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笑话艺术对传统相声的价值及影响.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4303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笑话艺术对传统相声的价值及影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笑话艺术对传统相声的价值及影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笑话艺术对传统相声的价值及影响.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笑话艺术对传统相声的价值及影响陈建华(青岛农业大学 人文学院,山东 青岛 2 6 6 1 0 9)摘要:相声是北京市首批、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堪称民族文化经典代表,至今活跃在主流舞台,影响千家万户。传统笑话储量巨大,收集了舞台技艺、演出底本、表演记录、行业掌故、历史变迁和艺人传记等六大类早期资料,构成学术研究的关键基石;然而,相关研究极度匮乏,鲜有问津者。从艺术、技艺、源流、历史和文化等视角对比分析传统笑话及相声,重在作品研究,旨在剖析传统笑话对相声发展的重大价值:一是笑话完善了相声的包袱技艺,包括现挂、三番四抖、塑造滑稽人物和打造戏剧性情节等;二是笑话建立起对口和群口两种捧逗结构,奠

2、定了对口和群口相声的骨架;三是笑话着力刻画文人形象,熟练使用文哏技法,奠基了后来的文哏相声;四是传统笑话为相声提供了成熟艺人和演出底本,开创了职业化相声。关键词:传统笑话;相声艺术;包袱;捧逗;文哏;相声职业化中图分类号:I 2 3 9.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0 0 8-2 7 4 9(2 0 2 3)0 3-0 0 0 1-1 0收稿日期:2022-11-12作者简介:陈建华(1972 ),男,山东泰安人,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戏剧戏曲学。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J o u r n a l o f C h a n g s h u I n s t i t u t e o

3、 f T e c h n o l o g y(P h i l o s o p h y&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2 0 2 3 年 5 月第 3 期M a y,2 0 2 3N o.3曲艺被称为“万艺之母”,对中国的戏曲和舞蹈等艺术均有重大影响。相声是曲艺中最具代表性者,体系丰赡,历经近二百年,现在可见作品逾千篇(部),记录了市井百态和世俗风情,记载了中国的历史发展,折射了复杂人性和市井生活,在民俗、艺术、历史和文学上均具很高价值。2006 年相声成为北京市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 年成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民族文化的基本载体与核心元素,相关研

4、究有益于民族文化的创新和振兴,符合今天的时代主旋律。相声至今仍是喜剧的核心艺术形式,活跃在主流舞台,影响深入千家万户。与相声价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相关研究极度匮乏,学术文章尤其罕见。传统笑话艺术历史悠久、体系庞大,早在先秦时就有俳优讲滑稽故事的记载,至明清,笑话已繁华锦簇。现在可见的笑话专辑,古代部分就有二百余本(部),收录笑话总量超两万余篇(条)。仅王利器编辑的 历代笑话集 及 历代笑话续编 中,就收录专辑八十余部,笑话七千多篇(条)。传统“笑话”的概念混沌,前人对其来源、性质、文体、手法和内容不做精细分类及考辨,只录其逗笑之片段,故属性混杂。仅艺术领域,笑话就收集了舞台技艺、演出底本、表演记

5、录、行业掌故、历史变迁和艺人传记等六大类文本资料,体系不可谓不丰赡。学人们如能甄别探究,爬罗剔抉,必能开拓出学术研究新领域,开辟研究新方向。具体到本论题,系统分析笑话艺术在相声发展中的价值,探求相声历史演进动因和艺术成因,有助于构建完善的相声史学体系。目前笼统知道笑话催生相声者多,然清晰穷究如何催生、催生什么者少。需要突出强调的是本文建立在推论方法上:对比分析相声和笑话的艺术手法、作品内容、情节角色和历史源流等,尤重作品剖析,如较为近似、有较明显的关联,则推论二者存在演进关系。推论的结果必然存在一定模糊性和疑问,然对于研究基础匮乏、鲜有问津者的笑话和相声而言,却是最合适和唯一的选择。言必有证、

6、引经据典而后可的方法,只适用于精英文学和文人学者密集关注的俗文学。现公认相声诞生于 1860 年前后,比传统笑话晚了约两千余年。在相声崛起过程中,传统笑话产生了重2大作用。一、传统笑话完善了包袱技艺相声擅长打造“包袱”,是我国艺术中唯一被称为“包袱艺术”的。包袱艺术最早在传统笑话中孕育,并走向完善。(一)传统笑话突出包袱的核心“现挂”现挂是相声包袱艺术的精华,其中多源于笑话记载的现场抓哏:国朝有陈全者一日浪游,误入禁地,为中贵所执。全跪曰:“小人是陈全,祈公公见饶。”中贵素闻全名,乃曰:“闻陈全善取笑,可作一字笑,能令我笑,方才放你。”全曰:“屁。”中贵曰:“此何说?”全曰:“放也由公公,不放

7、也由公公。”中贵笑不自制,因放之。1陈全为中贵所逼,随机应变来而的笑话,效果强烈,后经改编进入多个相声作品。流行较广的是单口作品 一字相声,主人公有不同版本:或是相声始祖穷不怕,或是较穷不怕更早的张三禄,还有说是相声八德之一的李德钖。虽主角不一,然其故事、角色,尤其自比于“屁”的包袱手法,和原笑话作品无异。(二)传统笑话推进包袱的技法三番四抖相声制造包袱的核心手法是“三番四抖”:通过层层铺垫完成“系包袱”,即“三番”;最后迅捷揭示真相,出乎观众意料,造成笑料,即“四抖”。该手法最早经传统笑话推动而趋于完善,其技法主要包括:1.反衬即反向铺垫,它通过误导观众偏离故事真实方向,待观众误入歧途足够远

8、后,迅速揭示真相,跌宕之下造成强烈包袱。其诀窍是真相与铺垫方向反差越大,包袱效果也就越强烈。如:有被妻殴,往诉其友者,友教之曰:“兄平昔儒(懦?)弱惯了,须放些虎势出来。”友妻从屏后闻之,喝曰:“做虎势便怎么?”友惊跪曰:“我若做虎势,你就是李存孝。”2216主人公得意洋洋向友人传授经验,误导观众以为主人公在老婆面前强势,形成铺垫。其后情节却急转直下,友妻一声暴喝,主人公“妻管严”嘴脸当场现形,造成强烈包袱。这类包袱手法与故事在相声中源远流长,形成相类的“惧内”题材,如单口相声名段 请夫人阅兵,同是惧内的将军为扭转在家的弱势,带大批人马包围府邸,叫板夫人,意在恫吓。刀枪耀眼、气势弥天,形成有力

9、铺垫。作品的“底”是:将军夫人手拿木棒,跳出大门,一声大叫:“叫我出来干什么?!”将军脸色苍白,双脚发软,“扑通”一声掉下马来。跪在地上说:“请、请、请夫人阅兵!”a前面铺叙军队气势越盛大,后面反衬将军就越孱弱,落差也就越大,包袱的冲击力也就越强。2.递进型铺垫即三番。相声“三番”中的每一番铺垫好,都会形成小包袱,整个作品就组成“连环包袱”。包袱越滚越大,最后爆发力也就越强。传统笑话尤长于此种铺垫。如:东家供先生饮馔甚薄,每饭只用萝卜一味。先生怨而不言。一日,东家请先生便酌,欲考学生功裸。先生预嘱曰:“令尊席前若要你对对,你看我的筷子夹何物,即以何物对之。”学生唯唯。(注:故事总起,注:故事总

10、起,揭示根本矛盾,交代包袱逻辑。揭示根本矛盾,交代包袱逻辑。)次日设席,请先生上坐,学生侧坐。东家曰:“先生逐日费心,想令徒功课日有成效矣。”先生曰:“若对对肯可。”(注:矛盾双方开始较量,形成包袱开端。注:矛盾双方开始较量,形成包袱开端。)东家说:“我出两字对与学生对,曰 核桃。”学生望着先生,先生拿筷子夹萝卜,学生对曰:“萝卜。”东家说:“不佳。”(注:注:第一次铺垫,微起波澜。小包袱一。第一次铺垫,微起波澜。小包袱一。)又曰:“绸缎。”先生又用筷子夹萝卜,学生对曰:“萝卜。”东家曰:“绸缎如何对萝卜?”先生曰:“萝是丝罗之罗,卜乃布匹之布,有何不可?”(注:第二次铺垫,较量发展,制注:第

11、二次铺垫,较量发展,制造包袱的基本手段是谐音。小包袱二。造包袱的基本手段是谐音。小包袱二。)东家抬头一看,见隔壁东岳庙,又曰“钟鼓”。先生又用筷子夹萝卜,学生又对萝卜。东家说:“这更对不上了。”先生说:“萝乃锣鼓之锣,卜乃铙钹之钹,有何不可?”a侯长喜演出本。3东家说:“勉强之至。”(注:第三次铺垫,冲突加剧。小包袱三。注:第三次铺垫,冲突加剧。小包袱三。)又出二字曰:“岳飞。”先生又夹萝卜,学生仍对萝卜,东家说:“这更使不得。”先生说:“岳飞是忠臣,罗敷乃孝子,有何不可?”(注:第四次注:第四次铺垫,冲突激化,较量加剧。小包袱四。铺垫,冲突激化,较量加剧。小包袱四。)东家怒曰:“先生因何总以

12、萝卜令学生对?”先生亦怒曰:“你天天叫我吃萝卜,好容易请客,又叫我吃萝卜,我眼睛看的也是萝卜,肚内装的也是萝卜,你因何倒叫我不教令郎对萝卜?!”(注:正面对决,冲突爆发,矛盾公开,先生揭示谜底。四个小包袱滚动形成最后的注:正面对决,冲突爆发,矛盾公开,先生揭示谜底。四个小包袱滚动形成最后的大包袱,令人恍然大悟,效果强烈。大包袱,令人恍然大悟,效果强烈。)3该作品堪称典范:共经四次铺垫,东家的上联涵盖吃食、布料、乐器和古贤,先生均教学生对以“萝卜”,利用谐音,巧妙换字,虽勉强却恰逢其对。每次应对都造成笑料,内含讽刺主人之意,形成四个连环小包袱,越滚越大,造就最后大包袱。该作后成为经典相声 对对子

13、 中的核心桥段,除将文言文转化为口语之外,对联文字和包袱技艺一丝未变。足见无论在内容题材上还是在艺术手法上,传统笑话对相声的影响是多么巨大、深远。(三)传统笑话塑造了包袱艺术的核心角色滑稽人物是相声艺术之核心,很多是在笑话中得以萌芽和确立的,主要类型有:1.性格残缺者这类形象或华而不实,或虚荣无聊,或贪财好色,或外强中干,或名利熏心,或变态封闭。他们往往不自知,反以残缺为荣,终遭惩罚,构成包袱逻辑。如:京师选将军,群聚以观,山东一人曰:“此辈未为魁伟,吾乡一巨人,立则头顶栋而脚踏地。”山西一人曰:“吾乡一巨人,坐地而头顶栋。”继而陕西一人曰:“此皆未为奇,吾乡有一巨人,开口时上唇抵栋下唇搭地。

14、”旁有难者曰:“然则身何居乎?”陕人曰:“且只说嘴罢。”4331此类笑话不少,然人物雷同,均以吹牛为荣。“且只说嘴罢”意为“要嘴不要脸”,是通过归谬得出的必然结果,揭露人物性格的可笑和荒谬,闪烁着锐利的讽刺光芒,造成包袱的巨大力量。相声因此产生大量讽刺吹牛者的作品,最引人注目者是当代相声名家马季的 百吹图,其底是:乙:我头顶蓝天,脚踩大地不能再高啦!甲:我我上嘴唇挨着天,下嘴唇挨着地!乙:啊?!上嘴唇挨着天,下嘴唇挨着地?甲:啊!乙:那你的脸哪儿去啦?甲:我们吹牛的人就不要脸啦!乙:嗐!a相声作品较原作更成熟:吹牛者由四人减为两人,对立关系更明确,矛盾更锐利;双方对抗更激烈,从隐隐的攀比上升为

15、公开的吹牛比赛;铺垫层次更丰富,效果也更强烈。但总体上看,相声中的角色并没有脱离笑话原作之窠臼。2.身体有缺陷者身体残疾者言行多异于常人,经笑话加工后,身体残疾往往被夸大戏说,言行滑稽,甚至病态,构成包袱。如:有出外生理者,妻嘱回时须买牙梳,夫问其状,妻指新月示之,夫货毕将归,忽忆妻语,因看月轮正满,遂买一镜回。妻照之,骂曰:“牙梳不置,如何反取一妾?”母闻之,往劝,忽见镜,照云:“我儿,有心费钱,如何取个婆子?”遂至讦讼。官差往拘之,见镜慌云:“如何就有捉违限的?”及审,置镜于案,官照见,大怒云:“夫妻不和事,何必央乡宦来讲?”2217a马季、赵炎演出本 百吹图4该作品嘲笑健忘之人,他们轮番

16、上阵表演,包袱连续不断,人物缺陷愈演愈奇,令人目眩神驰。该作品后被打造成传统单口相声 马虎人,马三立另有相声作品 一窝混。夸张的健忘者形象,浪漫的艺术手法,荒诞的故事情节,与笑话原作无异。二、传统笑话建立起捧逗结构(一)笑话的群口结构完善了群口相声笑话的群口结构模式是:剧中三个以上人物,相互攻讦,互为捧逗。在彼此碾压和挤对中,互曝其短,彰显不足,笑料百出,形成包袱。如:陈太卿曰:“眉、眼、鼻、口者,皆是一身之神也。忽然口谓鼻曰:功高者居上,无能者居下,理之常也。汝有何德,何如位居于我上者乎?(注:口发难,引起争端,展示包袱逻辑。注:口发难,引起争端,展示包袱逻辑。)答曰:吾能闻香识臭,然后与子

17、食之,因此居汝上乎。愿闻汝之才能?口答曰:心中欲说口先用,读书读史读文章。食尽世间多美味,陈言陈语献天王。鼻乃善言答曰:休笑鼻孔无因由,知香知臭是鼻头。鼻头若无三分气,盖世文章总是休。(注:口与鼻相争。包袱一注:口与鼻相争。包袱一)鼻与眼曰:贤兄缘何更居我上乎?眼答曰:吾能观善觑恶,望东顾西,其功不小。因此故在你上也。诗云:秋波湛湛甚分明,识书识宝识金银。世人不与吾同走,白日青天去不成。(注:眼与鼻相争。包袱二注:眼与鼻相争。包袱二)口曰:眉毛何以居吾之上乎?眼答曰:我同你与鼻兄三人同去问他。眉以善言答曰:休侮双眉没志量,先年积祖我居上。若把眉儿移下去,相见成甚好模样。鼻曰:与子论功,不与论样

18、。(注:眉毛与鼻相争。包袱三注:眉毛与鼻相争。包袱三)众乃喧闹,两耳闻知,遂解之曰:君子无所争,鲁书 之明训也。亦作俗句云:我每从幼两边分,会合人头寄此身。劝君休争大与小,列位都是面前人。”(注:耳解劝众位,总束作品。以超越姿态终结矛盾逻辑注:耳解劝众位,总束作品。以超越姿态终结矛盾逻辑)5笑话中眉、眼、鼻、口四大部位以功高自居,个个力争上位,讽刺矛头直指为蝇头微利而锱铢必较的芸芸众生。四部位分为三组,相互攻讦、彼此驳难,形成三组包袱。该作品在讽刺手法、形象塑造,尤其结构手法上,堪称完美,后被改编为经典群口相声 五官争功:鼻子:我问你,你抽烟的时候,你干吗那烟打我鼻子里头走?嘴巴:废话!你过了

19、烟瘾,我还没找你收烟钱呢!鼻子:找我收烟钱?嘴巴:啊!鼻子:我还没要你养路费呢!眼睛:得。嘴巴:行啦,眼睛,你不错啦!他们家二十吋彩电就给你买的,我们谁看得见哪?耳朵:说的太棒啦!嘴巴:还有你耳朵,他们家那几千块钱买的音响就是你的,我们谁听得着啊?脑袋:对,对。鼻子:瞧瞧,他们全有好处不是?嘴巴:最可气的就是你鼻子,你不错啦!鼻子:我怎么啦?嘴巴:你站最中间,我们全在边上围着你转,你还不知足,今儿伤风、明儿感冒、后儿闹个鼻窦炎什么的,也搭着他手懒点儿,流点清鼻涕全流到我嘴里啦,你拿我这儿当痰盂啊你!鼻子:我再问问你。嘴巴:问什么?鼻子:这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是不是嘴的责任?脑袋:是你的毛病。5

20、嘴巴:那你这鼻子麻木不仁、不闻不问怎么说呢?脑袋:对。耳朵:口若悬河、信口雌黄,就是你这嘴。嘴巴:行啦!耳朵,你偏听偏信,耳边风,那就是你的毛病。眼睛:云山雾罩、造谣生事,说的是谁呀?!嘴巴:你这眼睛也可以啦!那社会上的红眼病就是你传染的。脑袋:好!各位,就这么点荣誉,他们自己就打起来啦。a 从片段看,五官争功 的艺术结构更加完善:首先,设立了以嘴为主,眼睛、鼻子和耳朵为辅的结构。矛盾的主次层次清晰,虽复杂而不散乱。其次,形成五官与脑袋对立的“超结构”。脑袋作为公正的第三者,代表整体利益,批评五官自私自利,揭示作品主题。最后,包袱明显增多。五官之间的每次碰撞几乎都能形成小包袱,且环环相扣、起伏

21、跌宕,包袱的数量和质量远超原作。但确定无疑的,五官争功 的故事、人物和冲突,尤其群口框架均源于笑话原作。(二)笑话的二人结构完善了对口相声二人结构是传统笑话的主体框架:作品中仅两个角色,彼此戏弄、相互挤对,迫使对方丢丑取笑,这奠定了对口相声“捧逗互戏”的结构类型。这种结构类型主要包括:1.“弄痴”类这是笑话中最常见模式:或愚痴者遭智者戏弄,暴露愚顽引他人嘲笑;或精明者在愚弄对方过程中反遭对方戏弄,自暴其短产生笑料。如:人有初开药肆者,一日他出,令其子守铺。遇客买牛膝并鸡爪黄连,子愚不识药,遍索笥中无所有,乃割己耕牛一足,斫二鸡脚售之。父归问卖何药,询知前事,大笑发叹曰:“客若要知母、贝母时,岂

22、不连汝母亲抬去了!”6作品中精明一方是父亲,痴愚一方为儿子。父亲“客若要知母、贝母时,岂不连汝母亲抬去了”的推论,将儿子卖药逻辑的荒诞性推向极致,嘲讽儿子的愚痴,形成包袱。这一笑话后来演化出经典单口相声 假行家:这时候满不懂才把牢骚发出来:“告诉您陈师傅,我算倒了霉了,花了两千多块钱,干了这么个买卖,请了这么一位好掌柜的。一开门儿,来了一位买俩子儿的银朱,他让我花两块钱到首饰楼给人家打了俩大银珠子;又来了一位买仨子儿的白芨,他让小徒弟花三块钱买一只白鸡来。赔俩钱儿倒没什么关系呀,这不是嘛,这位来买 父子(附子),他把我们爷儿俩给卖了。这还不算,这位来买 仨人儿(砂仁儿),连他带这小徒弟和我老婆

23、又全卖了!您说我们这买卖还怎么干哪?我们全得跟人家走,干脆我这买卖归您得了!”(陈)皮匠一听,抹头往外就跑。满大爷说:“陈师傅,你跑什么呀?”皮匠说:“我还不跑哇?回头来个买陈皮的,把我也卖啦!”b同样的故事,单口相声明显较笑话原作更成熟,但仍沿承了原作中制造包袱的手法和逻辑,笑话中精通中药的父亲戏弄愚顽不明的儿子,相声中为自以为是的贾行家戏耍东家满不懂,正源于原作的架构。2.“弄市井”类作品刻画形形色色的市井小民,矛盾双方相互攻讦嘲讽,攻人之弊的同时自揭其短,暴露市井小民的无聊和肤浅并形成包袱内核。如:a马季、王金宝、赵炎、冯巩、刘伟演出本 五官争功b刘宝瑞演出本 假行家。6有人惯会说谎,其

24、仆每代为圆之。一日,对人说:“我家一井,昨被大风吹往隔壁人家去了。”众以为从古所无,仆圆之曰:“确有其事,我家的井,贴近邻家篱笆,昨晚风大,把篱笆吹过井这边,却像井吹在邻家去了。”7主人和仆人相互戏弄:主人言语夸大虚无,仆人因雇佣关系,只得处处为他圆谎。主人谎言层层加码,似有意戏耍仆人,是铺垫包袱,形成表层结构。最终仆人忍无可忍,反讽主人无聊虚伪,解开大包袱,形成深层结构。该作品后被改编为相声经典 扒马褂,在故事情节、包袱设计、人物关系上均与笑话原作无异。其实,扒马褂 中三人表演,看似群口相声,实际上真正矛盾仍局限在吹牛者和圆谎者之间。吹牛者步步紧逼,越说越荒诞;圆谎者拿人家手短,奋力遮掩,左

25、右支绌。作品仍属“弄市井”结构,完全延续了笑话原作。三、传统笑话奠基了最大的相声流派:文哏现在一般认为在清末,随着大批落魄八旗子弟进入相声行业,文哏才真正形成。实则元明时期已有大量文人创作和收集笑话,如陶宗仪的 说郛、谢肇的 五杂俎、陆灼的 艾子后语、冯梦龙的 笑府、赵南星的 笑赞、徐文长的 谐史、钟伯敬的 谐丛、江进之的 雪涛小说、冯梦龙的 雅谑、李卓吾的 笑倒等,尤为引人注目。作品多文人轶事,精于文学笔法,追求文人情趣和幽默,奠定了后来文哏相声之根基。(一)趣诗所谓“趣诗”,即旨在彰显市井情趣的诗。其内容背离文人歌以言志的传统,专注俗世生活,尤其滑稽鄙俗之处。形式上打破传统诗歌规范,回归俗

26、常口语,以造成新奇刺激的审美效果。趣诗背离诗歌既定美学范式,带给观众前所未有的新鲜感、刺激感和滑稽感,从而造成大包袱。主要包括:1.十七字诗这种诗大多四句,构成字数为五、五、五、二。前三句合辙押韵,形式和韵味上追踪传统诗歌,以期调动观众对传统诗歌的阅读预期,形成有力铺垫。最后一句虽仅两字,却是全诗重心所在:形式上打破传统诗歌规范,撕裂美学平衡;内容上总束前文,逆转或拔高其内涵;艺术韵味上完成从大雅向大俗的急速转化,构建起包袱。如:正德间有无赖子好作十七字诗,触目成咏。时天旱,府守祈雨未诚,神无感应,其人作诗嘲之曰:“太守出祈雨,万民皆喜悦;昨夜推窗看,见月。”守知,令人捕至,曰:“汝善作十七字

27、诗耶?试再吟之,佳则释尔。”即以别号西坡命题,其人应声曰:“古人号东坡,今人号西坡;若将两人较,差多。”守大怒,责之十八,其人又吟曰:“作诗十七字,被责一十八;若上万言书,打杀。”守亦晒而逐之。8十七字诗后催生了相声的“三句半”,至今长盛不衰。如“四个人的节目我一个人折腾,我要看看我的文艺细胞丰盛不丰盛。你要问我为什么这样折腾?高兴!”a2.打油诗即用大白话写的诗歌。其制造包袱的逻辑有二:一是艺术形式上冲决传统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形式美,以村朴、愚直和原生态写法对观众的诗歌审美经验造成冲击。二是把诗歌从审美变成了审丑。内容上否定了文人的诗以言志,而多描写市井俗物,尤其丑陋事物;精神上反讽文人

28、文化,宣扬市民文化的朴素和世俗。如:唐人有张打油,作 雪诗 云:“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9歌咏极富诗意的飞雪,竟使用黑窟窿、黄狗等意象,虽生动却冲决传统雪诗固有的意味和情趣。该诗现仍活跃于相声中,常被艺人拈来作为定场诗。3.不韵诗该诗具备诗的结构和句式,然每句间既不合辙押韵,且语义毫不关联,甚至相互抵触,被硬生生捏合一处,产生强烈张力和碰撞。在形式和内容上都给人极大新奇和刺激,从而产生浓重荒诞感和滑稽感。如:a侯耀文演出本 小站联欢会。7嘉靖间,有织造太监在杭州,征索不遂,为诗云:“朝廷差我到苏州,府县官员不理咱;有朝一日朝京去,人生何处不相逢。”监司叹曰:“好诗!

29、”答曰:“虽不成诗,叶韵而已。”10469每句独立存在,强行拼凑为四句,既无语言形式的整饬,更无语意的关联,冲破人们的审美惯性,造成怪异刺激之感。此类诗歌大量进入相声,成为垫话主体,如:“湛湛青天不可欺,张飞喝断当阳桥。虽然不是好买卖,一日夫妻百日恩。”至今仍为相声艺人常用。(二)谑对在文学样式中,对联最能展示文人的渊博知识、文学修养和机敏反应。但谑对有根本不同:不以学识学养为本,而致力描绘粗野市井;对联形式虽对称工整,但语义失衡和冲突;文风鄙俗直白,造成浓烈的滑稽效果。如:学师出二字对曰“马嘶”,徒对“牛屎”,师曰:“狗屁”。徒起而欲行,师曰:“你还未对,我还未改,如何就走?”徒曰:“吾对的

30、是 牛屎,先生改的是 狗屁”11对联以“牛屎”“狗屁”入句,内容之污浊不堪与形式之整饬有致形成巨大反差,冲击了人们的审美惯性,造成大包袱。相声中“对联”作品甚多,几乎全为谑对。经典名作 对对子 的“底”是:赵:这回我再说一个字多的,听着啊:说“空树藏孔、孔进窟窿、窟窿孔、孔出窟窿、窟窿空”。马:听我的:“日吧嗒、哐哗啦、喀嚓、扑通、哎哟、卜卜卜、滋滋滋”。马:就是去年夏天的事,在我们的院子里呀,苍蝇、蚊子、跳蚤、蛾子、小咬、知了、马蜂啊、呱呱枣儿啊、燕么虎啊、屎壳郎啊满院子这么一通乱飞赵:好么!马:“日吧嗒”,一只屎壳郎啊撞我们家纱窗上了;“哐”,我一害怕把茶杯淬了;“哗啦”,把沙锅砸了;“扑

31、通通”,我从炕上掉地下了;“哎哟哟”,硌着我腰了;“噗噗噗”,我摔出仨屁来;“滋滋滋”,崩死仨耗子。赵:你别挨骂了!a作品上联设计精巧,正是传统文人风范:“空”和“孔”两字读音相同,且都是气声字,轮流做尾,造成韵脚通压;文辞工整,用字简练,措词精致;内容写孔子避雨树洞,也颇富文人趣味。但逗哏者的下联出人意料:一系列拟声词描摹市井大杂院的混乱和肮脏。语言形式杂乱,全用拟声词,生拼硬凑,毫无逻辑;内容世俗鄙陋,竟是放屁崩死耗子之类的无聊之事。然而,正是这种本色的描摹,以大俗映衬大雅,和上联的文质彬彬形成巨大反差,跌宕中造成强烈滑稽感,形成最后的大包袱。(三)文字游戏即双方通过文字游戏相互耍弄取笑来

32、抓哏。笑话中常见模式是一方精心措词用字,在话语上找对方便宜。如:有人说话好占便宜,常曰:“我被盖汝被,汝氈盖我氈;汝若有钱相共使,我若无钱使汝钱;上山时汝扶我脚,下山时我托汝肩;汝有妻时伴我睡,我有妻时我共眠;汝从此誓时,我死在汝后;我违此誓时,汝死在我先。”12好占便宜者的话语在被动句和主动句间熟练转化,论及自己使用主动句以占上风,谈及对方则用被动句以使之受损。说话者的语言技巧专业且熟练,很可能是早期职业说诨话者,即较早的相声艺人。这类话语方式浸入相声,成为常见逗乐手法,如 打灯谜:a马三立、赵佩茹演出本 对对子。8甲:好,你先说一个我猜。乙:对,你要猜着?甲:你给我一张电影票。乙:好,你要

33、猜不着?甲:我拿你一张电影票。乙:干脆,我给你两张电影票。甲:那也好。a甲变动“我”和“你”两个词语在句中的次序,在主动句和被动句两种模式间迅捷转化,看似公正,实则两头占便宜,深得传统笑话艺术之三昧。四、传统笑话催生了职业化相声一门艺术是否成熟,关键要看其是否完成职业化。在相声趋于职业化的道路上,笑话发挥了极关键的作用。(一)笑话为相声提供了最早的职业艺人细辨传统笑话中部分艺人的表演,已经非常接近职业相声艺人。如:一勋臣总督团营,擅役官兵治私第。优人扮二儒生,其一高声咏诗曰:“六千兵散楚歌声。”其一曰:“八千兵散。”争辩良久,徐曰:“汝不知耶?那二千,俱在家盖房,何曾在营?”4333演出中的“

34、优人”究竟属什么行业?仔细分析:其一,表演中只有两个优人,相互捧逗,形成“一捧一逗”结构。第二,表演内容简短,故事情节简易,主要争辩士兵的数量。第三,所用艺术手段中没有唱,除开场的咏诗外只有“争辩”,即语言攻守,显然并非戏曲。第四,主旨讽刺“总督团营擅役官兵治私第”,矛头直对台下的特定观众。第五,即景生情、当场抓哏,熟练使用现挂制造包袱,是全剧的核心技法、重心及目的所在。第六,表演显然经过精心策划,提前写定剧本和细致排练,然后才有成熟表演;否则,讽刺高官以公谋私,绝非寻常艺人所敢为。由此足见,其生产环节完整有序,职业化程度较高。第七,表演中优人“争辩良久”,显然具备一定表演长度,表演环节多且完

35、整。综此七点,此剧当是成熟的相声表演,其中优人应是早期职业相声演员。中国最早有记载的相声艺人就出于传统笑话记载中,其价值不言而喻。考之史料:早在先秦时期就有职业说笑话者,水平高的专门侍奉君王和贵族,史称为“俳优”。到唐宋时,说笑话作为一个职业登上历史舞台,各种书籍将之纳入“说话”体系。南宋“说话”有四家,其中有“说浑话”一类,代表者为蛮张四郎;有“说诨经”一类,代表者为戴忻庵等13。浑话,也叫做“诨话”,指话语相对粗野的笑话。蛮张四郎以说诨话谋生,则其所说笑话应有一定长度,才能分出多个场次,收取到足够的票资,故当接近中长篇单口相声。说经,即借助世俗故事来宣讲佛家经义。说诨经即在讲经中加入笑话、

36、逗人取笑,同样接近单口相声。故而,蛮张四郎和戴忻庵应算作历史上较早职业说笑话的,即相声艺人。(二)笑话为相声提供了最早的职业演出底本迄今为止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可明确确定为职业表演的相声底本,就出现在笑话文本笑得好(初集、二集)b中,文本中标注着指导舞台表演的文字,足以证明该作品并非供人阅读的案头文本,亦非仅靠语言叙说的寻常笑话,而是舞台演出的相声底本。这些指导包括:1.舞台语言指导这种指导点出了表演要用的话语技巧,以强化语言效果。如:赞姓:二苏州人路遇,一问尊姓,一曰:“不敢,在下无姓。”曰:“人岂无姓?”曰:“介便是百家姓上a侯宝林演出本 猜灯谜。b清代石成金撰,现存于乾隆四年(1739)原

37、刊 传家宝(二集)之 人事通 正续全本之中。9小小一个菲姓。”曰:“姓舍?”曰:“姓张。”又问:“令尊何姓?”曰:“也姓张。”赞曰:“妙得介世哉,难得一门都姓张!”(要学苏州人说话,才发笑。要学苏州人说话,才发笑。)10478明确注明表演“要学苏州人说话”,足见该作品属“倒口活”,即通过学说方言来塑造外乡人取乐的段子,只能由会说苏州方言的职业演员表演,而非普通人可讲。全家人同一姓氏居然引起对方大惊小怪和打趣,进而造成包袱,该手法后成为相声特定手法,行话称为“磨蔓”。该笑话作品是现在可见的关于“磨蔓”的最早记载。2.舞台动作指导说笑话时,这种指导对舞台动作配以合适说明,不但在听觉上,还要在视觉上

38、塑造人物,以强化滑稽之效。如:黑齿妓白齿妓(要闭口藏齿说,要龇口露齿说,脸上装得像,才发笑。要闭口藏齿说,要龇口露齿说,脸上装得像,才发笑。):有二娼妓,一妓牙齿生得乌黑,一妓牙齿生得雪白,一欲掩黑,一欲显白。有人问齿黑者姓甚,其妓将口紧闭,鼓一鼓,在喉中答应姓顾;问多少年纪,又鼓起腮答年十五;问能甚的,又在喉中答会敲鼓。又问齿白者何姓,其妓将口一龇,答姓秦;问青春几齿,口又一龇,答年十七;问会件甚么事,又将口一大呲,白齿尽露,说道会弹琴。10458这种指导明确说明表演者的口型:齿白者要露齿,齿黑者要藏齿,点出舞台表演关键。该作品初看是“笑话”,实际只能在舞台上由职业演员讲说,配以合适的形体表

39、演方可,所以该作品显然是成熟的相声底本。也正因此,该作品后被改编为现代相声精品 装小嘴,至今长演不衰。3.塑造人物和制造包袱的舞台指导这种指导着重分析作品角色的性格、心理和塑造技法,阐明表演中铺平垫稳、打造包袱的节奏和手段。这两类指导,尤其塑造人物的技法,明显超越寻常笑话层面,上升到非常职业化的高度。如:看写缘簿 要脸色一喜一恼,身子一起一跪,才发笑要脸色一喜一恼,身子一起一跪,才发笑。)有一军人,穿布衣布靴游寺。僧以为常人,不加礼貌。军问僧曰:“我见你寺中,也甚淡薄,若少甚的修造,可取缘簿来,我好写布施。”僧人大喜,随即献茶,意极恭敬。及写缘簿,头一行才写了“总督部院”四个大宇,僧以为大官私

40、行,惊惧跪下。其人于“总督部院”下边又添写“标下左营官兵”,僧以为兵丁,脸即一恼,立起不跪。又见添写“喜施三十”,僧以为三十两银子,脸又一喜,重新跪下。及添写“文钱”二字,僧见布施甚少,随又立起不跪脸又变恼。(先不礼貌,因无钱;后甚恭敬,因有钱;先一跪,为畏势;后一跪,为图利。世人都是如此,先不礼貌,因无钱;后甚恭敬,因有钱;先一跪,为畏势;后一跪,为图利。世人都是如此,岂不可叹!岂不可叹!)10460文前指导点明刻画角色功利浅薄嘴脸的表演技法,文后指导则从人物细微的心理活动角度阐明铺垫包袱的方法和节奏:“先不礼貌,因无钱”,是第一次铺垫;“后甚恭敬,因有钱”,是第二次铺垫;“先一跪,为畏势”

41、,是第三次铺垫;“后一跪,为图利”,是第四次铺垫。文前指导论表演技巧,文后指导说表演逻辑。一前一后,阐释的清楚而专业,足以证明这段作品是清中叶职业化程度最高的相声底本。综上四点,足见传统笑话的部分作品远非一般寻常人理解的搞笑段子,而是存活于舞台上的职业演艺:其表演宗旨是通过包袱逗笑;其角色简易,多不过一二人;篇幅较短,演出时间不过二三十分钟,远不及当时的常规戏曲;演出技法以“说”为主而很少涉及“唱”,以滑稽语言为主而兼用形体塑造人物;形成“一捧一逗”的主导结构,善于讽刺、精于现挂;表现手段相当专业,明显职业化。所以,这些所谓的“笑话”只能是成熟的相声。引申论之:现在相声行业内外一般认定,相声诞

42、生在 1860 年前后,但上引 笑得好 中的职业剧本较之至少早了一百三十年。实则元明笑话中多有类似剧本,虽因缺少更多明证,不能十分肯定就是职业相声剧本;但足以看出:传统相声实际诞生时间比现今的定论早得多,相声史因此可以改写了。这正是研究传统笑话,尤其是本文的重要价值之一。总之,在相声形成和崛起过程中,传统笑话价值之高、影响之大,无论怎么评价都不过分。10参考文献:1江盈科.雪涛谑史M/王利器.历代笑话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252.2浮白主人.笑林M/王利器.历代笑话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3小石道人.嘻谈录M/王利器.历代笑话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533

43、.4冯梦龙.广笑府M/王利器.历代笑话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5无名氏.华筵趣乐谈笑酒令M/王利器.历代笑话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432.6冯梦龙.笑府M/王利器.历代笑话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318.7游戏主人.笑林广记M/王利器.历代笑话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562.8冯梦龙.古今谭概M/王利器.历代笑话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373.9郁履行.谑浪M/王利器.历代笑话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269.10石成金.笑得好M/王利器.历代笑话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1醉月子.精选雅笑M/王利器.历代笑话

44、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390.12潘埙.楮记室M/王利器.历代笑话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41.13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附录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784The Value of Traditional Joke Art in and Its Impact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ross TalkCHEN Jianhua(School of Humanities,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Qingdao 266109,China)Abstract:As an important f

45、olk art treasure,traditional Chinese joke art has wielded a significant and direct impact on the rise of modern crosstalk.Jokes have provided a lot of materials for crosstalk shows,including many a story featuring both nobles and commoners.Equally important,jokes have enhanced the technique of cloth

46、-wrappers,including what are respectively known as xiangua(现挂),the so-called three times and four shakes,funny char-acters and dramatic plots.In addition,jokes have helped lay the foundation of role play with their establishment of two kinds of flattering structures:that of two-people performance an

47、d that of group performance.Most notably,jokes,with its focus on portraying the images of the literati,have masterfully provided the soil for the so-called wengen(文哏)techniques employable in crosstalk.Above all,jokes have proven themselves as a fertile source of both mature folk artists and scripts for performance,hence,path-finders for professional crosstalk.Key words:traditional joke art;the art of crosstalk;cloth-wrappers:pengdou(捧逗);wengen(文哏);crosstalk pro-fessionalism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