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2022)2022 年初中化学重点易错题年初中化学重点易错题 单选题 1、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也是形成科学探究素养的必要手段。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闻气体 C吸取液体药品 D检验氢气纯度 答案:C 解析: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将仪器连接好后,将玻璃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双手握住试管,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如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良好,选项 A 正确;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选项 B 正确;C、吸取液体时使用胶头滴管,在使用时需先将胶头滴管
2、内空气排出再伸入试剂吸取液体,选项 C 错误;D、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听到很小的响声,才表明氢气已2 经纯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选项 D 正确。故选:C。2、礼记记载中国秦代酿酒古法:“秫稻必齐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上述步骤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秫稻必齐备好优质粮食 B水泉必香选择优良水质 C陶器必良挑选精良容器 D火齐必得适宜温度下发酵 答案:D 解析:A、秫稻必齐备好优质粮食,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 不符合题意;B、水泉必香选择优良
3、水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 不符合题意;C、陶器必良挑选精良容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 不符合题意;D、火齐必得适宜温度下发酵,发酵过程粮食变成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 符合题意;故选 D。3、下列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一定不变 B利用铁丝燃烧实验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硝酸铵的化学式为 NH4NO3,溶于水会吸热 D装食品用的聚乙烯塑料属于热塑性塑料 答案:B 解析:A、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而不是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称为催化剂,所以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一定不变,选项说法正
4、确;3 B、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所以不能利用铁丝燃烧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选项说法错误;C、硝酸铵的化学式为 NH4NO3,溶于水会吸热,溶液的温度会降低,选项说法正确;D、聚乙烯塑料受热会熔化,属于热塑性塑料,选项说法正确。故选 B。4、下图所示的标志中,加油站必须张贴的是 ABCD 答案:C 解析:加油站内的空气中混有可燃的汽油蒸气,要防止引燃混合气体发生爆炸,所以标志是严禁烟火标志。故选 C。5、金属是重要的资源。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错误的是 A“湿法炼铜”的化学原理可以表示为:Fe+CuSO4=FeSO4+Cu B金属与金属、金属与非金属都可能形成合金 C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5、制备铁,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金属钠和镁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答案:C 解析:A、古代湿法炼铜是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 FeSO4+Cu,故正确;B、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所以金属与金属、金属与非金属都可能形成合金,故正确;4 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制备铁,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错误;D、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由于金属镁原子最外层有 2 个电子而钠原子最
6、外层 1 个电子,因此是由于它们的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正确。故选 C。多选题 6、下列四个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方案 A 除去 N2中混有的少量 O2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B 除去 CO 中的少量 H2O 和 CO2 先通过浓硫酸,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C 检验 Na2CO3中是否混有 NaCl 先加足量稀硝酸,再加入 AgNO3溶液 D 探究 Mg、Ag、Cu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将两根光亮的镁条分别伸入硫酸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 AABBCCDD 答案:BD 解析:A、氧气和铜反应生成氧化铜,氮气和铜不反应,故 A 正确;B、通过浓硫酸,除水蒸气;通过氢氧化钠溶
7、液,除二氧化碳,但又增加了水蒸气,应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故 B 错误;C、碳酸钠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再加入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有氯化钠,故 C正确;D、镁条伸入硫酸铜溶液,可观察到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镁的活动性大于铜;镁条伸入硝酸银溶液,可观察到银白色固体析出,说明镁的活动性大于银;但无法判断铜和银的活动性强弱,故 D 错误。故选 BD。小提示:5 7、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 B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C 鉴别硬水和软水 加入肥皂水 D 除去 CO2中少量的
8、CO 点燃 AABBCCDD 答案:BD 解析:A、氧气具有助燃性,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如木条复燃则是氧气,可以检验氧气,能达到实验目的;B、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氮气、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无法鉴别氮气、二氧化碳,因为氮气、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燃着的木条都会熄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向水样中加入肥皂水,产生较多泡沫的水是软水,产生较少泡沫或不产生泡沫的水是硬水,能达到实验目的;D、除去 CO2中少量的 CO,当二氧化碳浓度较大时,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 BD。8、向 BaCl2和 NaOH 的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 MgSO4溶液、稀硫酸,加入溶液质量与沉淀
9、质量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 点只有一种沉淀 Bab 段只发生一个反应 6 Cm29.1 D取 e 点溶液,滴少量 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证明其中含 NaCl 答案:BC 解析:依据图象可知各段曲线所发生的反应是 A、0a 点会发生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镁等反应,对应的沉淀是 BaSO4和 Mg(OH)2,A 错误,不符合题意;B、ab:可看出,沉淀生成速度明显降低。只发生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或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镁 2 个反应中的一个,不再同时生成 2 种沉淀,B 正确,符合题意;C、从反应分析,0a 因
10、同时生成 2 种沉淀,MgSO4中镁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的个数比为 1:1,则生成的 BaSO4与Mg(OH)2的分子个数比 1:1。生成沉淀中 BaSO4的质量为 23.3g(加酸不溶解的沉淀的质量)。假设 a-b 段生成的沉淀是氢氧化镁,设 0a 段生成的氢氧化镁的质量为x。则 BaSO423323.3 Mg(OH)258 23358=23.3g x5.8g a 点对应的沉淀的质量=23.3g+5.8g=29.1g。假设 a-b 段生成的沉淀是硫酸钡,设 0a 段生成的硫酸钡的质量为x。则 BaSO4233Mg(OH)25832g 23.3 23358=32-23.3g x34.95g 因 0a 段生成的硫酸钡的质量大于生成的硫酸钡的总质量,该情况不可能。所以,C 正确,符合题意。7 D、e 点的溶质含有稀硫酸能与 AgNO3形成 Ag2SO4微溶于水,取 e 点溶液,滴少量 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证明其中含 NaCl,D 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C。【小提示】此题是计算型选择题,主要是利用图象以及反应方程式来分析和解决化学计算中的有关问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