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继续教育研究 年第 期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落实机制研究郭玮(山西农业大学 基础部,山西 晋中)摘要: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中,劳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劳动教育十分必要。劳动教育是“五育合一”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劳动教育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高校劳动教育在开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重视程度不够、师资力量不足、评价体系不完善等。因此,为进一步提升高校劳动教育质量和水平,需要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师资水平、完善评价体系。关键词:高校;劳动教育;落实机制;机制建设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
2、:文章编号:()长期以来,社会上存在重智育轻劳动的不良倾向,家庭和学校重“智育”轻“劳育”,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缺乏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和实践。近年来,在全社会对劳动教育重要性认识不断提升和劳动教育实践探索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高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要求,将劳动教育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但仍存在高校层面劳动教育体系不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劳动教育课程未能有效衔接、大学生群体普遍缺乏劳动精神、劳动教育内容相对单一等问题。一、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落实机制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知行合一”: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的价值追求“知行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概念,是指知与行在实践过程中相
3、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过程。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实践的观点是唯物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社会实践角度而言,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都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其本质属性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劳动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在其本质属性上表现为实践,即其本质是“知”与“行”的统一。“知行合一”思想自有其形成渊源。中国古代哲学中有一种观点认为,知行之体是一致的。“知行合一”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目的。新时代高校开展劳动教育就应遵循我国教育部门提出的理论要求,通过加强大学生的劳动观教育和劳动技
4、能培养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二)“全面发展”:劳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个体从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上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人的本质和社会关系的集中体现,是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基础,劳动使人从自然属性中解放出来,使其成为自由自觉的“类存在物”。一方面,劳动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通过劳动实践使之逐步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健康的劳动情感和积极的劳动态度。新时代高校应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将劳动教育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遵循“
5、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原则,构建全面发展人才培养体系。另外,在“五育并举”中以劳动教育为主导。新时代高校应在各项精神指导下,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动教育,例如,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等方面的劳动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开展耕读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实践和宣传活动等。二、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落实难点(一)顶层设计不完善大学是劳动教育的主要阵地,应该从顶层设计入手,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体系。目前,部分高校仍存在顶层设计不完善、顶层设计与专业建设未能有效衔接、缺少系统化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缺少专业化师资队伍等问题。部分高校虽然在推进劳动教育方面开展了有益探
6、索,但由于没有统一的劳动教育管理机制,难以实现相关资源的共享。此外,由于缺乏对劳动教育的关注,在当前应试教育环境下,一些高校和教师将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割裂开来,使得劳动教育在高校中被边缘化,难以真正落实。虽然部分高校建立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但大多是形式主义,内容过于空泛,形式过于单一,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热情。因此,需要不断地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设计。(二)实践载体不丰富一是校园劳动教育载体建设尚不健全。当前,高校劳动教育场所主要依托校内公共服务场所和部分教室,场地设施相对充足,但受场地条件限制,校园公共服务场所往往存在人多地少的矛盾,难以充分发挥出校园空间的育
7、人功能;学校普遍缺少专门的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时缺乏必要的保障条件。二是劳动实践载体形式相对单一。当前高校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多是传统形式的项目化,以参观博物馆、革命遗址等为主。由于缺乏与专业相结合的教育内容设计和开发,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容易产生抵触心理。此外,高校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较为单一,仅限于在校内开展传统形式的手工制作、勤工俭学、志愿服务等活动。三是劳动教育载体设计缺乏新意。当前高校对大学生开展的职业体验类活动较多,但大多是以学生参与校内或校外实习、就业、志愿服务等形式开展的体验活动为主,缺乏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设计开发的劳
8、动教育实践类活动。此外,部分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缺乏创新和改进,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等新媒体手段开展线上线下融合式教育教学活动。(三)师资队伍建设不合理劳动教育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教育活动,对教师的要求是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当前,我国大学劳动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主要表现为:一是高校对他们的职业能力培养不够重视,缺少系统的指导;高校劳动教育教师多数来自其他专业,且多为兼职教师,劳动教育师资培训相对匮乏;二是高校在教师职称晋升方面存在对劳动教育教师不重视、不支持的现象,部分教师认为劳动教育在职称评定中不占优势;三是部分高校劳动教育师资队伍以“双师型”教师为主,并未全部配备到高校“双师型”教
9、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中;四是高校对于劳动教育课程的考核评价机制尚不完善,部分教师缺乏对劳动教育课程的重视,尤其是在思政课程和公共基础课中渗透劳动教育内容缺乏有效激励机制;五是部分高校在教师职称评聘过程中,将是否具有“双师型”专业技术职务作为参评条件之一,但劳动教育师资的专业性并未得到充分体现。(四)社会合力难以凝聚一是受社会大环境影响,高校劳动教育所依托的各类教育资源支持力度不足,导致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感受不到社会劳动价值的认同和尊重;二是学生家长普遍认为大学生劳动教育就是洗碗、扫地等,缺乏对劳动教育的正确认识;三是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和渗透,一些高校在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也会出现学生参与度
10、不高、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五)考核评价体系缺位长期以来,高校将劳动教育评价简单地理解为学生学习成绩的考评,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未能有效地落实,劳动教育效果得不到有效体现。劳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劳动等多个方面,因此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构建多方联动、协调推进的劳动教育工作体系。三、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落实机制建设内容(一)组织管理机制高校既要建立健全劳动教育组织管理机制,也要明确负责劳动教育的相关部门和人员,还要健全劳动教育管理体系,加强对劳动教育的监督和检查。高校党委(党组)要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工作,把劳动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人才
11、培养重要内容;要制订劳动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和工作制度,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工作体系。高校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劳动教育,把学生劳动意识和习惯的培养纳入考核评价体系。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开展学生劳动教育的机制,共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高校团委(学生会)要配合学校做好大学生劳动意识和习惯的培养工作。高校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到高校学生劳动教育中来,在服务学生中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二)经费保障机制高校要根据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具体继续教育研究 .,实施办法;高校要建立劳动教育经费保障制度,确保劳动教育所需经费纳入年度预算;高
12、校应定期将用于劳动教育的经费情况报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财政部门备案;高校应将用于劳动教育的经费情况作为学校绩效考核和主管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为高校提供资金支持,积极拓宽经费来源渠道;支持高校设立劳动教育专项资金,用于劳动教育课程设置、师资培训、教材建设、课程研究、教学研究等。(三)考核评价机制高校要对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实施效果进行科学评价,通过定期评估和动态调整,将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效果纳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的考核评价机制要围绕“育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总体目标,注重考核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等。一是要对学生参与劳动实践
13、活动或校园生产服务的时间、次数、效果进行考核,重点考核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态度和习惯;二是要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参与情况进行评价,着重评价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质量和成效;三是要对学生参与家庭生产服务活动的时间、次数进行考核,重点考核学生劳动观念和习惯养成情况。(四)监督检查机制高校劳动教育监督检查机制,既包括对劳动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的检查,也包括对劳动教育工作实施效果的检查。这两个方面的检查都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检查机制。高校劳动教育监督检查机制的主要任务:一是开展劳动教育工作的监督检查,包括对劳动教育政策措施执行情况、规章制度落实情况、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二是开展劳动教育工
14、作的评估,通过对高校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了解和掌握高校在劳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高校劳动教育工作;三是开展劳动教育工作的信息收集和报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相关信息;四是开展对高校实施劳动教育情况的统计和分析,为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供参考依据;五是开展高校实施劳动教育工作的宣传和总结,积极推广典型经验和做法。(五)教师保障机制劳动教育的落实离不开教师队伍。高校要配齐配足劳动教育专职教师,加强劳动教育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制定劳动教育教师培养规划,将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体系中,健全劳动教育师资培养培训机制。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劳动教育专项培训,建设
15、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加强对高校劳动教育教师的培养,将其纳入高校教师培养计划和在职进修计划中,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岗前培训、岗位进修和专业能力培训。建立健全高校劳动教育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将教学成果、研究成果以及学生对劳动教育的反馈评价等纳入考核范围。此外,高校要在政策上给予保障,要制定教师从事劳动教育工作的绩效考核办法,对不履行教学任务、不认真负责、造成不良影响的单位和个人,要视其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理。对于参与高校劳动教育工作表现突出的优秀教师,要予以表彰奖励。(六)学生参与机制一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学校日常管理和劳动教育中,建立健全民主参与机
16、制,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智力,使他们可以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充分地展示自己、提升自己。二是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引导。将劳动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形成校园文化和日常管理中的劳动教育特色,丰富劳动教育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实践活动,丰富学校和家庭的实践体验;搭建各种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和参与到学校的管理服务等活动中。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劳动观。通过建立健全学生参与机制,让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校管理服务的参与者、实践者、监督者。(七)评价反馈机制评价反馈机制是高校劳动教育落实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劳动教育进行科学
17、评价,有利于更好地推动劳动教育落实。评价反馈机制包括:一是学校自评。学校要根据劳动教育的相关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考核方案,定期对劳动教育工作进行自我总结、自我反思。二是家长反馈。家长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多种形式反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劳动表现和在家庭中的劳动情况。三是学生互评。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谈话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并根据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表现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或建议。学校可以通过网站、微博等多种渠道对学生在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方面进行评价和反馈。四是政府督导。政府可以通过组织专业机构或人员对高校开展劳动教育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意
18、见或建议。学校要充分利用好各种反馈渠道,积极听取社会各界对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建继续教育研究 .,议。同时,要建立起学校、家长和社会之间的有效沟通机制,共同促进高校劳动教育的落实。四、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落实机制建设途径(一)完善机制建设,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其本质在于将劳动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使之成为核心素养之一。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应立足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完善劳动教育机制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一是要健全劳动教育组织领导机制。在学校层面,要成立劳动教育委员会,加强对劳动教育工作的统一领导、整体规划和组织协调;在院系层面,要建立以院系为主体的
19、劳动教育组织机构,具体负责劳动教育的实施、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方面工作;在教师层面,要建立以辅导员为主体的劳动实践指导团队。二是要加强课程建设与管理。高校应建立以课程为载体的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与教学评价体系;制定劳动实践课程建设标准及课程评价标准;建立面向全体学生的劳动实践课程考核与学分认定制度。三是要从政策和资金方面,鼓励高校聘请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或辅导员;鼓励学生社团或志愿者加入相关队伍;定期举办与劳动技能有关的竞赛活动。学校应将劳动教育纳入教学评估体系中,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二)丰富实践载体,培育劳动情怀高校要坚持把劳动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以
20、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积极推进劳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丰富劳动教育实践载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高校要利用好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通过组织开展“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等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知识竞赛等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把劳动理念和行为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校要利用好实践基地,通过参观体验、社会调查等形式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情怀。可以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等生产一线开展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活动。如上海大学将“三下乡”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进校园”主题宣传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走进社区,了解基层群众生产生活现状和需求,进一步坚
21、定了学生的劳动情怀。.丰富社会实践活动。高校要充分利用高校社会实践基地及校外实训基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在校内开展“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社会实践主题团日活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系列活动;另一方面,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向基层。通过举办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劳动价值取向。.拓展校外实习基地。高校要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基地,通过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等形式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去。既可以通过与企业、事业单位合作的形式建立实习基地,也可以通过与社区合作的形式建立实习基地,还可以通过与乡村合作的方式建立实习基地。(三)加强师资
22、队伍建设,提高劳动教育质量.要有一支优秀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各大学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完善的劳动教育教师培训、考核与激励体系,加大对他们的培训与考核,强化教师队伍建设。.高校应注重发挥专业教师的作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中设置劳动教育课程,把劳动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中,开设相应的公共选修课程。同时,要加强对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引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价值观。.强化高校专职劳动教师队伍建设。高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加强对劳动教育专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让专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到劳动教育相关课程和活动中来。高校应注
23、重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要制定完善兼职教师聘用制度和激励制度,在聘请兼职教师时严格把关,选聘那些具有较强教学能力和较高职业道德素养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四)营造良好氛围,凝聚社会合力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家庭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政府要提供政策支持,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目标、任务和要求。推动构建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协同推进的劳动教育体系,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关注和支持的氛围。在大学生劳动教育中,家庭是最主要的地方,也是高校中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依托。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教会孩子正确处理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帮助孩子养成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优良品
24、质。学校应该在劳动教育的方法和形式上进行创新,营造出尊重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和诚实劳动的校园文化氛围。社会应给予大学生劳动教育以支持,为高校提供实践基地继续教育研究 .,和活动平台。政府、学校与社会共同搭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落实机制平台,使之成为社会参与高校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社会各个方面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积极作用,使全社会形成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五)健全考核评价体系,促进长效发展考核评价是劳动教育工作的“指挥棒”,是推动劳动教育常态化开展的重要抓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一是要完善劳动教育课程考核机制,将劳动教育
25、课程纳入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考核评估机制;二是要完善劳动实践考核评价机制,将劳动实践纳入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将学生在学校开展的实践活动、社会调查等纳入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创新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落实机制建设路径,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坚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相统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统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要求相统一、与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相统一、与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任务相统一,健全劳动教育落实机制建设路径,进一步完善高校劳动
26、教育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促进高校劳动教育长效发展。参考文献:丁彦,孙娟玲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实施现状探析 基于湖南农业大学的调查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李磊,佘正昊,李景怡应用型高校青年学生劳动教育理念辨析与实践刍议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俞金涵,王长海新时代高校加强劳动教育的意义及路径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陈永生大学生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研究 评高校创新创业与劳动教育人民长江,():郭金梅劳动实践对促进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探讨公关世界,():张胤,孙梓琳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涵、现实困境与路径创新教育探索,():汤碧枝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思政化”的育人导向和实践路径数据,():马慧新时代高校加强劳动教育的理论意蕴、时代省思与现实路径林区教学,():【基金项目: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三全育人视域下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动转换和协同育人模式探索”(编号:)】【郭玮:山西农业大学基础部讲师,农学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继续教育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