酒C楠木制舟D沙里淘金答案:BA、棉线织布只改变物质的外部形状,不产生新物质,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粮食酿酒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酒精,属于

8、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C、楠木制舟只改变物质的外部形状,不产生新物质,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D、沙里淘金是物质的分离,不产生新物质,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10、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倾倒液体C读取液体的体积D取用固体答案:AA、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是正确的做法,A对,符合题意;B、倾倒液体,瓶塞倒放,瓶口紧挨试管口,B错,不符合题意;C、读取液体体积视线要与液面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C错,不符合题意;D、取用块状固体时用镊子夹取,先将试管横放,将固体放在试管口,然后将试管缓慢的竖起来,D错,不符合题意。故选A。11、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

9、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计算得出所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5gB将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进行称量C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D将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液体洒出,会造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答案:AA、所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50g10%=5g,符合题意;B、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氯化钠应放在左盘上进行称量,且氯化钠固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进行称量,应放在称量纸上进行称量,不符合题意;C、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加快溶解速率,不能增大溶解度,不符合题意;D、将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液体洒出,溶液具有均一

10、性,不会影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不符合题意。故选A。12、今年我市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中,禁止燃放的区域除城区外新增了部分乡镇。下列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图标是ABCD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生活中常见公益图标的识别,可根据图标的意义和平时生活经验进行辨析。A、该图标是当心爆炸标志,故选项错误;B、是禁止燃放鞭炮,故选项正确;C、是禁止烟火,故选项错误;D、表示禁止吸烟,故选项错误。故选:B。13、在“做实验”中“学化学”离不开仪器。废铜回收利用,可先高温灼烧,再加酸溶解。高温灼烧选用的仪器是A锥形瓶B烧杯C集气瓶D坩埚答案:DA、锥形瓶加热要在底部垫石棉网,不能直接加热,

11、不能高温灼烧,不符合题意;B、烧杯加热要在底部垫石棉网,不能直接加热,不能高温灼烧,不符合题意;C、集气瓶不能加热,不符合题意;D、坩埚可以直接加热,也可以高温灼烧,符合题意。故选D。14、下列能用于加热的仪器是ABCD答案:B题中给出的仪器是量筒、试管、滴瓶、漏斗,能用于加热的仪器是试管,故选B。15、下列仪器对应的名称正确的是()A长颈漏斗B试管夹C滴瓶D蒸发皿答案:BA、是分液漏斗不是长颈漏斗,故A不正确;B、是试管夹,故B正确;C、是细口瓶,不是滴瓶,故C不正确;D、是研钵,不是蒸发皿,故D不正确。故选B。多选题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药品时,试剂瓶的标签要朝向手心,防止残留

12、在瓶口的药液流下腐蚀标签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2/3C取用液体药品时,若没有说明用量应取1mL2mLD为了节约药品,实验剩余的药品要放回原瓶答案:解析: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A、倾倒液体药品时,试剂瓶的标签要朝向手心,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腐蚀标签,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B错误,符合题意;C、取用液体药品时,若没有说明用量应取1mL2mL,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要要放回原瓶,防止污染药品,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D。小提示:实验剩余药品放到指定容器内。17、在实验室加热时需要垫石棉

13、网的实验仪器是A锥形瓶B试管C量筒D烧杯答案:AD化学实验中,有的仪器是可以直接加热的,如:试管、蒸发皿、坩埚和燃烧匙等;有的仪器是不可以直接加热的,加热时必须垫上石棉网,如:烧杯、烧瓶、锥形瓶等;有的仪器不能加热如量筒。故选AD。18、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如果实验没有说明用量,液体取1-2滴,固体取1-2克B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前,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质量相同的纸,然后把药品放在纸上称量C实验室取用粉末状药品用药匙,块状固体用镊子D烧的很热的玻璃容器,为使其迅速降温,可用冷水冲洗答案:ADA、为了节约药品,取用液体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一般取1mL2mL,固体只需盖满

14、试管底部,说法错误;B、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前,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质量相同的纸,然后把药品放在纸上称量,说法正确;C、实验室取用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块状固体用镊子,说法正确;D、烧的很热的玻璃容器,不可用冷水冲洗,以防受热不均而炸裂,说法错误。故选AD。19、向试管中加入固体或液体的操作方法错误的是A将铁钉放入试管中B将二氧化锰粉末放入试管内C向试管内倾倒少量稀盐酸D向试管内滴加数滴浓硫酸答案:ADA、取用块状固体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固体放在试管口,再让试管慢慢地竖起来,故A不正确;B、将二氧化锰粉末放入试管中:应用药匙或纸槽操作时,将药品平送入试管底部,试管竖直起来,手指轻弹药匙柄

15、或纸槽,使药品全部落入试管底,故B正确;C、取用液体时,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故C正确;D、向试管中滴加数滴硫酸时,滴入试剂时,滴管应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故D不正确。故选AD。20、蜡烛(足量)在如图甲图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B蜡烛熄灭时并没有消耗装置内所有的氧气C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D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答案:BDA、由图可知,蜡烛熄灭后,装置中的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6%

16、,说明蜡烛熄灭后瓶内中的气体除二氧化碳气体,还有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选项错误;B、由图可知,蜡烛熄灭后,装置中的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6%,说明实验后瓶中仍有氧气,即蜡烛熄灭时并没有消耗装置内所有的氧气,选项正确;C、由图可知,燃烧前瓶中的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9%,说明瓶中的气体中不仅有氧气,还有其它气体,选项错误;D、蜡烛燃烧过程中,蜡烛由固态变为液体,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故填BD。21、下列仪器中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A烧杯B集气瓶C蒸发皿D试管答案:CD化学仪器中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包括:试管、燃烧匙、蒸发皿;需要加石棉网

17、间接加热的仪器包括:烧杯、烧瓶、锥形瓶;不能加热的仪器包括:集气瓶、量筒等;故选CD。22、下列描述能体现出该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气焊B氢气用作高能洁净的燃料C金刚石用来裁玻璃D铜用于制作电线E酒精要密封保存F澄清的石灰水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答案:CDEA、氧气用于气焊,是因为氧气具有氧化性,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B、氢气用作高能洁净的燃料,是因为氢气能够燃烧生成水,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C、金刚石用来裁玻璃,是因为金刚石硬度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D、铜用于制作电线,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E、酒精要密封保存

18、,是因为酒精易挥发,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F、澄清的石灰水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因为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选CDE。2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急救病人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D铜用于制造导线答案:BDA、氧气供给呼吸是通过呼吸作用这一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的性质,升华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

19、误;D、铜丝用于制造导线是利用导电性,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故选:BD。24、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取用液体B点燃酒精灯C加锌粒反应D称量氯化钠固体答案:AD用试剂瓶向试管内倾倒液体时有以下注意事项: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要倾斜,试剂瓶口与试管口紧挨着,故A正确;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不能用酒精灯引燃,容易引起火灾,故B错;向试管内加锌粒时,要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锌粒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竖起,然后再向试管内倾倒液体药品,故C错;用天平称量药品时,要左物右码,称量氯化钠时,要在左右两盘上放相等质量的纸,故D正确;故选AD小提示:注意

20、点燃酒精灯只能用火柴,不可以用酒精灯引燃;向试管中放固体药品时,不可以直接投入直立的试管中,否则容易将试管底部打破.25、过滤时会导致滤液浑浊的操作是A滤纸未紧贴漏斗内壁B待过滤的液体超过了滤纸边沿C漏斗尖端未靠在烧杯内壁D玻璃棒紧靠在单层滤纸处并将其戳破答案:BDA、“滤纸未紧贴漏斗内壁”,过滤速度较慢,而不会导致滤液浑浊,故A错误;B、“待过滤的液体超过了滤纸边缘”,待过滤的液体没有经过过滤,直接进入滤液中,而导致滤液浑浊,故B正确;C、“漏斗尖端未靠在烧杯内壁”,有可能使滤液溅出,而非导致滤液浑浊,故C错误;D、“玻璃棒紧靠在单层滤纸处并将其戳破”,待过滤的液体的液体没有经过过滤,直接进

21、入滤液中,而导致滤液浑浊,故D正确。故选BD。填空题26、实验室里取用少量液体时可用_滴加。答案:胶头滴管胶头滴管可用于取用少量液体,故填:胶头滴管。27、下图是碳、硫、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示意图,根据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1)这三个反应有许多共同的特点,分别是:_;_;_;(2)任选上述三个实验中的两个,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答案:(1)都有氧气参加反应(或都是氧化反应)生成物都只有一种(或都是化合反应)反应都放热(反应条件都是点燃等其他合理答案皆可)(2)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任选其二)分析:碳、硫、

22、磷在氧气中燃烧都是和氧气反应,分别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反应都会放出热量。(1)三个反应共同点有:都有氧气参加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生成物都只有一种,都属于化合反应;反应都放热;反应条件都是点燃;(2)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文字表达式为: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红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文字表达式为: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木炭和氧气反生成二氧化碳,文字表达式为:木炭+氧气点燃二氧化碳。28、为验证某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并记录了如下活动,但由于时间紧张,记录顺序出现混乱,现编号如下:(1)需解决的内容:该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吗?(2)将燃烧的木条插入该瓶气体

23、中,观察到木条熄灭。(3)该气体是二氧化碳。(4)将澄清石灰水倒入瓶中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5)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是只有二氧化碳,所以用燃着的木条不如澄清石灰水理由充分。你认为以上探究活动环节中,属于提出问题的是_(填序号,下同);属于收集证据的是_;属于获得结论的是_;属于反思评价的是_。答案:(1)(2)(4)(3)(5)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1)需解决的内容:该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吗?属于提出问题;(2)将燃烧的木条插入该瓶气体中,观察到木条熄灭。属于收集证据;(

24、3)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属于实验结论;(4)将澄清石灰水倒入瓶中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属于收集证据;(5)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是只有二氧化碳,所以用燃着的木条不如澄清石灰水理由充分。属于反思与评价。29、下面是一学习小组针对科学探究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将下列所述基本环节补充完整。(1)“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环节;(2)“呼出的气体中一定有二氧化碳”属科学探究中的_环节;(3)“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二氧化碳”属科学探究中的_环节;(4)将呼出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环节;(5)“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某同学的这句话属于科学探

25、究中的_环节。上述各环节的正确顺序是_。(填上述数字序号)答案:提出问题获得结论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反思与评价(1)、(3)、(4)、(2)、(5)(1)“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对呼出的气体进行提问,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环节;(2)“呼出的气体中一定有二氧化碳”确定了该气体是什么气体,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获得结论环节;(3)“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二氧化碳”产生了疑问,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环节;(4)将呼出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变浑浊,收集到了石灰水变浑浊的证据,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收集证据环节;(5)“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对实验进行简单的总结评价,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反思与评

26、价环节;依据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可知,正确的顺序为:(1)、(3)、(4)、(2)、(5)。30、认真观察图,回答有关问题:(1)镁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具有可燃性,取一段镁带,点燃,如图所示,则镁带燃烧发生的变化是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理由是_。(2)图中蜡烛熔化发生的变化是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蜡烛燃烧发生的变化是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由此说明化学变化_(填“一定”或“不一定”)伴随物理变化。(3)图中发生的变化是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可见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4)由此可以得出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答案:(1)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2)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一定(3)物理变化不一定(4)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析:(1)镁带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蜡烛熔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的变化,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由此说明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物理变化。(3)灯泡通电发光的过程中并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可见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19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化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