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校是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主阵地,肩负着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重任。湖南科技大学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从夯实组织基础、促进交流交融、搭建多渠道平台、发挥资源优势等方面积极探索,对进一步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非民族高校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关键词:非民族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湖南科技大学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是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高校是抓好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湖南科技大学党委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精神,精耕细
2、作,“滴灌”式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多年来,学校努力探索,以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抓手,不断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树立、培育、铸牢。湖南科技大学地处湖南中部地区湘潭市,是一所非民族综合性高校。近年来,随着学校软实力、硬实力的大幅提升,学校已招收来自 个国家的留学生及台湾地区交流生,并面向其他各省进行一本招生。学校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壮族、满族、回族、蒙古族、白族、维吾尔族、藏族、彝族、黎族、布依族、朝鲜族、土族、仡佬族、畲族、哈萨克族、傣族、水族、锡伯族、哈尼族、仫佬族、达斡尔族、毛南族、佤族、俄罗斯族、布朗族、鄂温克族、羌族、傈僳族等 个少数民族学生。现有在校少数民族
3、学生 人,涵盖 个学院的 多个专业,其中土家族人数最多,有 人。近四年少数民族新生占总新生人数比例分别为、,总体呈现相对稳定的态势。这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聚集,客观上增加了各民族学生之间的交往,为新形势下非民族高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非民族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族人民共同缔造了统一的中华民族,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宣部、教育部、国家民委在关于在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通知中强调,加强民族团结事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事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事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湖南科技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作者简介
4、:谢丹桔(),女,湖南汨罗人,研究实习员,硕士,主要从事民族教育、统战理论研究。第 期谢丹桔:新时代非民族高校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探究关国家的统一和长治久安。随着社会发展,非民族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被重视程度也逐步提升,其重要性也随之突显。()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新形势下,国外敌对势力蠢蠢欲动,民族分裂势力通过制造事端搞国家分裂活动,如“疆独”“藏独”“台独”等。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必须通过搞好民族团结教育,巩固和发展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质是一种“共识”教育,要求我们从事民族工作、民族教育,要尊重差异性、包容多样性。高校作为加强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开展
5、民族团结教育,坚持民族平等、杜绝被分裂分子利用,是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国家统一、防范各类分裂势力的社会需要。()贯彻中央民族工作精神的要求。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辽阔的疆域、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伟大的精神离不开各民族的共同开拓、共同书写、共同创造、共同培育。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总结的这“四个共同”明确了民族团结教育对于国家富强的战略意义。无论是民族地区高校,还是非民族高校,都应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摆在重要的政治高度。“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纵观中央民族工作精神,年,中央
6、民族工作会议提出了“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写入党章;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成为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行动纲领。()“立德树人”的现实需求。在全球化、网络化的新时代背景下,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也受到了多元化的思想冲击。高校肩负培育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的时代重任。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促进各民族共
7、同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各民族之所以能够团结一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最深层次上源自文化认同提供的精神感召、价值体认和意义追寻。高校通过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客观看待并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培养少数民族学子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理解差异性、包容多样性,以尊重的态度对待不同的民族文化,扩大民族共识,构建和谐社会。非民族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面临的挑战非民族高校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肩负着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历史使命。()探索长效工作机制的挑战。民族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已形成常态化机制,甚至有的民族高校有专门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部门或专门的办事机构。非
8、民族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职能主要由党委统战部牵头,教务处、学工部、团委、国际交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学院分担。这些部门、学院的工作方式多以完成指令性任务被动地开展为主,工作方法多为效仿或生搬民族高校的经验做法,对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实践性效果影响甚微。()探索系统性创新性工作方法的挑战。非民族高校开展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工作多为渗透式教育,相对具有隐蔽性,加上相关的师资力量有限,具备民族学相关专业背景的教师不足,很多高校没有达到配备专门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专职教师的条件,导致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内容不系统,主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结合在一起,涉及民族团结教育的校园活动单一,创新形式条件受限等问题。(
9、)探索教育实效性的挑战。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前以接受现代普适文化教育为主,但其生活的环境、背景和民族的不同呈现出文化背景多样性特点。文化的多元化,影响着民族地区年轻人的观念、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加强中华民族大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年第 卷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在非民族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既要考虑各民族学生不同民族文化之下的价值和道德要求,又要考虑培养符合主流价值的人才要求,这对非民族高校提出了教育实效性的挑战。如何形成资源互补、如何突破非民族高校的资源屏障、如何整合有效的教育资源,都是非民族高校在
10、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中需要解决的实效性问题。湖南科技大学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的积极探索 年 月 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 的事情。”湖南科技大学党委高度重视民族工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的民族政策,聚焦“立德树人”主业,紧扣“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不断推进各族师生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和睦相处。作为一所非民族高校,湖南科技大学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11、时,努力在提高政治站位、夯实组织基础,促进交流交融、建立共有精神家园,搭建多渠道平台、创新载体,发挥资源优势、服务社会发展上积极探索。提高政治站位,从夯实组织基础上出招见效()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制度保障。民族团结教育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湖南科技大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紧紧围绕时代之需,结合学校实际,紧跟新时代新要求,补齐短板,在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上下功夫。一是制定出台了中共湖南科技大学委员会关于加强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决定中共湖南科技大学委员会关于加强直属党委(党总支部)统一战线工作的意见和湖南科技大学民族宗教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文件。二是成立了湖南科技大学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和湖南科技大
12、学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级党委的主体责任,对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工作进行了制度规范。进一步落实了各部门民族团结教育责任分工,明确了民族团结教育各部门职责范围。三是将民族团结教育作为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和教学任务来落实,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学校教学任务统筹规划。四是充分发挥民族团结管理领导工作小组的职能,从提高政治站位,建立健全领导管理机制、组织运转机制、监督评价机制,建立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联动机制上做文章。()加强学习宣传,落实民族政策。中华民族是一个各民族休戚与共的民族命运共同体,“我国 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
13、族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明确了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各民族的“多”和中华民族的“一”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依据。湖南科技大学通过积极组织广大少数民族师生学习党的民族政策,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通过贯彻落实民族工作政策,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湖南科技大学在开展民族宣传教育上,坚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加强各民族学子间的交流交往交融中,以文化交流为抓手,坚持把文化认同作为民族团结教育的根魂,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高度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目标,广泛宣传“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的“中国梦”目标,把
14、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做得“有形、有感、有效”。()加强师资配备,优化管理服务。学校配备了专门从事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专职教师,专门成立了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着力加强新疆、西藏籍等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统筹指导,解决实际困难。一是派专人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学业帮扶。帮助少数民族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二是认真贯彻落实资助政策,及时对有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进行生活帮扶。学校每年借助民族团结促进会平台,针对生活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开展“爱心助学”活动。三是开通了新生入学“绿色通道”、设置学生勤工助学岗第 期谢丹桔:新时代非民族高校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探究位、发放路途补助、特殊困难补助和棉衣补助,
15、特困新生和毕业生可以申请缓交或减免学费等。四是实行新疆籍学生资助推荐同级优先制度,每年有近 名少数民族学生获得国家助学金,近 名少数民族学生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五是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实现就业精准帮扶。促进交流交融,在共建精神家园中出招见效()通过加强“”教育,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课堂是高校开展教育的主阵地,民族团结教育也离不开课堂这个主渠道。湖南科技大学积极探索拓宽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渠道,努力构建课堂教学、校园活动、主题教育、社会实践、虚拟体验等多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开设各类民族教学课程,如“民族问题研究”“民族学概论”“中国建筑与民族文化”“民族工艺与设计”“民族传统体育”“民族
16、民间舞蹈基础”“印度民族民间舞蹈”“民族民间歌曲演唱与赏析”等共 门。为不断加强“一条道路”“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五个维护”“六个相互”教育,学校每年会对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进行部署,定期组织各民族学生参观韶山等红色教育基地、参观校史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爱校荣校教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班会、讲座和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各民族学生融入大环境中学习生活。学校采用各民族混合编班、混合住宿模式,把同年级同专业少数民族学生插编到不同班级,实现各班级各民族学生均衡分布,促进了各民族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融合。()通过加强教育载体,发挥“融入式”“浸入式”“滴灌式”作用。学校采取“融
17、入式”课程设置方式,将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有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政策法规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采用“浸入式”教育,把民族宗教教育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新生入学教育。例如: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开设“宗教学概论”专业课程,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形势与政策”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设置相关教学单元,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同时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积极创建民族团结教育实践基地、民族文化理论研究基地,积极发挥学校民族团结促进会作用。通过抓基地建设,推动学校民族教育
18、理论的发展,营造民族教育理论学习研究的良好氛围,达到“滴灌式”的教育效果。倡导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使各民族学生在同居、同住、同学的环境中增进情感,加强交往交流交融。()通过树立典型,发挥典型引领作用。榜样是一面鼓舞人心的旗帜。湖南科技大学在多种形式活动的开展中,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典型人物的挖掘,以学习典型模范,激发蓬勃向上的正能量,形成示范效应,达到教育效果。一是学校注重培养少数民族学生优秀典型和发挥典型引领作用,新疆维吾尔族学生沙依热作为“芳菲之歌”优秀女生报告人,在全省高校作巡回报告,优秀典型事迹得到广大师生一致好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二是学校在少数民族教职工中积极开展“立足岗位作贡
19、献”等主题活动,先后涌现出了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就业爸爸”皇晓东,著名画家、省美协副主席杨国平,知名人类学家、作家潘年英,知名学者、民族音乐学专家石峥嵘、熊晓辉等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优秀少数民族教育工作者。搭建多渠道平台,在创新载体上出招见效新时代,高校应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平台的作用,开辟大学生自我接受民族团结教育的途径和平台,同时通过民族宣传活动月、民族主题活动等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平台,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丰富民族团结教育形式,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在校园文化、课外活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处,以更开放、更包容的姿态实现民族团结教育发展,达到“润物细无声”效果。湖南科技大学充分发挥学校民族
20、团结进步促进会、学工、团委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专职辅导员的作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交流活动。()搭好民族文化交流平台。每年定期举办社团文化艺术节、社团之夜、新年文艺晚会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针对性地选取具有民族特色且形式多样的表演节目,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雪域文化社”等民族特色类学生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年第 卷社团每学期开展社团活动,社团成员定期学习交流少数民族文化,有效加深了各民族学生之间的联系与情谊。()建好少数民族教师创作交融舞台。成立了湖南科技大学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常态化组织举办民族文化系列讲座、迎新年联谊会等,通过民族文化大讲堂、联谊活动等形式,
21、在各民族师生中搭建交流平台并形成常态。如近年主办的侗族作家、知名人类学者潘年英西南民俗摄影作品展、一个人的文学世界暨少数民族作家潘年英新书发布会,生动地展示了少数民族的文化生活习俗,其摄影展先后在湖南、贵州等多地进行巡回展示,社会反响良好。学校每两年主办一届全国大学生齐白石文化艺术节,邀请知名画家挥毫泼墨共绘中国梦、齐抒一家亲。()设好少数民族学生成长展示的擂台。在广大学生中深入实施思想政治工作领航工程,努力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一体化”协同育人机制。近年来湖南科技大学积极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参加由湖南省民委举办的湖南省“建设伟大祖国建设美丽家乡”主题演讲比赛、各类征文活动、知识竞赛、各类技能
22、大赛、湖南省民族运动会、各类志愿活动等。各类比赛、活动平台为少数民族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更多学习、锻炼、成长的机会,他们取得了良好成绩,也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如新疆籍回族学生赵芸茜代表湘潭市参加省民宗委组织的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并荣获二等奖;土家族学生彭利、满族学生蔺忠慧分别在第五届和第七届湖南省“建设伟大祖国 建设美丽家乡”主题演讲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等。同时注重培养少数民族学生优秀典型并发挥他们的典型引领作用;选派优秀少数民族学生代表参加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骨干培养班学习;注重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培养工作;鼓励优秀少数民族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在宿舍、班级、学生会、社团
23、中担任学生骨干。发挥资源优势,在服务社会发展中出招见效非民族高校要积极走出去,充分整合地区资源。主动与民族高校交流互动,通过学术研讨、结对帮扶、文化互访等形式,形成资源互享。主动与民族地区交流互动,通过与民族地区开展社会实践、对口援助等形式,带领学生在亲身感受中接受教育,增进民族情谊。主动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公共文化机构交流互动,通过技术服务、实践锻炼等形式,服务社会,形成促成民族团结的合力。湖南科技大学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优势,助力“精准扶贫”,开展社会实践、深化理论研究,积极助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成果向民族地区转移转化,把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在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上大放异彩
24、。学校聚焦“精准扶贫”“非遗”传承和“关爱留守儿童”等重点工作。其中,齐白石艺术学院王育霖教授带领的“心与馨志愿团”服务祁东县启航留守儿童合唱团的故事被社会广泛报道,他们指导的“心与馨合唱团”登上了国家大剧院、年春晚等大型舞台。据统计,近年来学校累计有 名少数民族学生注册成为志愿者,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级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在开展社会实践中助力添彩。组织师生深入湘西、怀化、桂东等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连续多年获评大中专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全国“优秀组织单位”称号。“木槿感恩支教团”从 年成立至今,坚持在湖南、贵州、广西、青海、甘肃等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开展义务支教活动,累计开展
25、志愿服务超过 余小时,帮扶对象达 余人,荣获“全国百强最佳学生社团”称号。同时,积极选拔优秀毕业生与研究生到西部去工作,届毕业生杨波在通道侗族自治县万佛山镇杏花村担任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积极参与脱贫攻坚与疫情防控工作,获评 年“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在深化理论研究中献策发声。近年来,少数民族教师围绕少数民族地区问题积极进行研究,先后获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项,省部级课题立项 余项,发表论文 多篇,其中在中共党史研究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关于民族问题研究的学术论文 多篇,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湖南科技大学近年第 期谢丹桔
26、:新时代非民族高校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探究来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湖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湘潭市民族团结进步行动先进单位”“湘潭市民族联谊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对进一步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非民族高校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参考文献: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北京:民族出版社 沈桂萍建党百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事业发展历程中国民族教育,():尔肯江吐拉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人民日报,()青觉以文化认同巩固发展中华民族大团结红旗文稿,():新华社习近平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人民日报,()罗宇凡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亲切关怀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实现历史性跨越人民日报,():(,):,:;(责任校对 朱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