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乡村振兴视角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路径探究_宁高倩.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3990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2.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振兴视角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路径探究_宁高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乡村振兴视角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路径探究_宁高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经济师 2023 年第 05 期摘要: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推动乡村振兴有效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为农业农村提供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重要渠道。基于此,文章从乡村振兴视角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入手,分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概括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价值和意义。在全面了解相关情况基础上,通过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提出具体的提升路径和策略。达到培养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优化创新创业效果的目标。关键词:乡村振兴创新创业路径探究高校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5-149-02在“大众创业、万众创

2、新”背景下,高校学生成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坚力量。因此,学校应该积极探索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路径,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一、乡村振兴视角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重要性近几年,高校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也是国家重点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提升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创新是一种新生事物、新思想和实践,指的是在既有基础上打破常规,完成深化改革;创业是基于素养和实践的能力,主要包括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创新创业是为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而产生的实践活动,不仅是经济学问题,还是社会问题,与社会和谐稳定息息相关1。乡村振兴视角下高校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首

3、先,有助于优化乡村劳动力结构。国家扶贫政策贯彻落实,政治制度、经济政策、社会舆论都在向乡村倾斜,乡村振兴发展前景广阔,为高校学生提供空间和平台,所以高校学生返乡创业不再是“无可奈何”,而是“人生巅峰”的一种实现途径。高校学生返乡后会进一步优化劳动力结构,推动乡村地区经济发展。其次,有助于实现创业致富。高校学生去乡村创新创业,可以将城市生活经验、学校专业技术和知识、先进经济发展理念用于乡村生产实践中,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和技术进步,进而提高农村经济水平,促进农业产业升级。而且创业项目的合理发展可以更好解决“三农”问题,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高校学生和当地农民都能实现创业致富梦2。最后,有助于实现自我价

4、值。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乡村振兴是推动乡村现代化建设,离不开高校学生知识技能的支持,所以高校学生为实现远大抱负,提升自我价值,应该立足实际,扎根于基层,在乡村肥沃土地上结出梦想的果实。高校学生不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可以发展生态农业、建立现代化农业体系,同时帮助农民解决日常生活、实践中的问题,在“助人+自助”中加深对乡村振兴的理解,真正实现自我价值。二、乡村振兴视角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优化路径疫情期间,由于,受到疫情影响,经济发展活力不足,部分行业无法创造价值,尤其是餐饮行业和交通运输行业经济增长迟缓。我国大部分高校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截至2022 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已经突破 10

5、00 万人3。因此,许多高校都在积极转变教育教学思维,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激发学生乡村振兴的意愿和动机。(一)发挥课堂教学作用课堂教学是教育活动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核心途径。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应该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将创新创业融入到教学全过程。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所以应该以学生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建设涉农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将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农业相关)、线上开发课程融合到一起,全面系统的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首先,通识课程教学环节。为提高创新创业质量和效率,优化乡村振兴的效果,将通识课程分成三个层次。一是设置“职业规划与创

6、新创业指导”“职业发展方向”“市场发展行情”“乡村振兴发展纲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耦合机制研究”等必修课程。课程向全体学生开放,同时安排配套的辅助课程,提高学生涉农专业认知和职业发展能力,如“畜牧业经营管理”“现代休闲农业”“数字化农村建设”“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直播助农”等。学生在通识课程教学中获取专业的涉农基础知识,加深对乡村振兴的印象,拓宽学习实践视野,为后续创新创业奠定基础4。二是设置 KAB、SYB 创业培训选修课程,具有创新、创业意愿和潜力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KAB 和 SYB 是一种专业的创业培训模式,为受训者提供知识培训和资金支持,有利于帮助受训者系统掌握知识和技

7、能,梳理创业思路,提高创业成功率。学校为学生开设 KAB、SYB 课程是为了帮助学生挖掘乡村振兴的资源,制定合理的项目发展计划,获取对应的资金支持,进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创新创业能力5。所以教学过程中学校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课程学习,多与培训教师互动,了解前沿创新创业动态,掌握乡村振兴发展契机和市场运行规律,从众多创业项目中迅速选择出适合自己的项目。三是设置“创新创业模拟实训”课,课程面向拟创业学生,以项目、活动为引导,融合教学与实践,不断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其次,专业课程教学环节。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计划,学校应该开设融合性的专业课程。课程教学要充分考虑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不

8、断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明确课程培养目标、内容和教学方式。培养目标应该满足创新创业人才需求;课程内容需要强调时代性和创新性;教学方式以启迪学生创新创业思维,便于理解专业知识为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创新创业素养的考察和评估。例如,在林产品加工专业课程中,培养目标是具备木材化学、生化化工、色谱分析等专业乡村振兴视角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路径探究宁高倩创新创业149经济师 2023 年第 05 期知识,掌握现代化研究方法和测试手段,具备组建科学研究小组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言;课程内容包括植物资源化学、林产精细化工、生物质能源;教学方式采取多媒体+实训基地双结合模式。乡村振兴视角下,林产

9、品加工专业在技术管理、林业工业方面有广阔创新创业空间,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综合评估学生领导、组织、建设、协作等素养6。总之,专业课程的设置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创新创业意识,提升乡村振兴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前沿性的专业知识和世界先进的技术技能。最后,线上开放课程教学环节。互联网时代,线上课程具有便捷、高效、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利用线上课程可以最大化挖掘网络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资源利用率,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例如,教师定期上传国家扶农政策、乡村振兴时事新闻、涉农创新创业项目等信息,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

10、学习内容;线上课程增加一对一指导公开课,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和服务7。(二)建设创新创业平台高校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占据较高比例。传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重点关注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忽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严重弱化了实践教学效果。事实上,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载体,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有助于更新“理论+实践一体式项目教学”实训功能,在内容上新增加科研项目、创新创业计划项目、乡村振兴生产实践项目等,推动创新创业与专业技能训练有机结合,采取学生参与或者自主设计、开发、管理、调研的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项目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拓展创新创业实践渠道和路径,学校可

11、以将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延伸到校外,与社会组织展开深入合作,为学生创造高质量的实践环境和条件。例如,与现代农业科技创业示范园合作,为学生提供实战场所。学校先做好前期调研工作,依托农业科技创业示范园的发展方向和前景,制作创新创业方案,完成方案遴选任务;再实施内部考核,确认入驻示范园的实战体验团队;最后为创新创业团队提供帮扶指导,全程关注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支持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同时提供实践需要的物质基础和其他政策扶持,通过“咨询+培训”一站式服务模式,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8。需要注意的是,支持和服务不能盲目进行,应该立足实际,确定项目必要性和可行性。另外,农业职教发展联盟聚集了众

12、多农业龙头企业和各类院校,为社会提供现代农业信息、惠农政策、人才资讯等内容,蕴含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高校应该利用农业职教发展联盟,建设校企联合协同育人共同体,让学生第一时间掌握最新涉农资讯。协同育人平台可以发挥企业领导、示范作用,为学生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创业能力创造优良环境。同时,为进一步扩大创新创业影响力,学校积极组织多样化的创新创业大赛,鼓励学生踊跃报名,提高创新创业参与度。例如“创新创业挑战大赛”“最高效乡村振兴创新创业项目”等,学生需要按照项目概述、项目技术分析、市场分析、竞争分析、营销策略、商业模式、战略规划、投资与财产分析、风险对策思路形成创新创业项目书9。学校对参与比赛的学生给予

13、全程指导,发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作用,逐渐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三)强化学生政治担当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为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高校学生应该担负起历史责任,主动投身于乡村振兴中,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作出贡献。高校学生是知识文明的继承者,也是国家建设的参与者,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创造幸福生活是高校学生应具备的职责和使命。乡村振兴是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的重要策略,是关乎人民福祉的方针政策,对实施者、落实者的道德素养、政治素养、文化素养有较高依赖。因此,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应该致力于培养具有“三农”情怀的高素质人才。一方面,借助信息技术优势,建立“互联网+农业”发展平台,发

14、挥平台实时化、物联化、便捷化特点,推动改革创新,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定期上传先进模范故事,利用人物故事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向榜样学习,在创新创业实践中以人民利益为导向,创新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项目,创造更多农村就业岗位,不断强化学生政治担当,提升政治站位和创新创业能力;另一方面,开展文化熏陶活动,激发学生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热情,在实践中激活创新创业活力10。三、结束语综上所述,乡村振兴视角下,国家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有全新的要求。学生不仅应具备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还要具有较高的政治信仰,以此支撑学生创新创造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项目。因此,高校应该立足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

15、实际发展需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新路径。积极开发利用信息技术优势,结合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细化创新创业教学内容,创造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多多参与,敢于挑战自己。通过发挥课堂教学作用、建设创新创业平台、强化学生政治担当等方法,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环境和条件,促使高校学生成为国家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践行者,进而推动我国乡村振兴政策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 陈丽华.“互联网+”时代乡村振兴与高校学生农村创新创业研究J.科技视界,2022(15):151-153.2 李晨晖.乡村振兴背景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途径探索以乌兰察布职业学院园林技术专业为例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22

16、,44(03):8-10+15.3 朱西括.乡村振兴战略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究J.现代农村科技,2022(05):107-108.4 倪祥明.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耦合机制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4(02):12-14.5 宋小娟.乡村振兴背景下基于校企合作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以食品专业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07):196-198.6 钟春果,郑常鳜.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考与对策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1):117-122.7 邵晓庆,徐鉴民,王斌,何强,路世武.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

17、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路径 J.甘肃农业,2022(03):116-118.8 李靖,宁严,张开旺,吴晓英.职业院校“思创融合”教育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以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为例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22,24(01):78-83.9 熊小杏.乡村振兴视角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路径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22):206-207.10 叶海燕,陈秦.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新焦点研究基于广州市近 10 年“大创计划”和“挑战杯”项目信息的计量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11):151-154.(作者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湖南衡阳421005)作者简介:宁高倩,硕士研究生,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责编:贾伟)创新创业1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