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说有边界的经验和无边界的真实.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4065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说有边界的经验和无边界的真实.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说有边界的经验和无边界的真实.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说有边界的经验和无边界的真实.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小说有边界的经验和无边界的真实阎连科 我坐在码头上太阳像一张薄薄的纸垫在屁股下这句话不是事实是真实不仅是真实而且隐含着敬拜和信仰 缘此给我们带来的两个问题是:(一)每一位读者都明白这句话是违背经验逻辑的都明晓太阳不会被人坐在屁股下而是永远覆盖在人的头上或身上可为什么没有读者去追究这个违背常识的逻辑呢?(二)太阳在人类的文化象征和隐喻 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太阳都是文化至高的神圣与隐喻如但丁在神曲中把太阳喻为上帝 也恰恰因为是这样这句话呼应了人们内心伏埋的敬拜与反敬拜的共鸣获得了超越日常经验的反经验的真实性缘此那种反经验的文学之真实便如同人在码头上能看到码头一样日常、真切和实在一、古经验真实之种关于文

2、学的真实从人类有了故事始文学的真实就成为故事的灵魂存在着 故事拥有真实的灵魂为故事没有真实灵魂的故事为故事的一块死化石人类漫长的发展史是生命尤其是人之生命才是这发展史的灵魂物 从这个角度说文学的起始和发展同样也是一部人的生命形式在故事中的存在、变化史 文学中没有生命形式的真实在文学的真实便轰然坍塌如云造的空中楼阁般 文学的真实不在了再谈文学便如云不能造楼便用空气和光造楼一样 人类是一代一代生命延续下来的而文学是一代一代人的文学化的生命真实延续下来的 在面对世界和生命时文学要表现的是人的生命形式的真实性和变化性而不仅是躯体本身的血肉和骨架 生命形式在漫漫的时间长河中不断地更迭与变化造就了文学真实

3、的流动性与变化性 于是文学之真实随着人的生命形式的流动而流动、变化而变化 一切固守一种文学真实的真实观和文学观都将是封闭、专制和野蛮的都是值得怀疑和叩问的人类没有一成不变的生命与形式文学没有一成不变的真实和真实观文学说到底是经验之产物这里说的经验正是生命形式的变化和过程然而这个变化过程在写作中不是叠加丰富的而是逐渐被窄化、缩减的 写作中生命形式丰富多变的完整性已经让位于单一的生活实践性 人:./.年第 期 当代作家评论王尧:民谣第 页南京译林出版社生经验过程的真实性成了文学作品真实的唯一尺度和标准 进而写作之表达也从生命对象丰富的流变中直接、简单地转化成了唯一的人和人的生活经验了 换句话说文学

4、的资源不再是诸多生命形式丰富多彩的流变、振荡和更替而是仅仅停留在人的可实践的生活经验上 如此每每翻开当下成千上万的文学出版物几乎所有的作品都近乎以相同的人生经验和几乎相同的故事方式去予以小说的供给和展开 作家几乎就是纯粹生活经验的搬运工其变化不过是包装箱的大小、形状之不同 打开这些包装箱除了一叠一叠人生经验的更迭和堆砌几乎连花样翻新的一点可以想象却不能实践的生命经验都难看到 文学所惯常表达的是作家的经验之镜子写作刚好可以映照作家个体和他与社会联系的某部分经验和可能 如此文学不仅成了那一部分生活经验的对应物而且文学的生命与真实也被这部分可实践的生活经验所决定至少几十年的中国文学大体为这样至少当下

5、中国文学中相当一部分甚或绝大部分的写作是这样在这儿不是说文学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观念、意志让它不得不这样而是说文学发展的内在力量在驱动文学不得不这样 这种内在的力量在驱动世俗、日常的生活经验逐步替代着丰富、宽广的生命经验单纯的经验实践性在替代文学想象的真实性 如此我们不得不疑惑和省思:文学为什么要如此倾尽所有地讨好可实践的生活经验呢?可兑现、实践的人生经验是如何完成了对文学的绝对统治呢?而在人类的生命经验中人类最普遍、恒久的可实践经验又是什么呢?它对文学的真实有什么影响和决定性?最普遍、恒久的生命经验是吃、穿和欲望从这个角度去考看公元前 年前后荷马行吟伊利亚特的一开篇吃就首先出现在读者面前了:“

6、歌唱吧女神!歌唱裴琉斯之子阿基琉斯的愤怒/他的暴怒招致了这场凶险的灾祸给阿开亚人带来了/受之不尽的苦难将许多豪杰强健的魂魄/打入了哀地斯而把他们的躯体作为美食扔给了狗和兀鸟”原来荷马史诗这部人类最早的杰作虽然几乎吟唱的多是神和非人的英雄们而荷马竟也不敢忘记人的最基本的生活经验 吃和穿在神和非人英雄那儿的必需和存在 在宙斯谋划的特洛伊战争中他差遣“梦幻”去通知神阿特柔斯的儿子 非人的英雄阿伽门农去攻打特洛伊城池时“阿伽门农从睡境中苏醒神的声音/回响在他的耳边 他直身坐起套上/松软、簇新的衫衣裹上硕大的披篷/系紧舒适的条鞋在闪亮的脚面/挎上柄嵌银钉的铜剑拿起/永不败坏的王杖祖传的宝杖”原来吃穿在神

7、和非人的英雄中是那么地微不足道几可忽略然而诗人却从未忘记过对它及时地书写和交待 只不过神的饮食是琼浆玉液而人的饮食是粗茶淡饭而已只不过非人的英雄穿的是“硕大的披篷”而普通人是“草衣遮身”罢了来到人类更早的圣经中的“创世纪”神创造了天地但在没有造人时吃 食物便先被神创造了最原始的吃穿无论任何故事凭借任何语言的叙述这种生活经验便都最先在叙事中得到呈现和描述哪怕是人从来没有见过的神和非人的英雄们他们只要借助语言叙事在故事中出现在人面前人的吃与穿的生活经验便率先被作者叙述和呈现 奥维德在变形记中重述人类开天辟地的第一个时代“黄金时代”一出现“大地无需强迫无需用锄犁去耕耘便自动地生长出各种需要的物品”于

8、是关于人和人类吃的问题便在人刚出现的同一时间得到解决了但丁在昏暗的森林中醒来时首先遇到了代表淫欲的豹接着遇到了代表豪傲的狮子继而很快又遇到贪婪的母狼 淫欲、豪傲和贪婪本就是人类最原始的普遍的三种行为与情感诗人已经当代作家评论 年第 期 古希腊荷马:伊利亚特第、页陈中梅译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古罗马奥维德:变形记第 页杨周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直击了人类的精神与内心 虽然如此伟大的但丁也没有忽略对人的最普遍的经验欲望之书写从荷马史诗到圣经自奥维德的变形记到神曲这些作品无论是产生于古希腊还是古罗马公元前或者公元后从空间说来是从天空写到了地下自对象说来是从神写到人及非人的英雄和动物概而言之这些作品的主要

9、“人物”大多都还不是“人”但作者却没有遗弃或说没有忘记书写这些非人的“人物”们都有和人一模一样的吃、穿和欲望 即便是产生于公元前近 年的吉尔伽美什史诗作品中的吉尔伽美什“三分之二是神(三分之一是人)”以及叙事中所有的非人的妖兽们也没有哪个没有生命经验的“吃、穿和欲望”在其身上和行为中 为什么人的最原始的“吃、穿和欲望”这类最基本的人的生命需求和生活经验人类最早、最伟大的诗人和作家们都要在作品中进行必须的描述和交代?难道不描述、不交代不行吗?更何况这些作品中的对象他们本来就不是“人”完全可以不有人生之经验可以不食人间烟火 而那些祖先的伟人们 人类最早的智者、诗人和作家们他们之所以可以不这样却又一

10、定要这样那就是他们深明文学有不能逾越的局限哪怕作品中的“人物”是多么伟大的神而作者自己终归还是人 他只拥有人的生命与经验而不拥有真正的神和仙妖的生命与经验其次这些伟大的诗人们即便杰出如荷马或但丁也从来不敢忘记听他们吟唱的听众和读者一概都是人 读者只拥有人的生命经验而没有神和非人的经历和经验 如此人的生命形式和生活经验就给作家、诗人法定了每部作品的书写必须遵守的写作宪法是只有人可经历、感知的生命形式的经验才是人类培植写作的唯一的真实和根土这就是今天人的可实践的经验乃至是纯粹的日常世俗取代写作中人的丰富生命经验最早的源头和伏笔二、人的经验对神、仙、妖、异的真实取代人类的生命经验是所有写作存在的理由

11、哪怕写作到今天当抽象的词语也来自人的生命经验时这种生命经验大约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可落地实施的人生经验二是不可落地实施的生命与想象的经验 前者如吃、穿、欲望和各种可转化为体验的情感后者如宙斯预谋的让“梦幻”去通知阿伽门农可攻打特洛伊城池但丁在暗黑森林中相遇的豹子、狮子和母狼以及随后同诗人维吉尔行走地狱、炼狱、天堂的所见与经历 凡此种种前者是几乎所有人都拥有的生活经验后者是只有一部分人才可拥有的生命想象的经验 基于文学创作最基本的属性文学不仅写给那些有此类人生经验的人更是写给那些没有此类经验的听众、观众和读者 因此荷马如果不是为了让自己的吟唱被更多的听众所接受他决然不会在古希腊的大地上披星戴月地

12、行走与吟诵 圣经如果不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虔信和接受一代代的传教士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必要 无论如何说接受和更接受是所有写作最基本的诉求 正是缘于此那些不可落地实施的生命与想象的经验必然要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可落地实施经验的桥梁方才可能走入更多、更普遍的读者和人群于是吃、穿和人的最为普遍的欲望就是你写神仙和妖异也要通过这些桥梁来向听众、读者摆渡你的真实之存在 如此原来那些证明神、仙、妖、异等非人类之真实的人的最日常的生活经验便最终在人类的写作中直接替代了神、仙、妖、异及半神半人们在作品中的主导和地位而成为之后文学创作资源的正宗和主流 这样人的生命与生活终于成为文学书写最重要乃至唯一的书写表达后这种人可

13、感知、实施的经验便逐渐至最终成为无可替代的文学起生和想象的唯一之根土舍此已不再有第二的可能与选择我没有能力梳理人的可落地实施的生活经验是从哪天、哪一部作品完成了对神、仙、妖、异 年第 期 当代作家评论和非人的更迭与替换 无论如何说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但丁、莎士比亚、薄伽丘以及杰弗雷乔叟和拉伯雷等人无不在这种写作对象和写作资源上做出了巨大的推动与交接 以至于拉伯雷的巨人传今天似乎可以用滑稽突梯、逗笑取乐甚至粗野鄙俗等略含不敬的用语来说道但仅就这部伟大作品的第一卷和第二卷据说在 年和 年问世时在法国 个月的销量就超过圣经 年的销量 我们可以感受这部作品在市民中的欢迎度是可以用“极欢”一词形容的巨人传

14、何以如此的喧嚣、热闹与盛大?当然可以用文艺复兴的思想去理解和释读诸如对神权的批判和人文主义精神等但小说中的情节、场景、细节、语言的夸张与人的日常经验的世俗化 写作中可落地实施的生活经验对不可实施经验的取代怕才是这部巨著成功的更实在、可靠的因素回到小说的真实和人的可落地实施的经验上来我们当然不能把中国文学和欧洲文艺复兴扯到一块谈 单纯地讨论纯粹人类的生活经验一步步地占有、取代神或非人书写的过程时中国古典文学搜神记封神榜西游记聊斋志异等写作则为我们更清晰地勾勒出了这一替换、更迭的过渡和迹象 尤其在这类古典作品中聊斋志异则更为清晰、突出地完成了人的日常经验尤其那种可落地实施验证的人的世俗经验聊斋志异

15、的写作可谓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了对表达对象与书写资源的推进和替换从而完成了文学对神与仙、妖的人物化和世俗化 在人的日常经验对神、仙、妖、异的文学想象的写作替代中聊斋志异可谓是完成度最高、最普遍的伟大经典其中各种故事对象:在天堂、天空中这一生命想象空间生活的神与仙如翩翩仙人岛贾奉雉在海洋空间中生活的仙、妖如夜叉国粉蝶等以至更多在阴间和地府中生活的鬼魂、怪异如章阿瑞考弊司于去恶席方平祝翁锦瑟等包括那些由动物、植物、雀鸟、虫蛇仙化为人的故事如阿英葛巾竹青白秋练等 凡此种种千姿百态、无奇不有的“非人”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的行为与想象的规迹那就是 他们无论是神、仙、妖、异或孤魂野鬼凡非人的描写对象其共同的生

16、活目标就是要过“人的生活”他们一概都渴望拥有人的七情六欲 所以我们在几乎所有的聊斋志异的经典短章中各方各面、各个层阶和想象空间中的代表作的写作趋向 所有非人的仙、妖、鬼、异和魂灵全都向往人的可实施兑现的日常生活经历人的日常而世俗的生活经验成了神、仙、妖、异和魂灵的理想之在 无论他们在异域空间经历多少魔难与修行 年或者 年甚或上千年皆是为了拥有几年、几个月甚或几天人的欢乐、温暖与最日常世俗的生活经验将人的最世俗的生活经验提高到一种神圣的生命地位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再也没有可与聊斋志异并行比拟的写作了 倘说作家之伟大这才是蒲松龄的最伟大之处聊斋志异与荷马史诗神曲等伟大杰作的最大不同就是前者中的神、仙

17、、妖、异等皆都对人的世俗生活向往和求获而后者则是两个空间的不一样的生活和交叉 人的男婚女爱、床笫欢乐、锦缎穿着、鱼肉席宴在聊斋近 篇的写作中以人之生命的世俗经验为妖异狐变之理想的作品鸦头应是最为突出的短章经典在鸦头这部作品中狐狸一家母女三人千年修行终于幻变为人而最终成人后的母亲要做妓院的老鸨并唆使两个成为世间尤物的女儿在自家客栈中接客经营使得她们既拥有无尽的男欢女乐又有取之不竭的银两用于吃喝、穿戴和宿住“狐狸到人间”是聊斋最基本的故事构架享受人的生活拥有人的生命经验是大量狐狸到人间成为美女、俊男的基本诉求和最高夙愿所以在“狐狸到人间”的一百来篇的短篇中我们看到在鸦头这部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里一方面

18、蒲松龄以最柔软、丰富的情感如“三言二拍”中的卖油郎独占花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写尽了狐狸女鸦头作为“妓女”对人世爱情的渴望当代作家评论 年第 期和忠贞另一方面也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作为狐狸母亲的鸦鸨和大女儿妮子在妓院对人世最庸常的金银首饰和人生欢乐的渴望与求得 虽然蒲松龄在书写这些时深怀对现实、现世的欲望之批判但却从另一层面与角度提供了非人的神、仙、妖、异等对人间世俗生活的渴求与愿望 所以小说恰也从这一角度揭示了人的可实施的生活经验对可想象但却无法落地实施的幻想的替换在聊斋志异这部伟大作品中蒲松龄天才地写出了文学的一切最终只能是人的一切 人类的所有经验也最终要成为文学的一切写作资源 而人的一切的真实也

19、最终要成为衡量文学真实的一切 这些文学最内在的理路在如鸦头这类百余篇的“狐狸到人间”的小说中体现得要经有经要纬有纬 即便“狐狸到人间”这一过程是完全不可能的生命想象如宙斯派“梦幻”去通知阿伽门农攻打特洛伊的城池那样 而文学走过了漫漫三千年的路程后我们经过了“地狱”“炼狱”和非人世的天堂与宫阙当神、仙、妖、异与狐狸、花草等动物、植物们再次通过故事的幻变来到人间时人的可兑现的人生经验终于成了“非人”们的最高理想与愿念成为文学生命经验最真实的佐证与替代 从这个层面说把聊斋这部伟大的中国古典文学放入更广泛的范围去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人的可实施经验在世界文学创作中的登基和上位是现实主义到来的一种必然之必然三

20、、可实施、感知经验对小说的最终统治到今天人的可亲历、感知的经验终于彻底占有了人类文学几乎所有的书写与篇章 不可经历的生命想象从文学中的退场了却得如一场大戏的闭幕一样 从公元前三四千年的吉尔伽美什史诗来到中世纪来到文艺复兴后、世纪文学的成熟期和高峰期前者经过数千年而后者只有短短 年 景况大约是这样 无论人类为早先的写作付出了多么漫长的准备、积累和等待而最终在文艺复兴后人的经历与经验还是迅速、彻底地将神、仙、妖、异从文学中“赶尽杀绝”了尤其当文学来到最为鼎盛的 世纪后我们几乎从那些伟大的作品中看不到神、仙、妖、异有价值的生命和存在 对此与其说是人在文学中最根本的取代和胜利倒不如说是人的可亲历、实施

21、、感知的经验在文学中对可以想象但无法实施的经验的取代和胜利一场伟大的文学转折原来是一场写作资源和人的生命经验的取代和更替是一种文学真实对另一种文学真实的怀疑和取代 在荷马吟唱的年代里一定没有人否定神对特洛伊城池的占有、分配和安排 城墙这边的人与城墙那边的神分布在同一天下的两个世界里神是人的神人是神的人这千真万确的文学之真实是不需要去怀疑问询的 然而到了鲁滨孙漂流记傲慢与偏见呼啸山庄简爱 及至少年维特之烦恼等以及之后所有 世纪被定论为伟大杰作的作品中人所不能经历、感受的经验或想象出现在现实主义写作中是不可思议的也是不能容忍的更不要说在 世纪的时段会成为经典了缘于阅读的限制至少在中国对 世纪的经典

22、翻译中在那些伟大的现实主义写作内再难检索出 人 无法实施、检验的生命与生活经验了面对统治了 世纪的现实主义有一种强烈的发生 世纪文学最值得记忆和回味的是在 世纪写作中几乎所有伟大的作家在他所处的国家、环境和语言内都有过惊天动地、翻江倒海的被簇拥、恭敬、崇拜和争论 回想少年维特之烦恼问世时在整个欧洲所引起的轰动效应以至于会有人生彷徨的青年自杀也要模仿小说中的情节想象亲和力在出版上市时半夜起来排在书店门前的读者们如饥饿的人们在面包店门前排队购买面包一样 狄更斯的小说在报上连载时那些英国乡村的年轻人蹲点在村头等待邮车的到来而当看见叮当作响的邮车出现时年 年第 期 当代作家评论轻人冲上邮车仅仅是为了尽

23、早读到狄更斯小说连载的下一段 屠格涅夫的父与子因为小说中的人物到底是左派还是右派的论战曾经导致彼得堡这座城市的游行和打、砸、烧长达 年都无从休止过 而斯托夫人的黑奴吁天录则直接刺激并导致美国国内的一场战争呼唤、动员了废奴主义的兴起影响着整个美国历史的转折和走向凡此类事例就传统经典言在 世纪几近罕见与绝无由此我们可以更客观地理解在 世纪的现实主义写作中作家对人和人所处时代困境的关注有多么深刻和广泛 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在那一时期里不关注人的存在和最尖锐、普遍的社会矛盾他怎么会配“灵魂工程师”这崇高之美誉 于是人的人生经验和社会经历便成了文学几乎唯一的写作资源和意义一句话在 世纪的写作中人的可经

24、历、感知的经验完全取代并统治了那些在文学中只可以想象但不能经历的文学经验 这种可经历、检验的经验真实成了文学真实的唯一存在 而舍此在 世纪的写作中其余的文学经验与真实都是大道与小路、主潮与浪花、正宗与旁支的关系四、被窄化、限制的文学经验与真实观人对现状之不满足是包括文学在内的人类向前运转的唯一轴轮和力量 作家对他所处时代之文学的耿耿于怀、千诘百问地怀疑和审视是文学向前 成了今天这样儿而非昨天、前天或更早、更古老时光中的样貌与固守 终于伟大的 世纪文学在它的鼎盛高峰中迎来了天才们的怀疑和诘问 为什么写作一定要这样而不能那样呢?为什么我要在你的丰碑下每天叩首写作呢?人类的生命经验 可实施的经验和不

25、可实施但可感知想象的经验 是如此的庞杂丰富、千姿百态而又无奇不有 为什么我们的文学真实却只能由那些可发生、感知的经验来验证和约束?人的个体经验一定要受制于庞大的社会经验吗?人为什么一定要是历史中的人而历史又怎么不能成为个体人的经验存在呢?在文学面前到底是历史大于人还是人要高于、大于历史呢?是谁制定了可落地实施和感受的经验才是验证文学真实的唯一标准?难道宙斯派“梦幻”去通知阿伽门农攻打特洛伊城不是我们人类的生命经验吗?难道但丁给我们展示的地狱、炼狱、天堂因为我们不可经历与验证就应该在我们的写作中消失殆尽吗?荷马史诗变形记 神曲 山海经搜神记聊斋志异等它们给我们描述、展示的故事和时空真的在今天只属

26、于浪漫和想象而没有文学的生命真实吗?为什么在今天传统经典的写作中这样的想象几乎荡然无存了?伟大的现实主义是不是把文学中的生命经验完全等同于历史存在与人的生命和生活过程了?世纪伟大的文学 那种完全把人与社会的经验导入文学正宗皇位的写作使得人类的文学终于到达了鼎盛和高峰却也终于让文学似乎再无前行和攀越之可能 于是 世纪的天才们开始了另辟蹊径的写作 要知道真正伟大的作家都是一些不安分的天才 因为不安分才要摆脱原有的固守重新去开拓 今天在中国对 世纪文学最普遍的理解是各种形式的创新和主义 甚至更根本也更武断的分析是 世纪是“写什么”世纪是“怎么写”于是数千年丰富的文学到今天就只有一个问题了 写什么和怎

27、么写的较量和辩证 如此文学便被绾上死结了 世纪的文学似乎除了各种主义的形式外再无别的建树和创造在这儿沿着经验与文学真实的路径走下去重新回到 和 世纪文学中 如果说 至 世纪的伟大写作终于把人的可亲历和感知的生命与生活之经验扶正至文学中的方方面面 尤其那种人可感知、经历的人生经验和社会经验在故事中铺天盖地、面面俱到使读者通过这样的描述重新认识了人类生活和世界的话那么毫无疑问 世纪的文学则是在 世纪的基础上让读者重新认识了人 你自己 在世界上的存在经验和生命过程 换句话说 世纪文当代作家评论 年第 期学让你深刻地认识你所处的世界和人生 世纪文学让你更深切地体会个体的你在世界上的存在和生命 世纪的文

28、学是写给广大读者的它以深刻地获得更广泛的读者为己任而 世纪文学则以摆脱“大众”读者为出路以写给那些读者中的读者为己任 用“精英写作与精英阅读”来形容这种写作固然不准确但在 世纪初那些雨后彩虹般绚丽而耀眼作家和作品如乔伊斯、卡夫卡、普鲁斯特、伍尔夫和福克纳在 世纪前 年的写作与成功客观上是因对 世纪与现实主义写作的反动是对一些固有读者的摆脱和重新俘获 这很像在诗歌的国度里一个诗人写出了绝多读者可以接受、理解的诗歌而大获成功后另一个诗人写出了之前诗人的读者无法理解、接受却更为深奥的诗歌而获得同样的成功 前者的诗作意义是读者直接从诗中读出和感受的而后者诗作的意义是通过诗评家分析传递给读者接受的 景况

29、正如此 世纪文学的伟大是读者直接从小说中阅读、感受得来的批评家只是读者中的一部分 他们并不比一般读者更早地阅读、理解和接受只不过在许多时候读者在笼统感受一部伟大作品之好时而批评家将其说出了一、二、三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读者与巴赫金的关系那样如中国作家张爱玲与读者和夏志清的关系那样 但这种情况到 世纪初那些伟大作家与作品的表现完全不同了 普通的读者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读者”真正的第一读者是文学批评家 尤其在 世纪文学兴起时批评家是读者中的读者他们和那些充当了批评家的作家们率先对作品阅读分析后达成共识而把作品解说、传递给读者如卡夫卡的城堡审判变形记如尤利西斯追忆似水年华及伍尔夫和福克纳的作品

30、无不是通过批评家的分析、评判后才被读者恍然大悟地接受着 从某种情况看 世纪的许多写作与接受与 世纪的写作和接受相比较其最鲜明的差异是在 世纪几乎所有的伟大写作中读者与批评家同为第一读者群他们是同一时间阅读、接受或同一时间反对和争论作品的人 然而到了 世纪后作家的写作把同为第一读者的人们分开了 那些文学批评家和充当了批评家的作家们成了一些作品的第一读者群“普通读者”成了第二读者群 后者的接受要通过前者的阅读、过滤、评判来被动地接受和阅读这些构成少数第一阅读的精英读者们视更大、更广泛的读者为“普通读者”和第二读者群 他们需要第一读者的分析、评判才可以、可能接受和阅读一些作家和作品 于是在他们的分析

31、评判中“精英作家”出现了各种学问与主义也随之而产生 如此 世纪文学成了“主义与形式”的载体和被释者 从这个接受过程看在相当程度上可说 世纪文学的伟大经典是作家和读者合作完成的 世纪的伟大经典是作家和批评家合作完成的 在这一差异里没有 与 世纪文学谁更伟大的评述和划分但 世纪文学确实是读者高度参与的 世纪文学是批评家高度参与的 世纪的读者是绝对主动的 世纪的读者是相对被动的 由此我们今天才被引导去认识、理解 世纪的乔伊斯、卡夫卡、普鲁斯特、伍尔夫、福克纳、舒尔茨、穆齐尔以及晚后的贝克特、尤涅斯库和罗伯格里耶、克劳德西蒙等被分析、诱导地去认识再后的纳博科夫和卡尔维诺的部分作品及博尔赫斯之写作 在这

32、些作家和作品中读者被区分为第一读者群和第二读者群或说精英读者和与之相对的普通读者 这些作家与作品的经典化过程是由作家与批评家合作完成的而非 世纪的经典是由作家与读者合作完成的 但在这个世纪间也有许多伟大的经典并不单纯是由作家与批评家合作而完成如海明威的写作与之后美国文学黄金时期的作家群和代表作如 世纪下半叶席卷全球的那些彼此差异很大却被批评家们一揽子归为“魔幻现实主义”的一大批杰出作家和作品还有同样被笼统归为“反乌托邦”写作的作家们 他们被经典化的过程既非单纯的作家与读者之合作也非单纯的为作家与批评家的相遇 这样的经典是作家、读者、批评家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这个作用过程中摆脱 年第 期 当代

33、作家评论作家所提供的文本之本身区分其间到底是读者的作用大于批评家还是批评家的意义大于读者再或区分谁先作用了谁是没有意义的 然而就这些作家和作品言至少读者又在第一时间参与其中了 这说明 世纪的文学从整体而言想彻底反动、摆脱 世纪写作的不可能说明 世纪所推崇的文学中人的可经历、感知的生命经验没有任何一个时期、任何一种独一无二的文学可以摆脱和逃离说到底人的生命经验才是一切文学创造的资源正是基于这一点可以说 世纪文学与 世纪的写作表面是 世纪各种文学的主义和形式与 世纪现实主义的差异和不同而从经验的根本去探讨是 世纪那些伟大的作家们在写作中对人的生命经验的不同认识与转移 是作家们对小说中用以证明真实的

34、来自可经历、感知的人生与社会经验认知的不同 世纪的作家们不再相信文学的真实只能是众人可以经历、感知的经验 而那些不能人人行为和感知的个体经验同样也是人类的经验乃至是更深层的人的生命的经验 于是那些必须由批评家率先阅读、分析后推荐、传递给读者的作品出现了写作中的个体经验被改变和深化了 因此文学中的真实从看得见、摸得着的真扩展到了看不见、摸不着的真如意识、潜意识、梦和人的幻念、幻觉等在许多时候取代了可行为实施和检验的真 在这儿当我们将 世纪文学与古典文学比较时说 世纪的写作扶正、更替了古典文学中人与历史的经验在文学中的承载和地位也自然除却了神、仙、妖、异这一人类意识的生命经验在文学中的地位和统治但

35、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却也窄化了人类生命经验的重现与想象 而当我们在赞美 世纪文学的独有创造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 世纪那种必须有作家、批评家和充当了批评家的写作者参与完成的经典和创造一方面拓展、掘深了人的不可行为经历的生命经验把文学的真实引向了更为深层的精神存在但另外一方面却也同样窄化了人在现实世界中的社会经验和历史经验五、世纪的文学真实在哪里?回到中国的当下写作中回到文章的开篇那句话:“我坐在码头上太阳像一张薄薄的纸垫在屁股下”这句话完全违背生活逻辑的叙述它到底唤起了读者内心什么样的真实存在呢?是什么样的生命经验在生活中无可经历和感知而在我们头脑、意识、精神中却又千真万确地存在着?那就是太阳的文化喻

36、意和精神之象征无论它是人类的希望还是某种精神意识的暗喻再或如但丁在神曲中的描述样只有上帝才是人类的太阳但当它成为一张“薄薄的纸垫在屁股下”时它终是唤起了人们集体无意识的觉醒唤起了读者对盲从意识的反感与反动获得了一种新的逻辑和真实性 由此想到在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作家对“神人”诸葛亮的塑造自古至今再也没有如此成功、鲜活又灵动入木的人物了 在三国演义中作者不惜笔墨地叙述、描绘了诸葛亮“借东风”和设计制造“木牛流马”的最为神奇的情节和故事之转折:前者在神计妙算间起台焚香拜佛求天终于在几天之后的浩渺水面上迎来了起波卷浪的浩荡东风从而完成了一场水战中的“草船借箭”和“火烧赤壁”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军事

37、基础而后者的“木牛流马”则是为了解决军队的千里征伐后勤运输跟不上时由诸葛亮设计制造的如永动机般不用饮食草料的“木牛木马”来运输军中粮草从而完美地解决了战争中的后勤和运输 此二情节在小说中对于秉持现实主义的批评家是不可思议的尤其对三国演义这样的历史小说不仅是现实主义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又是“历史纪实”的于是作为现实主义人物的诸葛亮这些“神迹”或说“迷信”的情节和设置便成了批评家们诟病的笔墨和资料但对于读者和文学真实而言正是这样神迹的情节和描写让诸葛亮这个人物真的成了“人之当代作家评论 年第 期神”成了文学作品中而非真正战争中的军事家和最独一无二的文学人物 设若在小说中没有这些神迹、神奇、神事与神物

38、的情节与细节作为文学人物的诸葛亮那将是多么地逊色和缺少灵动耀眼的诗意和光芒 这样的情节与细节在生活常识的逻辑上如把“太阳坐在屁股下”一样悖理而不可能但在文学的真实上却是千真万确的真实和稀缺 生活的逻辑是现实主义经验的真实之必然而在现实主义以外的写作中某种文学真实却又是超越这种逻辑经验之必然 没有这种超越经验逻辑的必然也就没有所有现实主义之外的文学真实和真实观 而且这样的文学真实和真实观它不仅是一种超越经验真实的超现实又是一种建立在经验真实上的更真实 由此去分辨微细的“把太阳坐在屁股下”与巨大的“借东风”和“木牛流马”前者是发生在个体“意识间”的事后者是发生在群体“人世间”的事 这就出现了两个不

39、同的“故事场”前者的故事场与 世纪文学相联系后者的故事场与荷马史诗变形记神曲西游记聊斋志异故事中的“人神共域”相类似 如此我们从中外文学中便可以看到文学自古至今之变化的根本来路和律条:文学的发展与变化不仅是文学对生命经验的认知之变化而且还是产生、演绎这些生命经验的经验场域之不同 关于生命经验的场域与发生我们可以在另外的章篇去讨论 而在这里回到生命经验的论述时回到个体意识和人世间如“借东风”与“木牛流马”的差异问题时它阐明了 世纪文学的真实有它自己的故事场 世纪的文学真实有 世纪的故事场古典文学的文学真实有古典文学不一样的故事场 那么文学到了 世纪它的文学真实又是什么呢?这种真实的故事场域又在哪

40、儿呢?这也正是 世纪写作的困境之所在是新世纪文学全部的绝处和盘绕我们不知道今天不同于、世纪和古典文学不同的文学真实是什么不知道该到哪种场域去寻找新的文学真实和故事场 从这种困惑和困境中去看当下中国文学之写作去看个体意识的“把太阳坐在屁股下”与集体的“借东风”和“木牛流马”等不仅是说它们在故事中写了什么和完成了什么而更为重要的是它们让我们看到了它们和 世纪及古典文学有什么联系和变化和当下文学有什么不同和未完成未完成的才是我们的最大困惑和希望中国文学在古典文学中已经完成并超越了人可经历、感知经验以外的神、仙、妖、异之写作但诸多原因我们没有真正完成 世纪写作中人的生命经验与历史经验对文学全面的覆盖和

41、替代更没有完成甚至是没有真正开始尝试与创造 世纪文学中超越人的可经历、感知的人生与历史经验的意识、潜意识、梦境、幻觉等个体更丰富的生命经验之写作 在这一方面中国当代文学几乎没有留下太多真正的经典来 然而当下中国的人与历史和现实的丰富、复杂和荒诞却又是与世界同步的乃至是更为超前的 个体与集体在现实社会中的庞杂、荒诞和在世界上的超前性与文学中单纯个体生命经验的巨大滞后性构成了当下写作与现实的巨大落差这就使得中国文学比之于现实与历史之本身都存有巨大的真实之间隙、空白和落差 也许这时候也正该是我们去探求、找寻、建立在人的生命经验基础上的新文学真实 那种可超越感知、实施经验的与、世纪文学不同的 世纪的文学真实到底是什么又在何样的空间场域里?说到底我们的生命、生活经验是可实施、感知有着边界的而文学的真实与真实性是既可建立在可实施经验的基础和感知上又可建立在不可实施经验而只能依靠想象感知的没有边界的基础上 文学不仅要为经验而存在更要为超越这种经验边界的只可想象感知的真实而存在【作者简介】阎连科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香港科技大学冼为坚文化讲座教授(责任编辑杨丹丹)年第 期 当代作家评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